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全能卷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向2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1.(2021·广东高考真题)“葛(葛藤)之覃兮,施与中谷(山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节选自《诗经·葛覃》)。诗句中描写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
    A.黄鸟种群 B.生物群落
    C.自然生态系统 D.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C
    【分析】
    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2、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诗中描写的有葛藤、黄鸟、灌木等生物,同时山谷包括了生活在其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故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C正确。
    故选C。
    2.(2021·1月联考湖北卷,16)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
    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
    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
    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由食物网可知,浮游藻类是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A正确;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浮游藻类→裸鲤→鸬鹚,浮游藻类→裸鲤→绿头鸭,浮游藻类→裸鲤→大天鹅,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绿头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大天鹅,B正确;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C错误;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为捕食关系,二者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3.(2020·浙江7月选考,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营养级越高,该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A错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不是同种生物的总和,C错误;各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D错误。
    4.(2022·广东·高考真题)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a、c是生产者 B.b、e是肉食动物
    C.c、f是杂食动物 D.d、f是植食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b是生产者,c和f是最高营养级。
    【详解】
    A、a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c能捕食b等,属于消费者,A错误;
    B、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B错误;
    C、c和f都能捕食生产者a、b,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所以c和f属于杂食动物,C正确;
    D、d是植食动物,但由C选项解析可知,f属于杂食动物,D错误。
    故选C。


    1.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

    【易错提醒】
    (1)三类“不一定”
    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两类“一定”
    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2.构建食物链的一般方法(假设图示生物中有生产者)
    (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

    图1
    (2)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

    ①分析依据:根据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②分析结果:
    图2生物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丙→甲→乙→丁
    图3生物可形成食物网:
    (3)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由少到多”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6
    7
    0.51
    68
    0.39
    ①分析依据:生物的富集作用。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出体外,所以此类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即营养级越高的个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量越多,其含量往往是上一营养级个体含量的5~10倍。
    ②分析结果:


    3.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与判断
    (1)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减少,相关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因为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随着数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密度还要下降,直到趋于稳定。
    (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举例如下:

    若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将减少,鹰通过增加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减少,因鹰不只捕食蛇一种生物,它可以依靠其他食物来源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1.生态系统的范围 判断标准:①是否包含所有的生物种群;②是否包含非生物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 
     是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2)生物成分
    ①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②相互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两大“桥梁”。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2)食物网 食物网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
    系的生物种类,而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1.(2022·安徽六安开学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C
    【解析】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少数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蛆、秃鹫等,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和基石,C正确;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D错误。
    2.(2022·广东名校联考)如图表示三种可构成一条食物链的生物(营养级不同)在某河流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
    B.若物种甲表示绿藻,它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是温度的原因
    C.物种乙的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
    D.若物种丙表示肉食性鱼,该种群营养级高,所含能量较少
    【答案】B
    【解析】根据三个物种的个体数量及变化趋势可知,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物种甲→物种乙→物种丙,A正确;绿藻在不同水深处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B错误;由于物种乙是物种丙的食物,因此当物种乙数量突然增加,短时间内物种丙的数量也会增加,C正确;物种丙属于第三营养级,相比第一、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较少,D正确。

    5.(2020·全国卷Ⅲ,31改编)假设某种蓝细菌(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
    (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种间竞争
    (2)

    (3)种间竞争
    【解析】 (1)蓝细菌(A)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种间竞争,捕食者数量少等。(2)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由此可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具体见答案。(3)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种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由于B以蓝细菌(A)为食,C仅以A为食,且该湖泊中引入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故C和B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
    6.(2019·全国卷Ⅱ,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解析】夏季草原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牧草的个体数远大于作为第二营养级的羊的个体数量,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金字塔形。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作为第一营养级的乔木的一个个体上生活着大量的作为第二营养级的昆虫个体,该生态系统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为倒金字塔形。
    7.(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
    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
    【答案】D
    【解析】鲫鱼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由于鳜鱼所处的营养级高于鲢鱼,所以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水中的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因此藻类固定的能量高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8.(2021山东高考 24)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
    (2)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m2•a)。由 M 到 N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 “不能”)在 M 和遗体残骸间循环流动。
    (3)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_________ 。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 ②. 2488 ③. 6.3% ④. 不能 ⑤. 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产量降低 ⑥.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⑦.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1)海参由于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常用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
    (2)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3281+2826-3619=2488 kJ/(m2•a);由 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86÷(3281+2826)≈6.3%,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的不能循环。
    (3)牡蛎以浮游植物为食,由于海带的竞争,浮游植物数量下降,牡蛎的食物减少,所以产量降低。
    (4)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由于空间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构建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种间关系等因素,从而确定每种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养殖产品的持续高产。

