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
    • 解析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1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2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3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1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2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文学类文本阅读·综合探究

     

    【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甲卷,第1题

    【母题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九一八”致弟弟书

    萧红

    可弟:小战士,你也做了战士了,这是我想不到的。

    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

    记得当我们都是小孩子的时候,当我离开家的时候,那一天的早晨你还在大门外和一群孩子玩着,那时你才十三四岁,你看着我离开家,向着那白银似的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奔去。你恋着玩,对于我的出走,你连看我也不看。

    而事隔六七年,你也就长大了,有时写信给我,因为我的漂流不定,信有时收到,有时收不到。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比方说——生活在这边,前途是没有希望的……

    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问一问,家里的樱桃树这几年结樱桃多少?红玫瑰依旧开花否?或者是看门的大白狗怎样了?你的回信,说祖父的坟头上长了一棵小树。在这样的话里,我才体味到这信是弟弟写给我的。但是没有读过你的几封这样的信,我又走了,越走越离得你远了。

    可弟,我们都是自幼没有见过海的孩子,海是生疏的,我们怕,但是也就上了海船,飘飘荡荡的,前边没有什么一定的目的,也就往前走了。

    不知多久,忽然又有信来,是来自东京的,说你是在那边念书了。恰巧那年我也要到东京去看看,我想这一次可以见到你了。这是多么出奇的一个奇遇。我一到东京就写信给你,约你第三天的下午六点在某某饭馆等我。

    那天,我五点钟就等在那里,一直到了六点钟,没有人来,我又多等了一刻钟,我又多等了半点钟,我想或者你有事情会来晚了的。到最后的几分钟,竟想到,大概你来过了,或者已经不认识我。第二天,我想还是到你住的地方看一趟。有一个老婆婆,说你已经在月初走了,离开了东京了。你那帘子里头静悄悄的,好像你在里边睡午觉的,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找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

    这流浪的生活,怕你过不惯,也怕你受不住。

    但你说:“你可以过得惯,为什么我过不惯?”

    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

    可吃的就吃,看到书就翻,累了,躺在床上就休息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你那种傻里傻气的样子,我看了,有的时候,觉得讨厌,有的时候也觉得喜欢,虽是欢喜了,但还是心口不一地说:“快起来吧,看这么懒。”

    不多时就“七七”事变,很快你就决定了,到西北去,做抗日军去。

    你走的那天晚上,满天都是星,就像幼年我们在黄瓜架下捉着虫子的那样的夜,那样黑黑的夜,那样飞着萤虫的夜。

    你走了,你的眼睛不大看我,我也没有同你讲什么话。我送你到了台阶上,到了院里,你就走了。那时我心里不知道想什么,不知道愿意让你走,还是不愿意。只觉得恍恍惚惚的,把过去的许多年的生活都翻了一个新,事事都显得特别真切,又都显得特别模糊,真所谓有如梦寐了。

    可弟,你从小就苍白,不健康,而今虽然长得很高了,精神是好的,体力仍旧是坏的。我很怕你走到别的地方去,支持不住,可是我又不能劝你回家,因为你的心里充满了诱惑,你的眼里充满了禁果。

    恰巧在抗战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虽然我给你的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忘了。

    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的。而至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

    今天又快到“九一八”了,写了以上这些,以遣胸中的忧闷。

    愿你在远方快乐和健康。

    1941年9月

    (有删改)

    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①由个体到群体,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代青年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②不同感受:在上海时,“我”对流浪青年生活没有着落、前途未知的状态充满担忧;在山西时,看到年轻群体的革命生活充实、快乐而有朝气,“我”深感欣慰,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出这两处内容,结合“我”的心理感受以及弟弟和这些青年的生活状态进行分析。

    如在上海时,“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慌乱”;结合“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可知,“我”对这群青年未来的方向感到迷茫,由此可知,对于此时的流浪青年,“我”的内心是充满担忧的。

