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
    • 解析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1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2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3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1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2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8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

     

    【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第14、15题

    【母题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试题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说法错误。欧诗一、二句直接描写画眉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在山花烂漫的高矮树丛中腾跃鸣叫,三、四句就画眉鸟的叫声发表议论,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文诗则是从人的角度入笔,以画眉鸟的叫声衬托“公庭事简人皆散”后的愉悦心情,不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更不是咏物诗。

    2.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关键意象的能力。欧诗一、二句写画眉鸟在山间千啼百啭、自由飞翔的景象,后两句针对自由的鸟和笼中鸟不同的叫声发表议论,看似写鸟,实际是写人。诗人通过巧妙的对比,借不同处境画眉鸟的叫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志向,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诗第一句“闲”字就点出诗歌的情感基调,第二句写自己听到画眉鸟叫声,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后两句则写聆听画眉鸟的叫声的感受,全诗字字句句都表现了诗人在公务闲暇时内心的闲适、自在。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鉴赏的能力。

    【命题方向】

    所谓古诗词比较阅读,就是将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表达相近或相反的两首(甚至三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鉴别与赏析。这类题承载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度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古诗词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鉴赏的区别:一是阅读对象数量上有差别,二是比较阅读多了一道“作对比”的程序。古诗词比较阅读题,虽然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有了新特点,但其考查的内容基本不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强调群文阅读。高考对诗歌的比较阅读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这种题型可以说是应时而生,也必将顺势而立。

    未来几年的高考,这类题型会继续占有一席之地,比较的角度将会更加灵活多样,或者让考生自选角度。

    【解题技巧】

    一、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阅读题型及设题角度

    1.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2.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3.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二、比较阅读解题方法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对比点,仔细地分析其异同,准确地“同中求异” 或“异中求同” 。对比点一般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做到“ 知人论世” 。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比较异同。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4.比较意境的营造: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比较两首诗的意境营造的不同,要找出构成意境的意象的特点和体现意境情感氛围的词语进行比较。

    5.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具体的考点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要结合具体作品加以分析,从上述角度比较异同。

    (2022·海南·琼海市嘉积第三中学高三阶段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宋)张先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注】①汉妃一曲:汉妃指汉代王昭君,传说她出塞时弹着琵琶;“一曲”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是环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多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词人直接写岸边柳荫路上“无人”也“无影”,只有柳絮飘舞,暗写自己的孤寂。

    C.作者在船上望去,见远处有人归之影,与落日斜晖相映衬,描绘出飘飘欲仙之姿。

    D.优美的乐声饱含着今古幽思,又用“谁省”一词,用以突出此时自己才是其知音。

    2.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甚大,如本词结尾句“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就与白诗“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请从表达技巧和所寓情感两方面赏析二者的“同工”之妙。

    【答案】

    1.B

    2.(1)表达技巧:都用了以景结情(或衬托)的手法,运用空廓沉静的月夜环境氛围,烘托出音乐余音绕梁的动人魅力,让人回味;

    (2)所寓情感:都写了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的默默无言,只有琵琶曲与大自然浑然独合,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赞美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暗写自己的孤寂”错。“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微风吹拂,轻絮飘舞,微暗的树荫中,依稀看见它们游荡回转,而一点影子也不留地面。这是为下面人物的出场做铺垫,并非表现自己的孤寂。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1)从描写对象看:都描写了动人的琵琶曲(音乐)。(2)从表达技巧和情感上看,都用到了以景结情或衬托的手法。“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意思任她们演奏完一曲如泣如诉的《昭君怨》琵琶曲,此时,唯见江面空阔,月光皎洁。“汉妃”句用王昭君远嫁匈奴,马上弹琵琶故事。“一曲”也兼指以昭君出塞故事谱写的琴曲《昭君怨》。“汉妃一曲”,可以说是“今古幽思”的具体内容,其中寄托着琵琶女离乡背井、流落江湖的身世之感。结句“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意思东面和西面的画舫和游船都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之中映着的秋月泛着白光。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3)从表达的上看,都写了听众沉浸在余韵之中,表达出对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的赞美之情。

    (2022·陕西·永寿县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两首诗所写送别的季节相同,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

