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C.植物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利用这类细胞不可能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
D.分布在细胞不同部位的核糖体结构有差异,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
【答案】A
【分析】 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和基质中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破伤风杆菌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单层膜包被的小泡,B错误;
C、植物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本植物所有的遗传信息,故利用这类细胞可以培育出含叶绿体的植株,C错误;
D、分布在细胞不同部位的核糖体没有差异,都是由大小亚基组成,D错误。
故选A。
2.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羊吃草,羊和草细胞内蛋白质种类相同
B.构成甲硫氨酸的S元素只能位于R基上
C.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血红蛋白在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运输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功能
【答案】B
【分析】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团,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团的不同。
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同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也是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详解】A、羊吃草,羊和草细胞内所含化学元素种类相似,但细胞功能不同,其蛋白质种类存在差异,A错误;
B、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团,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团的不同,氨基酸的S元素只能位于R基上,B正确;
C、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相同,可能排列顺利和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不同,C错误;
D、血红蛋白在高温条件下变性,不具有运输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3.乳铁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液中。如图为乳铁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示意图, 甲、乙、丙、丁、戊表示细胞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戊可为甲中的脱水缩合提供能量 B.乙与丙在结构上能直接相连
C.甲、乙、丁膜的组成成分相似 D.丙、戊表示的细胞器均具有两层膜
【答案】A
【分析】乳铁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液中,因此乳铁蛋白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分泌到细胞膜外,且整个过程需要由线粒体供能。
【详解】A、戊有DNA,因此戊为线粒体,可以为整个过程供能,A正确;
B、乙为内质网,丙为高尔基体,它们在结构上不直接相连,是通过膜泡连接,B错误;
C、甲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丁为细胞膜,乙、丁的组成成分相似,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C错误;
D、丙只有一层膜,戊有两层膜,D错误。
故选A。
4.下图是某同学通过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获得的数据绘制而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所使用的酶可能是过氧化氢酶
B.当反应物浓度提高时,酶活性上升
C.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D.当反应温度由t3调到t2时,酶活性上升
【答案】C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使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酶活性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B错误;
C、由图可知,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正确;
D、t3时,酶失活,温度降低也不能使酶活性上升,D错误。
故选C。
5.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含2个核DNA分子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4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含4个核DNA分子,C错误;
D、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时期,可排序为①③②④,但无法确定该生物为雄性动物还是雌性动物,故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6.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的“A”的组成元素是C、H、O、N
B.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可以和ADP重新结合
C.细胞内ATP的能量供应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D.ATP转化为ADP的过程往往与细胞中的放能反应相关联
【答案】D
【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
【详解】A、ATP中的“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组成元素是C、H、O、N,A正确;
B、ADP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B正确;
C、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这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正确;
D、细胞内的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D错误。
故选D。
7.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化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B.已经有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得到大脑,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代谢减弱
D.自由基会攻击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尤其是对膜的损伤比较大,还会攻击DNA和蛋白质
【答案】D
【分析】细胞分化的过程是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同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种类不同的蛋白质,进而使细胞结构、功能发生差异的过程。
【详解】A、分化过程中细胞的数量不变,种类增加,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用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得到大脑,没有获得新个体,利用的原理不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细胞衰老的过程中,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代谢减弱,C错误;
D、自由基学说提出自由基会攻击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比如DNA和蛋白质等,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发现了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规律
B.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有平行关系的假说
C.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答案】A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
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详解】A、孟德尔并未提出基因,A错误;
B、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和染色体有平行关系的假说,B正确;
C、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D正确。
故选A。
9.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
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噬菌体的DNA分开
D.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答案】B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4、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病毒,A错误;
