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得多,这主要是为了( )
A. 造型美观,使用方便
B. 增加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
C. 使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仍然表示该温度
D. 玻璃泡内液体体积有细微的变化,就可以使管内液柱有明显的变化
2.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 B. 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
C. 图甲、图乙的音色不同 D. 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
3. 在地震救援当中,常用的生命探测仪主要有红外探测仪和音频探测仪两种,红外探测仪能探测得到红外线,音频探测仪能探测到微弱的心跳声和呼吸声,关于这两种探测仪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红外探测仪是通过感知温差来进行生命探测的
B. 红外线和声波都可以发生反射
C. 音频探测仪进行探测在晚上较安静的时候使用比较合适
D. 被救的人感受到红外探测仪发出的红外线之后通过呼救让音频探测仪探测到声音
4. 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 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B. 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 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5.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形成雨降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中吸热 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放热
C. 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凝固现象 D. 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
6. 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
A.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 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7. 纸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 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 纸锅里的水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D. 水烧开时纸盒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沸腾时温度不会再升高,没有达到纸燃烧的温度
8. 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斜45∘角,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虚像位于( )
A. 平面镜1的正上方 B. 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
C. 平面镜2的前上方 D. 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
9. 《加油!向未来》是央视创造制作的科学实验节目。某期节目中,表演者用手抚摸玻璃杯沿,演奏出了动人心弦的乐曲,如图。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只要杯内液面高度不同,玻璃杯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10. 如图,由于图象撕去了一角,无法判断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一定是某种晶体的熔化图象
B. 这可能是某种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C. 这一定是某种液体的沸腾图象
D. 无论是熔化图象还是沸腾图象,温度不变的时间段内一定吸热
11. 从路灯下经过时人影子的长度会发生变化,若小明夜晚沿如图所示的直线经过路灯,他头部的影子会沿着图中的哪条路径( )
A. 路径1
B. 路径2
C. 路径3
D. 都有可能
12. 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 站在原地下蹲 B. 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 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 保持直立远离“试鞋镜”
13.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
14. 将红、绿、______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在当______(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______色。
15.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 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 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 .
16. 夏天,人们常用喷雾杀虫剂灭蚊,如图所示,杀虫剂在金属罐中是液态,在罐装时是通过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金属罐中的。当按钮被按下时喷嘴喷出一定的药剂后,会感觉到金属罐变______(选填“冷”或“热”),这是由于喷洒时,瓶内部分液体会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
17.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转动。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当入射光AO向ON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B______(靠近/远离)ON;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笔、______;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__(能/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
18.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10℃,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2)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于冰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19. 如图所示,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由于水______吸热(填物态变化名称),可以给内罐食物降温。为了更好的给食物降温,可以将“冰箱”放在阴凉______(选填“通风”或“密闭”)的地方,因为______。
20. 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
(2)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1. 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2. 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23. 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角的阳光竖直照射到深井内,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4.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进行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活动。
(1)以下是部分操作过程:
①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______(选填“等量”或“不等量”)的酒精;
②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玻璃板B不作处理,并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③观察两块玻璃板上酒精蒸发的快慢。
上述活动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与______(选填“液体温度”或“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会观察到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上的酒精蒸发得快些。
(2)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的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甲、乙所示)。结果发现图甲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从实验设计环节来看是因为没有控制水的______相同。
(3)小明在进行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了酒精中,将其拿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这是因为酒精蒸发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
25. 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产生”,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______作用。
(3)当小明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则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观察到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小明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声音的传播”,当敲击右边音叉时,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______,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说明______(至少写1点)。
26. 晴天的正午,小明从树荫下走过,发现地面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圆形光斑。为了探究光斑形成的原因以及光斑大小的影响因素,他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外部是大的圆筒,左侧底部带有一个小孔,内部是小的圆筒,左侧是半透明薄膜,小筒可左右移动。
(1)树荫下圆形的光斑其实就是太阳通过树缝成的______(选填“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小孔成像。
(2)小明用此“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请在图1中画出小明用“针孔照相机”看到的蜡烛AB在屏(半透明薄膜)上成的像A′B′;
(3)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_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______ cm。
(4)小红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红在明亮的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图2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或“B”)
(5)小红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不容易看清,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是______。
(6)小红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小三角形的小孔,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变化。
27.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的______(选填“A”或“B”),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烧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小明和小华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剪裁合适的是______(选填“小明”或“小华”)的设计。
(3)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丁中______(选填“A”或“B”)所示。
(5)撤去酒精灯,同学们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______。
(6)为了缩短水从加热到沸腾时间,请你提出有效的操作建议:______(至少写1点)
28.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帮他解答下列疑惑:
(1)小明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
(2)实验中,他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直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B的位置时,眼睛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白板,发现在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4)小明在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着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B一侧缓慢旋转90∘,则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设蜡烛A的高度不变)
(6)小明同学总结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蜡烛的像也跟着向上平移
2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
A.30%B.40%C.60%D.90%
(3)请在图2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 ℃.