    1.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
    (1)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模型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

    ①W1、D1指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B1、B2指相应营养级中未利用的能量;
    ②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1+C1+D1或B2+C2+D2;
    ③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等于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④利用“拼图法”可得关系式:

    2.能量流动过程中相关“最值”计算
    在食物链(网)中,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

    2.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

    【注意】 ①图中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呼吸消耗,余下的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即积累的能量。②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3.第二营养级及其后营养级能量流动

    (1)从上述图解可以得到: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2)除最高营养级外其他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均有4个去路: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②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③被分解者利用;④未被利用。
    4.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注意】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5.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3.(2022·湖北襄阳五中调研)在生态系统中,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有关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等于其同化的能量与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B.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
    C.动物粪便、残落物及遗体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都属于动物同化的能量
    D.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其能量传递效率和利用率都大大提高
    【答案】B
    【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即其同化的能量,A错误;流经某生态系统的能量值可能大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如人工鱼塘中投放的鱼苗、投喂的饵料中都含有一定的能量,B正确;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C错误;经过科学规划设计的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D错误。
    4.(2022·湘豫名校联考)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和人工投入的能量
    B.f表示生态系统中输出热能部分
    C.c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值
    D.施用农家肥可为生产者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人工投入的能量,A正确;f表示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值,B正确;c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值,C正确;农家肥可经微生物的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不能为生产者提供能量,D错误。
    5.(2022·江西南昌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转,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答案】C
    【解析】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 250(kJ),A正确;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一般不可逆转,因此能量流动是单向的,D正确。
    6.(2022·山东青岛调研)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6%
    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a)
    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肉食性动物从植食性动物获得的(同化的)能量=5.1+2.1+0.25+0.05-5=2.5×103[kJ/(m2·a)],植食性动物的总同化量=2.5+4+9+0.5=16×103[kJ/(m2·a)],则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2.5/16×100%≈15.6%,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有两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和有机物输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9.6×104 kJ/(m2·a)+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C错误;食物链是以捕食关系形成的联系,捕食关系的单向性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易错点1】 生态系统成分的几个误区
    点拨:(1)植物≠生产者:菟丝子属于植物,营寄生生活,是消费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易错点2】 因混淆“摄入量”与“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与“尿液中的能量”而出错
    点拨:(1)摄入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才是同化量,动物的粪便不曾被动物消化吸收而同化,不属于同化量,如兔吃草时,兔粪便中的能量应为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属于兔的同化量。
    (2)粪便中的能量≠尿液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动物同化量,但尿液中尿素所含能量应属于动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易错点3】 错将“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等同于“相邻两个生物个体”间的传递效率,从而出现“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获得了其10%~20%的能量”的错误结论
    点拨: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下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某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获得“10%~20%”的能量,“所有狼”可获得“所有狐”的能量才是10%~20%。
    【易错点4】  误认为能量金字塔中每一塔级只包含一种生物,或者认为能量金字塔中生物仅构成一条食物链
    点拨:
    能量金字塔中每一塔级应代表一个营养级环节,由塔底到塔顶依次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每一塔级所包含的生物可为多个物种,如初级消费者环节中可包含所有植食性动物(如图示金字塔中乙内所有植食性动物),故能量金字塔中各环节可形成复杂的食物网,而不是只形成一条食物链。

