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AD边的中点,BE⊥AC,垂足为点F,连接DF,分析下列四个结论:①△AEF∽△CAB;②CF=2AF;③DF=DC;④tan∠CA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2.如图,O为坐标原点,四边彤OACB是菱形,OB在x轴的正半轴上,sin∠AOB=,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A,与BC交于点F,删△AOF的面积等于( )
A.10 B.9 C.8 D.6
3.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约为35000纳米,那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4.方程5x+2y=-9与下列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的是( )
A.x+2y=1 B.3x+2y=-8
C.5x+4y=-3 D.3x-4y=-8
5.“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3 B.4 C.5 D.6
6.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 C. D.
7.对于一组统计数据1,1,6,5,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众数是1 B.平均数是4 C.方差是1.6 D.中位数是6
8.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是圆上两点,且∠AOC=126°,则∠CDB=( )
A.54° B.64° C.27° D.37°
9.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10.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DB∽△ABC的是( )
A.∠ABD=∠ACB B.∠ADB=∠ABC
C.AB2=AD•A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点A的坐标为(﹣1,0),∠ABO=30°,线段PQ的端点P从点O出发,沿△OBA的边按O→B→A→O运动一周,同时另一端点Q随之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运动,如果PQ=,那么当点P运动一周时,点Q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____.
12.如图,在Rt△ABC中,∠ACB=90°,BC=2,AC=6,在AC上取一点D,使AD=4,将线段AD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点D的对应点是点P,连接BP,取BP的中点F,连接CF,当点P旋转至CA的延长线上时,CF的长是_____,在旋转过程中,CF的最大长度是_____.
1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x﹣3=0的一个根是x=﹣1,则另一根为_____.
14.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 (添加一个条件即可).
15.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k为常数,k≠0)的图象经过点A,过A点作AB⊥x轴,垂足为B,若△AOB的面积为1,则k=________________.
16.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BC=6cm,AC=8cm,∠ABD=45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8分)我们知道中,如果,,那么当时,的面积最大为6;
(1)若四边形中,,且,直接写出满足什么位置关系时四边形面积最大?并直接写出最大面积.
(2)已知四边形中,,求为多少时,四边形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是多少?
18.(8分)先化简,再求值:(﹣1)÷,其中x=1.
19.(8分)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为直径,OD∥BC交⊙O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AD、BD、CD.
(1)求证:AD=CD;
(2)若AB=10,OE=3,求tan∠DBC的值.
20.(8分)在▱ABCD中,过点D作DE⊥AB于点E,点F在CD上,CF=AE,连接BF,AF.
(1)求证:四边形BFDE是矩形;
(2)若AF平分∠BAD,且AE=3,DE=4,求tan∠BAF的值.
21.(8分)如图,在 Rt△ABC 中,∠C=90°,AC=3,BC=4,∠ABC 的平分线交边 AC于点 D,延长 BD 至点 E,且BD=2DE,连接 AE.
(1)求线段 CD 的长;(2)求△ADE 的面积.
22.(10分)在矩形ABCD中,AB=6,AD=8,点E是边AD上一点,EM⊥EC交AB于点M,点N在射线MB上,且AE是AM和AN的比例中项.
如图1,求证:∠ANE=∠DCE;如图2,当点N在线段MB之间,联结AC,且AC与NE互相垂直,求MN的长;连接AC,如果△AEC与以点E、M、N为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相似,求DE的长.
23.(12分)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两点(A在B左),y轴交于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是线段BC下方抛物线上的动点,求四边形ABCD面积的最大值;
(3)若点E在x轴上,点P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B、C、E、P为顶点且以BC为一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4.如图,在楼房AB和塔CD之间有一棵树EF,从楼顶A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底部D点,且俯角α为45°,从楼底B点1米的P点处经过树顶E点恰好看到塔的顶部C点,且仰角β为30°.已知树高EF=6米,求塔CD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A
【解析】
①正确.只要证明∠EAC=∠ACB,∠ABC=∠AFE=90°即可;
②正确.由AD∥BC,推出△AEF∽△CBF,推出=,由AE=AD=BC,推出=,即CF=2AF;
③正确.只要证明DM垂直平分CF,即可证明;
④正确.设AE=a,AB=b,则AD=2a,由△BAE∽△ADC,有 =,即b=a,可得tan∠CAD===.