(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造型美观,使用方便,不符合以上分析;
B、增大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面积,不符合以上分析;
C、只有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其余的温度计都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题目没说明是体温计,故不符合题意;
D、玻璃泡内的液体体积有微小变化,细玻璃管内的液柱高度变化明显,符合以上分析。
故选:D。
温度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我们可以看为圆柱体,当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时,底面积越大,高度越小;底面积越小,高度越大。温度计的玻璃泡的容积比它上面玻璃管的容积大很多,其实告诉我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玻璃泡的容积大,装的液体多,液体热胀冷缩时体积改变得大;二是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小,玻璃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时体积改变时,玻璃管内液柱高度改变得大,我们看到温度示数有明显变化。
此题考查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题考查的内容较深,同学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题意,开动脑筋,多思考,做这样的题应该不会太难。
2.【答案】A
【解析】解:
A、由图知,相同时间内甲、乙、丁振动的次数相同(都有2个波峰和2个波谷),即它们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丁,故A错误;
B、由图知,甲、乙、丙的振幅相同,所以甲、乙、丙的响度相同,故B正确;
C、由图知,甲和乙相比,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确;
D、由图知,甲和丙相比,甲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则甲的频率大,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故D正确。
故选:A。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通过比较声波的波形图考查了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3.【答案】D
【解析】解:
A、红外生命探测仪主要接收幸存者发出的红外线,故A正确;
B、光和声音都可以发生反射,故B正确;
C、音频生命探测仪主要接收幸存者发出的声音,进行探测是应排除噪声的干扰,所以在晚上较安静的时候使用比较合适,故C正确;
D、音频生命探测仪主要接收幸存者发出的声音,然后利用红外生命探测仪接收幸存者发出的红外线,从而确定生命体的位置,所以在解救人时应先根据声音判定幸存者的存在,然后在根据红外线判定被救者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D.
红外线在生活中的使用非常广泛,例如遥控器、红外线探测仪等.
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需要利用生命探测仪来收集幸存者发出的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对红外线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掌握情况,需要根据实例进行解释.
4.【答案】D
【解析】解:A、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则响度大,音量小则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频率,故A错误;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误;
D、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5.【答案】D
【解析】解: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错误;
C、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6.【答案】D
【解析】解:A、不论是超声波还是次声波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超过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B错误;
C、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其振动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超声波,而不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波除了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都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超声波指的是频率比较高的声波,频率高,音调就高,高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
(3)超声波是声音的一种,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4)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的仪器,可以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声的产生、传播、超声波、声与能量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此题的难点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超声波,知道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7.【答案】A
【解析】解: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虽然不能沸腾,但会蒸发,所以水会发生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B正确;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停止沸腾,故C正确;
D.纸锅中盛着水,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最高温度是100℃,纸锅受水的影响,不会超过100℃,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故D正确.