     【易错点5】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点拨:能量传递效率体现的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不能随意改变;但能量利用率可以人为改变,例如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就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易错点6】摄入量≠同化量 粪便中能量≠尿液中能量
    点拨:①摄入量-粪便中能量=同化量。动物的粪便不曾被动物消化吸收而同化,不属于其同化量,如兔吃草时,兔粪便中的能量应为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不属于兔同化量。
    ②粪便中能量不属于动物同化量,但尿液中所含能量应属于动物同化量的一部分。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链的营养级数是有限的
    B.同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D.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会使下一级生物的数量也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详解】
    A、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A正确;
    B、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B正确;
    C、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该结构进行的,C正确;
    D、一种生物可吃多种生物,也可成为多种生物的捕食对象,所以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不一定会使下一级生物的数量减少,D错误。
    故选D。
    2.在某地区苹果园里生活着许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为瓢虫、螳螂等。在苹果园中种草,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
    B.卷叶蛾、食心虫等害虫属于次级消费者
    C.蚜虫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种草后,果园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更复杂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叫食物网。判断一条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最高级消费者。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食物链的第一个环节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然后依次是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题中生产者是植物,害虫是初级消费者,天敌是次级消费者。
    【详解】
    A、判断一条食物链时,从生产者开始,一直到最高级消费者,A错误;
    B、卷叶蛾、食心虫以果树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错误;
    C、蚜虫的活动能力较弱、活动范围较小,适于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错误;
    D、种草后,一些食草动物以草为食,使食物链的数目增多,食物网更复杂,D正确。
    故选D。
    3.下图a、b、c代表生态系统部分组成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a、b、c
    B.b中的所有生物都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
    C.a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c指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中有机物的细菌和真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a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c是分解者,三者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外,还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A错误;
    B、b为生产者,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硝化细菌等则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利用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制造有机物,B错误;
    C、a为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C正确;
    D、c指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动物排遗物中有机物而获得能量,包括细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腐生动物,D错误。
    故选C。
    4.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B.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三级消费者
    C.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中的生物可能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D.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详解】
    A、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
    B、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属于次级消费者,B错误;
    C、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与周围的很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食物链之间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食物网,C正确;
    D、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D错误。
    故选C。
    5.有关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体内有机物的生物是生产者
    B.能将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
    C.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食物链上的营养级数不会超过五个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
    【详解】
    A、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的发育生长,也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A正确;
    B、能将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的生物,也可以是生产者和消费者,B错误;
    C、因为能量流动具有逐渐递减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生态系统食物链上的营养级数不会超过五个,C正确;
    D、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渠道进行的,D正确。
    故选B。
    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数字代表能量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3条食物链
    B.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和草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①②③④的总和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释放到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食物链为草→兔→狼,粪便和遗体残骸不属于食物链。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
    【详解】
    A、图中食物链为草→兔→狼,粪便和遗体残骸不属于食物链,只有1条食物链,A错误;
    B、图中②为狼固定的能量,①为兔固定的能量,所以②与①的比值代表兔与狼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草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图中①②③④的总和不能代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
    D、分解者把来自各营养级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大量的能量,有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还有一部分的能量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去,D正确。
    故选D。
    7.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此食物链中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的过程
    B.兔子产生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属于草的同化量
    C.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可获得该兔子体内全部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条食物链中,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兔子、狐狸、狼属于消费者,分别是第二、三、四营养级。
    2、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2)逐级递减。
    【详解】
    A、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A错误;
    B、兔子的粪便没有经过兔子同化,是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固定量,B正确;
