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
1.(4分)在、﹣3.14,10π,,,中,无理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4分)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3 B.﹣=﹣0.8 C.=﹣2 D.=±4
3.(4分)下列各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
A.0.3,0.4,0.5 B.10,15,18
C.,, D.6,8,10
4.(4分)勾股定理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数与形联系起来的定理,其证明是论证几何的发端.下面四幅图中不能证明勾股定理的是( )
A. B.
C. D.
5.(4分)在△ABC中以下条件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条件①:∠A=∠C﹣∠B
条件②:三角形三边a,b,c的比为3:4:5
条件③:∠A:∠B:∠C=3:4:5
条件④:a=5,b=12,c=13
A.1 B.2 C.3 D.4
6.(4分)如图,小华将升旗的绳子拉紧到旗杆底端点B,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拉紧绳子使其末端到点D处,点D到地面的距离CD长为2m,点D到旗杆AB的水平距离为8m,若设旗杆的高度AB长为xm,则根据题意所列的方程是( )
A.(x﹣2)2+82=x2 B.(x+2)2+82=x2
C.x2+82=(x﹣2)2 D.x2+82=(x+2)2
7.(4分)如图,“今有竹高两丈五尺,末折抵地,去本五尺,问折者高几何?”意思是:一根竹子,原来高两丈五尺(一丈为十尺),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抵地,抵地处离原竹子根部五尺远,则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
A.5尺 B.25尺 C.13尺 D.12尺
8.(4分)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4,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
A.12 B.26 C.38 D.47
9.(4分)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则化简的结果为( )
A.2a+b B.﹣2a+b C.b D.2a﹣b
10.(4分)如图所示的正方形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且大正方形的面积为5,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则a+b=( )
A.3 B. C. D.4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1.(3分)使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
12.(3分)的绝对值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倒数是 .
13.(3分)比较大小: ; (填“>”“<”或“=”)
14.(3分)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800cm2,则斜边长为 .
15.(3分)已知=100,…,根据其变化规律,解答问题:若=1.02,=102,则x= .
16.(3分)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径是 km.
17.(3分)如图,数轴上的点A所表示的实数为x,则x的值为 .
18.(3分)如图,圆柱体的高为8cm,底面周长为4cm,小蚂蚁在圆柱表面爬行,从A点到B点,路线如图,则最短路程为 .
三、解答题
19.(20分)计算;
;
;
.
20.(12分)解下列方程
(1)3(x+1)3=48
(2)x3+3=0
21.(8分)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边长都是1,每个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以格点为顶点分别按下列要求画三角形.
(1)在图1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在图2中,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3,2,;
(3)在图3中,画一个钝角三角形,使它的面积为4.
22.(8分)绿地广场有一块三角形空地将进行绿化,如图,在△ABC中,AB=AC,E是AC上的一点,CE=5,BC=13,BE=12.
(1)判断△AB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线段AB的长.
23.(8分)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DC=5cm,在DC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ED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设落点为F,若△ABF的面积为30.
求(1)AD的长;
(2)△ADE的面积.
24.(8分)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320km的B处,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
(1)A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
(2)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4分)
1.【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判断即可.
【解答】解:,是整数,属于有理数;
﹣3.14,是分数,属于有理数;
无理数有,10π,,共3个.
故选:B.
2.【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逐个化简,判断即可.
【解答】解:A.,故A错误;
B.﹣≠﹣0.8,故B错误;
C.=﹣2,故C正确;
D.=4.故D错误;
故选:C.
3.【分析】利用勾股数定义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0.3,0.4,0.5不是正整数,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102+152≠182,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正整数,不是勾股数,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62+82=102,且都是正整数,是勾股数,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分析】勾股定理有两条直角边,一条斜边,共三个量,根据勾股定理的概念即可判断.
