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据《武汉晚报》报道,一段时间,武汉的街头竖起了一个个专门回收废旧电池的箱子,但好长时间过去了,箱子里的废电池寥寥无几,并且箱子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回收废电池的计划不了了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垃圾的描述,你认为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无用废物 B.将垃圾填埋是处理垃圾的最好方法
C.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D.为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需将垃圾深埋
2.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C.尽快提升国民经济实力 D.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制度
【答案】1.C 2.A
【解析】1.垃圾能变废为宝,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A错误、C正确;有的垃圾适合回收利用,有的垃圾适合填埋,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BD错误。故选C。
2.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环保意识,A正确;身体素质与环境保护意识关系较小,B错误;经济实力增强,环保意识不一定增强,C错误;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制度,会促使企业和个人进行环境保护,是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直接手段,不是根本途径,D错误。故选A。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四类环境问题。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环境问题类型、程度、地区 | 甲 | 乙 | 丙 | 丁 |
广东 | ++ |
| ++ | +++ |
四川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注:“+”表示程度,其越多表示环境问题越突出。
3.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有(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是( )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答案】3.B 4.B 5.B
【解析】3.根据甲代表的环境问题在山西最严重,山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判断为水土流失;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在新疆最严重,四川和山西较弱,判断为土地荒漠化。③④正确,故选B。
4.乙类环境问题在山西和新疆较严重,判断为寒潮,而广东由于纬度低,距寒潮源地远,④正确;同时北部有南岭等山地阻挡冷空气,受寒潮影响小,②正确;寒潮与森林覆盖率和降水关系较小,①③错误。故选B。
5.丁类环境问题在南方较严重,应是酸雨,治理措施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所以广东省应采取的措施是优化燃料消费结构,B正确;改进种植制度,退耕还牧对减少酸性气体作用不大,AC错误;广州冬季气温较高,供暖需求量少,D错误。故选B。
下表是我国不同等级酸雨各月百分率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强酸雨/% | 31 | 31 | 33 | 23 | 18 | 12 | 14 | 17 | 20 | 27 | 24 | 31 |
弱酸雨/% | 21 | 19 | 27 | 23 | 33 | 45 | 40 | 36 | 41 | 29 | 35 | 26 |
非酸雨/% | 48 | 50 | 40 | 54 | 49 | 43 | 46 | 47 | 39 | 44 | 41 | 43 |
6.上表数据显示,我国强酸雨百分率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7.导致我国强酸雨百分率较大季节的气候原因是( )
A.高温 B.寒冷 C.少雨 D.多雨
8.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6.D 7.C 8.A
【解析】6.读表可知,我国冬(12月~次年2月)、春(3~5月)季节强酸雨百分率最大,故选D。
7.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燃煤供暖排放的酸性气体多,且降水次数少,所以冬春季降水中酸雨占的百分率较大,造成强酸雨百分率较大,C正确;强酸雨与高温、寒冷无关,AB错误;冬春季节降水少,D错误。故选C。
8.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①正确;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②正确;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危害人体健康,③④正确;酸雨是由于大气受到污染后产生的酸性降水,不是酸雨导致大气污染,⑤错误。故选A。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
回答下面小题。
9.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违背可持续发展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设置秦岭自然保护区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答案】9.B 10.C
【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减少带来的影响。过度猎狼,会使植食动物增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生物资源减少,会减小环境承载力,②错误;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影响不大,③错误;过度猎狼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④正确。故选B。
10.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设置秦岭自然保护区是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C选项正确。故选C
下图为垃圾分类机处理流程及相关产业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产业链最大的优点是 ( )
A.加强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 B.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C.能源循环利用,自给有余 D.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12.垃圾分类处理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利益性原则
【答案】11.A 12.C
【解析】11.从图中可以看出,垃圾分类处理后,垃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废弃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实现了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B项说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过于绝对,B错;从图中信息判断不出,能源循环利用的结余情况和经济效应的高低,排除CD。故本题选择A。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四条:公平性原则涉及资源分配上的“代际”和“代内”公平的关系;持续性原则涉及资源环境的开发利用中的“度”或“承载力”的关系;共同性原则涉及跨国界的环境问题解决中需要国家之间的“合作”或“协议”;阶段性原则涉及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目标或责任的差别。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利益性原则并非可持续发展原则,排除D。故本题选择C。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3.该图可能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资源短缺
14.图示环境问题违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 )
A.持续性 B.共同性 C.公平性 D.发展性
【答案】13.D 14.A
【解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已经透支,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资源出现了短缺,D正确。故选D。
