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58715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五大类文言实词 课件
展开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常见常考的通假字⒈共其乏困 ⒉失其所与,不知⒊卒起不意。⒋河曲智叟亡以应。⒌张良出,要项伯 。6.匪来贸丝。7.于嗟鸠兮。
通“猝”,仓促,突然。
⒍岁亦莫止。⒎进不入以离尤兮。 ⒏举酒属客 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⒑一尊还酹江月⒒或师焉,或不焉。
莫,通“暮”。岁莫:年末。
⒓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13.直不百步耳。 1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16.君子生非异也。 1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性”,资质,禀赋。
⒘乡为身死而不受。⒙选贤与能。⒚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⒛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乡”通“向”,从前。
“与”通“举”,选举、推举。
“止”通“只”,只有。
“冯”通“凭”,凭借。
18.或师焉,或不焉19.召有司案图20.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1.女为人臣子22.畔主背亲。23.法令亡常
案,通“按”,审察,察看。
“畔”通“叛”,背叛。
24.一时收禽 《张横传》2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2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7. 令将军与臣有郤。28.欲信大义于天下。29. 趣赵兵亟入关。
“郤”通“隙”,隔阂、嫌怨。
“趣”通“促”,催促。
30.翼日翼,通“ 翌 ”。翼日,明日。3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32.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33.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3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难道。
35.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36.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3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8.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適:通“谪”,贬谪。
被:通“披”,穿着。
畔:通“叛”。
拂:通“弼”,辅佐。
3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0.令将军与臣有郤。41.因击沛公于坐。42.匪来贸丝。
倍,通“背”,违背,背叛。
郤,通“隙”,嫌怨,隔阂。
4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44.秦王必说见臣 4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6.犹可说也。
徧:通“遍”,遍及,普及。
说,通“悦”,yuè,高兴。
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古义:中原地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父母兄弟。鬼侯有子而好。古义:指女子相貌好看。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古义:黄河。
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古义:男人。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让”在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了。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包裹。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颜、脸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岁、年龄。给事中宗弘暹xiān希居正指劾之。古义:迎合。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今君乃亡赵走燕。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古义:上厕所。今义:换衣服。
古义:祭祀宰杀的猪牛羊。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实施教育的学校
置币遗单于。古义:礼物。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义:借。愿大王稍假借之。古义:原谅。穷且益艰,不坠青云之志。古义:困窘。今义:贫穷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迎接师不必贤与弟子不一定不抑耗其实而已《种树郭橐驼传》他的果实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
《诗.邶风》:终风且霾。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约为婚姻
古义:黄沙。今义:雾霾,悬浮于空气中的大量烟尘等微颗粒。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孔雀东南飞》便利此月内叶叶相交通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则告诉不许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然后惟其所愿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饱的样子 今: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
古:这样以后 今: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盟约 今:限制管束使不越出范围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处分适兄意才能不及中人河内凶岁侵
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项羽之死》小大之狱。《曹刿论战》进兵北略地。《荆轲刺秦王》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危乎高哉!《蜀道难》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过秦论》蜀之鄙有二僧。
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
责攸之、伟、允等之慢。《出师表》愿为市鞍马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古义:买。今义:城镇、集市。
古义:大腿。今义:臀部、屁股。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古义: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和情节的事情。
古义: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今义:为革命而牺牲的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古义:它的实际情况。今义:副词
古义:用来……的。今义:因果关联词。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
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古义:年龄大;今义:长子。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能谤讥于市朝。先帝不以臣卑鄙,委自妄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义:武士、勇士 今义:帮凶
古义:提出意见、批评 今义:恶意中伤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义:品行败坏。
行为偏僻性乖张。《林黛玉进贾府》古义:偏执、不驯顺。今义:听话。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以上只是部分列举,大量的工作还有待我们课后的努力。记住:抓住区别,牢牢掌握。
古义:扬言。今义:宣告,声明。
多义实词在文言文中相当多,注意了解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
本义:词本来的意义。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联系。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eg.直接引申:城本义城墙,直接引申为城市。间接引申:“朝”:早晨→朝见→朝廷→朝代比喻义: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eg.草菅人命的“草菅”本指野草,后比喻不值得珍惜的事物。假借义:因假借而产生的意义eg.蚤→早;倍→背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国”字1.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3.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亡”字1.沛公今有急事,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3.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逃跑 →失去→灭亡→通(无)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鄙”字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北蛮夷之鄙人,未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④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鄙,甲骨文(囗,邑,表示聚居地)(廪,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造字本义:郊野收藏谷物的地方。
四、解释下列“顾”字,并梳理词义引申脉络1.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以不顾(《荆轲刺秦王》)2.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伶官传序》)3.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4.大行不顾细谨(《鸿门宴》)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传》)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表轻微转折,不过、只是(副)
表反问,反而、难道(副)
顾,金文(雇,在家中养护鸟禽)(页,头,表示关注),造字本义:用心养护、照看。
