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1. 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可能引起测量结果(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2. 某次体检时测得刘恩同学的身高是1.65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 测量结果准确到毫米
C. 末位数字是准确值 D. 末位数字零可以省去不写
3.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成功返回地球,这是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他们随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但我们在电视上看他们在天和舱内却觉得静止不动(如图),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太阳 B. 天和舱 C. 地球 D. 月亮
4. 手拿正在发声的音叉与牙齿轻轻接触,就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 音叉的振动变强了
B. 利用牙齿的骨传导
C. 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 利用空气进行传播
5. 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 )
A. 铁、食盐、松香 B. 铝、冰、海波 C. 金、海波、石蜡 D. 冰、石英、玻璃
6. 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决定与乌龟再比一次,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让乌龟从起点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
A. B.
C. D.
7.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B. 同时沸腾
C. 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 稍后也沸腾了
8. 如图所示,将一台正在播放节目的收音机放在硬纸盒下,看到盒子上面的小“人”翩翩起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这个实验中的小“人”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了
D.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9. 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图乙中,用相同的力从左向右依次敲击玻璃瓶,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
C. 图丙中,倒车雷达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
D. 图丁中,“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
10. 如图所示是伽利略发明的空气温度计,下列关于这种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温物质是空气
B. 温度升高时水柱上升
C. 温度升高时水柱下降
D. 温度计的刻度值上低下高
11.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只有8×10−2mm,合______ nm,1.5h=______s。
12. 图1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 s。图2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 cm。
13.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______(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14. 古代打仗时,士兵常常枕着箭筒睡在地上,这是因为敌人突袭的马蹄声可以通过______传到士兵的耳朵里,而且它与空气相比,传声______(选填“快”、“相同”或“慢”)。
15. 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产生的;“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不同的人声音的______不同。
16. 如图所示,在冬季将水注入造雪机专用喷嘴,此处产生的高压空气将水分隔成小水滴,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小水滴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发生该物态变化时会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17. 如图所示,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时,在终点的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个现象说明:______;小明还发现旁边竖立的旗杆在地上有影子出现,地上旗杆的影子是由于光在______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18. 李佳同学的妈妈在开车赶往飞机场的过程中,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则交通标志牌上的80的含义是______。则通过该隧道的时间最少是______ h。
19. 2021年10月16日,我国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载着三名宇航员顺利入住我国的太空家园“天宫空间站”,火箭在发射时有图中大量的“白气”出现,其实质是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个过程是: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白气”最终在空气中“消失”,在其“消失”过程中是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 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到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已知纸的着火点为180℃,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是800℃。其原因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纸的着火点,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撤去酒精灯后一段时间,水将______(选填“停止”或“继续”)沸腾。
21. 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22. 根据图中给出的反射光线OB,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
23. 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镜中的像(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24. 丹东站到沈阳站的G788次高速列车运行时刻表(2011)如表所示。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1
丹东
始发站
09:12
0
2
凤凰城
09:28
09:30
45
3
本溪
10:00
10:02
147
4
沈阳
10:36
终点站
208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要有详细的计算过程):
(1)列车由丹东站驶往沈阳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2)列车在凤凰城站到本溪站与丹东站到沈阳站这两个路段中,哪个路段的速度更快?
25.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某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司机需要紧急停车,在反应过程中,汽车保持原速匀速前行了18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42m,用时3.28s才能停下。求:
(1)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多少?