故选:A。
(1)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4)物体要燃烧的条件是达到着火点。
此题考查的是不同的物态变化现象及发生条件和特点,属于热现象基本规律的应用,难度不大。
8.【答案】D
【解析】解: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构成的,且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且所成的虚像位于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如图所示。
故选:D。
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一句话就是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9.【答案】A
【解析】解:演奏者用相同的力抚摸这些规格相同的玻璃杯,说明发出声音的响度基本相同;而由于杯内水液面高度不同,导致玻璃杯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少的玻璃杯振动快,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故这里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选:A。
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且要知道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有哪些。
10.【答案】D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有一段是水平的,说明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可能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或某液体的沸腾图象,不可能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B、C错误;
无论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在此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才能使晶体继续熔化或液体继续沸腾,故D正确。
故选:D。
(1)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升高;
(2)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结合图象分析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的特点,会看图象,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深入理解生活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可解答此题。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物体距离光源越远,则影子就越长;
故ABD错误、C正确。
12.【答案】A
【解析】解:根据图示,要想看到镜中的新鞋,就要使眼睛看到新鞋成的像;也就是说鞋子反射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必须能进入人的眼中。
A、由图可以看出:站在原地下蹲,可以看到镜中的鞋;故A正确;
B、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如果原来看不到,靠近后依然无法看到。故B错误;
C、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C错误;
D、若人离镜子远一些,像也会离镜子远一些,同时入射角减小,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减小(反射光线偏低),反射光线始终在眼睛的下方,故不能看到新鞋的像。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可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答案】能量 1531 月亮与地球之间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解:
(1)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12×2s=1s,
由v=st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为s=vt=1531m/s×1s=1531m。
(3)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故答案为:能量;1531;月亮与地球之间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s=vt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回声测距离分应用等,考查内容多,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中招的热点。
14.【答案】蓝 红 黑
【解析】解: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因此将红、绿、蓝三种色光照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所以当红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黑色。
故答案为:蓝;红;黑。
①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色光的三原色的了解和掌握;(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属于基础题目。
15.【答案】振动;音调;钢尺振动频率小于20Hz,人耳听不到次声波
【解析】解:(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人耳听不到次声波.
(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各特征的因素;
(2)掌握人听到声音的条件:频率在20−20000Hz之内.
16.【答案】压缩体积 冷 汽化
【解析】解: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压缩体积、降低温度;杀虫剂在金属罐中是液态,在罐装时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成液体储存在金属罐中的;
当按钮被按下时喷嘴喷出一定的药剂后,会感觉到金属罐变凉,这是因为液态的药剂在喷出后,迅速汽化为气态,且汽化时吸热,使金属罐温度降低,故会变凉。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冷;汽化。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液体在汽化时会吸热,使温度降低。
此题考查气体液化的方法以及液体汽化时吸热的特点,知道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区分开。
17.【答案】靠近 量角器 不能
【解析】解:光反射时,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若将EO向ON靠近,则OF靠近ON;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需要测量角度,记录数据,列出表格,故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笔和量角器;
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该数据具有偶然性,所以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
故答案为:靠近;量角器;不能。
(1)根据入射角的变化和反射角的变化而得出结论;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量出角度,记录数据,要刻度尺、笔和量角器;
(2)为了获得普遍的规律,实验中应该多次测量。
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要理解和熟记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8.【答案】乙 升华 液化
【解析】解:(1)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方案乙,因为热水的温度不会超过碘的熔点,可以防止碘发生熔化现象;
(2)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干冰发生升华现象,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水中大量的气泡是干冰升华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答案为:(1)乙;(2)升华;液化。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9.【答案】汽化 通风 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有致冷作用
【解析】解: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给食物降温,可以将“冰箱”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有致冷作用。
故答案为:汽化;通风;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加快水分的蒸发,有致冷作用。
罐中罐“冰箱”是通过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来降低食物温度的。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是围绕如何加快水的蒸发来展开的。
该题通过实际应用考查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对于加快蒸发以及蒸发吸热的考查经常联系在一起。
20.【答案】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捏住线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不能
【解析】解:(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3)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1)固体能传播声音;(2)捏住线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3)不能。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3)如果线处于松弛状态,松弛时振动被空隙吸收,无法传递振动。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该题中的小实验可以自己动手按题意完成,做了实验,你就会更好的理解本题包含的物理知识。
21.【答案】解:过入射点作法线,由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可得,入射角为90∘−45∘=45∘,则反射角也为45∘,在法线的下侧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为45∘即可,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22.【答案】解: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解析】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技巧。
23.【答案】解:因为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所以反射光线竖直向下,由此画出法线,
过入射点画出法线的垂线,即平面镜的位置,因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而反射光线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90∘=120∘,则入射角、反射角为60∘.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根据反射光线的方向(竖直向下)作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就是法线的位置,画出法线,然后根据法线是与平面镜是垂直的关系画出平面镜,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首先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然后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最后根据图中角之间的关系计算反射角的大小。
24.【答案】等量 液体表面积 A 不正确 表面积 变小 吸热
【解析】解:(1)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A、B上,同时滴上等量的酒精,使玻璃板A上的酒精表面积变大,进而观察实验现象,该操作是为了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A玻璃板的表面积大,蒸发得快些。
(2)小明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液体的质量与表面积均不相同,没有控制变量,故这个结论不正确;从实验设计环节来看,要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质量关系时,要控制液体的表面积相同。
(3)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酒精蒸发吸热,故温度计的示数会暂时变小。
