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七年级第四单元《驿路梨花》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43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7七年级第四单元《驿路梨花》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43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7七年级第四单元《驿路梨花》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63430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共2课时)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写边疆少数名族地区生活的作品,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分两个层次,刻画了一组人物,展现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文章写景、写情、写人都有诗画的意境,而且比较简练,但意蕴丰厚颇具诗意。
本单元在前面几个单元学习了精读之后重点学习略读的方法,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又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当然阅读后对文章内容和表达还要形成自己的体会。
本课重点之一通过略读了解文章基本内容。方法指导通过概括人物和小茅屋之间的关系(人物+事件)来快速浏览课文。本课重点之二通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掌握文章的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本课重点之三通过品读文章写景的句子深入领会小说的主旨。当然后面两个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略读的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把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品读赏析文中写“梨花”的相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写梨花的诗句导入,也可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设计意图:初步理解梨花的形象特征。
(二)任务一:学会略读的方法,通过略读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1、略读课文,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完成语文作业本预学一。
2、方法指导:浏览课文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确定阅读重点。略读课文时重点关注文中的人物及人物的活动。按照“人物+动词+小茅屋”的句式概括每个人物的主要活动。例:“我”和老余借助小茅屋。
3、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一种略读技巧:重点关注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
4、活动形式:此任务较简单,独立完成。完成后交流,同学做补充。
5、总结:写人记事类文章可通过重点关注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来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三)任务二:从不同角度复述故事,梳理文章写作顺序,完成思维导图感受文章巧妙构思的表达效果。
1、再次略读课文,完成《语文作业本》任务一思维导图。
2、方法指导:浏览文章时关注人物的出场顺序,关注 “房子的主人是谁”。
人物出场顺序:“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姑娘
房子的主人是谁:“我”和老余的疑问(悬念一);感谢瑶族老人;得知瑶族老人不是房子主人(第一次误会消除,引出第二个悬念);感谢哈尼小姑娘(第二次误会);小姑娘说房子是解放军盖的(引发第三个悬念);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梨花照料房子。
4、活动形式:浏览课文后用复述故事的形式完成此任务。
5、设计意图:从不同角度复述故事,了解写作顺序,及表达效果,然后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文章内容。
(1)按“‘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行踪”来复述:“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2)按“记叙山间小屋的来历这个中心事件”来复述: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方便过路人——哈尼族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后送来大米——“我们”路过这里住宿,修葺了小茅屋。
结合知识卡片完成《语文作业本》任务一第(3)小题
(1)从“‘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行踪”来看,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属于顺序。
(2)从“记叙山间小屋的来历这个中心事件“来看,采取的是倒叙的写法,由结果追溯到原因。
6、活动小结:运用略读方法“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确定阅读重点”, 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把握文章写作顺序,学会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内容,,感受文章巧妙的构思。
第二课时
(四)任务三:品读赏析文中写“梨花”的相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1、再次略读课文,品读赏析文中写“梨花”的相关内容,并完成课文后“思考探究”第三题:课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2、方法指导:用第一节课学习到的方法,浏览课文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确定阅读重点。阅读重点是关注文中写“梨花”的“景,人”的句子,并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做批注。
小贴士: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子;
可以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
示例:白色的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批注:景物描写时抓住“洁白”的视觉效果,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3、活动形式:赏析批注在前面几个单元已做过专题训练,所以采用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主要围绕“课文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好处”展开。
4、方法总结:思维路径:自然界的景+景物特点+景与人物的相似点+精神象征+一类人的精神象征
思维路径示例:1、自然界洁白美丽、香气四溢的梨花;2、梨花姑娘的美丽善良淳朴热情,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3、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4、边疆名族的优良民风;5、用陆游的诗,增添文化韵味。
(五)任务四: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推敲词语、句子、标点
1、完成《语文作业本》任务二
2、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推敲词语、句子、标点等学会辩证思维,掌握写作目的不同、编者意图不同、地域文化等等所用的词语句子标点是可以修改的,因此理解有些不同的表达没有优劣之分,但有适合度之分。
3、活动形式:此题和赏析批注有类似,所以采用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同学做补充。
(六)、课后作业:《语文作业本》课后拓展
(七)课堂总结:
1、略读方法:写人记事类文章可通过重点关注文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活动来了解文章基本内容。
2、浏览课文时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学会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内容。
3、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把握文章写作顺序。
4、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把握文章主旨。
四、设计意图
本单元在前面几个单元学习了精读之后重点学习略读的方法,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大意;又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当然阅读后对文章内容和表达还要形成自己的体会。所以本课重点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着眼于学生掌握略读方法,运用本课所学略读方法学会略读其它文章,本课是写人记事的小说,此类文章略读时可以通过关注人物及人物的活动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如情节的构思,人物的形象的把握、环境描写等。设计时着眼于作业本,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给予引导点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共11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