(2)汽车在反应和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若司机醉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若汽车还是以原来的速度行驶,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26.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cm,如果小车过了C点之后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2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m/s。
(5)小车沿斜面向下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vAC______vBC(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27. 在学习“声现象”的知识时有以下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如图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的变化。
(1)图甲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水花的作用是______。
(2)如图乙实验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_的关系;实验时发现,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如果将乙图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实验者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
(3)如图丙中______(选填“a”或“b”)显示的声音属于噪声,可以看出噪声发声体的振动是______(选填“规则的”“无规则的”)。
28. 如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除如图所示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______;
(2)如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海波熔化过程对应图线中的______段(选填“AB”或“BC”),其熔点为______℃,熔化过程中海波吸收的热量______放出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用质量为m1的海波做实验,绘制的海波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丁中的a,若用质量为m2(m2>m1)的海波做实验,得到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选填“b”、“c”或“d”)。
29. 如图:小明和小红两名同学用相同的器材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他们用如甲图所示的装置,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该错误是______。
(2)乙图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从丙图像可以看出,水沸点是______℃。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_,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3)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丁中a、b所示,则图中__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A.空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雾气
(4)请根据图像分析,小红同学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比小明长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尺测量物体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小,所以,B正确,选项A、C、D的说法均不正确。
故选:B。
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测量工具的了解。
2.【答案】A
【解析】解:
A、测得刘恩同学的身高是1.650m,其中最后一位“0”是估计数字,由于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二位的“5”是准确的,“5”的单位是厘米,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故A正确;
B、准确值是1.65m,此结果精确到cm,故B错误;
CD、末位数字零,表示估读值,不可以省去不写,故CD错误。
故选:A。
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一个测量结果就可以看出刻度尺的分度值。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实验,注意读数时,记录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计值,倒数第二位的单位代表了刻度尺的分度值。
3.【答案】B
【解析】解: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在天和舱内,随天和舱一起运动,航天员相对于天和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天和舱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航天员与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以太阳、地球、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4.【答案】B
【解析】解: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可以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利用固体传声(骨传声)的原理,故B正确。
故选: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重点是知道固体传声效果好,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5.【答案】B
【解析】解:A、铁和食盐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故A错误;
B、铝、冰、海波都是晶体,故B正确;
C、金和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C错误;
D、冰和石英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食盐、海波、冰等;常见的非晶体:石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晶体和非晶态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6.【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乌龟早出发且早到达终点,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题意可知,乌龟早出发且早到达终点,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对s−t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的理解,难度不大。
7.【答案】C
【解析】解: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碗内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水的沸点,当碗内水的温度与锅内水的温度相等时,没有温度差,碗内水不能再继续吸热,故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水的沸腾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据此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条件的应用,应用好水沸腾后温度不变是关键。
8.【答案】BCD
【解析】解:
A、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物体的振动微小,有时用眼睛不容易直接看到,这个实验中的小“人”把微小的振动放大了,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故C正确;
D、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BCD。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实验需要利用转换法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把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声音能传递信息与能量。
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具体实例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一特点的联系能力,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身边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BD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是靠声带的振动说话的,故A正确;
B、用同样的力从左向右敲击这8个瓶子时,瓶子水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振动,所以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故B正确;
C、倒车雷达上的超声定位系统主要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隔音蛟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的方面着手控制噪音,故D正确。
故选:ABD。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防治噪声途径等,是一道声学综合题。
10.【答案】ACD
【解析】解:A、不考虑外界大气压的变化,由球形瓶内气体(空气)热胀冷缩,当气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球形瓶内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细管中的液面高度将发生变化,从而可反映出温度的变化,该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瓶内的空气,故A正确;