    B.孟诗首句,不言别情,而有一种宽解安慰之情;许诗首句则写出离别伤感和无奈之情。

    C.孟诗最后一句卒章显意,直接抒情,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伤感之情显露无疑。

    D.许诗的最后一句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景色的凄黯迷茫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

    4.两首诗中都写到“暮色”,但采用的手法和蕴含的情感不同,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案】

    3.A

    4.(1)孟诗中的“暮色”指傍晚时,夜色深沉。朋友一叶孤舟行于渺茫春江之上,诗人远望,极其悲伤。本诗卒章显意,直接抒情,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切和依依惜别之情。

    (2)许诗中的“暮色”指黄昏后,风雨凄迷。诗人酒醒后,朋友已远去,内心凄黯怅惘。本诗借景寓情,以景结情,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都为春天,春江水涨,水流湍急”错误,孟诗第二句“君去春江正渺茫”写的是春天之景,许诗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写的是深秋之景,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孟诗“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意思是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日暮”写傍晚时,夜色沉沉;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送者的心已追逐友人东去。由此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关心和一片依依惜别之情。“断人肠”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痛苦,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

    (2)许诗“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意思是黄昏酒醒之后,朋友早已走远。漫天风雨之中,独自走下西楼。“日暮”“满天风雨”写黄昏后,漫天风雨。诗人酒醒后,人已走远,满目望去,风雨凄凄。本诗以黯淡之景衬托离别之情,借景寓情,以景结情,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别后酒醒的凄清怅惘。

    (2022·河南·濮阳一高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阮郎归

    赵彦端

    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

    冰可断,玉堪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醅,酒醒香满怀。

    5.下列关于这两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花露重,草烟低”描绘出一幅凄冷幽暗的暮春之景。

    B.“冰可断,玉堪裁”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怆情怀。

    C.“双燕归”反衬诗人寂寞的心境,“香满怀”饱含欣喜之情。

    D.欧词用语清丽,情思宛转;赵词不事雕琢,境界雄浑开阔。

    6.请赏析这两首词的画线句在描景及情感方面的不同。

    【答案】

    5.C

    6.(1)欧词用“豆”和“眉”来形容梅和柳,比喻贴切,观察细致;“日长蝴蝶飞”与前一句,动静结合,“青梅”、“柳”、“蝴蝶”等多意象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生动画面,反衬抒情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寂寞苦闷和思念之情,情感蕴藉。(2)赵词以“梅”为意象,用拟人手法,写堂前的两株梅花商量着谁先开谁后开,极具画面感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等的能力。

    A.“暮春”错,由“南园春半踏青时”的“春半”可知是“仲春”;

    B.“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怆情怀”错,选项过度解读,此句是描写白梅的花瓣如冰似玉,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D.“境界雄浑开阔”错,诗歌描写堂下两株白梅盛开,自己不顾寒冷温酒赏梅,应是境界高雅。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青梅如豆柳如眉”,此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青梅”比作“豆”,把“柳”比作“眉”,比喻形象生动,贴切自然,观察细致;“日长蝴蝶飞”是动态描写,前一句是静态描写,前后动静结合,“青梅”、“柳”、“蝴蝶”等多意象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生动画面,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已长如女子修修黛眉。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情感蕴藉。“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写堂下两株梅花商量好了,先后开放。赵词以“梅”为意象,“商量”运用拟人手法,写堂前的两株梅花商量着谁先开谁后开,赋予两株梅花以人的情感动作等,极具画面感和生活情趣,“商量先后开”是词人的想象,这想象富有灵气,又包含着诗人的生活乐趣,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

    (2022·吉林吉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农家望晴

    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农家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农家望晴》选取打麦晒场时的农家生活片段。第二句赋予西风以人格,表达了“西风早晚都会过去”的乐观信念。

