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知识1文言实词课件
展开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虽然近几年全国卷对文言实词不单独设题考查,但阅读和翻译文言文,都需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因此,考生在积累高考常考的120个实词的多个义项的基础上,还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一、通假字 文言文中常有用甲字代替乙字的现象,这样甲字就成了乙字的通假字,乙字是本字。
必备知识 高考所考的通假字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关键技法双管齐下,辨别真假 1.代入语境,分析字义。某个字如果按其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都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存在通假字。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中的“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景”通“影”,作状语,译为“像影子一样”。 2.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按“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用一个和它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且意义切合原句的字替换它,检验它是否符合整
句的意思,它所在的句子能否与前后的句子一起,形成合理、顺畅的文意。 提示:(1)若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2)以课本中的通假字为基础,作一定量的积累。例1[链接教材][对接高考]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2)列缺霹雳,丘峦崩摧(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2019江苏]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
“列”通“裂”,分裂。
“生”通 “性”,资质、禀赋。
“要”通“邀”,邀请。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除本义外,实词的多个义项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等形式延伸出来的。必备知识
关键技法多角度推断词义 1.语境推断法。 将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分析,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如,难必及韩、魏矣 难:难免[2020北京,6(A)]把“难免”代入句子,再联系上下文则语意不通。联系上文“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此处是说(我们)让韩、魏两国的军队(跟我们一起)去攻打赵国,赵国灭亡之后,那么灾难必然会降临韩、魏两国。根据语意,此处“难”应是“灾难”的意思。
2.联想迁移法。 ①课内知识迁移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的文言实词,考生要回忆其在哪些已经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个意思贴近语境,由此推断其在此处的含义。如,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2018天津,8(C)]联系《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赍钱三百万”中 “赍”的意思,可推知选项中的解释“送”是正确的。
②双音联想法。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如果试题中出现单音词,考生可以通过联想双音词来推断。 ③成语联想法。成语中保留了很多文言词义,可以借助比较熟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其在文言文中的词义。如,革带敝 敝:破旧[2020天津,7(B)]联系成语“敝帚自珍”,推知选项解释正确。 3.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如,毋使仓有
告匮 匮:缺乏[2020天津,7(D)]该句与上文中的句子“宁使家有赢余”构成对偶, 此处的“匮”应和“余”的意思相反,可推知选项解释为“缺乏”是正确的。 4.语法推断法。 根据实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微”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左传》)中作谓语,而且后面有宾语,可推断“微”为动词,译为“隐蔽,隐藏”;在“微风鼓浪”(《石钟山记》)中作定语,修饰“风”,可推断“微”为形容词,译为“微小,微弱”。
5.音形替代法。 从通假字方面入手,可以推断一些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如,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 适:出嫁[2020江苏,5(C)]按照选项给出的“出嫁”来解释,明显解释不通。如果按照“适合”“闲适”等意思来解释,也不符合文意。这时,考生可根据通假字音同音近的特点推断“适”通“侍”,译为“侍奉”,故选项对“适”的解释错误。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龁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左庶长王龁攻上党,拔之 拔:攻克,攻取B.赵廉颇军于长平 军:军队C.以按据上党民 按据:屯兵支援D.怒,数让之 让:责备
解析 “军”在这里为动词,应翻译为“军队驻扎”。【参考译文】 秦国左庶长王龁进攻上党,成功攻克。上党的百姓逃到赵国。赵国廉颇的军队驻扎在长平,屯兵支援上党逃来的百姓。王龁于是进攻赵国。赵军多次应战都没有取胜,廉颇坚守营垒拒不出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失伤亡过多而变得胆怯不敢出战,很生气,多次责备他。
三、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同形)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现象。必备知识 常见的古今异义现象有以下几种:
关键技法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词的三个技巧 1.关注单双音节词语。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节实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一个双音节实词,如果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就会出现错误。如,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2018浙江,14(A)]“发言”是古今异义词,这里不是“发表意见”的意思,而是“开口”的意思。 2.看词语的词义是否转移。即使所给词语古今都是同一个词,也要看其古今含义是否相同。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
