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
展开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D.钙离子
2.(2分)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在下列食物中,不能给这个“化学工厂”提供能源的是( )
A.面包 B.花生油 C.矿泉水 D.馒头
3.(2分)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澄清 B.无异色
C.无异味 D.无细菌和病毒
4.(2分)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牙膏(8~9) B.橘子汁(3~4)
C.西瓜汁(5~6) D.柠檬汁(2~3)
5.(2分)金化铯(CsAu)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罕见的Au⁻离子,成黄色。金化铯中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1 C.﹣1 D.+2
6.(2分)下列为实验室制备、收集、检验CO2的一系列操作和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装置甲:加入大理石 B.装置乙:产生二氧化碳
C.装置丙:收集二氧化碳 D.装置丁:检验二氧化碳
7.(2分)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g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小
D.人体缺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8.(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O2N表示两个二氧化氮分子
B.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C60表示有60个碳原子
9.(2分)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很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
B.使用金属制品时,尽可能避免接触酸性物质
C.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低
D.在金属表面刷漆隔绝氧气,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
10.(2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
B.冰箱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
C.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D.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1.(2分)液氨可用作汽车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2.(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13.(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的包装袋
14.(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15.(2分)诗云“满架蔷薇一院香”,能闻到一院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多选)16.(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呼出气体和空气﹣﹣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酒精和水﹣﹣测pH
C.磷矿粉和碳铵﹣﹣加水,搅拌,观察
D.黄金和黄铜﹣﹣加入稀盐酸
17.(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18.(2分)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B
检验某种固体是否为碳酸盐
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
C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A B.B C.C D.D
19.(2分)A和B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A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B.D的化学式为H2O
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9
D.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和D
20.(2分)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前,测量的是NaOH溶液的pH
B.b点时,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处的溶液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处的溶液能与Fe反应产生气体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4分)西红柿炖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1)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
(2)西红柿中含“铁”,缺“铁”会引起 (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B.贫血C.骨质疏松
22.(10分)化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表列出了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一些pH及一种主要成分(其他成分未列出)。
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名称
食醋
白酒
白糖水
石灰水
纯碱溶液
主要成分
CH3COOH
C2H5OH
C12H22O11
Ca(OH)2
Na2CO3
溶液pH
3
7
7
11
10
试回答:
(1)将上面①~⑤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有 ;属于碱的有 ;属于盐的有 ;属于有机物的有 。
(2)当有人被蚊虫(体内含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 。
23.(4分)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等。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4分)农业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1)若需要配制100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g。
(2)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8分)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为黑色固体,C、E均为无色气体,其中E是最轻的气体,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F、G均为金属单质,其中F为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G可能是 (填写化学式)。
(2)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室制取较为纯净的气体E时可用 法进行收集。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6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甲:用可燃物红磷和白磷进行探究,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固体A为 。
(2)实验乙:将长短两支蜡烛固定在烧杯中,点燃。
①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②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
27.(18分)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小光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中溶质的成分,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 溶液。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b.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 溶液
写出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后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证明反应的发生。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8.(6分)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34.0
0.1
33.3
试计算:
(1)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9-2020学年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2分)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 )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D.钙离子
【分析】由题意,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存在于某些化合物中。
【解答】解: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这里的“钙”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中。
故选:A。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2分)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化学工厂”,在下列食物中,不能给这个“化学工厂”提供能源的是( )
A.面包 B.花生油 C.矿泉水 D.馒头
【分析】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油脂和蛋白质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解答】解:A、面包中含有淀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B、花生油中含有油脂,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C、矿泉水中不含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馒头中含有淀粉,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选:C。
