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选拔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下列元素摄入不足易产生龋齿的是( )
A.I B.F C.Zn D.Fe
2.下列符号中即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个原子,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Cu C.H2 D.Na+
3.下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属于金属元素 B.镁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4.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快,原子运动速率慢
B.分子大,原子小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5.下列关于O2、O3、 CO2、H2O2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气 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两个氧元素
6.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
B.由⑥可知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g
C.②和④均表示阳离子
D.③和⑤表示的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显-1价
7.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8.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器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
B.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
D.0﹣1分钟,因为微粒静止不动,所以氨气浓度为零
9. 某元素的化合价只有一种,它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3,则R的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
A.RCl2 B.ROH
C.R2(SO4)3 D.R(NO3)2
10. 在① MgO,CuO,CaO,CO2 ② C,Fe,S,P ③ NO2,CO,HCl,H2O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它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CO2,Fe,HCl B.CaO,C,CO
C.CuO,Fe,NO2 D.CO2,S,H2O
11.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BO ⑤Mg2+ ⑥2OH- ⑦H2O ⑧H2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⑧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2. 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已知A点表示S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C点表示的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C.D点表示的物质和硝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D.E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2SO3
13. 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其中一种工艺的主要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对此反应分析不正确的是( )
A.X的微观示意图可表示为 B.甲、乙的质量比为11:2
C.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14.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示意图中,共有4种元素 B.①③属于同种原子
C.②④可形成化合物 D.③⑤的化学性质相似
15.根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原子、②是分子 B.氯化钠由氯、钠两种元素组成
C.钠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钠离子 D.汞原子可变为水分子
16. 在化合物X2Y和X2YZ3中,Y的质量分数分别是40%和25%,则YZ2中Y的质量分数是( )
A.30% B.35% C.50% D.60%
17. 由CO2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则该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24% B.28% C.56% D.60%
18.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粒子都不能再分
19. 花青素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5H11O6。下列有关花青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花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花青素分子是由32个原子构成的
C.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1:6
D.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0. 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
21. 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白: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
(2)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_____;
(3)4个钠离子___________;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___________;
(5)氦气___________。
22. 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微观的角度看问题。
(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和水受热加快蒸发的情况,从以上如图中能够读出的结论是: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_________改变;
(2)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上图中能够看出: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是_______________;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是否发生变化:_____;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原子是否发生变化_______。(填“变”或“不变”)
(4)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3. 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n=8,且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
(2)若m-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训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Mn-55,6gA与B完全反应,生成8,45gB.12,2g氧气,生成4,4g+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一课一练,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Ag-108,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08,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