14.图中地球已透支,反映的环境问题是资源短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A正确。故选A。
广西某县曾经“多山少林”,当地政府鼓励农民种植果树,积极发展“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现在已是绿水青山的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右图示意该县三位一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该县生态农业模式的主导产业是( )
A.果树种植 B.沼气制取 C.农业观光 D.生猪养殖
16.发展“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有利于( )
①把握市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 ②节省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④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5.A 16.B
【解析】15.由材料可知,该地多山,适宜种植果树,既发展经济,又保持水土,所以是主导产业,A对。沼气抽取、生猪养殖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也减少了对植被的破坏,但是要以山区林地保护,水土得到保持为前提,所以B、D错。农业观光是在前面生态模式基础上进行的,C错。故选A。
16.该生态农业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与把握市场信息,降低交易成本关系不大, ①错。 这种农业模式距离不会太远,与节省运输成本关系不大,②错。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③对。实现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④对。所以B对。A、C、D错。故选B。
17.下列大气成分中,属于现代人类活动产生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氟氯烃 C.氧气 D.氮气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氟氯烃是现代人类生活中使用大量制冷设备所产生的,原始大气中没有的,B正确;二氧化碳是原始大气中就有的成分,氧气和氮气是地质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化而形成的,并且氮是生命体的基本成分,氧气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ACD错误。故选B。
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 B.土壤污染只危害农作物
C.沙尘暴现象属于大气污染 D.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
1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发达国家人均排放的污染物较发展中国家更多 D.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严重
【答案】18.D 19.D
【解析】18.环境问题主要有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类型,环境问题不只是环境污染,A错误;土壤污染不只是危害农作物,污染物还可以通过食物转移给人类,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B错误;沙尘暴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属于生态破坏,C错误;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缩小、森林生物量减小,生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森林的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下降,D正确。故选D。
19.乡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叙述正确,A不符合题意;城市地区人口高度集聚,交通和工业活动排放大量废弃物,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叙述正确,B不符合题意;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却消耗了世界上大多数的自然资源,人均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叙述正确,C不符合题意;发达国家将大量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加上发展中国家的治理能力不如发达国家,因此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叙述错误,D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阅读下列景观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20.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成因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自净能力”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图片中反映环境问题中水土流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0.C 21.A 22.B
【解析】20.当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图示①是森林破坏,②是水土流失,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③④属于环境污染问题,据此选C正确。
21.结合上题判断,①是森林破坏,②是水土流失,③是大气污染,④是垃圾污染,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①是过度砍伐森林,随着森林的破坏会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最终出现自然资源衰竭问题,A正确,故选A。
22.②中河流含有大量的泥沙,是该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结果。故选B。
低层大气的组成分为三部分: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今儿引发环境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雾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 )
A.氧气含量 B.氮气含量 C.水汽含量 D.固体杂质含量
24.与大气成分中水汽含量有关的现象是( )
A.气候变暖 B.洪涝灾害 C.臭氧空洞 D.酸雨危害
【答案】23.D 24.B
【解析】23.“雾霾”是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雾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固体杂质含量,D正确;氧气含量、氮气含量、水汽含量不是影响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所以选D。
24.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会形成降水,易造成洪涝灾害,B正确。气候变暖是温室气体增多导致的,A错误;臭氧空洞是由氟氯烃的排放导致的,C错误;酸雨是大气中酸性气体含量增加,D错误。所以选B。
25.上海正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①上海有50平方千米体育场面积②增加了50万就业岗位③增加林场5万亩④污水处理率达到9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体育场的建设与保护环境关系不大,①错误,AD错误。就业岗位的增加与保护环境关系不大,②错误,B错误。增加林场面积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保护环境,③正确;污水处理率达到99%,有利于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④正确,C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地区生态足迹指满足该地区人口生存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地区生态承载力指一定条件下地区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容能力。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各省级区域人均生态赤字示意图”。
(1)归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态情况。
(2)内蒙古、宁夏的人均生态赤字要高于全国其他省区,试分析原因。
(3)西藏自治区人均生态赤字最低,试分析原因。
(4)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小生态赤字?