B、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太长(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或保温时间太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B正确;
C、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和分离,C错误;
D、离心后细菌分布在沉淀物中,若用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检测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G+C=28%,则DNA分子中A占36%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上不存在非基因序列
C.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D.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含15N与含14N的DNA数目之比为1:1
【答案】A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G+C=28%,则DNA分子中C+G也占28%,A+T占72%,A=T占36%,A正确;
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上存在没有遗传效应的非基因序列,B错误;
C、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C错误;
D、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复制两次后,得到4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15N和14N,2个只含有14N,则含15N的DNA分子与含14N的DNA数目之比为2∶4=1∶2,D错误。
故选A。
11.下图表示某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X表示某种酶,请据图分析,下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X为RNA聚合酶,在真核细胞中,该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B.该图示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内,且图中最多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C.过程I为转录,过程Ⅱ在细胞质内进行,图示中X和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D.b部位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有T-A、A-U、C-G、G-C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Ⅰ为转录过程,其中a为DNA,b为模板链,X为RNA聚合酶;Ⅱ为翻译过程。
【详解】A、图Ⅰ表示转录过程,其中a为DNA分子,b为DNA模板链,X为RNA聚合酶,在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因此RNA聚合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A正确;
B、图示过程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故可发生在原核细胞内,该图中含有DNA分子和RNA分子,因此最多含5种碱基(A、C、G、T、U)和8种核苷酸,B正确;
C、Ⅰ是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为转录过程,Ⅱ为翻译过程,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图示中X 和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相同,均为向左,C错误;
D、b部位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mRNA的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可有T-A、A-U、C-G、G-C,D正确。
故选C。
12.大肠杆菌的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在基因工程中常用作载体,其结构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质粒的2条链在5’端各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因为质粒是一种环状DNA,所以没有双螺旋结构
C.质粒中,①②③共同组成其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
D.质粒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磷酸基团,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
【详解】A、质粒为环状DNA,无游离磷酸基团,A错误;
B、质粒DNA也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B错误;
C、①为磷酸基团,②为脱氧核糖,③为含氮碱基,①②③共同组成质粒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
D、质粒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其中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正确。
故选D。
13.以CO2吸收量与CO2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温室大棚24小时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A点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与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图甲A点温度条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C.图乙B时刻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图乙C时刻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答案】D
【分析】1、总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合成的有机物=积累有机物+消耗的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A、黑暗下CO2的释放量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光照下CO2的吸收量指的是从外界吸收的CO2的量,而绿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故图甲A点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要大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A错误;
B、图甲A点温度条件不是最有利于植物生长,应该是小于A点温度条件下,B错误;
C、图乙B时刻温室内空气中的CO2浓度达到最大值,下时刻开始降低,说明在B时刻之前绿色植物已经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呼吸作用释放的CO2,C错误;
D、图乙B到C时刻,温室内CO2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光合作用不断从环境从吸收CO2,净光合速率大于零;而C时刻之后,温室内的CO2浓度开始上升,说明呼吸作用有CO2释放到温室内,净光合作用小于零。故图乙C时刻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正确。
故选D。
14.果蝇的翅型、眼色和体色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M)与另一群基因型相同的果蝇(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分别统计子代果蝇不同性状的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果蝇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果蝇M为红眼杂合体雌蝇
B.果蝇M体色表现为黑檀体
C.果蝇N为灰体红眼杂合体
D.亲本果蝇均为长翅杂合体
【答案】A
【分析】分析柱形图:果蝇M与果蝇N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杂交,子代中长翅:残翅=3:1,说明长翅为显性性状,残翅为隐性性状,亲本关于翅型的基因型均为Aa(假设控制翅型的基因为A/a);子代灰身:黑檀体=1:1,同时灰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关于体色的基因型为Bb×bb(假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B/b);子代红眼:白眼=1:1,红眼为显性性状,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为W/w),故亲本关于眼色的基因型为XWXw×XwY或XwXw×XWY。3个性状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为N表现为显性性状灰体红眼,故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则M的基因型对应为Aa bb XwY或AabbXwXw 。
【详解】AB、根据分析可知,M的基因型为Aa bb XwY或AabbXwXw,表现为长翅黑檀体白眼雄蝇或长翅黑檀体白眼雌蝇,A错误,B正确;
C、N基因型为AaBbXWXw或AaBbXWY,灰体红眼表现为长翅灰体红眼雌蝇,三对基因均为杂合,C正确;
D、亲本果蝇长翅的基因型均为Aa,为杂合子,D正确。
故选A。