【点评】要了解各种食物的成分,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搭配膳食,促进身体健康。
3.(2分)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澄清 B.无异色
C.无异味 D.无细菌和病毒
【分析】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通过过滤可得到澄清的液体,故选项正确。
B、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色素,故选项错误。
C、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除去异味,故选项错误。
D、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不能杀死细菌和病毒,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2分)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
A.牙膏(8~9) B.橘子汁(3~4)
C.西瓜汁(5~6) D.柠檬汁(2~3)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牙膏的pH为8~9,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B、橘子汁的pH为3~4,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西瓜汁的pH为5~6,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柠檬汁的pH为2~3,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金化铯(CsAu)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罕见的Au⁻离子,成黄色。金化铯中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0 B.+1 C.﹣1 D.+2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金化铯(CsAu)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罕见的Au⁻离子,金元素显﹣1价,设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0,则x=+1价。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6.(2分)下列为实验室制备、收集、检验CO2的一系列操作和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装置甲:加入大理石 B.装置乙:产生二氧化碳
C.装置丙:收集二氧化碳 D.装置丁:检验二氧化碳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将大理石放在玻璃板上,通过控制活塞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收集二氧化碳时从长导管进气,将空气从短导管排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检验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分)钠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g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小
D.人体缺钠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解答】解:
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是11,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故错误;
B、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正确;
C、钠由液态变成气态,微粒间间隔变大,故错误;
D、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疾病,不是钠,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8.(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O2N表示两个二氧化氮分子
B.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
C.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C60表示有60个碳原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两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为2NO2,错误;
B、2Fe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正确;
C、Al3+表示铝离子,错误;
D、C60表示一个C60分子含有60个碳原子,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9.(2分)合理使用金属制品很重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
B.使用金属制品时,尽可能避免接触酸性物质
C.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低
D.在金属表面刷漆隔绝氧气,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
【分析】A、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硫酸铜溶液不宜用铁桶来盛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使用金属制品时,尽可能避免接触酸性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灯泡中使用钨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在金属表面刷漆隔绝氧气,是防止腐蚀的有效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金属制品生锈的原理(隔绝氧气和水)与措施、金属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食用
B.冰箱中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
C.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D.煤炉火上放一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分析】A、根据黄曲霉毒素的性质判断。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判断。
C、根据铝抗腐蚀性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判断。
【解答】解:A、发霉的大米多淘洗几次,不能将其清除干净,错误;
B、活性炭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正确;
C、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可将表面致密的氧化膜除去,从而失去抗腐蚀性,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火上放一盆水,不能吸收多少一氧化碳,不能防止中毒,错误。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
11.(2分)液氨可用作汽车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4NH3+3O2 2N2+6H2O属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4NH3+3O2 2N2+6H2O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2.(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D.涤纶和羊毛燃烧:都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高锰酸钾难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氢氧化钠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D、羊毛燃烧可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涤纶燃烧产生特殊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涤纶和羊毛燃烧燃烧的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物质颜色的变化。
13.(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D.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的包装袋
【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中和反应的应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氯化钠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聚氯乙烯塑料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可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聚氯乙烯塑料有毒,不能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的包装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
C.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分析】A、利用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下位置关系,可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曲线位于上方时,物质溶解度大;
B、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查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可判断一定量溶质和一定量溶剂所形成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C、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利用溶解度可进行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利用溶解度随温度改变的变化情况,可分析溶液组成随温度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而判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
【解答】解:A、若物质A的溶解度大于C,则A的溶解度曲线应始终处于C物质曲线的上方;而图中曲线A、Ct2℃交于一点,不符合假设的情况;故A不正确;