怎样记忆一词多义? 记住词的本义,然后思考该词的其它义项与本义的联系,串联起来记忆。“兵” 本义是兵器、武器。例:斩木为兵。引申义:①士兵。例:将军将兵万人。②军事、战争。例:兵者,国之大事。③军队。例: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不仅记词的多义,而且要记例句,例句最好是较为熟悉的学过的句子。
一人,一桌《口技》古今一也《察今》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用心一也《劝学》上下天光,一碧万倾《岳阳楼记》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岳阳楼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一个词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
圃:种菜的地方 (无意义)
(1)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2)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树园,偷桃子李子
A.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B.昼夜勤作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奖赏好的,惩罚坏的,不应该不相同。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
不分白天黑夜辛勤的耕作,只有孤独伴着辛苦。
根据“偏义复词”的特点,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确定句中的这类词:1.偏义复词既然是复词,必然是要由两个单音词构成。这就有别于两个音节构成的单纯词。例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 句中的“扑朔”“迷离”虽也是双音节,但它只是一个单纯词,这就不可能是偏义的复词
2.连用的两个词,就其意义关系而言,必须是相关或相反的联合(并列)关系。不可能是同义关系的词或“偏正”、“动宾”、“主谓”等结构关系。如:“作息”、与“异同” 都是相反式的联合关系。像“苦辛”、“人民”、“恩遇”、“求索”、“收拾”等同义单位构成的,就不是偏义复词了。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存、亡意义相反)2.其日牛马嘶(牛、马意义相对)3.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圃意义相近)
3.从句意考虑,偏义复词形式上是两个词,语境义只用其中的一个词义;非偏义复词的两个单音词,语境义是两个。如:(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2)无羽毛以御寒暑 例(1)中是两个单音词,例(2)中是一个偏义复词(只用“寒”之意)可见,判断偏义复词,一定不能离开语境。
五、兼词 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单音词,它的读音往往是所兼的两个词的拼合。1.诸= ①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②王尝语暴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之 + 于 或 诸 = 之 + 乎 (代)(介) (代) (语气词)
(诸:之于,它到)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
(诸:之乎,这件事吗)
2.焉= 于 + 之 (介)(代) ①惧有伏焉——《曹秽论战》焉:于之,在哪里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焉:于之,从哪里3.叵= 不 + 可(否定词+能愿动词)①居心叵测(叵:不可)
4.耳=而+已(罢了)技止此耳(耳:而已,罢了)5.盍=何+不(疑问词+否定词)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盍:何不)
《施氏食狮史》作者:赵元任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适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译文:石屋子里住着一位姓施的诗人,特别喜欢狮子,发誓要吃掉十只狮子。施诗人常常去市场上看狮子。十点钟,正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那时候,刚好施诗人也到了市场。施诗人看见这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托起这十只狮子的尸体,回到石屋。石屋子湿了水,施诗人叫仆人把石屋擦干。石屋子擦干了,施诗人方才尝试吃这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这十只狮子,实际上是十只石头狮子的尸体。试着解释这件事!
《季姬击鸡记》作者:赵元任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译文: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唧唧叫,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桌子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了。季姬睁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熙戏犀》作者:赵元任原文: 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译文:西溪的犀牛,喜欢玩耍,席熙每天带犀出去,席熙忙着细心帮犀牛洗澡,犀牛吸着溪水喷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让犀牛不要闹,可是犀牛乐此不疲,就爱嬉戏。
1、左右皆试引之2、虞常果引张胜3、相如引车避匿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5、引赵使者蔺相如6、孔子引而教之7、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8、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矣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10、左右欲引相如去。
1、沛公不胜杯杓2、上下同欲者胜3、此时无声胜有声4、何可胜道也哉5、予观夫巴陵胜状
就:A、金就砺则利 B、避祸就福。 C、乃从容就戮。 D、连辟公府不就。 E、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F、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H、轲知事不就。
适:A、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无所适从 B、适大病,不能行。 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E、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F、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 时时而间进。《战国策》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名词用作状语,从小路
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将率不能则兵弱。子路率尔而对。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背约,不如勿许。
徒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与蔺相如》家徒四壁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迁徙之徒。《过秦论》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君臣相顾尽沾衣。《长恨歌》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
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度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秋月春风等闲度。《琵琶行》度我至军中。《鸿门宴》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以乱易整。沧州吏民恐其迁易。
除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陈情表》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
过过蒙拔擢,宠命优渥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过故人庄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然操遂能可绍。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祭十二郎文》 :你这样纯洁聪明却不 承受先人的恩泽吗 克己奉公。
归后五年,吾妻来归。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吾妻归宁。臣请完璧归赵。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分类复习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实词分类复习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知识网络,通假字,〖即练即悟〗,形容词,2谓语位置的活用,3状语位置的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语文部编版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题(2)文言实词: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语文部编版一轮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专题(2)文言实词,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查形式,近年有三种考查形式,一词多义,关键能力,古今异义,1名词的活用,词类活用,2动词的活用,3形容词的活用,4数词的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一: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 课件+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 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一: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 课件+试卷,文件包含2021年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一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课件pptx、2021年文言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一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试卷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