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
    2022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 级 语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   )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ɡ〔   〕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      )  xiānɡ上(     2)文段中加点词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2)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         修辞手法,“秀气”在语境中的含义是:         (2)2.修改病句。(2)1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修改:                                       2)正午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黄昏时小一倍到二倍,实际太阳是一样大的。修改:                                       3.综合性学习。(6)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 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活动一:                  活动二:                  (2)阅读下面材料,请你给中学生在交网友方面提两条建议。(2)些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3)班级想邀请学校分管德育的韦校长来参加此次活动,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邀请他1111日下午三点来七年级(3)班参加活动,你将如何说?(2)                                 4.古诗文默写。(6)(1)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4)《论语》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二、阅读(50)()阅读名著选段,完成5——7题。(10)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⑦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⑧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⑨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5.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作用是什么?(4分)                                 6.简析第⑧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7.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概述“我”的情绪变化过程。(4)                                 ()古诗文阅读,完成8——13题。(16)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中的“阔”字。(2)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哲理?(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1)吾日三吾身(        )  2不习乎(       )3)子贡问(       )     4)民信(      )11.翻译句子。(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甲】文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观点矛盾吗?(2)                                 13.【甲】文中“曾子”的话与【乙】文共同强调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2)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14——22题。(24)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14.文章写了三次与“看花”有关的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概括。(2)     “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去看菊花;      15.选文第③段中,“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2)                                 16.词句品析。(4)1)品味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得什么了?                                 17.作者为什么要以“秋天的怀念”作为文章的标题?(3分)                                 母亲手中那根棍(金刚)①“哒、哒”,木棍敲击水磨石地面的声响,回荡在医院走廊,有些突兀。我搀着母亲的左臂,母亲右手拄着拐棍,慢步走向楼上化验室。一声,再一声,敲得我心上有些生疼。这木棍是我从朋友那里淘到的深山六道木,褪了皮,直溜、光滑、坚硬;选一枝杈处,留段握柄,截断,磨光,正好给走路已然蹒跚的母亲当拐棍。②印象里母亲手中似乎倒是常握着一根棍。只不过,先前那根棍总是被母亲自如支配,“舞”在手上,支撑起我们全家虽贫穷却未倾倒的烟火日子。③“娘,我回来了!”远远望见,母亲正趴在锅上,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年轻的面容。哪料,母亲猛扭头,直起腰,不管燃着火、做着饭,举着搅棍就朝我冲来,嘴里骂着:“我叫你和同学打架!”看来是有人提前告了我一状。④我生怕被母亲逮住,像打大哥、二哥那样,被摁在墙角,用细柴火棍抽打,便扔下书包,撒腿就跑。母亲跑得快,我跑得更快。“臭小子,给我站住!”我跑上了山,母亲忽地站定,一跺脚:“不好,疙瘩煳了锅了;回来再找你算账。”扭头,挥舞着搅棍,冲回了家。⑤当我从山上折了两根六道木回家,送给母亲做搅疙瘩棍时,饭菜已摆上了桌。我“嘿嘿”一笑,分明闻到了丝丝煳锅的味道。如今,母亲已没心气搅疙瘩给我吃了,可那两根被母亲磨得溜光的搅棍,还挂在墙上。⑥近年,回老家多,常拿起那些老木工具,帮年迈的父母做些活儿。每次干活儿,母亲都会嘱我穿上那双在家时穿过的布鞋。那是十几年前,我陪母亲在灶前闲聊。先聊到她打小没念过书,连名字都不会写,我便握着她的手,她握着烧火棍,一笔一画在地上教她写“李向荣”;后来,她又在墙上陆续写了很多遍,越写越好。再聊到我很怀念儿时的千层底,母亲便扔掉烧火棍,随手折了两根柴火棍,敲我一下:“抬脚!”量过脚底板长、宽,收好长棍、短棍,花一个月时间,一针一线为我做了那双布鞋。穿在脚上,下地,进山,走路,踏实、舒服得很……⑦上医院二楼,母亲身体明显侧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加了把力。木棍的声响已很微弱,我生怕打滑或拄空,叫母亲停下,接过木棍夹在了我的左腋下。母亲虽然重复说:“拄着棍儿能走,能走。”却分明又将身体压向了我,我的右臂不由使足了劲,反倒走得快了,稳了。⑧住院观察一周,无大碍,便回了村,但那根六道木拐棍却成了近八十岁老母亲的手中之物,从不离身边,可行动也仅限于院里院外几十米的范围。坐在院里,还不时将拐棍挥在手中,轰轰鸡,扒拉下乱柴草,指点父亲和我做这做那。我让她写自己的名字,她用拐棍在地上划拉半天,憨憨一笑:“忘了!”日后,母亲再自己进山,出村,肯定是不可能了。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干脆拄着我了。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18.母亲手中那根棍有什么用处?请根据文中的内容列出三点。(3)                                 19.第②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20.根据要求,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4)(1)母亲正趴在锅上,挥舞木棍,搅着一锅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从描写角度)                                 (2)只能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拄着我;甚至,干脆拄着我了。