    C、兔子和狐狸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当狐狸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C错误;
    D、每个营养级都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等,故狐狸捕食一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能量只有一部分流向狐狸,D错误。
    故选B。
    8.草鱼是四大家鱼之一,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
    B.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C.若在自然水域,草鱼同化的能量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
    D.草鱼同化的能量分为两部分(h+i)流向分解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表示草鱼摄入的能量,c表示草鱼同化的能量,f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d表示用于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h表示粪便,i表示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分解者。
    【详解】
    A、c表示草鱼的同化量,该能量一部分是生产者传递给的,一部分时饲料中有机物的输入,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与该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因此草鱼和生产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c/a×100%,A正确;
    B、h表示草鱼的粪便量,不属于草鱼的同化量,属于生产者植物同化量的一部分,d是草鱼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B正确;
    C、若在自然水域,如果定时计量,草鱼同化的能量c除图示流向外,还存在部分未利用的能量,C正确;
    D、h是草鱼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错误。
    故选D。
    9.下图为某自然生态系统的数量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生物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但可以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
    B.所有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都要少于生产者的数量
    C.图中可以表示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也可以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D.若图中为能量金字塔,则说明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传递逐级递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能量金字塔是指如果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 一个金字塔图形。数量金字塔是指将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 一个金字塔图形。能量金字塔一定是正金字塔形。数量金字塔一般是正金字塔形,但有例外,如森林中绿色植物的数量比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少。
    【详解】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缺少分解者,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由于食物关系可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正确;
    B、由于能量逐级递减,使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一般也逐级递减。但有例外,如森林中绿色植物的数量比初级消费者的数量少。B错误;
    C、图中的数量金字塔,由于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可以表示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正确;
    D、若图中为能量金字塔,是正金字塔形,说明能量逐级递减。D正确。
    故选B。
    10.图甲表示棉花田内存在的部分食物健,麻雀以棉籽(位于棉铃中)和棉铃虫为食,棉铃虫主要取食棉花的叶片和棉铃。研究人员为防治棉田主要害虫棉铃虫,在面积为一公顷的棉田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定期调查棉田中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想调查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则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如果当前棉铃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一定时间内棉铃虫的数量却没有持续上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而言,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至20%,但研究发现,在棉花与棉铃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甲可知,棉铃虫与麻雀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由此推测,在棉田中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模拟树桩的目的是__________。由图乙可知,树桩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时防治害虫的效果较好。及时消灭农田中的害虫,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____。
    【答案】(1)     样方法     棉铃虫为棉田害虫,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棉铃虫的数量
    (2)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例,棉花和棉铃虫只是两个营养级中的其中一种生物,因此两者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能低于10%
    (3)     捕食和种间竞争     可以为麻雀等鸟类提供栖息场所     200米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能预期种群的数量变化
    (1)棉铃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若想调查棉铃虫的种群密度,则最好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如果当前棉铃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理论上,棉铃虫的数量会持续上升,但由于棉铃虫为棉田害虫,人类的活动会影响棉铃虫的数量,故一定时间内棉铃虫的数量没有持续上升。
    (2)一般而言,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至20%,由于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例,棉花和棉铃虫只是两个营养级中的其中一种生物,因此棉花与棉铃虫之间的传递效率可能低于10%。
    (3)由图甲可知,麻雀能捕食棉铃虫,且棉铃虫与麻雀都能吃棉花,故棉铃虫与麻雀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种间竞争。在棉田中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模拟树桩的目的是可以为麻雀等鸟类提供栖息场所。从图中可以看出树桩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棉铃虫的种群密度更低,因此树桩之间的距离为200米时,防治害虫的效果较好。及时消灭农田中的害虫(能调整种间关系),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1.果树—草菇立体农业是利用果树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等特殊环境条件,在果树下人工栽培草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草菇是消费者,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各种消费者的存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该生态系统中人工栽培的草菇可以为果树的生长提供更多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立体农业方法是一种以生物生存、生长特性和生态学为科学依据而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的多维农业经营方法。它具有四大特点:①多层次性,实行农牧渔相结合,充分利用生物间互惠共生关系,发挥群体优势;②充分利用阳光、水、气、热等自然资源,投入少,产出高;③保护环境,消除污染;④有利于生产、经济、社会、生态四种效益同步增长。
    【详解】
    A、草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A错误;
    B、食物链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B错误;
    C、消费者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正确;
    D、草菇作为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产生无机物,如水、CO2以及无机盐离子,作为果树生长的物质来源,D错误。
    故选C。
    2.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生物
    B.消费者都是动物,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都是直接联系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详解】
    A、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但不一定是真核生物,有些原核生物如蓝藻、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正确;
    B、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B错误;