    如在山西时,“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点明了“我”的心理状态是“开心”;结合“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可知,这群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他们拿起枪战斗,生活有目标,“我”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希望,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整体来看,文章从弟弟写到青年,从上海的流浪青年写道山西抗战的青年,这是由个体到群体,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的人生遭际和心路历程。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命题方向】

    探究是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核心素养的主要手法。

    考试大纲对探究能力的考查具体有三点: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第1条,指的是探究文本自身,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第2条,指的是探究文本的人文背景,要求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第3条,指的则是对文本的特有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文本本身、人文背景、特有解读,探究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好记好懂。

    高考探究题的命题角度:

    (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人研讨。这类题目要求针对文本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上某个比较复杂、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有一定的难度。

    (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考生判断正误或优劣。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人的思考,并有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方能得分。

        (3)质疑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很少有这种质疑性的题目,在考场中考生一般轻易不敢质疑。所以,考生平时就要摒弃“名作”完美无缺的思想,立足文本材料,适当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一些文本还可以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世等来分析其思想内容的不足和局限。

     

    【解题技巧】

        一、了解命题特点

        1.题型的主观性。通过一问一答,为考生提供了探索、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有助于考生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展示考生的创新见解和语文能力。

        2.问题的启发性。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以一种导向,使得学生能沿着这个导向探索下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的题目可以给学生多个方向进行探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问题的开放性。一般的现代文阅读答案是确定的,往往答案就在文中,在文本中有明确的答案或者指向,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解说,关键在于发现、筛选、整合、吸收,这叫以文解文。而探究题的答案是开放的,以文本的某一句话或某一点为触发点,要求考生以此为起点,联系文本作适当的拓展,问题设置的起点在文本之内,但指向的终点却在文本之外。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4.答案的拓展性与个性化。解答探究性题目,要求考生由文内拓展到文外,对文本作一定的归纳和概括,并由此展开,展开时学生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以及认知能力;并根据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要求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有自己的思考,允许考生尝试个性化阅读。所以这类题目的答案起点在文本之内,但终点在文本之外。同时还要注意所谓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解读是指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人观点左右,渗透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以自己的心灵与作品碰撞,产生独特的认知。但这样的“读”应是“填补空白”的“读”。应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努力追寻文本及作者的原初意义,并不意味着可以背离文本做无中生有的发挥。

        5.答案的多元性与综合性。

    由于探究题命题的开放性,和考生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观察问题、理解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等,往往就会作出不同的且都符合试题要求的解答,只要能根据文本和有关原理,合乎逻辑地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都应被视为是对问题的正确解答。新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这种试题正是贯彻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如果探究题而又规定死的答案,那就有违鼓励创新的精神。

        6.答案的论述性。

    解答探究性阅读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议论文,行文的结构一般来说应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分点列出事实特点依据,陈述理由;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总结自己的观点。

    二、把握解题思路

    1.紧扣文本,尊重文本。

    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第一,尊重文本原作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第二,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文本往往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它表现的也往往是普遍的认知规律。第三,尊重作者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作者创作文本常常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得比较隐蔽。阅读文本要注意挖掘这样的意图,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一些延伸拓展的探究。

    2.立足文本,带入自我。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可以作少量的、适当的个人解读。

    3.顺藤摸瓜,由内到外。

    含蓄是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特性。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匙。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心理的“瓜”。

    4.深入慎出,展示学识。

    开放度最大的探究题是“谈谈你的看法”之类的“融入性”试题。这种题目将考生“融入”其中,也将当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解答这类试题不仅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而且需要考生调集与文本相关的文外知识和能力储备。所以,考生既要入乎文内——入乎文内,才能准确理解并把握文本;又要出乎文外——出乎文外,才能不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才会头脑清醒,运用阅读所得和自己平素的知识储备,冷静而准确地解答探究性阅读题。

    解答这类试题,我们要特别注意“深入慎出”,即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见解必须要有时代性,符合民族心理,具有人文精神。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后,再运用自己的学识进行论证便可以了。