B、假设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达到了饱和状态,可推断此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由溶解度曲线可得知,t1℃时A物质的溶解为40g,假设成立;故B正确;
C、假设t2℃时,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可推断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物质A、C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此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与假设相符;故C正确;
D、假设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可判断降温时A、B都有晶体析出,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根据曲线图可知,A、B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假设与事实相符;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利用假设判断成立,根据成立的判断分析溶液的变化,所分析的溶液变化与溶解度曲线相符则判断是正确的判断。
15.(2分)诗云“满架蔷薇一院香”,能闻到一院花香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人们能够闻到茶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这是造成人们能够闻到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D、人们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多选)16.(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呼出气体和空气﹣﹣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酒精和水﹣﹣测pH
C.磷矿粉和碳铵﹣﹣加水,搅拌,观察
D.黄金和黄铜﹣﹣加入稀盐酸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分析;
B、根据酒精和水的pH分析;
C、根据磷矿粉和碳铵的溶解性分析;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鉴别呼出气体和空气,故A方法不正确;
B、酒精和水都是中性的,测pH不能鉴别,故B方法不正确;
C、由于磷矿粉不溶于水,碳铵易溶于水,通过加水,搅拌,观察能鉴别,故C方法正确;
D、由于金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氢气,通过加入稀盐酸能鉴别,故D方法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7.(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液氮气化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常用作冷冻剂,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18.(2分)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B
检验某种固体是否为碳酸盐
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
C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D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A.A B.B C.C D.D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气泡,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不能检验某种固体是否为碳酸盐,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NaCl溶液分别显酸性、中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9.(2分)A和B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A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B.D的化学式为H2O
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9
D.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和D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解答】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故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D的化学式为H2O,故说法正确;
C、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A是氨气,B是氧气,C是氮气,D是水,根据化学方程式,可计算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2×14×2):【6×(1×2+16×1)】=14:27,故说法错误;
D、通过观察题中的图,可以发现物质A和D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20.(2分)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前,测量的是NaOH溶液的pH
B.b点时,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C.a点处的溶液能够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处的溶液能与Fe反应产生气体
【分析】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则反应开始前,测量的是稀盐酸的pH,故选项说法错误。
B、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说明NaOH和HCl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D、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不能与Fe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21.(4分)西红柿炖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1)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蛋白质 。
(2)西红柿中含“铁”,缺“铁”会引起 B (填字母序号)。
A.佝偻病B.贫血C.骨质疏松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填:蛋白质;
(2)人体缺铁易患贫血;故填:B。
【点评】本题考查了营养素的食物来源以及化学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的理念。
22.(10分)化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表列出了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一些pH及一种主要成分(其他成分未列出)。
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名称
食醋
白酒
白糖水
石灰水
纯碱溶液
主要成分
CH3COOH
C2H5OH
C12H22O11
Ca(OH)2
Na2CO3
溶液pH
3
7
7
11
10
试回答:
(1)将上面①~⑤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有 ① ;属于碱的有 ④ ;属于盐的有 ⑤ ;属于有机物的有 ①②③ 。
(2)当有人被蚊虫(体内含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 ⑤ 。
【分析】(1)利用表格中的pH的大小及主要成分来分析酸、碱、盐和有机物进行解答;
(2)利用当有人被蚊虫叮咬后会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则可选用碱性溶液来为减轻疼痛。
【解答】解:(1)根据食醋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及pH为3,则溶液显酸性,由化学式可知由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构成,则属于酸;石灰水的pH为11,由化学式可知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则属于碱;纯碱溶液中由碳酸钠的化学式可知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则属于盐;而①②③的主要成分都是含碳的一类化合物,性质与无机物相差较大,则它们属于有机化合物;
(2)利用酸碱中和的性质可知,碱性物质能与引起疼痛的酸性物质发生反应,酸性物质减少,疼痛减轻,根据④⑤的pH都大于7可知,它们的溶液为碱性,但是石灰水具有腐蚀性,只能选择纯碱溶液。
故答案为:
(1)①;④;⑤;①②③。
(2)⑤。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学生对表格中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让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化学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
23.(4分)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
(1)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等。
(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回答;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填:天然气;
(2)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填:2H2O2H2↑+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化石燃料的种类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4.(4分)农业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
(1)若需要配制100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 16 g。
(2)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 1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6%=16g。
(2)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上述选种用的氯化钠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
(1)16;