15.蜂王和工蜂均为二倍体,雄蜂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以蜂王浆为食的幼虫发育成蜂王,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发育成工蜂。幼虫发育成蜂王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蜂王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说明卵细胞具有全能性
B.推测花粉、花蜜中的物质会抑制Dnmt3的活性
C.DNA甲基化的过程中对DNA中的碱基序列没有影响
D.食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表现型的改变
【答案】B
【分析】题意分析,蜂王浆促进受精卵发育成蜂王的机理是:抑制Dnmt3基因表达,使DNA甲基化减少,发育成蜂王。
【详解】A、卵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说明卵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由题图示可知,蜂王浆可通过抑制幼虫D-mt3基因表达使其发育成蜂王,以花粉、花蜜为食的幼虫发育成工蜂而不是蜂王,即花粉、花蜜中物质不会抑制Dnmt3的活性,B错误;
C、甲基化不影响DNA中的碱基序列,只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表型,C正确;
D、蜂王浆是食物,通过抑制Dnmt3基因表达,使受精卵发育成蜂王,即食物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而引起表现型的改变,D正确。
故选B。
16.下图1、2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3中的4种电泳条带与上述4种基因一一对应(注:不考虑基因在XY同源区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Ⅱ7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1和I2
B.图3中的条带1、2、3、4分别对应基因A、a、B、b
C.Ⅱ7、II9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
D.若I3和I4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病概率为1/16
【答案】C
【分析】分析图1:1号、2号个体正常,其女儿5号患有甲病,据此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儿子7号患有两病,可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甲、乙两种遗传病属于遗传方式不同的单基因遗传病,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A、Ⅱ7患乙病,基因型为XbY,X基因来自母方,即Ⅰ1,A错误;
B、Ⅱ5基因型是AaXBX-,Ⅰ3基因型为AaXBX-,Ⅰ4 的基因型都为AaXBY,Ⅱ10基因型为A-XBY,条带4是每个个体都有的是B,Ⅰ3、Ⅰ4、Ⅱ5都有的是条带2为a,Ⅰ3、Ⅰ4、Ⅱ10共有的是条带1是A,条带3为b,B错误;
C、Ⅱ7即患甲病也患乙病基因型是aaXbY,II9患甲病不患乙病基因型为aaXBY,C正确;
D、Ⅱ3患甲病,所以I3和I4基因型为Aa,生出患甲病孩子概率是1/4,I4不患乙病基因型为XBY,图3中I3没有b条带,所以基因型为XBXB,后代不能生出患乙病孩子,所以患两病孩子概率是0,D错误。
故选C。
二、综合题
17.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处于密闭玻璃小室内。下图是这一天中小室内氧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bc段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
(2)图中密闭玻璃小室内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点(填字母);若突然人为提高b点的光照强度,短在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会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过程中,给该叶片供应H21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H218O作为有氧呼吸第____________阶段的原料生成C18O2,C18O2再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阶段生成CH218O。
(4)若培养该植物的营养液中缺乏镁元素,则图中的c点的移动方向____________(左上方、左下方、不动)。
(5)图中cd段O2的增加速率降低,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 光照强度 f 增多 二 暗反应 向左下方移动 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的供应受阻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一天中密闭小室内氧气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玻璃罩内O2浓度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当玻璃罩内O2浓度下降时,表示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b点和f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详解】(1)图中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不断增大,说明此时间段内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图中密闭玻璃小室内O2浓度最高的是f点,超过f点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则O2浓度降低;
若突然人为提高b点的光照强度,光反应增强,单位时间内产生的ATP和[H]增多,C5的生成速率加快,而消耗速率不变,故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增多。
(3)H218O作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原料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18O2和ATP等物质,C18O2再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生成CH218O。
(4)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导致叶绿素的合成减少,光反应强度降低,进而导致光合速率降低,c点向左下方移动。
(5)cd段由于光照过强(或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CO2的供应受阻,导致O2的增加速率降低。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要求考生能判断出曲线中关键点的生理意义,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回答各小题。
18.甲图表示细胞囊泡精确地释放被运输的物质的分子原理;乙图表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构成膜的物质,abcd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丙图表示氨基酸、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请根据细胞的物质输入及输出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囊泡能够精确地将其中物质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甲图可知需要蛋白质A和B 的识别,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乙图表示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乙图中N侧表示细胞膜的____侧,乙图中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方式体现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在丙图中,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据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1)信息交流(信息识别、信息传递、信号识别、信号传递)
(2) 脂质和蛋白质 内 abcd
(3) 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分析】1、分泌蛋白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可以出芽,也就是鼓出由膜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要运输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线粒体。在细胞内,许多由膜形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潜艇,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着运输着货物,而高尔基体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2、甲图表示胞吐过程;乙图a-d依次表示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糖蛋白;丙图氨基酸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从细胞到组织液是协助扩散,钠离子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从细胞到组织液是主动运输。
【详解】(1)据图可知,囊泡膜上的蛋白质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的识别,囊泡能够精确地将其中物质运送到细胞膜,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或信息传递)的功能。