        6.规范答题,用语简明。无论是描述性文字还是议论性文字,都要求精练而畅达。可能题目会提出一定的字数限制,即使没有,考试时间的约束也不允许考生信马由缰,长篇大论。所以,答题时三言两语必须点到要害。在组织语言作答时应考虑到答案的规范性,一般宜用“总—分—总”式回答,分说层面要注意层次鲜明,可以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或序号标明答案脉络。

    三、掌握解题方法

    1.人物形象类探究题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这可以从描写谁的篇幅长、谁是主题的集中体现者、谁在情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正面描写的是谁(或谁衬托谁、谁与谁形成对比)等角度去判定。

    (2)对某一人物,是该批评还是该赞扬?这可以从时代发展的趋势、作者的评价、其他人物的反应、人物的结局等角度去分析。

    (3)小说中某个人物是否多余?这可以从此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此人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此人物对主题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4)对某一人物,有不同认识,你认为呢?这可以从人物的不同表现、对人物品行的辩证认识(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否定其不合理的一面)等角度进行分析。

    (5)对两个或多个人物形象的比较,有哪些异同?需全面地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从其性格的成因、特点、发展变化等方面比较异同。

    (6)某一个人物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或社会价值)?类探究与分析人物形象题接近,只是要求更高,具有开放性。要在充分认识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结合小说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意图深入分析。

    2.情节结构类探究题

    (1)小说的结尾是否合理?这可以从前面的情节(包括标题)是否有伏笔暗示、结尾是否拓展与深化了主题、情节突转造成的艺术效果、结尾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结尾提供给读者的想象空间等角度进行分析。

    (2)小说中某处文字是否多余?这可以从文字前后是否连贯顺畅、情节完整与不完整的不同艺术效果、人物形象性格显得复杂还是单纯、主题是直接揭示较好还是含蓄蕴藉较好、文字营造典型环境的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3)小说的结局会是怎样?请想象并说明理由。这可以从情节的合理发展、人物性格的必然表现、艺术效果的制造、主题的拓展等角度进行推断。

    (4)小说中某段文字(主要是插叙、倒叙的文字)有何作用?这可以从对上文进行补充说明、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角度进行分析。

    (5)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构思的?可以从线索的安排、叙事的顺序、对比、象征、抑扬结合等角度进行分析。

    3.小说的思想意蕴探究题

    (1)这篇小说为何以“xxx”为题?这可以从标题的本义、比喻义、双关义,标题在情节发展中的线索作用,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标题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的感受)等角度回答。

    (2)小说的标题能否换成另一个标题?这可以从人物塑造情节线索、悬念设置、主题表现等角度分析。

    (3)小说的标题与正文关系不大,为何以之为题?这可以从标题与正文在情节内容上的隐性关联、在深层含义上的关联,给读者带来的联想与想象等角度回答。

    (4)小说给我们什么启示?这可以从小说主要描写的人物如孩子、学生、父母、老师等,小说反映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传统文化保护、道德的沦丧等不同角度切入。

    (5)小说中人物体现了哪种思想?这可以从人物的言谈举止、精神境界及为人处世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6)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这可以从不同人物的表现、不同主题词的阐释、不同层面(现实、历史、理)的深化等角度进行分析。

    (7)有人说小说表现了这个主题,有人说表现了另一个主题,你认为呢?这可以从文本对某个主题的呈现、现实生活对某个主题的呼吁等角度来分析。

    (8)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某句话(或某个关键词)的理解和看法。这可以从文字本身的内涵与现实的关联、与自我的关联等角度分析。

    4.散文的情感意蕴探究题

    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等。它不同于思想意蕴,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的思想意义或价值,是作品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

    (1)抓住文中“情语”。要捕捉文中断断续续、或显或隐的情感语言,从而确定作者的情感倾向。尤其要抓住文眼句、议论抒情句这些能直接、鲜明地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