【详解】
如图,过D作DM∥BE交AC于N.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ABC=90°,AD=BC,∴∠EAC=∠ACB.
∵BE⊥AC于点F,∴∠ABC=∠AFE=90°,∴△AEF∽△CAB,故①正确;
∵AD∥BC,∴△AEF∽△CBF,∴=.
∵AE=AD=BC,∴=,∴CF=2AF,故②正确;
∵DE∥BM,BE∥DM,∴四边形BMDE是平行四边形,∴BM=DE=BC,∴BM=CM,∴CN=NF.
∵BE⊥AC于点F,DM∥BE,∴DN⊥CF,∴DM垂直平分CF,∴DF=DC,故③正确;
设AE=a,AB=b,则AD=2a,由△BAE∽△ADC,有 =,即b=a,∴tan∠CAD===.故④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综合应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平行四边形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2、A
【解析】
过点A作AM⊥x轴于点M,过点F作FN⊥x轴于点N,设OA=a,BF=b,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分别找出点A、F的坐标,结合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即可求出a、b的值,通过分割图形求面积,最终找出△AOF的面积等于梯形AMNF的面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过点A作AM⊥x轴于点M,过点F作FN⊥x轴于点N,如图所示.
设OA=a,BF=b,
在Rt△OAM中,∠AMO=90°,OA=a,sin∠AOB=,
∴AM=OA•sin∠AOB=a,OM==a,
∴点A的坐标为(a, a).
∵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a×a=a2=12,
解得:a=5,或a=﹣5(舍去).
∴AM=8,OM=1.
∵四边形OACB是菱形,
∴OA=OB=10,BC∥OA,
∴∠FBN=∠AOB.
在Rt△BNF中,BF=b,sin∠FBN=,∠BNF=90°,
∴FN=BF•sin∠FBN=b,BN==b,
∴点F的坐标为(10+b,b).
∵点F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10+b)×b=12,
S△AOF=S△AOM+S梯形AMNF﹣S△OFN=S梯形AMNF=10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找出S△AOF=S菱形OBCA.
3、C
【解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35000纳米=35000×10-9米=3.5×10-5米.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4、D
【解析】
试题分析:将x与y的值代入各项检验即可得到结果.
解:方程5x+2y=﹣9与下列方程构成的方程组的解为的是3x﹣4y=﹣1.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方程组的解即为能使方程组中两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5、C
【解析】
如图所示,∵(a+b)2=21
∴a2+2ab+b2=21,
∵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2ab=21﹣13=8,
∴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3﹣8=1.
故选C.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6、B
【解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AB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G≌△DBH,得出四边形GBHD的面积等于△ABD的面积,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
连接BD,
∵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
∴∠ADC=120°,
∴∠1=∠2=60°,
∴△DAB是等边三角形,
∵AB=2,
∴△ABD的高为,
∵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
∴∠4+∠5=60°,∠3+∠5=60°,
∴∠3=∠4,
设AD、BE相交于点G,设BF、DC相交于点H,
在△ABG和△DBH中,
,
∴△ABG≌△DBH(ASA),
∴四边形GBHD的面积等于△ABD的面积,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扇形EBF-S△ABD=
=.
故选B.
7、D
【解析】
根据中位数、众数、方差等的概念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A、这组数据中1都出现了1次,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这组数据的众数为1,此选项正确;
B、由平均数公式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4,故此选项正确;
C、S2= [(1﹣4)2+(1﹣4)2+(6﹣4)2+(5﹣4)2+(1﹣4)2]=1.6,故此选项正确;
D、将这组数据按从大到校的顺序排列,第1个数是1,故中位数为1,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D.
