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课前·基础认知课堂·重难突破素养·目标定位随 堂 训 练素养·目标定位目 标 素 养1.通过归纳与概括分析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的原理,培养科学思维能力。2.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的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和先天性的免疫缺乏病等。3.通过探究艾滋病的传播与发病趋势,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知 识 概 览课前·基础认知自主预习一、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1.如果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或“敌我不分”,将引起疾病。针对非致病性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称为过敏,针对自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会引起自身免疫病。2.过敏反应(1)概念:过敏反应是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过敏反应是针对非致病性抗原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3)致敏原:能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4)过敏反应分速发型与迟发型两类。其中,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在接触致敏原几分钟后开始,如青霉素、蜂毒等引起的过敏反应。这种反应强烈,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导致死亡。3.自身免疫病(1)免疫系统具有区分“自己”和“非己”的能力。但在某种情况下,患者的抗体和T淋巴细胞攻击自身的组织,这便是自身免疫病。(2)自身免疫病可分为两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和系统性自身免疫病。①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自身抗体只攻击某一器官,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中的胰岛细胞。②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则波及全身,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一次接触致敏原会发生过敏反应吗?提示:不会,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原而产生的反应。二、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1.免疫缺乏病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哪种细胞?提示:HIV侵入人体后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预习检测1.判断题。(1)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反应,人体一旦接触致敏原就能引起过敏反应。( )(2)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的成分是一样的。( )(3)HIV的遗传物质是细胞中的DNA。( )(4)蚊虫可以传播HIV。( )(5)感染HIV后人体会迅速发病。( )×√×××2.每次注射青霉素之前,都要先给病人做“皮试”,其目的是( )A.观察病人的体质以决定用药剂量B.观察病人是否患有自身免疫病C.观察青霉素的杀菌效果D.观察病人是否会发生过敏反应答案:D3.HIV可以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破坏机体的( )A.巨噬细胞 B.效应B细胞C.辅助性T细胞 D.淋巴干细胞答案:C4.下列各项中,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A.空气传播 B.握手传播C.血液传播 D.食物传播答案:C课堂·重难突破一 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引发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重难归纳1.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2.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1)找出致敏原。(2)避免再次接触该致敏原。(3)医院就诊。3.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比较 4.自身免疫病的分类及举例 某人在海鲜馆用餐时,刚吃了一个大虾,皮肤就开始起红斑、红疙瘩,且伴随腹痛,试想这是什么反应?引起该反应的大虾被称为什么?提示:过敏反应;致敏原。典例剖析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与环境因子有关,与遗传因子无关B.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类型属于速发型C.过敏反应中不存在免疫应答D.致敏原都是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答案:B解析:过敏反应有个体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A项错误。速发型过敏反应可在接触致敏原几分钟后开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反应强烈,其中青霉素是致敏原,但不是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物质,B项正确,D项错误。过敏反应也有淋巴细胞参与,有特异性的免疫应答,C项错误。学以致用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神经递质,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的表现为( )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免疫缺陷病、痉挛C.免疫缺陷病、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答案:A解析:病人血液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即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这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该抗体会和乙酰胆碱争夺受体,所以兴奋无法传递到突触后膜,效应器无法兴奋,表现出肌无力。二 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引起免疫缺乏病重难归纳 1.HIV的结构(1)HIV是RNA病毒,含有两条病毒RNA(图中的E);(2)HIV是逆转录病毒,含有逆转录酶(图中的D);(3)HIV含有蛋白质(图中的C),同时还含有与HIV识别和吸附宿主细胞有关的糖蛋白(A);(4)HIV最外层有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层(B)。2.H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分析(1)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受体,胞吞进入细胞(图中①);(2)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形成互补的DNA链,再形成双链DNA(图中②③);(3)整合到辅助性T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图中④);(4)激活后,大量复制,并转录出mRNA,翻译出HIV的蛋白质(图中⑤⑥);(5)组装成HIV后出细胞,出细胞时包裹上宿主细胞的膜(图中⑦⑧)。3.艾滋病的发病机理HIV破坏了大量的辅助性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易感染其他疾病死亡。为什么免疫系统能成功地抵御大多数病菌,却不能抵御HIV?