故答案为:(1)①等量;③液体表面积; A;(2)不正确;表面积;(3)变小;吸热。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液体的质量、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等;
(2)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
(3)酒精具有挥发性,且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
本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探究,要求学生熟练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各个要素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5.【答案】乒乓球多次被弹开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 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振动 声音具有能量
【解析】解:(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这是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的振动微小,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通过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3)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故可以得出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
(4)如图乙所示,当敲击右边音叉时,靠在左边音叉的小球能弹起,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在振动,这是由于声音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
(1)乒乓球多次被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振动;声音具有能量。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用小球被弹开的角度表示振动幅度的大小;
(3)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够传递能量。
解决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掌握如何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26.【答案】倒立实像 大 6 A 关闭实验室的灯 没有
【解析】解:(1)树缝相当于小孔,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树荫下圆形的光斑其实就是太阳通过树缝成的倒立实像;
(2)由于小孔成像是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所以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画出即可,见下图:
(3)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h=12S;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6cm;
(4)如图,用简易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景物时,孔对着窗外,光线从小孔直射入“相机”,在半透明薄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故正确的观察像的方法是A,眼睛紧贴在薄膜上看不清图象。
(5)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可以关闭实验室的灯在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6)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1)倒立实像;(2)见解答;(3)大;6;(4)A;(5)关闭实验室的灯;(6)没有。
(1)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分析;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至于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据此画出光路图来即可。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当像离小孔越远,像的大小是变大的;
(4)针孔照相机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实像,成在半透明薄膜上;
(5)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6)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本题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作图: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和物体与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27.【答案】B 需要 小明 99℃A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收热量 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外焰的高度来确定。所以应先固定B的位置,需要点燃酒精灯;
(2)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进入被测物质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侧壁。圆孔在中间,温度计才不容易碰到烧杯侧壁,所以剪裁合适的是小明;
(3)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在90℃∼100℃之间,所以温度值为99℃;
(4)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吸收水蒸气而逐渐变大。所以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丁中A所示;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是因为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收热量;
(6)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使加热到沸腾的总热量减少。
故答案为:(1)B;需要;(2)小明;(3)99℃;(4)A;(5)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能继续吸收热量;(6)减少水的质量。
(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外焰的高度来确定;
(2)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液泡要完全进入被测物质中,且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侧壁;
(3)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在90℃∼100℃之间;
(4)水沸腾后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吸收水蒸气而逐渐变大;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
(6)为减少加热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
此题考查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水的沸点、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差别、缩短加热时间的方式,属于综合题目。
28.【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像与物大小相等 能 B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或玻璃板太厚)不变 D
【解析】解:(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像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实验中,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观察;
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时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直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能看到蜡烛A的像,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B的位置,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观察白板,发现在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或玻璃板太厚);
(5)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玻璃板绕底边向蜡烛B一侧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蜡烛A的像大小变化情况是不变;
(6)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根据像和物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0cm,所以像和物相距20c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只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缓慢平移,由于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的位置不变,上下移动,对称轴的位置不变,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未点燃;像与物大小相等;(3)能;B;(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或玻璃板太厚);(5)不变;(6)D。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像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虚像的性质分析在哪侧观察;当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确定镜前蜡烛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为了比较物像大小;
(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4)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或玻璃板太厚);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解答此题;
(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等问题,综合性较大,但难度一般。
29.【答案】D;B;120;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含量增大
【解析】解:(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当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选D;
(2)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30∼−25℃,由表中数据可知选择40%和90%的防冻液,而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所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B;
(3)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为120℃.
(4)与原来相比,水箱内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故答案为:(1)D;(2)B;(3)见上图;120;(4)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含量增大.
(1)观察表中数据得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
(2)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表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
(3)利用描点法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以找出当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
(4)长时间使用后,混合液中的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使混合液的沸点升高.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沸点、凝固点的了解和掌握,会从图象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