考点:1.众数;2.平均数;1.方差;4.中位数.
8、C
【解析】
由∠AOC=126°,可求得∠BOC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求得∠CDB的度数.
【详解】
解:∵∠AOC=126°,
∴∠BOC=180°﹣∠AOC=54°,
∵∠CDB=∠BOC=27°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注意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9、D
【解析】
将除法变为乘法,化简二次根式,再用乘法分配律展开计算即可.
【详解】
原式=×=×(+1)=2+.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0、D
【解析】
根据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以及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分别判断得出即可.
【详解】
解:A、∵∠ABD=∠ACB,∠A=∠A,
∴△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ADB=∠ABC,∠A=∠A,
∴△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AB2=AD•AC,
∴,∠A=∠A,△ABC∽△AD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不能判定△ADB∽△ABC,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利用了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4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正确画出从O→B→A运动一周的图形,分四种情况进行计算:①点P从O→B时,路程是线段PQ的长;②当点P从B→C时,点Q从O运动到Q,计算OQ的长就是运动的路程;③点P从C→A时,点Q由Q向左运动,路程为QQ′;④点P从A→O时,点Q运动的路程就是点P运动的路程;最后相加即可.
【详解】
在Rt△AOB中,∵∠ABO=30°,AO=1,
∴AB=2,BO=
①当点P从O→B时,如图1、图2所示,点Q运动的路程为,
②当点P从B→C时,如图3所示,这时QC⊥AB,则∠ACQ=90°
∵∠ABO=30°
∴∠BAO=60°
∴∠OQD=90°﹣60°=30°
∴AQ=2AC,
又∵CQ=,
∴AQ=2
∴OQ=2﹣1=1,则点Q运动的路程为QO=1,
③当点P从C→A时,如图3所示,点Q运动的路程为QQ′=2﹣,
④当点P从A→O时,点Q运动的路程为AO=1,
∴点Q运动的总路程为:+1+2﹣+1=4
故答案为4.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
12、, +2.
【解析】
当点P旋转至CA的延长线上时,CP=20,BC=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P,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F的长;取AB的中点M,连接MF和CM,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CM的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可得FM的长,再根据当且仅当M、F、C三点共线且M在线段CF上时CF最大,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当点P旋转至C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在直角△BCP中,∠BCP=90°,CP=AC+AP=6+4=20,BC=2,
∴BP=,
∵BP的中点是F,
∴CF=BP= .
取AB的中点M,连接MF和CM,如图2.
∵在直角△ABC中,∠ACB=90°,AC=6,BC=2,
∴AB=2.
∵M为AB中点,
∴CM=AB=,
∵将线段AD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点D的对应点是点P,
∴AP=AD=4,
∵M为AB中点,F为BP中点,
∴FM=AP=2.
当且仅当M、F、C三点共线且M在线段CF上时CF最大,
此时CF=CM+FM=+2.
故答案为, +2.
【点睛】
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也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以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对应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13、1
【解析】
设另一根为x2,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1•x2=-1,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设方程的另一个根为x2,
则-1×x2=-1,
解得:x2=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那么x1+x2=-,x1x2=.
14、AE=AD(答案不唯一).
【解析】
要使△ABE≌△ACD,已知AB=AC,∠A=∠A,则可以添加AE=AD,利用SAS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B=∠C,利用ASA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AEB=∠ADC,利用AAS来判定其全等.等(答案不唯一).
15、-1
【解析】
试题解析:设点A的坐标为(m,n),因为点A在y=的图象上,所以,有mn=k,△ABO的面积为=1,∴=1,∴=1,∴k=±1,由函数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知k<0,∴k=-1.
考点:反比例外函数k的几何意义.
16、(-)cm2
【解析】
S阴影=S扇形-S△OBD= 52-×5×5=.
故答案是: .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
17、 (1)当,时有最大值1;(2)当时,面积有最大值32.