BC、温度升高时,球形瓶内气体体积变大,细管中液面将下降,故B错误、C正确;
D、温度越高,气体体积越大,刻度线越低,因此刻度值上低下高,故D正确。
故选:ACD。
气体温度变化时球形瓶中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细管中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根据细管液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气体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题意与温度的工作原理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空气温度计问题,知道空气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解题的前提,根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即可解题。
11.【答案】8×104 5400
【解析】解:因为1mm=103μm=106nm,所以8×10−2mm=8×10−2×106nm=8×104nm;
因为1h=60min=3600s,所以1.5h=1.5×3600s=5400s。
故答案为:8×104;5400。
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m=10−3k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3600s。
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12.【答案】228.82.40
【解析】解:(1)图1中在秒表的中间小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一小格代表0.1s,指针指示的刻度值为48.8s,故秒表的读数为:t=3min48.8s=228.8s;
(2)图2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图1中物块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4cm刻度线对齐,读作2.40cm,所以物块的长度为2.40cm。
故答案为:228.8;2.40。
(1)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2)刻度尺读数时,首先看起始端有没有从0开始,若没有从0开始,把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和秒表是常用的测量工具,要学会正确使用和读数。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秒表没有此要求。
13.【答案】甲;乙;向后运动
【解析】解:
(1)甲图象是v−t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v甲=4m/s;
乙图象是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当t=2s时,s=8m,则v乙=s乙t乙=8m2s=4m/s;
丙图象是s−t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丙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当t=4s时,s=4m,则v丙=s丙t丙=4m4s=1m/s;
可见甲车和乙车的速度相同;
(2)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丙的速度最慢,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甲;乙;向后运动。
左图为速度-时间图象,由图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右图为路程-时间图象,由图知乙车和丙车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由右图可知乙车在2s内通过的路程,根据v=st求乙车的速度;由左图可得甲车的速度,由右图可得丙车的速度,进而找出速度相同的两辆车;
(2)三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根据三车速度大小,选择甲车为参照物确定丙车的运动情况。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中经常要画出测得数据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从而得出结论。
14.【答案】土地(固体)快
【解析】解: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土,通过地面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了固体--土地能够传播声音;且声音在土地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故答案为:土地(固体);快。
解答此题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5.【答案】振动 音色
【解析】解: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才能分辨出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等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音色,属于基础知识。
16.【答案】凝固 放热
【解析】解:人工造雪是将小水滴变成小冰晶,这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注意人工造雪是凝固过程,自然界的雪是凝华过程,注意区分。
17.【答案】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析】解:百米赛跑时,在终点计时的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的传播速度慢;
小明还发现旁边竖立的旗杆在地上有影子出现,地上旗杆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同种均匀介质中。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此题考查了光和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以及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会结合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18.【答案】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0.045
【解析】解:
(1)标志牌上数字80的含义: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2)由图可知,隧道全长s=3600m=3.6km,通过隧道的最大速度v=80km/h
通过隧道的时间t=sv=3.6km80km/h=0.045h。
故答案为: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0.045。
(1)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
(2)由图可知隧道的长度,又知道通过隧道的最大速度,利用t=sv求出通过该隧道的最少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
19.【答案】液化 放出 汽化
【解析】解:“白气”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的过程放出热量;“白气”的“消失”是液态的小水滴又汽化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液化;放热;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0.【答案】低于 不变 停止
【解析】解: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纸的着火点为180℃,所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用纸锅烧水,水在沸腾时,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由于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没有燃烧;
当移走酒精灯后一段时间,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则水将停止沸腾。
故答案为:低于;不变;停止。
(1)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3)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持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考查了水沸腾的特点和条件,难度不大。
21.【答案】解:首先垂于镜面画出法线,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也为60∘,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此题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光路的画法,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22.【答案】解:过入射点O作出与界面垂直的法线,图中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40∘,因此反射角为90∘−40∘=50∘,可得入射角也为50∘,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在法线右侧画出入射光线AO,如下图(入射角是∠AON):
。
故答案为:如解答图(入射角是∠AON)。
【解析】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
23.【答案】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解析】首先要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左右相反,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掌握本题的基本作法:作出两个端点A、B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4.【答案】解:
(1)由表中数据可知,由丹东站驶往沈阳站的路程和时间:t1=10:36−9:12=1h24min=1.4h,s1=208km,
由丹东站驶往沈阳站的平均速度:
v1=s1t1=208km1.4h≈149km/h;