    C、细菌不一定属于分解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如结核杆菌)和生产者(如硝化细菌),C错误;
    D、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时候生产者和分解者需要经过消费者才能联系起来,D错误。
    故选A。
    3.如图为一稻田生态系统简易食物网,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分析,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②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       ③鸭与稻田害虫属于捕食关系       ④若田螺和稻田害虫获取水稻的食物比例分别占1/3,鸭从田螺、稻田害虫获取的食物比例各占1/4,则鸭增重1kg,至少需要水稻和稻田杂草共增重15kg才能满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详解】
    ①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按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分析,图中只有生产者、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①正确;
    ②据图可知,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即水稻→田螺→鸭、水稻→稻田害虫→鸭、水稻→稻田害虫→蜘蛛、稻田杂草→田螺→鸭、稻田杂草→鸭、稻田杂草→稻田害虫→鸭、稻田杂草→稻田害虫→蜘蛛,②正确;
    ③鸭与稻田害虫都以稻田杂草为食,有竞争关系,鸭还可以以稻田害虫为食,它们又有捕食关系,因此鸭与稻田害虫属于竞争与捕食关系,③错误;
    ④计算至少需要水稻和稻田杂草的量应该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在食物链水稻→田螺→鸭中,鸭增重1/4,需要水稻的量为:1/4÷20%×1/3÷20%=25/12,在食物链稻田杂草→田螺→鸭中,鸭增重1/4,需要水稻的量为:1/4÷20%×2/3÷20%=50/12,在食物链水稻→稻田害虫→鸭中,鸭增重1/4,需要水稻的量为:1/4÷20%×1/3÷20%=25/12,在食物链稻田杂草→稻田害虫→鸭中,鸭增重1/4,需要水稻的量为1/4÷20%×2/3÷20%=50/12,在食物链稻田杂草→鸭中,鸭增重1/2,需要稻田杂草的量为:1/2÷20%=5/2,故至少需要水稻和稻田杂草共增重25/12+50/12+25/12+50/12+5/2=15g,④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即A正确。
    故选A。
    4.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生产者不止一种 B.图中植食性动物有两种
    C.c处于食物链的第二、四营养级 D.c、d、f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自然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消费者。
    【详解】
    A、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点,该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有a、b两种,A正确;
    B、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图中植食性动物有f、c、d三种,B错误;
    C、c处于食物链的第二、四营养级,C正确;
    D、c、d竞争食物a,d、f竞争食物a,c、f竞争食物b,三者存在竞争关系,D正确。
    故选B。
    5.下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B同化的能量等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C.C的遗体残骸及其产生的粪便都是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D.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计算,C、D获得的能量相对就越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
    A、A是生产者,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正确;
    B、B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传给C和传给分解者,由于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上看B同化的能量等于BCD的呼吸量加三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所以B的同化量大于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B错误;
    C、C产生的粪便中的能量是B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错误;
    D、若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10%~20%计算,C、D获得的能量相对越多,D错误。
    故选A。
    6.在同一块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蟹,形成“水稻护蟹、蟹吃虫草、蟹粪肥田”的天然食物链,这种模式成就了蟹田米天然、健康的独特品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与普通稻田相比,该模式下的稻田更不容易发生病虫害
    C.河蟹和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水稻,促进水稻的生长
    D.该模式通过调整种间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去路:(1)流入下一营养级。(2)呼吸作用散失。(3)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详解】
    A、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
    B、该稻田中蟹吃虫草,故与普通稻田相比,该模式下的稻田更不容易发生病虫害,B正确;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河蟹和水生动物的排泄物中所含的能量不能流入水稻,C错误;
    D、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生态农业增加了能量利用的途径,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故选C。
    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为能量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C增加1kJ,则需要消耗A约42kJ
    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详解】
    A、图中A的同化量=175+875+200=1250,B的同化量为200,而C的同化量为30。A、B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0/1250×100%,B、C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0/200×100%,因此,C增加1kg,需要消耗A的数量为:1÷30/200÷200/1250≈42kg,A正确;
    B、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A自身呼吸、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以及B同化量之和,B错误;
    C、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但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C错误;
    D、一般来说,若B的数量越多,B的能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
    故选A。
    8.某人工鱼塘能量流动关系图如下,a、b、c、d表示相关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c+d
    B.该人工鱼塘的主要成分是人工养殖的鱼
    C.池塘中的植物、鱼种甲和鱼种乙构成群落
    D.鱼种甲到鱼种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c)×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摄入量=同化量+随粪便排出能量。
    2、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前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详解】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投放饲料中的化学能,为植物固定的太阳能+c+d,a是植物流向鱼种甲的能量,不能代表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
    B、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该人工鱼塘的主要成分是植物,B错误;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C错误;
    D、能量的传递效率=该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鱼种乙固定的能量为b,鱼种甲固定的能量为a+c,则鱼种甲到鱼种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c)×100%,D正确。
    故选D。
    9.花生是我国常见的经济作物,在苗期常因虫害而减产。婆婆纳作为早春蜜源植物,花期较长,对花生苗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进行了花生单作、花生与婆婆纳邻作的对比研究(试验田面积均为100m×100m)。图1表示花生种植区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图2是特定时间种植区3种害虫数量的调查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成分);花蓟马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主要用于花蓟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结果表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对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作用最明显。与5月30日相比,6月8日花生蚜数量显著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科研人员统计了对照区花生、实验区花生和实验区婆婆纳植株上食蚜蝇和瓢虫的数量,结果如图3。