【解答】解:在A选项中,由图可知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等于梯形的面积,
∴,
整理可得a2+b2=c2,
∴A选项可以证明勾股定理,
在B选项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加小正方形的面积,
∴,
整理得a2+b2=c2,
∴B选项可以证明勾股定理,
在C选项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三角形的面积加小正方形的面积,
∴,
整理得a2+b2=c2,
∴C选项可以说明勾股定理,
在D选项中,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四个矩形的面积的和,
∴(a+b)2=a2+2ab+b2,
以上公式为完全平方公式,
∴D选项不能说明勾股定理,
故选:D.
5.【分析】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答案.
【解答】解:条件①∠A=∠C﹣∠B,则∠A+∠B=∠C,因此∠C=90°,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条件②a:b:c=3:4:5,则a2+b2=c2,故△ABC是直角三角形;
条件③∠A:∠B:∠C=3:4:5,则∠C=180°×=75°,故△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条件④a=5、b=12、c=13,因为52+122=13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1个,
故选:A.
6.【分析】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等式.
【解答】解:过点D,作DE⊥AB于点E,
由题意可得:AE2+DE2=AD2,
∵AB=x,则AE=x﹣2,
则(x﹣2)2+82=x2.
故选:A.
7.【分析】由题意可作一个直角三角形ABC,设AC长为x尺,则BC长为(25﹣x)尺,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可知AB=5尺,设AC长为x尺,则BC长为(25﹣x)尺,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AB2=BC2,
则x2+52=(25﹣x)2,
解得:x=12,即AC=12尺,
故选:D.
8.【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F、G的面积,再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
【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F的面积=正方形A的面积+正方形B的面积=32+42=25,
同理,正方形G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正方形D的面积=22+32=13,
∴正方形E的面积=正方形F的面积+正方形G的面积=38,
故选:C.
9.【分析】现根据数轴可知a<0,b>0,而|a|>|b|,那么可知a+b<0,再结合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计算进行化简计算即可.
【解答】解:根据数轴可知,a<0,b>0,
:|a|>|b|,
则a+b<0,
原式=﹣a﹣[﹣(a+b)]=﹣a+a+b=b.
故选:C.
10.【分析】设大正方形的面积为S1,小正方形的面积为S2,由勾股定理与正方形的性质得出a2+b2=S1,(b﹣a)2=S2,再求出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为S1,小正方形的面积为S2,
∴a2+b2=S1,(b﹣a)2=S2,
∴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4×ab=2ab=S1﹣S2.
∴(a+b)2=a2+b2+2ab=S1+S1﹣S2=2S1﹣S2=2×5﹣1=9.
∴a+b=3(舍去负值).
故选:A.
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知,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据此可以求出x的范围.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3≥0,
解得:x≥3;
故答案是:x≥3.
12.【分析】利用绝对值的意义,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和倒数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解:的绝对值是﹣2,
∵=10,
∴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倒数是,
故答案为:﹣2;;.
13.【分析】先通分,比较分子的大小即可;通过计算这两个无理数的六次方比较大小即可.
【解答】解:∵80<81,
∴4<9,
∴4﹣4<5,
∴<,
∴<;
∵()6=125,()6=121,125>121,
∴>.
故答案为:<;>.
14.【分析】设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系式,再由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列出关系式,联立两关系式,即可求出斜边的长.
【解答】解: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cm,bcm,斜边为ccm,
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c2,
∵a2+b2+c2=800,
∴2c2=800,即c2=400,则c=20cm.
故答案为:20cm.
15.【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数字变化规律分析求解.
【解答】解:∵=100,…,
∴被开方数扩大100倍,其算术平方根扩大10倍,
又∵=1.02,
∴,
即=102,
∴x=10404,
故答案为:10404.
16.【分析】先作A关于MN的对称点,连接A′B,构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如图,作出A点关于MN的对称点A′,连接A′B交MN于点P,
则从A延AP到P再延PB到B,
此时AP+BP=A′B,
在Rt△A′DB中,由勾股定理求得
A′B===17km,
故答案为:17.
17.【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圆的半径,然后写出点A表示的数x的值即可.
【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圆的半径==,
所以,点A表示的数x=.
故答案为:.
18.【分析】沿过A点和过B点的母线剪开,展成平面,连接AB则AB的长是蚂蚁在圆柱表面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求出AC和BC的长,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AB即可.