(这个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2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                                 22.品味第⑧段画线内容,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2)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莫怀戚《散步》)                                 三、写  (50)23.根据提示材料写作。同学们,步入初中,进入一个新的班级,你一定认识了新的老师,结识了新的朋友。新的环境,新的人,你也一定经历了很多新鲜事,会有那么一件事,让想起来就兴奋,或是难过,或是……请以“那件事,让我想起来就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高兴”“觉得温暖”“遗憾”“后悔”等,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22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 1.(6分)(1) jì  镶      (2)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3) 比拟(拟人)     小巧儿清秀(或:秀美)2.(2分)(1)缺少主语,将“在……中”或“使”删掉其一;(2)搭配不当,“小”后不应为倍数,“可以说是正午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黄昏时小一半”。(直接修改也行,语病的类型不用写出。)3.(6分)(1)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     举行“网络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  (2)示例:①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②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③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偶尔上网释放压力是可以的;④不能逃课或背着父母经常去网吧同网友聊天。  (3)示例:尊敬的韦校长,您好!我们七年级(3)班将于1111日下午三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交友之道”的主题班会,想邀请您参加,您看可以吗?4.(6分)(1)闻道龙标过五溪  (2)遥怜故园菊  (3)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二、阅读(50)(一)阅读名著选段5.4分)去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2分)与后文“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父亲的严厉和带给我的伤害。(2分)6.2分)侧面烘托,以众人的无奈衬托我当时的无助和痛苦,从而表现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7.4分)示例:高兴地“笑着”“跳着”“催”(1分)→“忐忑”“担着心”(1分)→ 难受、痛苦“头上浇了一盆冷水”(1分)→焦灼的“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1分) (二)古诗文阅读8.(2分)示例:“阔”字描绘出春潮使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广阔浩渺的景象,表现了恢弘的气势。92分)抓住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景物变化特点。表现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10.(4分)(1)省,自我检查,反省。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治理国家的方法  (4)助词,的11.(4分)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12.(2分)不矛盾。二者角度不同,“温故而知新”强调的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着重在修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缺点为戒,着重在知人。13.(2分)示例:共同强调的是诚信。示例: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想要生存必须要诚信。只有诚信才能更好的和别人交流,被朋友信任,被社会认可。(言之有理即可。)【乙文译】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备足粮食,充足军备,获得人民的信任。”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充足的食物。自古以来谁都会死,但如果没有百姓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三)现代文阅读142分)“我”暴怒无常(“我”瘫痪后),母亲劝“我”去看菊花。(1分)     母亲去世后(的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1分)152分)“我”同意去看花,说明“我”消沉的情绪有所好转;(1分)让“我”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是母亲的心愿,这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所以母亲很高兴。(1分)164分)(1)两个加点词都是叠词(或:运用细节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包容)和担忧,表达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1分)  (2)“我”懂得了,“我”不能再消沉了,“我”要坚强起来了,“我”一定要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去积极地面对生活了。(2分)173分)示例:文中的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1分)“秋天”是“我”不幸遭遇,糟糕心情的写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秋天”寄予我对母亲的热爱与怀念。(2分)183分)用木棍搅着金黄喷香的玉米面疙瘩;用搅棍追赶闯祸的我;用烧火棍学习写字;用木棍当尺子量“我”的脚大小;用拐棍帮助行走、轰轰鸡、扒拉乱柴草。(写出三点即可)192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既承接了上文母亲拄棍子到医院的事,又引出了下文关于母亲与棍子的往事。(1分)204分)(1)这里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趴、挥舞、搅”这一系列动词,写出母亲动作熟练,勤劳持家的形象。      (2)示例:这句话描写了母亲走路的姿势,可见母亲已经老了;同时也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信任和依恋。212分)插叙。(1分)丰富了文章内容,刻画了人物形象。(1分)222分)(1)表现了母亲对孩子浓浓的爱;(2表达了对母亲操劳一生的敬佩与感恩;(3)体现了“我”在家庭中的特殊身份和担当。反映了子女对母亲的反哺之情。(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三、作文23.   

    相关试卷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综合,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按提示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古诗文阅读,完成问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问题, 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广西河池市宜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2年秋季学期期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卷docx、2022年秋季学期期考八年级语文试题卷pdf、2022年秋季学期期考八年级语文答题卡pdf、2022年秋季学期期考八年级语文答案docx、2022年秋季学期期考八年级语文答案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