(2)不饱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8分)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为黑色固体,C、E均为无色气体,其中E是最轻的气体,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F、G均为金属单质,其中F为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G可能是 Fe等 (填写化学式)。
(2)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uOCu+H2O 。
(4)实验室制取较为纯净的气体E时可用 排水集气 法进行收集。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E是最轻的气体,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则E为氢气;F、G均为金属单质,其中F为红色应为铜;由于比铜活泼的金属能与可溶性的铜盐反应生成了铜,G能转为铜,则G可以是铁、锌等;B为黑色固体,A在B的作用下生成了D和C,C无色气体,假设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则C为氧气、D为水,通电分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带入验证符合题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E是最轻的气体,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则E为氢气;F、G均为金属单质,其中F为红色应为铜;由于比铜活泼的金属能与可溶性的铜盐反应生成了铜,G能转为铜,则G可以是铁、锌等;B为黑色固体,A在B的作用下生成了D和C,C无色气体,假设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则C为氧气、D为水,通电分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带入验证符合题意。所以:
(1)由分析知,物质G可能是Fe等。
(2)物质B是二氧化锰,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3)反应④的反应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4)E是氢气,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实验室制取较为纯净的气体E时可用排水集气法进行收集。
故答案为:(1)Fe等;
(2)催化作用;
(3)H2+CuOCu+H2O;
(4)排水集气。
【点评】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三、实验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26.(6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实验甲:用可燃物红磷和白磷进行探究,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固体A为 白磷 。
(2)实验乙:将长短两支蜡烛固定在烧杯中,点燃。
①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隔绝了空气 。
②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 。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烧杯中的固体A需要是白磷,故填:白磷;
(2)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沉积在烧杯底部,隔绝了空气,故填:隔绝了空气;
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密度大于空气,沉积在烧杯底部,故填:比空气大。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7.(18分)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让两位同学和他共同做实验,要求两位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如图①②所示,老师告诉同学们,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与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同学们在吹气后观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中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后老师问,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使用 澄清石灰水 ,针对②中的情况,师生共同开始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A: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B: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1)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③、④两个实验。实验现象:③中的软塑料瓶变瘪,④中 气球变大 。
(2)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光同学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若仍利用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
(3)小光设计实验验证实验②中溶质的成分,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a.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 氯化钙 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b.静置上述溶液,取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 酚酞 溶液
溶液变红
写出第一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反思拓展】探究结束后老师说,通过此探究实验,我们发现,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些角度可以是:①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证明反应发生;②通过 检验生成物 证明反应的发生。
【分析】利用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检验气体;
【实验探究】(1)根据反应后压强变化回答此题;
(2)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进行实验设计;
(3)根据实验结论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证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根据加入溶液的性质,碳酸钠与其反应生成沉淀书写方程式;
【反思拓展】根据实验设计的内容回答此题。
【解答】解:二氧化碳可与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使其变浑浊,所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探究】(1)④中二氧化碳被吸收后,内部气体检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空气压入气球内部,气球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气球变大。
(2)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是由氢氧化钠和水组成,因此还要设计对比实验,证明水没有参与反应,所以将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换为水,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
(3)第一步: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可以利用碳酸根与钙离子形成白色沉淀的性质,因此可以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其存在;
故答案为:氯化钙;出现白色沉淀。
第二步:为了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需要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将碳酸钠全部消耗完毕,测试溶液的pH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利用氢氧化钠可使酚酞变红的性质,进行检验;
故答案为:酚酞;溶液变红。
在第一步中,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书写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
N故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反思拓展】在实验中,检测了碳酸钠的存在,说明发生了反应,而碳酸钠是生成物,所以可以通过生成物检验化学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检验生成物。
【点评】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8.(6分)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34.0
0.1
33.3
试计算:
(1)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为 0.1g ;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是图表型综合计算题,关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的氧气质量为0.8g。(1)该固体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生成的氧气质量为0.8g,再根据方程式代数计算。
【解答】解:(1)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所得固体的质量为0.1g;
(2)生成的氧气质量为:34.0g+0.1g﹣33.3g=0.8g。
设34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H2O2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则,解得x=1.7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点评】解答本题时需要首先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找出题中隐含条件,然后再由化学方程式及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计算,有较强的综合性,需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9/5 14:55:38;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_,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