    B.《农家望晴》中“麦场”暗示了季节和“望晴”的原因。而“高处”则形象地表现出老翁“望云开”的迫切心情。

    C.《乡村四月》首句一“绿”一“白”照应尾句的“桑蚕”“插田”;“遍”“满”二字写草木之葱郁,河水之满溢。

    D.《乡村四月》用通俗明畅的语言,刻画了景与人的特征。其写景主要是为了突出季节性,进而表现人的农事活动。

    8.两首诗歌都写到了“雨”,试从意象特点与感情抒发角度比较其不同之处。

    【答案】

    7.A

    8.①雍诗中的雨,是秋天收割时节即将到来的大雨,是农人们不希望看到的。

    ②翁诗中的雨,是春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农人们在雨中务农,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表达了‘西风早晚都会过去’的乐观信念”有误,在“打麦晒场”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到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很多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第二句中,诗人是在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而非“乐观的”,此处标点符号“?”也是提示。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雍诗中“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两句是说,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的好坏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的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归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显示农耕社会中农民对上天的敬畏,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是农人们不希望看到的。

    翁诗中“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山原,山间原野。白,白色,指水。川,河流。子规,大杜鹃,又名“布谷鸟”,夏时各处飞叫,声如“快快布谷”,有催促农事意。雨如烟,指毛毛细雨,轻如烟雾。意思说: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这两句写自然风光。前句是静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绿”一“白”,色彩明丽;后句是动景,有子规的鸣叫,有细雨的飘洒,情意绵绵。并于景物描写中,暗示出农事正忙。山原绿遍,草木葱茏,桑叶也当肥嫩,河水涨满,细雨如烟,恰是插秧的好时机,更有杜鹃鸟热心地鸣叫催促,人们怎么能够停闲呢?所以翁诗中的雨,是春季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农人们在雨中务农,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

    (2022·山东烟台·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夜对月

    杜甫

    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然点题,月圆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诗人却独自对月,凄然之感不免油然而生。

    B.颔联“还”呼应首联“仍”字,人老须倚杖,月影独相随,江边独步,可谓形影相吊。

    C.“明翻宿鸟频”与王维“月出惊山鸟”异曲同工,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D.本诗将写人、写景与写月有机统一,人浴月之辉,景沐月之光,意境和谐,笔力不凡。

    10.《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咏月道:“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香菱以为自己所作诗歌绝妙,宝钗却以为“不像吟月”“句句倒是月色”。相较之下,显然杜甫诗格更为高妙。请你结合两首诗,简要说明。

    【答案】

    9.C

    10.①香菱写月,内容相对单一,着重描写月色,突出月色的皎洁明亮;杜甫写月,内容更为丰富,不拘泥于月,还写月下之人、物、景,相互交融,成为一体;②香菱所写景物多为静景,主要从视觉来写;杜甫则动静结合,感觉体验更为丰富、真切;③香菱诗感情相对淡薄模糊,而杜诗突出了身在江村为异客的孤单寂寞与思乡之情,情感上更易打动人。④香菱诗中月的形象比较死板,杜诗之月则似乎颇通人情,提高了诗歌的审美趣味。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都以清幽之境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分析错误,本诗表现的是内心的孤独、寂寥与思乡之情。颈联“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一句,描写在月光下的游鱼与飞鸟的躁动,代表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再结合首联中“江村独老身”一句,突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与思乡之情。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与香菱的诗歌相比,杜甫写月诗要丰富生动得多。首先,在香菱写月诗中,着重描写月色,其中“非银非水映窗寒”“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等句都是写月光的明亮,无怪宝钗说她“不像吟月”“句句倒是月色”。而杜甫写月,内容更为丰富,“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是写月本身,而“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则写了水中的游鱼和空中的鸟儿,所以杜诗不拘泥于月,还写月下之人、物、景,相互交融,成为一体。

    其次,香菱所写景物多为静景,主要从视觉来写,无论是“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还是“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都体现了这一点。而杜诗则要生动得多,不但有静景,还有动景,“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是静景,而“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则是描写动景,这种动静结合的处理方式,让读者的感觉体验更为丰富、真切。

    其三,香菱诗感情相对淡薄模糊,并不能从中体会出作者有何强烈地情感,而杜诗中“江村独老身”句则突出了身在江村为异客的孤单寂寞与思乡之情,情感上更易打动人。

    最后,香菱诗中月的形象比较死板,“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这是干巴巴的描写梅花和柳树,并不灵动。而杜诗之月则似乎颇通人情,“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一句,似乎月对人是有感情的,处处随人。这样就提高了诗歌的审美趣味。

     

     

     

    (2022·陕西·宝鸡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归燕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泰州时。②俦侣:朋友。