如列传》)中的“宣言”,在此为“扬言”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宣言”作名词时,意思是“(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作动词时,意思则是“宣告,声明”。 3.看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鄙”,意思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在古代汉语中是表示自谦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卑鄙”的意思为“(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是贬义词。
例3[链接教材][对接高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1)行李之往来(2)左右既前,斩荆轲(3)叶叶相交通
“交通”,古义“互相穿插重叠”,今义“运输事业”。
“左右”,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
“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带的包裹等”。
(4)[2020全国卷Ⅰ]且持暧昧单词(5)[2020全国卷Ⅲ]位之多少既不足计(6)[2019全国卷Ⅲ]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
“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多少”,古义“高低”,今义“表数量”。
“单词”,古义“个别词语”,今义“区别于词组的词”。
(7)[2017天津]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四、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指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的语素构成的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只选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虽然它在古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如果不了解,翻译时也容易出错。
“幼稚”,古义“年纪小”,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关键技法偏义复词的辨别 1.在语境中辨别。在特定语境中,词语的运用要符合句子的语境,因此是否是偏义复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如“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结合前文“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故遣将守关者”可知,其偏指“入”。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通过分析词语在语句中充当的语法成分加以判断。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并序》),从句中的“勤”
分析,与之搭配的应是“作”而不是“息”,由此可以判定“作息”偏指“作”。 3.区别同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同义复词指的是词义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谤”和“讥”连用,两者词义相近,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的意思。同义复词,构成词语的两个语素在句中两者的意义都有所保留。语素意义相似的偏义复词,两个语素的词义有交叉,但外延不同,翻译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只取其中一个
语素的意义。 4.区别语素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偏义复词和语素意义相反的两个连用的实词。如“无毛羽以御寒暑”(《汉书·刑法志》)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前一个例子中的“寒暑”是偏义复词,偏指“寒”;后一个例子中的“寒暑”是两个单音节词,兼有“寒”“暑”的意思,是两个实词连用。
例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进羡余钱十万贯,公请拒而不受,以防刻剥。陕西用兵之后,河东困弊,刍粮不足,言者请废麟州,或请移于合河津,或请废五寨。公既使河外,为四议,以较麟州利害,请移兵就食于濒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援,而平时可省馈运,麟州得不废。(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羡余钱十万贯 羡余:盈余,剩余B.以防刻剥 刻剥:侵夺剥削C.河东困弊 困弊:困顿疲惫D.缓急不失应援 缓急:缓慢,急迫
解析 A项,“羡余”是同义复词,可将“羡”“余”结合起来,解释为“盈余,剩余”。B项,结合语境,可知“侵夺剥削”的意思正确。C项,“困弊”有“疲惫,乏力”“艰难窘迫”的义项,联系语境,选项解释正确。D项,“缓急”是偏义复词,偏指“急”。
【参考译文】 淮南转运使吕绍宁到任后,向他进献十万贯盈余的赋税,他拒绝不接受,以防侵夺剥削。从陕西用兵之后,黄河以东困顿疲惫,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不足,主谋划的人请求放弃麟州,有人请求移兵到合河津,有人请求废弃五寨。欧阳修出使黄河以南地区,写了四个奏议,来讨论麟州的利害关系,请求移兵驻扎到黄河附近的清塞堡,遇到情势急迫就能接受援助,而在平时可以节省物资的运输,麟州得以保存下来。
五、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的活用。必备知识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在修饰或限制谓语、充当状语时,可表示时间、频率、渐进等。
(2)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结构在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在方位名词前加介词“往”“向”等构成介宾短语。
(3)其他名词作状语。
例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昔樊哙愿以十万之众,横行匈奴,季布面折其短。(节选自《三国志·傅嘏传》)(2)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大王说:“我的过错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那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让我替大王用对待六畜的方法来埋葬它。”(“六畜”,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六畜的方法。)
译文:过去樊哙愿意率领十万军队,攻打匈奴,季布当面指责了他这样做的短处。(“面”,名词作状语,当面;“短”,形容词作名词,短处。)
(3)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予喜不予陋,益予比。(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2.名词作动词
译文:龙场的人,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我很高兴他们不轻视我,越来越亲近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往往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判断名词是否意动时,首先判定这个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然后看它是