提示:因为HIV直接破坏的是辅助性T细胞,当大量的辅助性T细胞被破坏之后,免疫系统就会严重削弱,甚至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HIV。典例剖析下列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HIV可通过食物、握手传播 ⑤AIDS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导致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因此会感染其他病原体,①正确,②错误。HIV在潜伏期大量增殖但不表现症状,潜伏期后才发展为艾滋病,③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通过食物、握手传播,④错误。艾滋病是一种削弱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疾病,⑤正确。学以致用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HIV的遗传物质是DNAB.通常感染HIV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才发病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D.志愿者在接种HIV疫苗后,体内会出现相应抗体答案:A解析:HIV是RNA病毒,A项错误。通常感染HIV后,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发病,B项正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C项正确。志愿者接种HIV疫苗后,可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D项正确。随 堂 训 练1.下列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疾病是( )①过敏性鼻炎 ②血友病 ③艾滋病 ④白化病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当免疫功能异常时,可引起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乏病等,损害人体的健康。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艾滋病属于后天获得的免疫缺乏病,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一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的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远离毒品可减少HIV的感染机会B.HIV会通过空气传播C.HIV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D.HIV不会通过血液传播答案:A解析:共用针管注射毒品会使HIV的感染机会大大增加,远离毒品可减少HIV的感染机会;HIV不会通过空气传播;HIV可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3.有报道称,某地发现“阴性艾滋病”患者。患者自身没有染上HIV,却有与HIV感染极为相似的症状,HIV检查也呈阴性;权威人士称“阴性艾滋病”实质是“恐艾症”。下列有关“阴性艾滋病”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内不存在HIVB.体内存在对抗HIV的抗体C.体内缺乏T淋巴细胞D.体内存在识别HIV的记忆细胞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阴性艾滋病”患者HIV检查呈阴性,权威人士也称“阴性艾滋病”实质是“恐艾症”,说明其体内不存在HIV。4.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答案:A解析: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在胸腺,若无胸腺就无法产生T淋巴细胞,而在体液免疫过程中,需要借助辅助性T细胞来完成,因此无胸腺裸鼠体液免疫不正常,A项错误。由于该种鼠无胸腺就无法产生T淋巴细胞,就没有细胞免疫且体液免疫功能也很弱,故该种鼠应该在无菌条件下饲养,否则易感染病原体而死亡,B项正确。外来移植器官、癌细胞都是细胞免疫中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对象,而该种鼠无法产生T淋巴细胞,因此没有细胞免疫,C、D两项正确。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产生的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B.全球化会使人们接触更多的生物,但不会增加过敏的概率C.先天性免疫缺乏病的症状与AIDS相似,而且也是传染病D.不慎感染HIV后,若不及时治疗,传染他人概率会增大答案:D解析:过敏反应是机体对致敏原产生的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A项错误。人们接触的生物越多,接触的致敏原可能就越多,也就越容易增加过敏的概率,B项错误。先天性免疫缺乏病不属于传染病,C项错误。不慎感染HIV后,若不及时治疗,HIV在体内繁殖增多,传染给他人的概率就会增大,D项正确。6.下图是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物质是 ,它是由 产生的。 (2)如果A吸附在皮肤,则过敏反应出现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肿、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这时局部区域的组织液会 。(3)艾滋病与过敏反应一样,都是由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但两者的原理不一样。艾滋病是由于HIV攻击了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 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最后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4)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第 次接触致敏原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答案:(1)抗体 效应B细胞(2)增多(3)辅助性T(4)一解析:(1)图中A物质表示机体第一次接触致敏原时,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2)过敏反应可导致血管性水肿、组织液增多等症状。(3)HIV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辅助性T细胞。(4)题图显示人体第一次接触致敏原时并不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发生于第二次接触致敏原之后。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44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docx、44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备作业-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原卷版docx、44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备课件精编高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教课课件ppt,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聚焦概念,NO1,关键能力·突破重难,NO2,应用创新·提升素养,NO3,课堂检测·巩固素能,NO4,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节 免疫功能异常引发疾病教案配套课件ppt,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速发型和迟发型,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辅助性T细胞,血液传播,关键能力·合作学习,方法规律,核心素养·情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