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展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暑假衔接专题知识讲解与训练专题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 例题1 下列各组中修辞正确的一组是(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3)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4)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震得山岗也动了。A.比喻 反问 拟人 陈述B.对偶 疑问 夸张 拟人C.比喻 反问 拟人 夸张D.对偶 反问 比喻 拟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的判断和辨析,结合每句话的内容进行分析。(1)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把大漠的沙比作雪,把燕山的月比作钩。(2)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以问号结尾,答案暗含在问句中。(3)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把旅店里的柱子当成人来写。(4)本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题2 选择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和元旦、冬至等都在这里举行。A.分类别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A分类别指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事物的特征。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B列数字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C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D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通过分析可知,题干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例题3 选择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E.外貌描写(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2)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3)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 )(4)“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答案】B C E A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1)从“蹲、看、投”可知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2)从“恐怖的眼光”运用了神态描写。(3)“披散的长头发、苍白的脸”运用了外貌描写;(4)“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是法官的语言描写。 例题4 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①有一天,爷爷出门去了,让李大钊在家里写作业。②可是大钊做功课精神非常集中,好像周围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③大钊7岁入学后,学习成绩非常好,老师经常夺他是个惜时如金的孩子。④祖父对他管教很严,从他三四岁起,就教他认字。⑤一群喳喳乱叫的麻雀,在屋檐上打闹,有时竟互相啄咬着,滚落在窗台上。⑥李大钊同志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是由祖父李如珍抚养长大的。【答案】⑥④③①⑤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排序。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本题中,所有句子的排列是按照事情发展的书序排列的。首先写到李大钊的情况“李大钊同志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是由祖父李如珍抚养长大的。”“祖父对他管教很严,从他三四岁起,就教他认字。”再写:大钊7岁入学后,学习成绩非常好,老师经常夺他是个惜时如金的孩子。接着有一天,爷爷出门去了,让李大钊在家里写作业。最后写他的表现,一群喳喳乱叫的麻雀,在屋檐上打闹,有时竟互相啄咬着,滚落在窗台上。可是大钊做功课精神非常集中,好像周围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例题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B.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而成的。C.“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的报告。D.“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答案】D【答案】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项,“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几个词语的格式一致,主题一致,应该是并列关系的,而并列的词或词组不是用分号间隔的,可以用顿号。分号用于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B项,句子列举的几种干果词语,属于并列的词,之间应该用顿号隔开。C项,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题干中的双引号应该改成书名号,即《人民文学》。D项是双引号在语言描写中的正确运用,当提示语在中间时,前面的句子如果还没结束,句子结尾处打逗号,而“说”后面不打冒号,打逗号。 例题6 把下列名言俗语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知马力,_________________见人心。②良药苦口_________________,忠言逆耳_________________。③青,_________________而青于蓝。——荀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言俗语的识记,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①根据题中给出的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分别填写路遥、日久。这句话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②根据题中给出的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分别填写利于病、利于行。这句话的意思是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③根据题中给出的内容可知,横线处应填写取之于蓝。这句话的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答案】路遥 日久 利于病 利于行 取之于蓝 例题7 (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修辞手法相同的是( )。A.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C.天气炎热,那个篮球架也在睡觉。 D.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由句子“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我们可知,该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然,在各个选项中,A选项和C选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有D选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答案】D 例题8 (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提示默写填空。(1)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3)“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句子的能力。第(4)题是理解性默写,根据“愿逐月华流照君”可确定所填的诗句。注意“萧瑟”“夜郎”的正确写法。【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秋风萧瑟 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句是( )。A.太阳炙烤着大地,小草一边呻吟着一边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拟人)B.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反问)C.刚刚还晴空万里,这会儿乌云密布,这风大的似乎能把人吹起来。(夸张)D.今年白丁香花开得格外茂盛,花那样白,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排比)2.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2)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怎能忘怀?( )(3)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4)今天,太阳好害羞,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迟迟不肯露面。( )(5)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烬,②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③上床睡觉的时候,这一夜的滋味真不好过!④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彩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⑤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之感。A.③④①⑤② B.④②①⑤③ C.④③②①⑤ D.③②①⑤④4.将下列句子按照顺序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两进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为外宅和内宅两部分。②外宅为宾客居住,内宅为主人居住。③垂花门为四合院内的二进门,俗称“二门”。④内外宅之间用一堵墙隔开,这堵墙上的门通常用垂花门。⑤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就是垂花门 。A.①②④③⑤ B.②④③⑤①C.⑤②①④③ D.④⑤③①②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红日”这部革命红色经典。B.初夏的榕城,绿柳如荫,莺歌燕舞;五月的福州,榕树吐翠,鲜花盛开。C.“哦!”妈妈恍然大悟:“那当然了,这周末带你出去玩。”D.一位外宾正在向警察叔叔打听去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路该怎么走?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是( )。A.要么战胜困难,继续前进;要么被困难吓倒,从此止步不前。B.世界读书日这天,我在笔记本的扉页写上:“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C.2020年5月28日,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正式通过。D.红团是莆田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春节,元宵或者结婚,满月,祝寿等都会做红团。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我会诵读,根据句意填写恰当的内容。(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那轮明月寄托了多少人的情思啊!譬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2)“潜移默化” 、“润物无声”,人们常用这样的词语赞美我们的老师,这便是出自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在《匆匆》中这样描写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长歌行》 也有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毕业了,愿你勇往直前!如果遇到控折,要有“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和自信;如果身处困境,也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则久”的改变和突破。9.名句积累。(1)《十五夜望月》)表达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一句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这正是《礼记·学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告诉我们的道理。10.(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C.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11.(预习·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提示默写。(1)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2)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_____,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春》)(4)“乡思”是古代文人墨客写诗作赋的一个重要主题,许多诗词中都流露出作者的离愁别绪。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唐朝诗人王湾也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这种情感。参考答案1.D2.设问 反问 比喻 拟人 排比 3.B4.A5.B6.D7.(1)春城无处不飞花 (2)不知秋思落谁家 (3)老大徒伤悲 (4)近山识鸟音 (5)事非经过不知难 (6)不必法古 不必循旧8.(1)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3)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4)千磨万击还坚劲 穷则变 变则通9.(1)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苟日新 日日新10.D11.(1)秋风萧瑟 (2)闻道龙标过五溪 (3)混着青草味儿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七 课内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1):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七 课内阅读理解(人教部编版,含答案)(1),共1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十 写作(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十 写作(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2):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册语文暑假衔接知识讲解与训练 四 句子理解与积累背诵(人教部编版,含答案)(2),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