        (2)抓住文中众多不同的材料,挖掘作者对它们的不同情感态度。“不同的材料”在文中主要指不同的人、物、景、事等。

        (3)学会转换视角,挖掘深层情感。

    常见的转换视角有:①历史与现实的转换,如文本写的是历史,可能暗含着对现实的期待;②批判与希望的转换,如文本在批判一些问题,可能它在希望积极层面的东西;③正面与反面的转换,如文本写了反面的东西,可能暗示着它要肯定正面的东西。

    (4)答案表述必须有情感术语。如赞扬、担忧、期待、希望、不满、无奈等。

    四、避免答题误区

        (1)“不尊重文本”,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只是摘取词句,把关键材料或关键细节撂在一边。

        (2)“浅入浅出”,即浮浅地了解一下文本,勉强写几句答案。

    (3)“泛化解题”,没有个性化阅读,没有自己的创意,没有独特的认知,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小论文写作,缺乏说服性,往往只抓一点,不及其余。

        (4)“角度单一”,解题角度单一,不能对文本多元解读和有创意解读。“多元无界”,一味多元,没有界限,虽有创意解读但胡思乱想。

    (5)没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

     

     

     

     

    1.(2022·云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胜利了

    余华

    在我心目中,重症医师就是救生员,从死神手里救出生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来袭时,他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踩住了疫情的刹车,第二波疫情在世界蔓延时,中国的社会生活已趋于正常。

    我思索文学与医学的关系,首先想到不少作家学过医,外国的有英国诗人济慈,有写下《福尔摩斯侦探集》的柯南·道尔,有大家熟悉的契柯夫等,中国的作家当数鲁迅,很惭愧,我也学过医,当然无论是文学还是医学,我都不能与鲁迅相比较,医学上鲁迅是海归,我是赤脚医生,文学上我依然是“赤脚医生”。

    我当过五年牙医,有位作家朋友调侃我说:“明明是兽医,偏偏说自己是牙医。”过去的牙医大多是江湖中人,在油布雨伞下给人拔牙,旁边是修鞋的、理发的和打铁的,1978年我是正规医院里的牙医,当时来我们医院的大多是农民,农民管医院叫“牙齿店”。

    文学与医学的关系,我想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疾病与健康,生与死,文学作品描写了无数的疾病与健康,无数的生与死,医学面对的也是这些,当然文学是虚构的,医学是真实的。思想家罗兰·巴特在母亲去世后写下:我失去的不是一个形象,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想这就是作家与医师的区别,作家面对的是形象,医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去年我父亲三次进入重症病房,在医院的几个月里,我对重症医师有了一些了解。

    去年我赶回家时,家里已经在为父亲准备后事了。我在文学作品里经常读到“奄奄一息”,自己写作也多次用过“奄奄一息”,父亲来到重症医学科时的状态就是这样,可医师对我们说:“还有胜算。”

    我相信医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在一堆消极的因素里发现了积极的信号,虽然这个信号很微弱,但他们抓住了,然后通过治疗,护理,让这个微弱的积极信号打败了那一堆嚣张的消极因素。

    这就是一个优秀的重症医师的敏锐和积极的态度,重症医师面对的病人虽然病情各不相同,却都是危重病人。敏锐是医术,积极是医德,这也是人生的态度。对于医师,尤其是重症医师,对待病人,积极的人生态度与高超的医术同样重要。

    优秀的作家也是这样,他们常常会在消极的题材里写出积极的主题。济慈写过一首《蝈蝈与蛐蛐》,盛夏时鸟儿因为骄阳而昏晕后,不再鸣叫,而蝈蝈就在草地树篱上发出它们的乐音;严冬时的夜晚一片死寂,而炉边就会响起蛐蛐的歌声。在盛夏中午的烈日下和严冬夜晚的寒冷里,在这样消极的环境里,济慈仍然让生命的声音积极地响起来,他写道:“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从来没有停息。”

    继续说我父亲,他去年十月底从医院出院,十多年前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走路开始困难,后来因为脑膜瘤的压迫,走路更加困难。去年五月做了脑膜瘤手术,八十八岁的他,又在病床上躺了半年。他出院后几个月,心肺功能康复了,可以用助步器走路,最近他又开始尝试用拐杖走路。

