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随处可见,下列事例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2cm
    B.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2s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课桌的高度大约80dm
    2.(2分)2021年11月2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当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五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月球表面 B.嫦娥五号
    C.嫦娥五号上的探测相机 D.嫦娥五号上的取样设备
    (多选)3.(2分)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4.(2分)小红乘车去北京,小军前来送行,小红看到小军逐渐向后退,而小军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军看到“远去的汽车”、小红看到“后退的小军”,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5.(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6.(2分)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7.(2分)如图是常用充电宝里面的电池,细心的小华同学发现上面有标注的“18650”的字样,经过查询发现: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那么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185mm B.186mm C.65.0mm D.650mm
    8.(2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9.(2分)物理兴趣实验小组对教室内的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了测量,得到数据分别为①2.32m、②38.3mm、③5.16cm、④0.75dm,在四组数据中,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相同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10.(2分)同一物体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cm。则该长度的更接近于(  )
    A.13.82cm B.13.71cm C.13.175cm D.13.81cm
    11.(2分)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12.(2分)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5 m/s B.4.17m/s C.6.25m/s D.10m/s
    13.(2分)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行驶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经过的路程之比为(  )
    A.3:4 B.4:3 C.3:1 D.1:3
    14.(2分)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15.(2分)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运动
    B.小球A做匀速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小球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16.(2分)汽车在平直的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在第150s时汽车的速度是(  )
    A.10m/s B.1500m/s C.50m/s D.15m/s
    17.(2分)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18.(2分)在剧场四周总是修得凹凸不平,设计师这样处理大剧场的墙壁是为了(  )
    A.增强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响度
    C.减弱声波的反射 D.为了装饰豪华、美观
    19.(2分)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20.(2分)把相同的几只杯子盛上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它们,当用力大小相同时,可以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三者都不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21.(2分)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成功。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在取样车缓慢降落到月球表面的过程中,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取样车是    的。
    22.(4分)某隧道全长约1.2km,小李同学骑电动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隧道,以电动车为参照物,小李是    的;通过此隧道所用的时间    s。
    23.(4分)某段路的标志牌如图,它表示:在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此地到达楚雄至少还需    小时。

    24.(2分)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速度为10m/s,后半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小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25.(6分)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对知识点进行了小结。请填写空白的知识点:
    (1)悠扬婉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笛声由    传入听众的耳内。
    (2)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6.(4分)图a长度是   cm;图b中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   km/h.
    27.(16分)如图,是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自由下滑速度的实验情景,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实验过程中斜面的角度要    (大/小)些,目的是便于测量    。
    (3)小车在BC间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cm/s。
    (4)请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做    运动。

    28.(8分)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1)在没有抽气时,他    (填“能”或“不能”)听见铃声。
    (2)当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到铃声情况是声音的    变小;如果能抽尽瓶中的空气,他听到的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四、计算题(14分)
    29.(7分)暑假期间,王鸣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在某次训练中,他们小组的队伍长20m,若匀速行进的速度为7.2km/h,从第一位同学到达桥头到最后一位同学离开桥尾,共计用时间为25s,请你计算:这座桥的长度多少m?