【解析】
(1)由题意当AD∥BC,BD⊥AD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由此即可解决问题.
(2)设BD=x,由题意:当AD∥BC,BD⊥AD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构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 由题意当AD∥BC,BD⊥AD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
最大面积为×6×(16-6)=1.
故当,时有最大值1;
(2)当,时有最大值,
设, 由题意:当AD∥BC,BD⊥AD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
∴抛物线开口向下
∴当 时,面积有最大值32.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二次函数解决问题.
18、-1.
【解析】
先化简题目中的式子,再将x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
解:原式=,
=,
=,
=﹣,
当x=1时,
原式=﹣=﹣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19、(1)见解析;(2)tan∠DBC=.
【解析】
(1)先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ACB=90°,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AEO=90°,则根据垂径定理得到,从而有AD=CD;
(2)先在Rt△OAE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E,则根据正切的定义得到tan∠DAE的值,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DAC=∠DBC,从而可确定tan∠DBC的值.
【详解】
(1)证明:∵AB为直径,
∴∠ACB=90°,
∵OD∥BC,
∴∠AEO=∠ACB=90°,
∴OE⊥AC,
∴,
∴AD=CD;
(2)解:∵AB=10,
∴OA=OD=5,
∴DE=OD﹣OE=5﹣3=2,
在Rt△OAE中,AE==4,
∴tan∠DAE=,
∵∠DAC=∠DBC,
∴tan∠DBC=.
【点睛】
垂径定理及圆周角定理是本题的考点,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及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条件易得BE=DF且BE∥DF,从而可得四边BFDE是平行四边形,结合∠EDB=90°即可得到四边形BFDE是矩形;
(2)由已知易得AB=5,由AF平分∠DAB,DC∥AB可得∠DAF=∠BAF=∠DFA,由此可得DF=AD=5,结合BE=DF可得BE=5,由此可得AB=8,结合BF=DE=4即可求得tan∠BAF=.
详解: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AE=CF,
∴BE=DF,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DE⊥AB,
∴∠DEB=90°,
∴四边形BFDE是矩形;
(2)在Rt△BCF中,由勾股定理,得
AD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
∴∠DFA=∠FAB.
∵AF平分∠DAB
∴∠DAF=∠FAB,
∴∠DAF=∠DFA,
∴DF=AD=5,
∵四边形BFDE是矩形,
∴BE=DF=5,BF=DE=4,∠ABF=90°,
∴AB=AE+BE=8,
∴tan∠BAF=.
点睛:(1)熟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矩形的判定方法是解答第1小题的关键;(2)能由AF平分∠DAB,DC∥AB得到∠DAF=∠BAF=∠DFA,进而推得DF=AD=5是解答第2小题的关键.
21、(1);(2).
【解析】
分析:(1)过点D作DH⊥A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H=DC根据正弦的定义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详解:(1)过点D作DH⊥AB,垂足为点H.∵BD平分∠ABC,∠C=90°,∴DH=DC=x,则AD=3﹣x.∵∠C=90°,AC=3,BC=4,∴AB=1.
∵,即CD=;
(2).
∵BD=2D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2、(1)见解析;(2);(1)DE的长分别为或1.