(2)由表中数据可知,由凤凰城站驶往本溪站的路程和时间:t2=10:00−9:30=0.5h,s2=147km−45km=102km,
由凤凰城站驶往本溪站的平均速度:
v2=s2t2=102km0.5h=204km/h;
比较可知,列车在凤凰城站到本溪站路段的速度更快。
答:(1)列车由丹东站驶往沈阳站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149km/h;
(2)列车在凤凰城站到本溪站路段的速度更快。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求出列车由丹东站驶往沈阳站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st求出平均速度;
(2)根据表中数据求出列车由凤凰城站驶往本溪站的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v=st求出平均速度,然后与列车由丹东站驶往沈阳站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公式的运用计算能力,基础性题目。
25.【答案】解:(1)由v=st可得,
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1=s1v=18m25m/s=0.72s;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s=s1+s2=18m+42m=60m,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行驶的时间为:t=t1+t2=0.72s+3.28s=4s,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为:v′=st=60m4s=15m/s;
(3)若司机醉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2倍,则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t酒=2t1=2×0.72s=1.44s,
酒后的反应距离:s′=vt酒=25m/s×1.44s=36m;
从发现行人到车停止的距离s总=36m+42m=78m>70m,
以原来的速度行驶,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答:(1)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72s;
(2)汽车在反应和制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5m/s;
(3)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解析】(1)已知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求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根据速度公式计算汽车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过程中行驶的速度;
(3)求出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路程加以比较。
本题考查速度、路程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相对比较简单;另外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能酒后驾车,因为酒后的反应时间要加长,容易发生危险。
26.【答案】v=st 缓 时间 40.0小 0.4不是 小于
【解析】解:(1)本实验的原理是:v=st;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因此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cm=40.0cm;
如果小车过了C点之后停止计时,则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路程一定,由v=st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为sAC=80.0cm=0.8m,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sACtAC=0.8m2s=0.4m/s;
(5)小车沿斜面向下是做加速运动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平均速度vAC小于vBC。
故答案为:(1)v=st;(2)缓;时间;(3)40.0;小;(4)0.4;(5)不是;小于。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st;
(2)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就越短,不方便测量时间,据此分析;
(3)刻度尺的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据此读出图中AB段的距离;如果小车过了C点之后停止计时,则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大,再根据v=st分析即可;
(4)先由图读出AC段的路程,已知AC段所用的时间,利用v=st可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
(5)小车沿斜面向下是做加速运动的,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难度不大,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7.【答案】振动 放大音叉的振动 频率 低 不能 b 无规则的
【解析】解:(1)图甲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水花可以起到放大振动的作用,属于转换法的运用。
(2)由图乙可知,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时,钢尺就越不容易振动,其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如果将乙图实验放在月球上进行,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者不能听到声音的变化。
(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对比丁图中的ab两图,不难看出:a波形很有规律,属于乐音;b杂乱无章属于噪声。
故答案为:(1)振动;放大音叉的振动;(2)频率;不能;(3)b;无规则的。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
(2)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真空不能传声。
(3)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即为噪声,从波形分析是否是噪声。
此题为声学实验题,综合考查了声学的多个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凸显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属于常考题目。
28.【答案】停表 BC 48 大于 c
【解析】解:(1)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以外,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还需要测量时间,因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停表;
(2)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故熔化过程对应BC段,熔点为48℃;海波熔化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吸收的热量大于其放出的热量;
(3)同种物质的熔点相同,但m2>m1,故到达熔点的时间会比较久,因此图线可能是c。
故答案为:(1)停表;(2)BC;48;大于;(3)c。
(1)实验中除了需要温度计以外,还需要测量时间,因此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停表;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其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达到熔点,还要继续吸热;
(3)相同的加热条件,质量大的海波升温慢,但熔点不变。
本题是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考查了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晶体熔化特点、熔点、图象分析等,实验中使物质均匀受热非常关键,这样观察的现象才更符合实际。
29.【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48 99 移去酒精灯 a B 小红同学的水的初温较低
【解析】解:(1)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
(2)乙图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48℃,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
(3)a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是因为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
b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故选B;
(4)由图象知,小明同学的水的初温为96℃;小红同学的水的初温为93℃,所以小红同学的水的初温较低。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2)48;99;移去酒精灯;(3)a;B;(4)小红同学的水的初温较低。
(1)本实验的实验器材的组装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放在被测液体中,但是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
(2)温度计读数时,首先看清分度值和量程,然后再读数,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
(4)根据图象,通过水质量的大小及初温的高低判断加热时间较长的原因。
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应能熟练装配实验的装置,并能分析实验条件对其结果的影响,同时要学会分析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17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丹东六中协作校联考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m/s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