    30.(7分)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在某处鸣笛后,司机经过1.6s后,听见从前面峭壁反射回来的鸣笛声,求: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多远?(空气中声速340m/s)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马庄中学八年级(上)
    第一次段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2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随处可见,下列事例比较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2cm
    B.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2s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
    D.课桌的高度大约80d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物理课本厚度大约1厘米,故A错误;
    B、人们常用“眨眼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正常人眨一次眼的时间不到0.5s,故B错误;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故C正确;
    D、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2分)2021年11月2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当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五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  )
    A.月球表面 B.嫦娥五号
    C.嫦娥五号上的探测相机 D.嫦娥五号上的取样设备
    【分析】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研究机械运动时,物体不能用自身为参照物;
    当嫦娥五号从空中下降时,以嫦娥五号上的探测相机、嫦娥五号上的取样设备为参照物,嫦娥五号与它们之间均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
    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对于月球表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说嫦娥五号是运动的,所选参照物是月球表面。
    故选:A。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多选)3.(2分)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
    B.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解答】解: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与电梯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乘客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与乘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电梯是静止的,故B正确。
    C.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与乘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楼房的窗户是向下运动的,故C正确;
    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与电梯之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的,楼房的窗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该题在判断时首先要确立题干中的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则物体运动,没有变化则物体静止。
    4.(2分)小红乘车去北京,小军前来送行,小红看到小军逐渐向后退,而小军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军看到“远去的汽车”、小红看到“后退的小军”,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汽车、地面 B.地面、汽车 C.汽车、汽车 D.地面、地面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解:(1)小军看到“远去的汽车”,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选择的是地面自己为参照物;
    (2)小红看到“后退的小军”,意思是说小军是向后运动的,选择的是汽车或者自己。
    故选:B。
    【点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结果会不同。参照物虽然是任意选取,但要本着方便的原则,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5.(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分析】(1)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这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测量时不认真造成的;
    (2)改进测量方法、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的减小误差;
    (3)误差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解答】解:
    A、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下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认真细致的测量也不可以避免误差,故A错误;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错误,而不是误差,故B错误;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C错误。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6.(2分)以下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课桌的高度
    C.物理课本的宽度 D.中学生的身高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层楼的高度约3m,教室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7cm=0.17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
    7.(2分)如图是常用充电宝里面的电池,细心的小华同学发现上面有标注的“18650”的字样,经过查询发现: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那么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185mm B.186mm C.65.0mm D.650mm
    【分析】常用充电宝电池的高度大约60mm左右。
    【解答】解:常用充电宝电池的高度约60mm,故后三位数650表示65.0m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长度的生活常识,属于基础题。
    8.(2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米/秒,乙车的速度为2米/秒
    C.经过6秒,甲、乙两车相距2米
    D.经过5秒,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米
    【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果物体的s﹣t图象不随时间变化,即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物体静止;
    (2)由s﹣t图象找出物体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的速度。
    【解答】解:
    A、由图象知:甲车的s﹣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路程不随时间变化,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路程随时间均匀增加,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v===2m/s,故B错误;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10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12m﹣1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5s,通过的路程为0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10m,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能根据路程和时间的图象,能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能读出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的时间,能根据速度公式计算速度大小等。
    9.(2分)物理兴趣实验小组对教室内的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了测量,得到数据分别为①2.32m、②38.3mm、③5.16cm、④0.75dm,在四组数据中,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相同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①
    【分析】长度的测量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在记录结果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据此我们可以判断每一次测量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解答】解:①2.32m最后一位的单位是厘米,是估读出来的,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dm;
    ②38.3mm最后一位的单位是0.1毫米,是估读出来的,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③5.16cm最后一位的单位是0.01厘米,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为1mm;
    ④0.75dm最后一位的单位是0.01分米,说明它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dm,为1cm;
