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设计
展开4 加减法估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所以在本节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节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而这也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景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
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难点】
根据现实情景,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卡。
1.下面这些数分别接近哪个整百数?(课件出示)
196 518 387 221
2.课件呈现: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算,这所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
4.点击课件,呈现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参考答案】 1.200 500 400 200 2.从一到六年级依次为:69 83 71 74 83 77
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把一个数看成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为接下来的估算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
1.点击课件,呈现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3人;四到六年级有234人。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节课的问题: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和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3+234=。
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
(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教师要加以表扬。同时引导:因为这个问题是问能不能坐得下,并没有让我们去求两者之间具体的差。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要准确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总人数,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2)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上面这个问题类似的情况,其实精确的计算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用大致的估算,同样也能解决上面的问题。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都能用今天学到的估算来解决类似的问题了。
(3)点明课题并板书。 (板书课题:加减法估算)
通过课件展示,为接下来的估算做知识迁移的原始储备,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利用估算同样可以直接来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先算后估的方法。
复习近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32人,约是( )人。
2.豆豆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
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
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参考答案】 1.1000 2.500 3.1100 4.700
教师点击课件,呈现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学生搜集数学信息。
师: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生2:一到三年级有223人。
生3:四到六年级有234人。
师:你能回答出这个问题吗?
预设 生:计算223+234,用结果和441作比较,得数比441小就能坐下,得数比441大就不能坐下。
师: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我们可以通过估算,算出六个年级学生的大概总人数,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加减法估算)
通过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法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的一般策略。
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的主题图: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巨幕电影,一到三年级来了223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4人,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六个年级的同学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整理有用的信息
学生尝试解答: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23+234。(板书)
师:但是,我们还没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呢?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加减法估算)
一、教学例4。
1.提出问题:我们要先算出六个年级学生总数大概有多少人。那这道题我们应该怎么估算呢?你们想自己试试吗?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估算方法。教师巡视,及时到各小组中听听学生们的想法。
3.学生汇报估算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巡视中了解的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汇报,教师做适当引导。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但重点让学生汇报以下两种:
(1)将223看成200,234看成200,这样算出200+200=400,虽然我们知道223+234>400,但无法确定是否大于441。
(2)将223看成220,234看成230,这样算出220+230=450,因为450>441,所以坐不下。(板书)
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已经整理好的两种估算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4.回顾与反思。
(1)小组讨论:以上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
①相同点是:都是将两个数往小估,估成一个整百数或者是与之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然后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数。
②不同点是:第一种估算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所以这种方法不合理;第二种方法能顺利解决问题。
(2)反思:小组讨论:为什么第一种估算方法不合理?
①引导学生发现:那是因为第一种估算方法将两个数都估成整百数,与这两个数本身的误差比较大。而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两个数估成与它们接近的几百几十数,误差小。
②教师强调:所以我们在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地往大估或往小估,也不能随意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要根据数据的实际情况适当选择,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汇报交流、比较反思,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策略的渗透。使学生明确估算时,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情景灵活选择估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切忌生搬硬套。
二、反馈练习:课件呈现教材第15页的第二个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指名汇报估算方法。
3.学生汇报完毕,教师重点讲解下面的方法:
将196看成200,将226看成230,这样算出200+230=430,因为430<441,所以能坐下。
4.比较分析:本题的估算策略与上题有区别,都是将两个数往大估:一个估成整百数,一个估成几百几十数。
通过反馈练习,让学生独立尝试选择估算策略、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丰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体验,巩固方法。
练习1
1.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
课件呈现第5题,将集合圈改成小房子,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汇报,学生直接说结果,教师点击课件,相应的数就飞进相对应的小房子。同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题。
指名学生回答,学生要说出估算的过程。教师在课件上完成操作。
【参考答案】 1.(1)接近100:123,114 接近200:203,195,215 接近300:285,308 (2)接近440:441,436 接近450:452,447 接近460:458,459,463 2.比500大:720-112,106+438,864-243,349+226,比400小:525-239,119+201
练习2
完成《完全解读》相关习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你们对于估算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师延伸: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利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估算策略与方法,今后还有更多的估算策略与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等待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作业1
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7,8题。
作业2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加减法估算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1.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节课一开始就以影院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引入新课,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注意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情景,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1.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有的把一个三位数看成了整百数,有的看成几百几十数,因而估算结果出现差异。
2.学生还出现为估算而计算的情况,先计算后估算,估算方法单一机械,难以提高估算能力。
多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估算题目,让学生在训练之中体会什么情况下把一个三位数看成整百数,什么情况下把一个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通过较充分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
199元
妈妈带300元钱,买这件衣服后大约剩多少元?
[名师点拨] 题中给了总钱数和商品价钱,求付款后剩多少元,列式为300-199,因为题中问“大约”剩多少元,所以只需估算,可把199看成200,估算后可以用“≈”号,读作“约等于”。
[解答] 300-199≈100(元)
答:买这件衣服后大约剩100元。
【知识拓展】 (1)估算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有时把原数估计大一些。估算时,把每个数看成与原数越接近的数,结果就越接近准确数。
(2)生活中,估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妈妈带150元现金和300元代金券,代金券不找零,为了把这300元代金券都花光,不浪费,在买199元的衣服和92元的短裤时,199+92≈200+90=290(元),290<300,所以要再买大约10元的东西。
小学估算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估算的实际起点将这些目标具体分析、定位,使估算教学有的放矢,有方可寻。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必
作准确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在众多信息中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
二、优化估算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学习估算的起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学生学习新知的逻辑起点,即知识起点;二是指学生学习新知的生活起点,即生活经验。在充分了解学生起点的情况下,及时重组与改造教材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以整合的方式加以促进,或者创生出新的学习资源,从而改善或者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估算的能力。
1.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1)根据学生的逻辑起点切入教学内容。
(2)根据学生的生活起点调整教学策略。
2.加强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1)把估算作为解决运算的一个步骤。
(2)用算法多样化促进估算能力。
三、创新估算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模拟情景练习。
2.实践性练习。
3.综合性练习。
四、适度做出估算评价。
估算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但是要有一定的依据,对于不同的估算环境就应该有不同的估算依据。对于纯计算题的估算方法就应该开放性大一点,估的数字可大一点,也可小一点,而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估算方法就应该考虑全面,尽可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结果合理即可。
2.脱离实际问题情景,纯试题的估算,只要结果落在合理的区间内即可。区间的大小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实际,给予针对性的评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级上册2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参考答案,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5 倍的认识教案设计,共1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准备,学生准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