    1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12.分别概括这两首写“燕子”的诗结尾两句打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1.D

    12.杜诗结尾两句写旧巢如果没有被毁,燕子一定会伴在主人身旁,借归燕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抒发了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杜诗借景抒情”分析错误,本诗并没有写景,主要是夹叙夹议。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杜诗结尾“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写假如燕子的旧日巢穴没有被毁掉,那么一定会回归旧屋依傍着主人而飞。表面上表达了燕子对主人的感激,实则抒发的是诗人对故土的留恋不舍之情,对国君的忠诚之情。

     

     

     

     

    (2022·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楚州韦中丞箜篌

    [唐]张祜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

    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①才触一时醒。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宋]黄庭坚

    蕲竹③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注]①甲光,银甲光芒。银甲,银制指甲,亦名义甲,弹弦乐器时套于指上者。②昭华,驸马王诜(字晋卿)家的侍女。③蕲竹,湖北蕲春县特产,用以制作竹笛、箫管,音质清幽明澈。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祜诗首二句以比喻、拟声的手法,摹写了箜篌的形制状貌与美妙动人的音色。

    B.黄庭坚诗首二句造语新奇,将闻笛时的体验与对乐器和演奏者的想象融为一体。

    C.两首诗的末两句都着眼于听者感受的对比和变化,由此展现出音乐的巨大魅力。

    D.张诗将音乐写出金玉满堂之感,体现了丰腴的情韵,这有别于黄诗的清雅风格。

    14.有人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请赏析两首诗中“一时”与“何时”的妙处。

    【答案】

    13.A

    14.“一时”写出甲光才触的一刹那,音乐的微妙变化已被将醉未醉的听众感受到了,由细微之处更体现出音乐的魅力;“何时”表明诗人希望笛声能化作清凉的风,洗去盛夏的闷热,也暗示笛声已营造出清凉的氛围。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摹写了箜篌的形制状貌”错误,首二句从比喻、象声写弹奏之状与音声之美。这里“千重钩锁”指竖式箜篌二十余根弦丝如钩连锁结。撼,摇动,指弹奏者拨动弦丝,因而发出金铃一般悦耳的声音。下句承上“撼金铃”,再写箜篌音声之美。这两句并没有描摹箜篌的形制和状貌。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才触一时醒”。正值满堂人将醉未醉之时,甲光才触的一刹那,人们从“欲醉”中一下醒来。“甲光才触”——表明音声起了变化,音乐的微妙变化已被将醉未醉的听众感受到了,由细微之处更体现出音乐的魅力。“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诗人听着悠扬的笛声,陶醉在动听乐声里,希望笛声能化作清凉的风,洗去盛夏的闷热。听着笛声,诗人能联想到凉风,暗示笛声已营造出清凉的氛围。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行四首(其一)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少年行

    王昌龄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注】①燕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写少年的日常生活,诗人精心选取了高楼纵饮这一典型场景来塑造人物。

    B.前诗“美酒斗十千”与“斗酒十千恣欢谑”表达效果相似,突出饮酒的铺张。

    C.后诗“如流星”运用比喻修辞,突出战事的紧急,与颈联中“羽书急”呼应。

    D.前诗洋溢着青春浪漫的色彩,后诗则涌动着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风采各异。

    16.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

    15.B

    16.①第一首诗:少年豪纵不羁、意气风发、英武豪迈。少年饮“新丰美酒”,纵情豪饮,体现豪爽不羁;他们邂逅相逢把酒言欢,互相举杯敬酒,为君豪饮,体现其意气风发;少年“系马高楼垂柳边”,用骏马、高楼、垂柳等意象,衬托了少年的英武豪迈、富有朝气。