    然而白内障来了,左右眼几乎看不清《新闻联播》了,他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老党员,《新闻联播》是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前些日子,他去找一位眼科专家就诊,专家说他年纪太大,不要做手术,保守治疗就行。他很生气。我对他说:“你看不清电视,就听听广播吧。”他说不行,还是要去做白内障手术。

    我向之前的重症医师介绍了父亲的情况,说到白内障和发牌气,医师说老人的脏器功能恢复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自然会提高。这句很普通的话让我感受到一个医师对于病人的理解,我们觉得父亲已经很不错了,此前大家已是束手无策,结果在医院死里透生,不仅死里逃生,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父亲应该满足了。

    医师理解我父亲的不满足,我想这是对人的理解。去年在医院时,父亲肺部的炎症控制住后,但还插着气切套管、鼻饲管和导尿管,医师说,下面要做的就是逐步拔掉这三根管子,让老人活得有质量。

    人们常说文学是人学,什么是人学?简单说就是对人的理解,在这个意义上,医学也是人学,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学。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句话至今难忘,就是保尔·柯察金从接近死亡的伤病里挺了过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青春胜利了,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充满力量。

    父亲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我见到两个病愈出院者,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年轻人,医师告诉我,最年长的病愈出院者是一位一百零三岁的老人。

    现在我重新想到“青春胜利了”这句话的时候,“生命胜利了”就跳了出来。

    是你们,重症医师们,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让过去、现在、将来的生命,胜利了。

    (有删改)

    请分析文章题目“生命胜利了”蕴含的深刻含义。

     

    【答案】

    ①“生命胜利了”是作者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青春胜利了”这句充满力量的话的时候想到的,这也是一句充满力量的话。②在文中重症医生让一个又一个不论是百岁还是年轻的生命,都病愈出院,还提高了人生命的质量,这是生命的胜利。③“生命胜利了”也指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来袭,重症医生挺身而出,踩住了疫情的刹车,让生活恢复正常的胜利。“生命的胜利”,是疾病与健康、生与死的较量,是高超的医术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胜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的意蕴的能力。

    结合“我十七八岁的时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句话至今难忘,就是保尔•柯察金从接近死亡的伤病里挺了过来,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青春胜利了,这句话让我觉得自己充满力量”“现在我重新想到‘青春胜利了’这句话的时候,‘生命胜利了’就跳了出来”可知,作者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重“青春胜利了”这句话,由此想到“生命胜利了”,这句话充满力量。

    结合“父亲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期间,我见到两个病愈出院者,一个是老人,一个是年轻人,医师告诉我,最年长的病愈出院者是一位一百零三岁的老人” “我们觉得父亲已经很不错了,此前大家已是束手无策,结果在医院死里透生,不仅死里逃生,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可知,文中,重症医生让一个又一个生命病愈出院,提高了生命的质量,这是生命的胜利。

    结合“在我心目中,重症医师就是救生员,从死神手里救出生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发的疫情来袭时,他们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踩住了疫情的刹车,第二波疫情在世界蔓延时,中国的社会生活已趋于正常” “是你们,重症医师们,让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让过去、现在、将来的生命,胜利了”可知,标题“生命胜利了”还指新冠疫情来袭时,重症医师挺身而出,踩住疫情的刹车,让生活恢复正常,这“生命的胜利”是疾病和健康、生和死的较量,是高超医术和积极人生态度的胜利。

    2.(2022·四川绵阳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边城(节选)

    沈从文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注】①《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节选部分发生在翠翠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心生爱慕,而傩送与天保兄弟俩知晓了各自都喜欢翠翠这一心意,并约定当夜开始以唱歌的方式争取自己心爱的姑娘之后。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

     