【答案】(1)除西藏外,我国总体以及各个省区发展都已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2)经济发展快,资源消耗多,生态恶化严重。
(3)人口少,土地面积大,经济发展较慢,资源消耗少。
(4)人口方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方面: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开发,增加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等;环境方面: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
【解析】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除西藏外,我国其他各个省区均出现生态赤字,由此判断我国总体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2)二省区资源丰富,经济快速发展多依赖于资源开发,因此人均生态赤字要高于全国其他省区。
(3)西藏自治区人口少,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缓慢,对生态破坏程度轻。
(4)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人口方面侧重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资源方面从资利用率、开发等方面分析;环境从监测和管理,循环经济等方面分析。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低层大气由多种成分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引发了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下左图为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示意图,下右图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和全球气温的变化示意图。
(1)推测近年来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臭氧含量的总体变化特点。
(2)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是因为臭氧可以____。分析近年来臭氧含量的变化对地球生命造成的不利影响____。
(3)简述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4)近150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特点是____,简述为减缓气温的这种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措施____。
【答案】(1)臭氧含量降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幅最大。
(2) 吸收紫外线 臭氧含量降低,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3)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大量的CO2;破坏植被,导致植被吸收CO2的能力降低。
(4) 波动上升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恢复和保护天然植被;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节能减排意识等。
【解析】(1)由左图可知,随时间推移,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且随着纬度升高,臭氧总量下降幅度增大,高纬度比中纬度地区降幅更大。
(2)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因此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含量减少,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使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等。
(3)由图可知,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一方面,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破坏植被,砍伐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使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
(4)由图可知,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即全球变暖。为减缓这种变化可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二氧化碳吸收、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节能减排意识等;增加二氧化碳吸收的措施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造林等。
2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是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特有的一种鱼,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6~7年成熟并开始繁殖,一年产卵一次,为世界濒危物种。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鱼胶被称为黄花胶,是花胶中的高级品类,售价高昂。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幼鱼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生活,成鱼则会在水位较深的加利福尼亚湾栖息。每年春季,成鱼会聚集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这里的咸淡水交汇区域是它们的唯一产卵场所。20世纪初,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造成入海淡水大幅减少。
(1)说明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生存环境的影响。
(2)分析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的原因。
(3)简述墨西哥政府为保护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海水盐度升高,幼鱼生存环境恶化;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海水净化能力减弱,海水污染加重,不利于幼鱼生长。
(2)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熟晚,繁殖周期长;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花胶,售价高昂,市场需求广,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捕捞量大;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导致幼鱼生存环境变差。
(3)加强与美国合作,确保科罗拉多河能够汇入充足的淡水;加强巡查,大力打击违规捕捞行为;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改善加利福尼亚湾的海水水质;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解析】
(1)主要是分析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对加利福尼亚湾海水盐度、水质等的影响,进而分析其对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生存和繁殖的危害。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会导致科罗拉多河注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导致科罗拉多河河口地区海水盐度上升,根据材料信息“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幼鱼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生活”可知,该区域海水盐度升高,会导致幼鱼生存环境恶化;河流注入海洋的淡水减少,导致海水的流动性降低,海水的净化能力降低,导致海水的污染加重,威胁幼鱼的生存;注入淡水减少,导致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减少,幼鱼的饵料减少,威胁幼鱼生存等。
(2)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为世界濒危物种的原因可从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的价值、生存环境的变化、繁殖速度等角度作答。根据材料信息“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鱼胶被称为黄花胶,是花胶中的高级品类。”可知,用石首鱼制作的鱼胶营养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根据材料信息“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6~7年成熟并开始繁殖,一年产卵一次,为世界濒危物种。”可知,石首鱼的生长缓慢,成熟期较晚,繁殖周期长,不利于繁殖;根据材料信息“售价高昂”可知,石首鱼的价格较高,捕捞量较大;根据材料信息“每年春季,成鱼会聚集在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这里的咸淡水交汇区域是它们的唯一产卵场所。”可知,石首鱼的繁殖范围较小,不利于石首鱼的繁殖;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会导致幼鱼的生存环境变差,威胁石首鱼的生存等。
(3)墨西哥政府为保护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可以采取的措施,可从行政、法律、工程、宣传等角度作答,同时还要考虑美国对科罗拉多河的分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石首鱼的保护,减少石首鱼的捕捞;加大巡查力度,大力保障石首鱼的生存环境,严格打击非法违规捕捞石首鱼的行为;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力度,污水处理打标之后再排放,减少加利福尼亚海湾的水污染,改善海水水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保护石首鱼的意识;加强与美国的交流与合作,减少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的量,确保有充足的淡水注入;人工繁育石首鱼等。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按环境要素分类,该环境问题属于,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主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当堂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05~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