    ②第二首诗的少年勇赴国难、建功立业,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少年得知单于入侵,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惟顾”体现少年赴难是为了驱除敌虏、燕然勒功,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突出饮酒的铺张”错误。“美酒斗十千”写出了酒之珍美,更借前人的用语突出少年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第一首诗中,前两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是表现长安少年游侠纵饮的豪情,写新丰美酒,似乎天生就为少年游侠增色而设,展现出少年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的气概和顾盼自如、风流自赏的豪情。第三句“相逢意气为君饮”,“意气”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既有轻生报国的壮烈情怀,重义疏财的侠义性格,又有豪纵不羁的气质,使酒任性的作风等等,都是侠少的共同特点。而这一切,对侠少们来说,无须经过长期交往,只要相逢片刻,攀谈数语,就可以彼此倾心,一见如故,这就是所谓“相逢意气”。而“系马高楼垂柳边”,是由马、高楼、垂柳组成的一幅画面。马是侠客不可分的伴侣,写马,正所以衬托侠少的英武豪迈;高楼则正是在繁华街市上那所备有新丰美酒的华美酒楼了;高楼旁的垂柳,则与之相映成趣,它点缀了酒楼风光,衬托了少年意气风发、英武豪迈的气概。

    第二首诗中,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充满爱国情怀的热血少年形象。首联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颔联借“青槐”“白马”,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颈联交代了少年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边境告急,尾联“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表现少年义愤填膺,浩气冲天,义无反顾地从军赴边,立志要杀敌报国,“刻石燕然”,赞美了少年的爱国情怀。

    (2022·重庆八中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词结构布局缜密,前有“离忧”,后写“登楼”相印证,上片写“泪难收”,下片即有“便作春江都是泪”相呼应。

    B.秦词中用“韶华不为少年留”一句,抒发了词人对于人生苦短的感慨,词的结尾化无形为有形,旨在强化这种情感。

    C.赵词中“劝君莫惜花前醉”化用唐代无名氏的诗句“劝君莫惜金缕衣”,词人感慨花易凋谢,人易白头,所以劝说世人及时行乐。

    D.赵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但求美酒相伴的洒脱放达,同时也表达了词人想要挣脱俗事拘束,渴望纵情山水的志趣追求。

    18.请比较两首词,谈谈词人在“花”这一意象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

    17.B

    18.同:两首词“飞絮落花时候”“风雨替花愁”都抒发了对于落花的惋惜。

    异:①秦词中,作者偏向于借“飞絮落花”这一充满感伤的意象,抒发自己离别的伤感悲怆。②赵词中诗人虽然有对花受风吹雨打的惋惜,“风雨替花愁”,但最终还是转向了尽管花开花谢,我自淡然乘兴的旷达,如“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旨在强化这种情感”错,“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句中的“愁”还包含离别的愁绪,不仅仅指人生苦短。

    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

    先看秦词。“飞絮落花时候”写的是暮春时节,飞絮、落花代表春已到了尽头,此句表达了对落花的惋惜和惜春、伤春的感伤。同时结合“动离忧,泪难收”可知词是抒发离别愁绪的,因此词人借助“飞絮落花”这一充满感伤的意象,抒发自己离别的伤感悲怆。

    再看赵词。“风雨替花愁”,语句凝练,一个“替”字,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花的关切之情。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娇嫩的花儿必将遭受风雨的摧残。多情的词人不免“替”花儿深深地担忧。可见此句也抒发了对于落花的惋惜。然而,词人却不想用更多的悲凉、迟暮感来感染读者。笔调轻轻一转,“乘兴两三瓯”,下片意境立刻由沉闷、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莫惜”深化为“乘兴”,揭示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要尽情享受。两三盏薄酒,听江山清风,观山间明月,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是这样的美妙,做人应该“拣溪山好处追游”,得欢愉时且欢愉,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词的结尾表达只要胸襟豁达,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春天永远常在,春光永远无限。

    据此整理答案:

    同:两首词“飞絮落花时候”“风雨替花愁”都抒发了对于落花的惋惜。

    异:①秦词中,作者偏向于借“飞絮落花”这一充满感伤的意象,抒发自己离别的伤感悲怆。②赵词中诗人虽然有对花受风吹雨打的惋惜,“风雨替花愁”,但最终还是转向了尽管花开花谢,我自淡然乘兴的旷达,如“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相关试卷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4《古代诗歌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4《古代诗歌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4《古代诗歌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4《古代诗歌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7《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古代诗歌的感情和态度》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7《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古代诗歌的感情和态度》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7《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古代诗歌的感情和态度》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7《古代诗歌阅读之赏析古代诗歌的感情和态度》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6《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综合赏析(选择题)》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6《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综合赏析(选择题)》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6《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综合赏析选择题》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6《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综合赏析选择题》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