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调研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He B. NH3 C. C60 D. NaCl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C.过氧化氢 D.空气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H B. H2O C. H2 D. 2H4.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中子数为8,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2 B.6 C.8 D.145.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 6.下列关于NaNO2、Na2O2、SO2、O2等四种物质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2个氧原子7.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电子层数 B.质子数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8.人体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对健康至关重要,下列不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A.铅 B.锌 C.硒 D.铁 ( ) 9.含磷洗涤剂因含有Na5P3O10,会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下列化合价在Na5P3O10中没有出现的是 ( ) A. - 2 B. + 1 C. + 4 D. + 510.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B. 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 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D.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11. 2020年6月2.日,我国“北斗三号”全国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该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是RbC.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D.Rb+核外电子数为3712.(2020·泰安)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B.②表示的元素常见化合价为 + 1价C.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D.③④为稳定结构1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1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1滴水中大约有1.67 × 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空隙15.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温度能改变分子大小B.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17.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 He 可表示氦气B. N2表示2个氮原子C. NaCl可表示1个氯化纳分子D.SO2只表示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1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H ②Fe2+ ③Cu ④P2O5 ⑤Fe3+ ⑥NaClA.能表示1个分子的是①④⑥B.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D.④中的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19.香草醛(C8H8O3)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添加剂。下列关于香草醛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gC.1个分子中有19个原子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8:8:32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上图中共有4种分子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单质D.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21.用化学用语表示。(1)2个氨气分子: _________ 。(2)3个镁离子: _________ 。(3)碳酸铵: _________ 。(4)硝酸: _________ 。(5)氮气: _________ 。(6)氧化亚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 1价: _________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_________ 。(8)硫酸铝: _________ 。22.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1)2CO2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Ba2+ 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4)2Fe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现有下列物质:稀盐酸、二氧化硫、汞、冰水混合物、氯化亚铁、大理石、液氧、红磷、氧化铜、高锰酸钾、空气。(除混合物之外均写化学式)(1)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5)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6)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24.(2021·郴州)请根据下列元素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溴的核电荷数为 _________ ;溴元素位于第 _________ 周期。(2)A、B、C、D四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3)写出由A和D所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 。(4)A、B、C、D四种元素中,与溴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___ (填字母)。25.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1)我们身边各种各样的物质,如铜、氧气、金刚石、氯化钠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_________ (填名称),氯化钠是由 _________ (填粒子符号)构成的。(2)学习“原子的构成”之后,小张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12个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小张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的错误 _________ (填句子前的序号)。请帮助小张画出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 ,请以镁原子为例,谈一谈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_________ 。(3)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如图是该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 。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请写出图中转化①和转化②的微观实质: _________ 。26.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写出空气中含量最多元素的符号 _________ 。(2)以下是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A粒子与第二周期 _________ 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 (3)第8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___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第8号元素和第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投主持测定的铟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没有什么差别B.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27.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做好自我保护,可用酒精溶液消毒。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 C2H5OH),请回答下列问题。(1)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 。(2)乙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 。(3)92 g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_ g。28.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1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其中烧杯乙的作用 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或推出的结论有:①分子在不断运动;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条即可)。【实验改进】老师对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分析讨论】(1)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红而棉花变红,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1、图2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 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 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向两支U形管A、C处的棉纱布上注入浓氨水,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 ,该现象说明了 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图3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1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的优点是:①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2)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在图3所示的实验中还应控制相同的量有:①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赤铁矿用于工业炼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