    ①食蚜蝇和瓢虫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纳植株上。一方面婆婆纳为食蚜蝇、瓢虫提供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食蚜蝇、瓢虫为婆婆纳传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消费者     各项生命活动
    (2)     稻管蓟马     食物减少,花生蚜迁飞到其他区域
    (3)     提供栖息场所和食物     传粉和捕食害虫     婆婆纳邻可以有效地吸引花生苗害虫的天敌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1)
    图1中,食物链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花生属于生产者,食蚜蝇和瓢虫都捕食稻管蓟马和花蓟马,食蚜蝇和瓢虫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花蓟马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ATP主要用于花蓟马的各项生命活动。
    (2)
    图2结果表明,三种害虫的数量,稻管蓟马的实验区与对照区(花生单作)的数量差异最明显,说明婆婆纳与花生邻作(实验区)对稻管蓟马的控制作用最明显;结合图2可知,与5月30日相比,6月8日对照组花蓟马、稻管蓟马的数量明显上升,捕食更多的花生苗,由于食物减少,可能导致花生蚜迁飞到其他 区域。
    (3)
    ①食蚜蝇和瓢虫更多地分布在婆婆纳植株上。婆婆纳是植物,为食蚜蝇、瓢虫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食蚜蝇、瓢虫为婆婆纳捕食传粉和捕食害虫,有利于花生苗的生长。
    ②结合图3可知,实验区婆婆纳上的食蚜蝇和瓢虫比对照区明显增多,实验区花生苗上的食蚜蝇和瓢虫比对照区明显减少,因此婆婆纳邻作对花生苗虫害控制作用的机制是使更多的害虫的捕食者附着,从而捕食更多的害虫,使花生苗生长更好。
    10.为研究某小型自然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情况,某科研小组捕获该湖泊中的部分生物,通过研究它们胃中的食物残渣,以及鉴定残渣所属物种和质量等,进而反推这些生物的食物比例,结果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捕食者
    食物比例
    小黄鱼
    虾虎鱼