    【答案】

    ①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②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因为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势必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③这也符合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结构技巧和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要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而本文要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作者这样安排与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有何关联。首先把握“很长的故事”是什么,结合上文来看,此时祖父正在讲述翠翠父母的爱情故事,那么这“很长的故事”自然是说父母的爱情故事,至于后来如何,祖父并没有全部说出,只是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而是略去了具体的过程,这就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然后分析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从全篇来看,本文的主要人物是翠翠,而不是翠翠的父母,如果把这个“很长的故事”全部写出来,自然会占据很大的篇幅,这就会冲淡对主要人物形象翠翠的塑造,所以不写这很长的故事,而仅仅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最后分析这一呈现方式与沈从文《边城》风格之间的关系。从全篇来看,《边城》是含蓄平淡的,是抒情的,是浪漫的;如果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可能就失却了这些特点,文中仅仅提到父母对歌,展示了父母爱情的美好,而对于后来很长很长的故事,却没有写出来,这和《边城》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在含蓄平淡中凸显美好。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答题。

    3.(2022·甘肃武威第七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①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②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③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

    ④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⑤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⑥“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

    ⑦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⑧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

    ⑨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⑩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⑪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⑫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⑬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⑭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⑮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⑯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⑰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⑱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⑲我们相对着。

    ⑳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㉑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㉒“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㉓“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㉔“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㉕“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㉖“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㉗“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㉘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㉙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

    ㉚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㉛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㉜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㉝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

    ㉞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

    有人说这篇小说展示了作者温情又忧伤的情怀;也有人说,这篇小说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

    观点一:小说展示了作者温情又忧伤的情怀。小说写的是一帘幽静而丰富的梦,梦的背景是明月染白的旷野,有帐篷、篝火、还有艾草味儿,朦胧而浪漫。“我”梦到的主人公是剑眉如飞、英气逼人的周瑜,“我”为之“发抖”、“颤抖不已”“说不出话”,离开时“恋恋不舍”,想要抓住他的手,梦醒来泪流满面,小说正是写一个女人的遥远、温情而又优伤的梦。

    观点二:小说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村妇面对身披铠甲、英气逼人的英雄周瑜的时候,她宁愿这样的英雄倒下,成为一个布衣,她更不喜欢神,她只钟情于平凡的人生。她不想听鼓角声,不喜欢周瑜穿铠甲。她喜欢“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她喜欢自然和谐的美丽人生,即便是琐碎的日常生活也会诗意。于是,她走了,为“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了”。村妇是千百年来向往和平的百姓的代表。

    观点三:小说表现了对英雄和凡人的思考。周瑜是个英雄,他要用出征证明英雄的价值。他不理解村妇的凡人情怀。村妇是个平凡的人,但她所心仪的是一个历史英雄,她盼望着周瑜能够成为布衣,过平凡的人生。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又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观点一:

    根据“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可知,小说写的梦中有帐篷、篝火、还有艾草味儿,朦胧而浪漫。“我”梦到的主人公是英气逼人的周瑜,“我”为之“发抖”、“颤抖不已”“说不出话”,离开时“恋恋不舍”,想要抓住他的手,梦醒来泪流满面,小说正是写一个女人的遥远、温情而又优伤的梦。

    观点二:

    “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村妇面对身披铠甲、英气逼人的英雄周瑜的时候,她宁愿这样的英雄倒下,成为一个布衣,她更不喜欢神,她只钟情于平凡的人生。“这鼓角声令我心烦”“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不让她心烦,她喜欢自然和谐的美丽人生,即便是琐碎的日常生活也会诗意。“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食”,村妇是千百年来向往和平的百姓的代表。小说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观点三:

    文章开头“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结尾“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联系“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可知,小说写了“我”的一个关于英雄的“梦”,这梦中的英雄已经由不断杀伐征战的英雄,变成了一位平民英雄。“我”喜欢周瑜,因为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同时,“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宁愿英雄倒下,成为平民,表达了作者希望友爱和平的愿望,这也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

    相关试卷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02《文学类文本阅读》母题解密新高考卷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8《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2《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2《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母题解密(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2《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母题解密全国通用解析卷docx、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2《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母题解密全国通用原卷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考真题解密】高考语文真题题源——专题1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综合探究》母题解密(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