(2)乙图表示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乙图中M侧有糖蛋白,属于细胞膜的外侧,N侧表示细胞膜的内侧。物质的跨膜运输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故乙图中abcd方式都能体现出细胞膜对物质出入的选择性功能。
(3)在丙图中,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需要载体蛋白且消耗能量,所以上皮细胞中Na+进入组织液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丙图中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利用钠离子跨膜的势能,判断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特点,能正确识图,再结合所学知识答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凋亡、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中,m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A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
(2)核糖体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图中①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意义是________,翻译结束后,图中形成的②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3)请据图阐述MIR-15a基因可抑制Bel2基因表达的机理:_________。
【答案】(1) 细胞核 RNA聚合酶
(2) 从右向左 能显著提高翻译的效率 合成多肽链的模板相同
(3)MIR-15a基因转录成的成熟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成的mRNA结合,从而使Bcl2基因的翻译过程无法正常进行
【分析】据图分析,A过程表示转录,B过程表示翻译,①表示转录形成的信使RNA,②表示翻译形成的多肽,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与BC12形成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
【详解】(1)真核细胞中,mRN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主要场所是细胞核。A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2)据图可知,左边核糖体上肽链较右边核糖体上的肽链更长,故翻译时间更久,可知核糖体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图中①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意义是能显著提高翻译的效率,翻译结束后,图中形成的②完全相同,原因是合成多肽链的模板相同,为同一条mRNA。
(3)据图分析可知,MIR-15a基因可抑制Be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15a基因转录成的成熟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Bcl2基因的翻译过程。
20.水稻(2n=24)早期叶色分为深绿和浅绿,由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决定,深绿色水稻自交后代有浅绿色出现。3号染色体上B、b基因控制水稻完全成熟时叶色是否变黄,B基因控制叶绿素分解酶的合成,能使叶绿素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
(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早期叶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完全成熟时叶色为______。
(3)现用始终保持浅绿色的水稻与早期深绿色、成熟时黄色的纯合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后得到F2,F2完全成熟时浅绿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欲验证一株始终保持深绿色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12
(2) 深绿∶浅绿=3∶1 黄色
(3) 1/16 5/6
(4)自交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基因B、b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水稻有2n=24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没有性染色体,因此若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12条染色体。
(2)由深绿色水稻自交后代有浅绿色出现可知深绿色对浅绿色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依次为1AABB(深绿色)、2AaBB(深绿色)、1aaBB(浅绿色),即早期叶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浅绿=3∶1,完全成熟时,由于B基因控制叶绿素分解酶的合成,能使叶绿素分解,则叶色全表现为黄色。
(3)现用始终保持浅绿色(aabb)的水稻与早期深绿色、成熟时黄色的纯合水稻(AABB)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深绿色,其 自交后得到F2,F2完全成熟时浅绿色(aabb)个体所占比例为1/4×1/4=1/16,深绿色(1/16AAbb、2/16Aa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黄色个体12/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各占1/16,因此完全成熟时,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2)/12=5/6。
(4)欲验证一株始终保持深绿色(AAbb或Aabb)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对于植物来讲,最简便的方法即为自交,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基因型为Aabb,反之则为AAbb。
21.黄曲霉素(C17H12O6)是黄曲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极强致癌性。研究人员利用黄曲霉素筛选出能高效降解黄曲霉素的菌株,部分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常从霉变的花生、玉米中采样,原因是______。
(2)将1号培养基置于摇床上振荡,其目的是______(答一点);2号培养基应以______为唯一碳源。
(3)利用2号培养基计数,实验结果一般比实际活菌数______,原因是______。
(4)分离出的降解菌能合成某种酶从而降解黄曲霉素,这种酶可能在细胞内起作用,也可能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研究人员将降解菌的培养液进行离心,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到一定量的黄曲霉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黄曲霉素的残留量明显降低,说明该酶可在______起作用。科学家将分离出的该酶分子固定于磁性纳米粒子上制成生物酶传感器,该传感器在检测黄曲霉素的同时还可______。
【答案】(1)霉变的花生、玉米中含有黄曲霉素,在此环境下可能含有能降解黄曲霉素的菌株
(2) 有助于菌株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 ,增加溶氧量 有助于菌株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 增加溶氧量
(3) 少 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菌落
(4) 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菌落 降解黄曲霉素
【分析】1、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2、实验目的是利用黄曲霉素筛选出能高效降解黄曲霉素的菌株,所以应该以黄曲霉素作为唯一碳源。
【详解】(1)分析题意,实验的目的是利用黄曲霉素筛选出能高效降解黄曲霉素的菌株,而霉变的花生、玉米中含有黄曲霉素,在此环境下可能含有能降解黄曲霉素的菌株,所以从霉变的花生、玉米中采样。
(2)1号是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可以快速增加菌株的数量,在摇床上振荡的目的是有助于菌株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和增加溶氧量,从而有利于菌株的繁殖;2号培养基要选择出高效降解黄曲霉素的菌株,所以要以黄曲霉素为唯一碳源。
(3)计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菌落,所以实验结果一般比实际活菌数少。
(4)将降解菌的培养液进行离心,上清液主要是降解菌的分泌物,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到一定量的黄曲霉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黄曲霉素的残留量明显降低,即黄曲霉素被酶分解了,说明该酶主要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将酶固定于磁性纳米粒子上,是固定化酶技术,具有既能检测黄曲霉素,又能降解黄曲霉素,重复利用,减少浪费,节约成本等优点。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共8页。
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圳市高级中学5月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深圳市高级中学5月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及答案,共9页。
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