    浮游植物
    小黄鱼
    0
    0
    0
    0
    0
    虾虎鱼
    24%
    0
    0
    0
    0

    10%
    44%
    0
    0
    0

    66%
    56%
    0
    0
    0
    浮游植物
    0
    0
    100%
    100%
    0
    注:出于简化研究的需要,假设该湖泊的生产者仅有浮游植物,小黄鱼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
    (1)可利用________法调查该湖泊中小黄鱼的种群密度。
    (2)根据上表可知,虾虎鱼与小黄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从组成成分角度考虑,该湖泊生态系统除表格中所列的成分外,还包括___________。
    (4)请据表中数据画出由这些生物所形成的食物网________。
    (5)小黄鱼种群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养殖场将不经过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该湖泊后,湖泊先出现水体变绿,进而出现大量水生动物死亡的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标记重捕
    (2)捕食与竞争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
    (5)流向分解者
    (6)废水所含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后,使湖水中的N、Р等元素的含量增加,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体变绿;浮游植物的遗体经微生物分解后,水中溶氧量进一步减少,导致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解析】
    【分析】
    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根据表格中捕食者的食物比例可知,浮游植物是生产者,虾、蟹均以浮游植物为食,虾虎鱼、小黄鱼均以虾、蟹为食,小黄鱼的食物中还包含虾虎鱼。
    (1)
    小黄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2)
    从表格数据可知,虾虎鱼的食物包括虾(44%)和蟹(56% ),而小黄鱼的食物不仅包括虾(10%)、蟹(66% ),还包括虾虎鱼(24% ),所以小黄鱼与虾虎鱼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表中仅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等成分,故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
    根据表格中捕食者的食物比例可知,浮游植物是生产者,虾、蟹均以浮游植物为食,虾虎鱼、小黄鱼均以虾、蟹为食,小黄鱼的食物中还包含虾虎鱼,因此以上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5)
    小黄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包括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两部分,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最终去路是流向分解者。
    (6)
    某养殖场废水的成分主要是食物残渣及家禽家畜的粪便,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好氧微生物分解后,使得湖泊水体中的N、P等元素的含量大量增加,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绿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体变绿,出现“水华”现象。而浮游植物寿命较短,大量死亡后,其遗体经好氧微生物分解,会进一步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生动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导致水体进一步恶化。

