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中考化学复习课时课后练课件
中考化学复习第23课时图像题(含数字化实验)课后练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23课时图像题(含数字化实验)课后练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类型1质量变化图像,答案A,答案D,类型3pH图像,答案C,O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鄂州】大伟发现实验室里有一个密码保险柜,只有找出与叙述相符的图像才能打开。能打开保险柜的选项是( )
A.①: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催化剂B.②:分别向等质量的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③:电解水D.④:高温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到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t2至t3时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B.t4时刻以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C.曲线a代表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的质量变化D.曲线d代表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氧气的质量
【点拨】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低于氯酸钾的分解温度,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先达到分解温度,因此曲线b表示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变化,曲线a表示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的质量变化,在t2至t3时间内,高锰酸钾的质量在减少,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二氧化锰,而氯酸钾分解过程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因此二氧化锰的质量增加,选项A正确;t3时刻高锰酸钾质量为0,高锰酸钾分解结束,t4时刻氯酸钾质量为0,
【点拨】氯酸钾分解结束,因此t4时刻以后,生成的氧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选项B正确;根据分析,曲线a代表加热过程中氯酸钾的质量变化,选项C正确;因为高锰酸钾从t1时刻开始分解,t3时刻分解结束,所以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应该从t1时刻开始增加,t3时刻以后不再增加,而曲线d,t3时刻以后质量还在增加,因此曲线d不能代表高锰酸钾反应产生的氧气质量,选项D错误。
3.【2022凉山】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A.①: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B.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C.③: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D.④: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点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说明稀硫酸完全反应,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因为氢气中的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稀硫酸中的氢,又因为镁比铁活泼,镁消耗完等质量的稀硫酸所需的时间比铁少,故A不符合题意;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反应前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守恒,故B不符合题意;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少,当反应完全后,固体的
【点拨】质量不再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开始不产生二氧化碳,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
4.【2022威海】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①: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B.②: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C.③: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D.④: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点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故A正确;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锌比铁活泼,反应需要时间短,最终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较多,故B错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C错误;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会逐渐减少,反应完毕后质量不再改变,为定值,故D错误。
5.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稀盐酸与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的实验,烧杯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滴加入氧化铝粉末中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AlCl3和HClC.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D.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
6.将80 g某物质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测得溶质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类型2 溶解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图像
A.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60 gB.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C点处的溶液C.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D.t2℃时,向烧杯中加水稀释至溶质质量分数为40%,需加水的质量为200 g
【点拨】t1℃时,该物质在50 g水中最多溶解30 g,所以100 g水中最多溶解60 g该物质,所以t1℃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60 g,故A正确;t1℃时溶质质量为30 g,属于饱和溶液,t2℃时,溶质质量为80 g,此时固体可能恰好完全溶解,也可能因为只有80 g固体,只能溶解这么多,所以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再升温到t3℃时,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该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7.【2022遂宁改编】下列图像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点拨】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开始时是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为0,加入硝酸钾固体后,有硝酸钾固体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时,不再溶解硝酸钾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图像与描述相符;一定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溶液质量不为0,故图像与描述不相符;NaOH固体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然后逐渐恢复至室温,
【点拨】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图像与描述不相符;向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且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质量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溶液质量增加,但是由于消耗了水,最后溶液的质量小于原来溶液的质量,故图像与描述不相符。故图像与描述不相符的个数有3个。
8.我国土壤的分布情况大体是“南酸北碱”,南方农民引淡水冲洗以降低土壤的酸性,在下图中符合冲洗过程酸碱性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9.【2022广东二模】某校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C.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0.【2022淄博模拟】实验室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如图甲)温度和pH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稀盐酸B.温度最高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在0~75 s时,pH变化不大说明盐酸没反应完D.150 s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钠
类型4 数字化实验图像
11.【2022安徽模拟】通过数字化仪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甲),密闭容器内的氧气含量和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字化能为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B.用红磷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瓶内压强升高是因为反应放热导致的D.实验后压强恢复是因为打开了止水夹
12.【2022南京模拟】在图1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暖宝宝”原料(主要成分为铁粉和炭粉),并滴加几滴水,分别用压强、氧气浓度和温度三种数字传感器绘制出数据变化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为温度变化曲线B.上述反应过程属于缓慢氧化C.水在上述过程中不起催化作用D.如果“暖宝宝”原料足量,压强可降至0
【点拨】A.铁进行氧化反应放热,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到室温,故Ⅰ为温度变化曲线,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铁的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燃烧现象,属于缓慢氧化,故B正确;C.在暖宝宝中,水是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的,并不起催化作用,故C正确;D.即使暖宝宝原料足量,氧气完全被耗尽,但瓶内还有氮气等其他气体,所以容器内压强不会降至0,故D错误。故选D。
13.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持续通入饱和澄清石灰水中,使用浊度传感器测石灰水浑浊的情况,溶液透明时浊度值(透过率)为100%,溶液浊度的变化与时间的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浊度变化不大,因为先排出装置里的气体不与饱和石灰水反应B.BC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氢氧化钙固体析出C.CD段溶液浊度上升,此时溶液中Ca2+浓度逐渐升高D.C点导电性最强
【点拨】A.AB段溶液浊度变化不大,因为先排出装置里的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产生的碳酸钙少,说法不正确;B.BC段溶液浊度变小是因为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法不正确;C.CD段溶液浊度上升,是因为二氧化碳、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溶于水,故溶液中Ca2+浓度逐渐升高,说法正确;D.C点生成的碳酸钙最多,故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故导电性最弱,说法不正确。故选C。
14.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实验1】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某小组同学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有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①1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 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 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 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③1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10 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1)由图1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点拨】根据图1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放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点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因为H+、OH-两种离子反应放出热量,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实验2】从溶液电导率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组同学根据图2进行相应实验操作,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A试管和B试管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3)A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B中______(填“有”或“无”)明显现象。
H2SO4+Ba(OH)2===BaSO4↓+2H2O
【点拨】A试管中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没有沉淀生成、没有颜色的变化、没有气体放出,生成氯化钠溶液,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
(4)表示A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________(填“图乙”或“图丙”)。
【点拨】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表示A试管中溶液电导率变化的是图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化学中考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23课时 图像题(含数字化实验)(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解读,1反应物质量图像,2生成物质量图像,思路导航,答案A,类型3pH图像,答案C,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课后练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水分子之间的间隔,CO2,数据记录,问题讨论,数据分析,拓展应用,g铁粉水10滴,Ca2+,氢气或H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第24课时推断题课后练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a2CO3,熟石灰或消石灰,CO2,复分解反应,Fe合理即可,CaOH2,复分解,CuSO4,支持燃烧合理即可,MgC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