【解析】
(1)由比例中项知,据此可证△AME∽△AEN得∠AEM=∠ANE,再证∠AEM=∠DCE可得答案;
(2)先证∠ANE=∠EAC,结合∠ANE=∠DCE得∠DCE=∠EAC,从而知,据此求得AE=8﹣=,由(1)得∠AEM=∠DCE,据此知,求得AM=,由求得MN=;
(1)分∠ENM=∠EAC和∠ENM=∠ECA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
【详解】
解:(1)∵AE是AM和AN的比例中项
∴,
∵∠A=∠A,
∴△AME∽△AEN,
∴∠AEM=∠ANE,
∵∠D=90°,
∴∠DCE+∠DEC=90°,
∵EM⊥BC,
∴∠AEM+∠DEC=90°,
∴∠AEM=∠DCE,
∴∠ANE=∠DCE;
(2)∵AC与NE互相垂直,
∴∠EAC+∠AEN=90°,
∵∠BAC=90°,
∴∠ANE+∠AEN=90°,
∴∠ANE=∠EAC,
由(1)得∠ANE=∠DCE,
∴∠DCE=∠EAC,
∴tan∠DCE=tan∠DAC,
∴,
∵DC=AB=6,AD=8,
∴DE=,
∴AE=8﹣=,
由(1)得∠AEM=∠DCE,
∴tan∠AEM=tan∠DCE,
∴,
∴AM=,
∵,
∴AN=,
∴MN=;
(1)∵∠NME=∠MAE+∠AEM,∠AEC=∠D+∠DCE,
又∠MAE=∠D=90°,由(1)得∠AEM=∠DCE,
∴∠AEC=∠NME,
当△AEC与以点E、M、N为顶点所组成的三角形相似时
①∠ENM=∠EAC,如图2,
∴∠ANE=∠EAC,
由(2)得:DE=;
②∠ENM=∠ECA,
如图1,
过点E作EH⊥AC,垂足为点H,
由(1)得∠ANE=∠DCE,
∴∠ECA=∠DCE,
∴HE=DE,
又tan∠HAE=,
设DE=1x,则HE=1x,AH=4x,AE=5x,
又AE+DE=AD,
∴5x+1x=8,
解得x=1,
∴DE=1x=1,
综上所述,DE的长分别为或1.
【点睛】
本题是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
23、(1);(2);(3)P1(3,-3),P2(,3),P3(,3).
【解析】
(1)将的坐标代入抛物线中,求出待定系数的值,即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根据的坐标,易求得直线的解析式.由于都是定值,则 的面积不变,若四边形面积最大,则的面积最大;过点作轴交于,则 可得到当面积有最大值时,四边形的面积最大值;
(3)本题应分情况讨论:①过作轴的平行线,与抛物线的交点符合点的要求,此时的纵坐标相同,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点坐标;②将平移,令点落在轴(即点)、点落在抛物线(即点)上;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点纵坐标(纵坐标的绝对值相等),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得点坐标.
【详解】
解:(1)把代入,
可以求得
∴
(2)过点作轴分别交线段和轴于点,
在中,令,得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S四边形ABCD
设
当时,有最大值
此时四边形ABCD面积有最大值
(3)如图所示,
如图:①过点C作CP1∥x轴交抛物线于点P1,过点P1作P1E1∥BC交x轴于点E1,此时四边形BP1CE1为平行四边形,
∵C(0,-3)
∴设P1(x,-3)
∴x2-x-3=-3,解得x1=0,x2=3,
∴P1(3,-3);
②平移直线BC交x轴于点E,交x轴上方的抛物线于点P,当BC=PE时,四边形BCEP为平行四边形,
∵C(0,-3)
∴设P(x,3),
∴x2-x-3=3,
x2-3x-8=0
解得x=或x=,
此时存在点P2(,3)和P3(,3),
综上所述存在3个点符合题意,坐标分别是P1(3,-3),P2(,3),P3(,3).
【点睛】
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图形面积的求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24、(6+2)米
【解析】
根据题意求出∠BAD=∠ADB=45°,进而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FD,在Rt△PEH中,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求出BF,即可求得PG,在Rt△PCG中,继而可求出CG的长度.
【详解】
由题意可知∠BAD=∠ADB=45°,
∴FD=EF=6米,
在Rt△PEH中,
∵tanβ==,
∴BF==5,
∴PG=BD=BF+FD=5+6,
∵tanβ= ,
∴CG=(5+6)·=5+2,
∴CD=(6+2)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相关线段的长度.
达标名校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达标名校2021-2022学年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新疆阿克苏市沙雅县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精华卷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新疆昌吉州奇台县重点达标名校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新疆昌吉州奇台县重点达标名校十校联考最后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的个数是,下列函数中,二次函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