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影子的变化(二)(含答案)
展开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质量检测卷影子的变化(二)(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2.下列计时工具中,出现得最早的是( )。
A.日晷 B.石英钟 C.摆钟
3.一天中,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
A.东-北-西 B.西-北-东 C.西-南-东
4.制作日晷时,晷面上的时间刻度是( )的。
A.均匀 B.有宽有窄 C.随意
5.分别在上午9时、10时、11时,观察阳光下长方形小木块的影子,可以观察到木块在地上的影子( )。
A.10时最长,最偏西 B.9时最长,最偏西 C.11时最长,最偏西
6.日晷的晷针上端总是指向( )。
A.北极星 B.北极 C.南极
7.上午,小明将阳光下的一支铅笔直立在地上,测量它的影子。在到中午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测得的影子长会( )。
A.不断变短 B.不断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8.关于光与影,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皮影戏是利用了光与影呈现的传统艺术
B.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会形成阻挡物的影子
C.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测地理方向的工具
9.用手电筒从上面和侧面照射一只陶瓷盆,所产生的影子( )。
A.形状相同 B.形状不同 C.方向相同
10.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的原理不一样的是( )。
A.湖光倒影 B.立竿见影 C.形影相随
二、填空题
11.行进中的( )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12.每天,早上到中午影子越来越__________, 午后影子又开始变_________。
13.行进中的光被___________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___________。
14.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发现中午时的影子_______。(选填“最长”或“最短”)
15.日晷是古人利用太阳投影__________测定、划分__________的重要工具。
16.影子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7.关闭手电筒的光,观察到___________(选填“没有”或“有”)影子,这说明没有___________形不成影子。
18.在不同日子的同一个时刻(正午以外),竖直立杆的日影会有__________,日子相隔越__________,偏差越__________。
三、判断题
19.影子的方向、长短都和光源照射的位置有关。( )
20.没有光照也可以产生影子。( )
21.影子的产生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屏。( )
22.日晷是古人的计时的工具,它随意摆放,不影响计时。 ( )
23.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不必连续观察几天,哪天想起来,哪天观察就行了。( )
四、简答题
24.日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5.古人在研究竖直立杆的日影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五、综合题
26.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录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测量时,他们发现影子在12:00最短。下面是他们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表。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测量时间(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影长(厘米) | 125 | 100 | 77 | 57 | 40 | 25 | 40 | 57 | 77 |
1.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9:30开始测量的,由上面的数据表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_________结束测量的。
2.由上面的数据表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大约为_________厘米。
3.由上面的数据表可知,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B
4.A
5.B
6.A
7.A
8.C
9.B
10.A
11.光
12. 短 长
13. 阻挡 阴影
14.最短
15. 方向 时刻
16. 光源 遮挡物 投影屏
17. 没有 光源
18. 偏差 多 大
19.√
20.×
21.√
22.错误
23.×
24.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方向会随时间有规律地变化。
25.人类很早就注意到竖直立杆的日影,每天正午时刻都指向正北方向。但在不同日子的同一个时刻(正午以外),竖直立杆的日影会有偏差。日子相隔越多,偏差越大。
26. 13:30 100(答案不唯一) 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