    1.(2022·浙江·高考真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生物群落内各物种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可构建食物链
    B.整合调查所得的全部食物链,可构建营养关系更为复杂的食物网
    C.归类各食物链中处于相同环节的所有物种,可构建相应的营养级
    D.测算主要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主要通过食物链(网)进行,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详解】
    A、生物群落中各物种间通过捕食关系建立食物链,A正确;
    B、错综复杂的食物链构成食物网,B正确;
    C、营养级是指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C正确;
    D、测算全部食物链各环节的能量值,可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D错误。
    故选D。
    2.(2021福建6)下列关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使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
    B. 套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提高土壤肥力
    C. 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D. 修剪茶树枝叶通风透光,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农业生产中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详解】A、用黑光灯诱杀害虫属于生物防治,该技术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A正确;
    B、豆科植物具有生物固氮能力,可将空气中的氮(N2)转变为含氮的养料,故套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提高土壤肥力,B正确;
    C、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C错误;
    D、修剪茶树枝叶通风透光,可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C。
    3. (2021·6浙江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金字塔显示了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B.生态金字塔中每个营养级的生物均属于同一食物链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产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答案】 A
    【解析】 B生态系统中食物网错综复杂,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是指属于食物链同一环节的所有生物
    C生态金字塔中的营养级均不是按其所占的数值大小依次排列,而是按照食物链环节排列营养级位置顺序
    D生态金字塔可分别以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为指标绘制
    4.(2021辽宁15)辽宁省盘锦市的蛤蜊岗是由河流入海冲积而成的具有潮间带特征的水下钱滩,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滩涂贝类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的底栖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样方法对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次调查的采样地点应选择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区域
    B. 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
    C. 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 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1、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详解】A、采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要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
    B、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滤食性的双壳类、碎屑食性的多毛类和肉食性的虾蟹类等,则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B正确;
    C、生物群落是该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蛤蜊岗所有的底栖动物只是其中一部分生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错误;
    D、蛤蜊岗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
    故选B。
    5.(不定项)(2021辽宁) 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 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C. 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D. 越冬灰鹤粪便中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AD
    【解析】
    【分析】1、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的具体操作为: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3、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详解】A、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A正确;
    B、题干中信息只能说明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不能说明新生个体只有26只,故不能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B错误;
    C、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则不能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活动,C错误;
    D、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因此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D正确。
    故选AD。
    6.(2020·浙江7月选考·T11)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C.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D.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营养级的概念和能量传递。通常是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数量和能量越少,A项错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属于生产者营养级,B项正确;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生物,C项错误;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不同食物链中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相同,即使在同一条食物链中,不同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也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
    7.(2020·江苏高考·T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成分、群落结构等相关知识。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五点取样法只能估算生物种类数,B错误;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和沉水的水草体现了池塘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D错误。
    8.(2022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对某种鼠进行标志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___________。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___________图形。
    (2)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___________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3)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___________。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___________阶段的依据之一。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计算出该时期的___________。
    【答案】(1)     种群密度     年龄金字塔
    (2)     组成     时间
    (3)     生物量     顶极群落     总初级生产量
    【解析】
    【分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
    2、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3、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是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 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P)。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1)
    标志重捕法是研究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适用于鼠这种活动能力强的较大型动物。通过对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以绘制种群的年龄金字塔图形。
    (2)
    群落的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昼夜变化、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季相就是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
    (3)
    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就是生物量,故测得所有植物的干重即为生产者的生物量。群落演替达到平衡状态,生物量不发生增减就可称为顶极群落。单位时间内的净初级生产量加上植物的呼吸消耗量就是总初级生产量。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考生理解群落的结构、种群数量调查方法,以及识记生态系统中有关生物量和初级生产量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
    (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
    【答案】(1)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赛达伯格湖)湖泊
    【分析】
    1、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详解】
    (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
    (3)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能量流动特点。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捕食、能量流动的特点,难度较小,需要记住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就能顺利解题,需要注意的本题考查了一个细节:林德曼研究的是湖泊生态系统,容易忘记该知识点。
    10.(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其生长过程常伴生多种杂草(其中有些是禾本科植物),杂草与玉米竞争水、肥和生长空间。回答下列问题:
    (1)从种群分布型的角度考虑,栽培玉米时应遵循____________、合理密植的原则,使每个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照。栽培的玉米个体生长基本同步,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____________。
    (2)某个以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有两条食物链:①玉米→野猪→豺;②玉米→玉米蝗→乌鸫→蝮蛇→鹰。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___________的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于哪一项?___________。(A.可利用太阳能        B.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        C.总初级生产量        D.净初级生产量)
    (3)玉米栽培过程需除草,常用除草方法有物理除草、化学除草和生物除草等。实际操作时,幼苗期一般不优先采用生物除草,其理由是抑(食)草生物不能___________。当玉米植株长到足够高时,很多杂草因___________被淘汰。
    (4)玉米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大气圈,我们可以改变能量流动___________获得人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如生产沼气等,客观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助于我国提前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答案】(1)     均匀分布     凸型
    (2)     传递效率     B
    (3)     辨别玉米和杂草     缺少光照
    (4)途径
    【解析】
    【分析】
    1、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均匀分布指的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集群分布指的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
    2、种群的存活曲线可分为三种类型,类型Ⅰ(凸形):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达到这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类型Ⅱ(对角线形):各年龄组死亡率相同。类型Ⅲ(凹形):低龄死亡率高。
    (1)
    为使每个个体能得到充分的太阳光照,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栽培玉米时应遵循均匀分布。栽培的玉米个体生长基本同步,但达到某一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种群存活曲线更接近类型Ⅰ(凸形)。
    (2)
    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由于能量传递效率的不同导致两条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不同。食物链乃至食物网能否形成取决初级消费者可同化的能量,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生物除草,即利用昆虫、禽畜、病原微生物和竞争力强的置换植物及其代谢产物防除杂草,幼苗期一般不优先采用生物除草,其理由是抑(食)草生物不能辨别玉米和杂草。当玉米植株长到足够高时,很多杂草因缺少光照被淘汰。
    (4)
    研究能量流动规律有利于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玉米秸秆自然分解,所含的能量最终流向大气圈,我们可以改变能量流动的途径获得人类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分布、种群存活曲线、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考向2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向23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考向23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备战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卷(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6《发酵工程》全能卷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卷(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卷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高考考点专题复习高考生物考点专题复习考向25《人与环境》全能卷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