否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分析:名词“侣”“友”不能带宾语,却分别与名词“鱼虾”“麋鹿”构成动宾关系,故“侣”“友”为意动用法,意思是“把……看作伴侣”“把……看作朋友”。例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节选自《明史·罗洪先传》)
译文:父亲每次接待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给客人斟酒、拂扫坐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冠带”,名词作动词,穿上礼服。)
(2)[2020全国卷Ⅱ]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3)时有表言仲卿酷暴者,上令御史王伟按之,并实,惜其功不罪也。(节选自《隋书·赵仲卿传》)
译文:当时有人上奏章说,仲卿为官残酷凶暴,皇帝命令御史王伟查办此事,全都属实,(皇帝)顾惜他的功劳而没有怪罪他。(“表”,名词作动词,上奏章;“罪”,名词作动词,怪罪、归罪。)
译文:徽宗曾在睿谟殿设宴,命令王安中赋诗百韵来记载这件事。(“宴”,名词作动词,设宴。)
(4)[2020浙江]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选自《张耒集》,有删改)(二)动词的活用1.活用为名词
译文: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只追求古文。(“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2.动词的其他活用情况
例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建武二年春,攻匡贼,下四县,更封新处侯。引击顿丘,降三城。(节选自《后汉书·陈俊传》)
译文:光武帝建武二年春,(陈俊率军)攻打(据守)匡城的敌军,攻克四个县,被改封为新处侯。(陈俊又)领兵攻打顿丘,使三城投降。(“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译文: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奔”,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节选自《后汉书·马援传》)(三)形容词的活用
译文:我蒙受国家厚恩,年龄逼迫,剩余的日子不多,时常害怕不能为国事而死。现在得到机会,死了也心甘情愿。(“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例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019北京]夫釜鬲而爨者,必涌溢蒸郁以糜百物。(取材于柳宗元《非国语》)(2)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节选自《后汉书·儒林列传》)
译文:等到光武中兴时期,(光武帝)喜好经学儒术,还未即帝位,便先去寻
译文:用锅来烧煮东西,一定要让水沸腾使蒸气弥漫,才能把各种食物煮烂。(“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熟烂。)
(3)乃移书劝安抚使,宜如李牧守雁门故事,远斥候,谨烽火,坚壁清野,使寇无所获。(节选自秦观《淮海集》)
译文:于是写信去劝安抚使,应该按照李牧守雁门关的旧例,远远地派出斥候打探,谨慎地观察烽火信号,加固城防,清理野外的物资,让敌人没有收获。(“远”,形容词作动词,远远地派出;“谨”,形容词作动词,谨慎地观察。)
访儒雅之士,采集搜求残缺的典文,补全缺漏散失的典籍。(“儒雅”,形容词作名词,儒雅之士。)
关键技法分析语法,判断词类活用 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名词或代词多作主语、宾语,形容词多作状语、定语,动词多作谓语。如果一个词语所处的位置违背了这个规则,该词语可能存在活用的情况。所以,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分析词语所充当的句子成分是判断其是否活用及所属活用类型的核心方法。 1.主语和宾语位置。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当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和宾语的位置上时,就可能活用了。如“携幼入室,有酒盈
樽”(《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幼”本为形容词,但它在该句中处于宾语的位置,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小孩子”。 2.谓语位置。谓语一般由动词来充当,当名词、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时,就活用为动词。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氓》)中,“黄”是形容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变黄”。 3.状语位置。动词前的名词,如果不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就是动作的修饰语(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中,名词“兄”并不作主语,在这里是动词“事”的修饰语,作状语,意思是“用侍奉兄长的礼节”。
例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公之先,既藉疆土归天子,其后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卒。诏葬和州,子孙因家焉。至公,始葬其母于苏州吴县龙冈村之天平山,故今又为苏州人。公讳藻,字纯老,封仁和县开国伯,赐服金紫,年六十有一,元丰五年正月庚寅卒于位。公卒,上驰使临视其家,知其贫,特赐钱五十万,而官其弟若子孙凡三人。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 (选自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孙因家焉 家:安家B.而官其弟若子孙凡三人 官:赐官C.公与余尝为僚,相善 善:善良D.其且殁,以遗事属余 属:嘱托
解析 A项,联系上文可知,“子孙因家焉”应理解为“子孙就在那里安家”。这里的“家”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B项,“而官其弟若子孙凡三人”是说钱公去世后皇上对钱公家属非常照顾,这里的“官”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做官”,可翻译为“赐官”。C项,“公与余尝为僚,相善” 应理解为“钱公曾经跟我共事,(我们)互相交好”。这里的“善”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交好”。D项,“属”是通假字,通“嘱”,嘱托。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__依据语境思考是否为五类特殊实词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__依据语境思考是否为五类特殊实词课件,共60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__依据语境思考是否为五类特殊实词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5章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__依据语境思考是否为五类特殊实词课件,共60页。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四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指导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