【解答】解:沿过A点和过B点的母线剪开,展成平面,连接AB.则AB的长是蚂蚁在圆柱表面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
AC=4×1.5=6(蚂蚁绕了一周半),∠C=90°,BC=8,
由勾股定理得:AB=10,
故答案为:10cm.
三、解答题
19.【分析】A、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
B、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
C、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
D、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的法则计算即可.
【解答】解:
=﹣
=﹣
=﹣
=2﹣3
=﹣1;
=×
=
=
=×
=;
=﹣2+
=4﹣+
=4;
=32﹣()2
=9﹣5
=4.
20.【分析】(1)等式变形为(x+1)3=16,根据立方根的定义x+1=,然后解一次方程即可;
(2)等式变形为x3=﹣,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得到x=即可.
【解答】解:(1)∵3(x+1)3=48,
∴(x+1)3=16,
∴x+1=,
∴x=﹣1+;
(2)∵x3+3=0
∴x3=﹣,
∴x=.
21.【分析】(1)作出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即可.
(2)根据要求作出图形即可.
(3)作出底为2,高为4的钝角三角形即可.
【解答】解:(1)如图1中,△ABC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2)如图2中,△ABC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3)如图3中,△ACB即为所求(答案不唯一).
22.【分析】(1)由BE2+CE2=BC2,可以判定∠BEC=90°,即可解决;
(2)设AE=x,则AB=AC=5+x,在直角△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解决.
【解答】解:(1)△ABE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BE=12,CE=5,BC=13,
∴BE2+CE2=BC2,
∴△BEC是直角三角形,且∠BEC=90°,
∴∠AEB=180°﹣∠BEC=90°,
∴△ABE是直角三角形;
(2)设AE=x,
∵AB=AC,
∴AB=AC=x+5,
在Rt△ABE中,BE2+AE2=AB2,
∴x2+122=(x+5)2,
∴x=11.9,
∴AB=x+5=16.9.
23.【分析】(1)由折叠得:AF=AD,EF=DE,∠AFE=∠D=90°,根据三角形面积可得BF=12cm,再运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F;
(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求得BF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F的长,即为AD的长;设DE=xcm,则EC=(5﹣x)cm,EF=xcm.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得x的值,进而求得△AED的面积.
【解答】解:(1)∵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
∴∠B=∠D=∠C=90°,AB=DC=5cm,BC=AD,
由折叠得:AF=AD,EF=DE,∠AFE=∠D=90°,
∵S△ABF=AB•BF=BF=30,
∴BF=12cm,
∴AF==13(cm),
∴AD=13cm;
(2)由(1)得,AD=AF,DE=EF.
BF=12,AF=13,
∴AD=BC=13,
设DE=xcm,则EC=(5﹣x)cm,EF=xcm,FC=13﹣12=1(cm),
在Rt△ECF中,EC2+FC2=EF2,
即(5﹣x)2+12=x2.
解得:x=,
∴△ADE的面积=AD•DE=×13×=16.9(cm2).
24.【分析】(1)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故应由A点向BF作垂线,垂足为C,若AC>200则A城不受影响,否则受影响;
(2)点A到直线BF的长为200千米的点有两点,分别设为D、G,则△ADG是等腰三角形,由于AC⊥BF,则C是DG的中点,
在Rt△ADC中,解出CD的长,则可求DG长,在DG长的范围内都是受台风影响,再根据速度与距离的关系则可求时间.
【解答】解:(1)由A点向BF作垂线,垂足为C,
在Rt△ABC中,∠ABC=30°,AB=320km,则AC=160km,
因为160<200,所以A城要受台风影响;
(2)设BF上点D,G,使AD=AG=200千米,
∴△ADG是等腰三角形,
∵AC⊥BF,
∴AC是DG的垂直平分线,
∴CD=GC,
在Rt△ADC中,DA=200千米,AC=160千米,
由勾股定理得,CD===120千米,
则DG=2DC=240千米,
遭受台风影响的时间是:t=240÷40=6(小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八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