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分级练】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展开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1.《汉书•食货志》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反映出( )
A.文景之治盛世景象 B.“推恩令”强化天子权威
C.汉初社会经济残破 D.汉初社会秩序较为稳定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可得出汉初经济萧条,社会秩序混乱,C项正确;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材料是文景之治的背景,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强化天子权威,排除B项;汉初社会秩序较为稳定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下为西汉初年修建长安城的有关记录。从修建长安城的时间安排可知,当时( )
A.没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B.正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C.汉朝面临匈奴的严重威胁 D.诸侯对中央威胁加重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汉惠帝修建长城三十日罢可得出汉惠帝期间,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徭役,B项正确;没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汉朝面临匈奴的严重威胁,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诸侯对中央威胁加重,排除D项。故选B项。
3.西汉初期,皇帝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短短几十年后“京师之钱累巨万”。这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A.贞观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初期,皇帝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短短几十年后‘京师之钱累万’”,结合所学可知这种局面出现在汉景帝后期。原因是经过汉文帝、汉景帝的勤俭持国、休养生息和轻徭薄赋达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C项正确;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唐朝的,排除AD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时期,排除B项。故选C项。
4.2021年12月14日,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被确定为汉文帝霸陵。下列事件与墓主人有关的是( )
A.楚汉之争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智是指汉文帝、汉景帝,C项正确;楚汉之争指刘邦、项羽,排除A项;贞观之治指唐太宗,排除B项;康乾盛世指康熙、乾隆,排除D项。故选C项。
5.汉景帝曾下诏:“……减太官,省徭赋,欲天下务农蚕,素有畜积,以备灾害。”由此可知汉景帝( )
A.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B.加紧对农民控制
C.继续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D.遇到了严重灾害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景帝下诏要减少官员数量,减省徭役赋税,想让天下百姓尽心于农桑,以积累财物,防备灾荒,可见汉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的政策 ,C项正确;汉景帝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和徭役及对农民的控制,排除AB项;汉景帝是要防备灾害,并不是当时遇到了严重灾害,排除D项。故选C项。
6.《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
A.楚汉争霸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主要包括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这些措施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即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因此才会出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现象,B项正确;A项是战争,不利于社会稳定,排除A项;CD项是汉武帝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7.汉朝初年,出现人肉相食的惨状,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经过几十年苦心经营,公私仓廪具丰足,米价最低达到每石数十钱。后世评价这一时期——“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中“这一时期”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答案】A
【详解】根据“汉言文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治世,这一现象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A项正确;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都是在唐代,排除BC项;康乾盛世是在清代,排除D项。故选A项。
8.汉初统治者让士兵还乡务农,并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同时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来鼓励农业生产等。这些措施说明汉初治国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儒法并用 C.郡国并行 D.“以德化民”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初统治者让士兵还乡务农,并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同时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来鼓励农业生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景象,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实行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释放奴婢为平民,提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增加了农业劳动力,缓和了社会矛盾。A项符合题意;儒法并用,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郡国并行、“以德化民”,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9.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得到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下列措施与之无关的是(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轻徭薄赋 C.鼓励耕织 D.北击匈奴
【答案】D
【详解】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北击匈奴,D项符合题意;吸取秦亡的教训 、轻徭薄赋和鼓励耕织都属于“文景之治”时期采取的措施,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
10.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A.体现抑制诸侯王的意图 B.贯彻了儒家仁政思想
C.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D.促成了“光武中兴”
【答案】C
【详解】材料中提到的措施对应的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结合所学,休养生息政策是为了恢复发展生产以促进统治的长治久安,而这些措施也确实有利于促进汉朝封建统治的稳固,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更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C项正确;休养生息政策不是为了抑制诸侯国势力,而是为了恢复发展生产,排除A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排除B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初年,材料提到的时间是西汉初年,排除D项。故选C项。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
材料二:秦至汉初田税增收比重演变
时期 | 秦始皇时 | 汉高祖时 | 汉惠帝时 | 汉文帝时 | 汉景帝时 |
田税 | 2/3 | 1/15 | 1/15 | 1/30 | 1/30 |
——整理自杨明《秦及汉初赋税制度探究》
材料三: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圆狗马滠御无所增益”。有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召来匠人计算了一下,需要百金。文帝就说:“百金相当于中等富裕的百姓十家的产业,我住着先帝留下来的宫殿,就常常感到惶恐,还建露台平干什么?
——摘编自范富《汉文帝治国理攻想研究》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一的治国思想在汉初的具体表现及其历史影响。
【答案】具体表现: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汉初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出现了“文景之治”,为以后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详解】解答第一小问“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二可见,汉朝初期相较于秦朝税收的比重减少,汉文帝、景帝时的税收比重比汉高祖时亦有所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采纳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治国思想的具体表现。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盛,出现“文景之治”方面作答,同时点明其为之后汉武帝的统一奠定一定基础。
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材料二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措施:“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采取的治国措施。
材料三 西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施行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废除酷刑,勤俭治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的局面。
(3)材料三反映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4)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案】(1)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2)与民休息或休养生息
(3)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4)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详解】(1)根据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当时西汉处于人口锐减、社会动荡的时期。
(2)根据材料“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措施”可知,西汉初期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3)根据材料“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文景之治”。具体表现是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
1.(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西汉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社会政治清明 B.经济恢复发展 C.中央集权加强 D.农民负担沉重
【答案】B
【详解】由材料“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可知,这反映了汉初经济的凋敝,由材料“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可知,这反映了汉朝经济得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社会政治清明、中央集权加强、农民负担沉重与题干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022·湖北宜昌·中考真题)2022年3月,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此事表明( )
A.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
C.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 D.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考古成果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献记载霸陵在凤凰嘴的观点”表明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历史文献,B项正确;历史文献可信度高于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历史证据和 历史文献记载的都不是真实的这三个表述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22·广东·中考真题)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
【答案】A
【详解】“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斗虎”“格熊”等体现出汉代尚武的社会风气,A项正确;含蓄内敛、悠然清闲以及宁静纯朴都不符合材料中“崇尚勇武”的社会风尚,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4.(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消灭项羽,建立汉朝”“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是汉高祖。·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消灭项羽,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刘邦是汉高祖。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C项正确;ABD的人物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2022·天津·中考真题)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答案】A
【详解】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依据材料中“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欲为省,毋烦民”可印证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特点,A项正确;勤于政事、善于用人和 虚怀纳谏与材料中“勤俭治国”不符合,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6.(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答案】共同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
影响: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或出现“文景之治”局面);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莫定了基础;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详解】依据材料“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等和所学可知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是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以及提倡勤俭治国;依据材料“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和所学可知,这些措施的影响是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强盛莫定了基础;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