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1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2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3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4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5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6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7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一等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一等奖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常积累·《论语》,生字的音与形,形近字,听录音正字音,课文讲解·第一章,第一章,课文讲解·第二章,第二章,课文讲解·第三章,第三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玩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3.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zhuàn)(编写)而成。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童结构,不讲篇与篇、段与段及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论语》二十篇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治长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曰
    《论语》为何以这些词语作为篇名?
    《论语》的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出来的,没有特别的含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的代表思想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诱导”“温故知新”等等。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是礼、乐的基础。礼的核心是秩序,乐的核心是和谐。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ti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论语   说     愠     罔     殆     不逾矩   箪    好   曲肱 笃志
    箪(dān)一箪食殚(dān)殚精竭虑惮(dàn)肆无忌惮殆(dài)殆尽怡(yí)怡然自得贻(yí)贻误愠(yùn)愠色瘟(wēn)瘟疫温(wēn)温度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2、“达”(语言流畅,语气不走样。)
    3、“雅”               (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第一章:主要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态度。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结合起来。(2)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wé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吾(wú)】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思考:(1)本章讲的是什么?(2)从这章中可以看出曾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1)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2)在修养方面曾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矩】法度。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思考:本章讲的是什么?
    第三章:孔子自述其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时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知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温】温习,复习。【故】学过的知识。【以】凭借。【为】做,当。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思考:(1)本章讲的是什么?(2)“温故”和“知新”有怎样的关系?
    (1)第四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2)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第一个“学”是死读书,死记硬背的意思;第二个“学”指认真学习。【思】第一个指思考,动脑筋;第二个指空想。【而】两个“而”都是转折连词,相当于“却”、“可是”。【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思考:(1)本章讲的是什么?(2)“学”和“思”的关系是怎样的?
    (1)第五章:讲究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2)“学”和“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用芦苇制成的。【堪】能忍受。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思考:(1)颜回“不改其乐”,蕴含了什么道理?(2)本章讲的是什么?
    (1)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2)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者】代词,······的人。【好(hà)】喜好,爱好。【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翻译】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思考:(1)这一章中指出的学习的三种境界分别是什么?(2)本章讲的是什么?
    (1)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2)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于】介词,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第八章: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孔子这是在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行】走路。【必】一定。【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思考:(1)学习的关键是什么?从哪个字看出来的?(2)本章讲的是什么?
    (1)一个“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2)第九章:谈学习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川上】河边。【逝】往、离去。【斯】代词,指河水。【夫(f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舍弃,放弃。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章: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面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夺】改变。【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思考:如何理解本章中的“志”?孔子对“志”的态度如何?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第十一章: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笃(dǔ)】坚定。【切】恳切。【仁】仁德。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思考:(1)请简述“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2)本章讲的是什么?
    (1)“仁”可以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2)第十二章: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成语积累1.三十而立:三十岁而能自立于社会。指人开始成熟。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3.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4.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名句积累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能够
    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作意动。以……为乐
    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博学而笃志 并且
    [重点]《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点拨: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例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
    相关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件pptx、《〈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作者简介,简介《论语》,指孔子,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人家不了解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基础积累,孔子思想,《论语》,读准字音,阅读鉴赏,主旨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