    ②和③两个刻度尺分度值相同,B答案正确。
    故选:B。
    【点评】因为长度测量对最后一位估读的要求,所以在已知测量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10.(2分)同一物体的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13.82cm、13.83cm、13.81cm、13.28cm、13.81cm。则该长度的更接近于(  )
    A.13.82cm B.13.71cm C.13.175cm D.13.81cm
    【分析】①每次测量的数据应相差不多,精确值应相同,只有估读值不同,如果某一测量值与其它值相差太多,则该数值是错误的;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纪录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分度值,在分度值之后应再估读一位;为减小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答】解:由题目所给数据可知,物体长度的测量值精确到13.8cm,13.28cm与其它测量值相差太大,精确值错误,该数据是错误的;
    物体的长度为L=≈13.82cm,A答案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知识点。,要注意求平均值时一定要先把错误数据筛选出来,然后用正确的数据进行计算。
    11.(2分)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分析】(1)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和30~40s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2)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从图象中找出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解答】解:
    A、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则速度为:v1===2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
    其速度为v2===4m/s。
    所以,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4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整个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C正确;
    D、由图象知,20~30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其速度为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象的认识,能够从图象中得出各段时间内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对应的路程是关键。
    12.(2分)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5 m/s B.4.17m/s C.6.25m/s D.10m/s
    【分析】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答】解: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5m/s。
    故选:A。
    【点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13.(2分)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行驶时间之比为1:2,则它们经过的路程之比为(  )
    A.3:4 B.4:3 C.3:1 D.1:3
    【分析】已知两车的速度之比和行驶时间之比,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的路程之比。
    【解答】解:由v=可知,两车经过的路程之比:=×=;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4.(2分)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或路程无关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随时间或路程的改变而改变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没有关系。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此时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15.(2分)如图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运动
    B.小球A做匀速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小球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分析】在频闪照片中暗含的物理信息是每相连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可根据两点间距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
    【解答】解:A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越来越大,故做的是变速运动;
    B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一直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频闪照片的原理和打点计时器一样,即每隔相同的时间打一个点,可直接同两点间距的变化判断做的是什么运动。
    16.(2分)汽车在平直的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在第150s时汽车的速度是(  )
    A.10m/s B.1500m/s C.50m/s D.15m/s
    【分析】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第150s时汽车的速度与10s的速度是相同的。
    【解答】解:已知汽车10s通过了15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为,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第150s时汽车的速度也是15m/s。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17.(2分)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解:A.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听到声音:①当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如低于20赫兹或高于20000赫兹,人耳就听不到声音,此时的声波被称为次声波或超声波。②当物体在真空中振动时,由于人耳与物体之间没有声音传播需要的介质,所以即使物体振动也不会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B正确;
    C.因为声速的大小还随大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且空气中的声速在 1 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条件下约为340 米/秒,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的说法是错误的,故C错误;
    D.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大小,是一道声现象的基础题。
    18.(2分)在剧场四周总是修得凹凸不平,设计师这样处理大剧场的墙壁是为了(  )
    A.增强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响度
    C.减弱声波的反射 D.为了装饰豪华、美观
    【分析】当声音在房间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大礼堂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
    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C。
    【点评】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更能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19.(2分)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分析】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B、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合题意;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了解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并能结合实际进行辨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分)把相同的几只杯子盛上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敲击它们,当用力大小相同时,可以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三者都不同
    【分析】首先找到振动物体,然后根据振动物体的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进行判断结论。
    【解答】解:杯中盛有水,敲击时杯和水一起振动发出声音,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1)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三个特征的影响因素。
    (2)掌握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21.(2分)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成功。嫦娥五号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在取样车缓慢降落到月球表面的过程中,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取样车是  运动 的。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在取样车缓慢降落到月球表面的过程中,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取样车与月球表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月球车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2.(4分)某隧道全长约1.2km,小李同学骑电动车以5m/s的速度匀速通过此隧道,以电动车为参照物,小李是  静止 的;通过此隧道所用的时间  240 s。
