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研读小古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 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教材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难点名称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中段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较短,对文言文中意思理解很难。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生活实际来理解。
2、通过教师的举例方法 。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首先我们来一起朗读一下课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研读小古文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小伙伴) (诸:多 ) (尝: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指名学生回答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过渡: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在古文中是哪一句话?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指名学生读。
3、过渡: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你怎么不摘李?你傻啦,为什么不去?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件出示20)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演一演。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4、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5、合作朗读,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看看下面句中的字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
今当远离( )。
策之不久其道( )。
或以为死( )。
学而时习之( )。
皆出酒食( )。
死者长已矣( )。
小结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学会了什么是实词和虚词。并且我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我知道了遇到事情要多观察,多思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课时目标,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导入,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感知理解,总结全文,阅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5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精读小古文,小结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