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897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897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8972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公开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二课时 降水)
【教学内容】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过程和方法:(3)通过阅读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因降水的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2.难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 课前设疑
活动:课前交流——我们国家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区域景色,你能举例说明吗?
展示:云南的热带雨林,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辽阔的草原。
设疑引导: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即使纬度差异并不大,自然景观差异也非常大,这是为什么呢?
- 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七年级学习了降水的相关知识,现在有哪些同学还记得吗?你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都有哪几种形式?
学生回答:降水的主要形式有降雨,降雪,降冰雹
(2)讲授: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展示:降水柱状图
可以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判断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如果均匀可以用多雨,少雨湿润来描述,如果不均匀需要通过降水数值和月份来判断降水的特点。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讲授: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重要工具。等降水量线密集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反之,等降水量线稀疏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通过知识回顾,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带着的问题走进课堂,凸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新课讲授
(一)中国的降水特征
1.降水的空间特征
(1)活动:探究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观察阅读我国平均降水量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能对地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即可。)
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哪条等温线大体上一致?
②在图中找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观察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③观察地图并说出等降水量线的主要延伸方向?
④尝试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提示:分层设色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降水量范围。
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针对地图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分析。
让同学们用红笔描画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描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可以结合地图查找有用信息。
学生读图观察,总结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一致,经过了秦岭——淮河一线。(通过观察动手描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提问:请同学们来结合“中国地形的分布”图,观察400mm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主要地形区?
学生回答: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一线为界
【读图小结】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活动:增长见识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的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最少和降水最多的地方,并能在地图上查找到相关的地区,简单分析其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原因。(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讲解: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
2.降水的时间特征
(1)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活动:读图分析——对比我国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年降水量差异图,讨论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填空: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 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节;南方雨季 长,降水 多,北方雨季 短 ,降水 少 。
提问:观察“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这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吗?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提示:月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可以用“多雨”来描述。)
学生观察后回答:广州 4-9 月;武汉 4-8 月;北京 7-8 月;哈尔滨 7-8 月
继续提问:四个城市降水量超过 100mm 的有几个月?
学生回答:广州有 6 个月;武汉是 5 个月;北京是 2 个月;哈尔滨 是2个月。
教师引导:不同地区,雨季长短有差别,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通过地图找到原因吗?
讲解:由于东南季风的进退,使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过渡: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除了年内季节分配不均外,年际变化也很大。
(2)活动:探究思考
思考探究: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对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
提问: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你能请计算出北京年降水量最低值、最高值与平均值的差吗?
学生计算后教师找人回答。
回答:分别是 338mm、805mm
引导: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降水年际变化大
【思考小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在夏季。
(3)活动:辩论思维
活动安排:学生分为两大组来讨论降水多和少会带来哪些问题和灾害?(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得出结论:降水较多时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降水非常少时容易造成旱灾。
图片展示:我国的洪涝灾害和旱灾。
(二)我国的干湿区
提问:有人说,降水多的地方就是湿润地区,降水少的地方就是干旱地区,这种说法对吗?
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讲解: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不同,反映出的干湿状况也不同,决定了它们地表的自然景观、农业的发展类型也不同。根据干湿状况我国分为哪些干湿地区?
(1)活动:读图认图——认识我国的四大干湿区,并用红笔描出它们的分界线。
学生动手描绘图,找出四大干湿地区的位置及名称。
提问: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大致与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一致?
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分界线是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提问:对比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和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观察各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接近。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教师小结讲解。
讲解:湿润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 400mm-800mm 之间,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 200mm-400mm 之间,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200mm。
重点讲解:在判断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时,既要考虑降水量,也要考虑蒸发量,我们国家有一个地区降水量不是最多的地方但是确实湿润区,大家能找到吗?
学生回答:东北
讲解:对,我国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 800mm,却是湿润区。这是由于该地区纬度高,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2)读图总结:找到下列三幅图的秦岭—淮河一线,并说出它们代表的意义。
学生尝试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答案。
小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1月0℃等温线、温度带中的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总结知识,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3)活动:活学活用
①提问:不同的干湿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同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讲授:湿润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
半湿润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800毫米,植被是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耕地以旱地为主。
半干旱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400毫米,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干旱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面积较大。
(学生了解干湿地区的分布依据,讲解不同干湿地区的特点。学生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同。)
②活动:归纳小结
总结归纳: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尝试完成下表。(培养学生自信和学习积极性。能力提升知识迁移,学以致用,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干湿地区 | 年降水量 | 植被类型 | 农业生产 |
湿润地区 |
|
|
|
半湿润地区 |
|
|
|
半干旱地区 |
|
|
|
干旱地区 |
|
|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课堂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优质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优质第2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河流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河流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