    【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已知电动车的速度和隧道全长,由速度公式变形可求行驶时间。
    【解答】解:
    (1)以电动车为参照物,小李相对于车的位置没有改变,小李是静止的。
    (2)隧道全长s=1.2km=1200m,
    由v=得,通过此隧道所用的时间:
    t===240s。
    故答案为:静止;240。
    【点评】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难度不大。
    23.(4分)某段路的标志牌如图,它表示:在此路段最高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80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由此地到达楚雄至少还需  1.5 小时。

    【分析】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汽车速度不能超过80km/h;“楚雄120”,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楚雄还有120km;利用t=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楚雄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标志牌上,“80”为限速标志,是指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v最大=80km/h,
    “楚雄120”表示从标志牌到楚雄的路程s=120km,
    由v=可得从标志牌到楚雄需要的时间:
    t===1.5h。
    故答案为:80km/h;1.5。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交通标志牌上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24.(2分)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速度为10m/s,后半程的速度为15m/s,那么小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2 m/s。
    【分析】设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均为s,根据分别将前半程和后半程所用的时间表示出来,进而得出全程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均为s,
    由可知前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后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全程所用的时间为:t=t1+t2=,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计算题,难度不大。
    25.(6分)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对知识点进行了小结。请填写空白的知识点:
    (1)悠扬婉转的笛声是  空气柱 振动产生的,笛声由  空气 传入听众的耳内。
    (2)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悠扬的笛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笛声由空气传入听众的耳内;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是真空,故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
    故答案为:空气柱;空气;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6.(4分)图a长度是 1.45 cm;图b中汽车速度仪的示数是 80 km/h.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汽车速度常用的计量单位是km/h,读取汽车速度仪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
    【解答】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45cm;
    (2)在汽车速度仪上,20km/h之间有4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5km/h,即速度仪的分度值为5km/h.此时的速度为80km/h。
    故答案为:1.45;80。
    【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27.(16分)如图,是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自由下滑速度的实验情景,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原理是  v= ;实验中需要用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  秒表 。
    (3)实验过程中斜面的角度要  小 (大/小)些,目的是便于测量  时间 。
    (3)小车在BC间的平均速度为  0.05 m/s;小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  4 cm/s。
    (4)请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做  变速 运动。

    【分析】(1)在用斜面小车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用到刻度尺和秒表,并代入公式v=进行计算;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即为平均速度;
    (4)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1)实验中要利用公式v=计算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知,小车通过BC的路程为sBC=0.5m,小车通过BC的时间tBC=10s,公式v=得,v=0.05m/s,小车通过AC的路程为sAC=1m=100cm,小车通过BC的时间tBC=10s,公式v=得,v=4cm/s;
    (4)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小;时间 (3)0.05;4;(4)变速。
    【点评】此题做过实验应知道小车沿斜面做变速中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用v=来算各段平均速度,最后一问能定性分析得到答案就可以了,属基础题。
    28.(8分)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1)在没有抽气时,他  能 (填“能”或“不能”)听见铃声。
    (2)当逐渐抽出瓶内空气,听到铃声情况是声音的  逐渐 变小;如果能抽尽瓶中的空气,他听到的铃声的情况是  听不到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声音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1)当没有抽气时,有传声的介质,所以能听见铃声;
    (2)当小华逐渐抽出瓶中的空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如果能抽尽瓶中的空气,他听不到铃声;
    (3)由此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能;(2)逐渐;听不到;(3)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本实验中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四、计算题(14分)
    29.(7分)暑假期间,王鸣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在某次训练中,他们小组的队伍长20m,若匀速行进的速度为7.2km/h,从第一位同学到达桥头到最后一位同学离开桥尾,共计用时间为25s,请你计算:这座桥的长度多少m?
    【分析】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整列队伍全部过桥所通过的路程,用整列队伍全部过桥所通过的路程减去队伍的长度即为这座大桥的长度。
    【解答】解:匀速行进的速度v=7.2km/h=2m/s,
    由v=可得,整列队伍全部过桥所通过的路程:
    s=vt=2m/s×25s=50m,
    则这座大桥的长度为:
    L桥=s﹣s队伍=50m﹣20m=30m。
    答:这座桥的长度是30m。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注意区分队伍过桥的路程和一个人过桥的路程,这是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30.(7分)汽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在某处鸣笛后,司机经过1.6s后,听见从前面峭壁反射回来的鸣笛声,求: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多远?(空气中声速340m/s)
    【分析】(1)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利用s=vt求汽车行驶的路程;
    (2)已知声音的速度是340m/s,根据s=vt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在1.6s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汽车与峭壁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鸣笛时汽车与峭壁间的距离。
    【解答】解:
    由v=可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1t=15m/s×1.6s=24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
    s2=v2t=340m/s×1.6s=544m;
    司机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为:
    s=(s1+s2)=(24m+544m)=284m。
    答: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284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鸣笛时汽车与峭壁之间的距离的2倍是关键。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九上物理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九上物理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岱岳区马庄中学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岱岳区马庄中学八上物理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八年级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3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