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版三年级上册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北京版三年级上册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探究,课堂小结,课后拓展,情景导入,激活已有经验,应用拓展,巩固新的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 |
| 科目 | 数学 | |||
任课年级、班级 | 三年级 | |||||
课题 | 《长方形和正方形》 | 课时数 | 1课时 | |||
教学目标 |
| |||||
教材 分析 | 重点 |
| ||||
难点 | ||||||
学情 分析 |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项目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三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感知正方形和长方形,且已经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教学 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 |||||
教学准备 | PPT、颜色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三角尺、直尺 | |||||
板书设计 | 长方形和正方形 量一量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相等 折一折 四个角都是直角 比一比 正方形的特征:每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 |||||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机器人叮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机器人的身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师:机器人的身材是由长方形和正方形组成的,作为四边形,它们很特殊,那它们的边和角是不是也藏着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从边和角上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自主探究 1.猜想 师: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桌上的长方形纸片,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在小组里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2.验证 师:刚才同学们对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进行了大胆的猜想,猜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师:1、用直尺量一量或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能发现长方形哪些边的长度相等? 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师: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你发现了长方形的哪些特征?你是如何发现的? 生:用直尺量长方形,发现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相等,左边的边和右边的边相等。 (拿起长方形纸片演示) 师:像这样一组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我们把它称为“对边”,同样的,左边的边和右边的边也是一组“对边”。这个小组用“量一量”长方形的不同边,验证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 生:把长方形折一折,也可以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不借助工具,B组也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生:用三角尺的直角和长方形的角比一比,发现每个角都可以和直角重合。 师:C组用比一比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手中的长方形,互相看一看,你们的颜色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虽然长方形的颜色大小不一样,但是不是每个长方形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呢?那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长方形都有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在长方形中我们把较长的边叫做“长”,较短的边叫做“宽”。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正方形,猜猜它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师:你能用验证长方形的方法来验证正方形吗?小组之间互相试一试。 生:用尺量一量正方形的每一条边,发现都相等。 师:同学们你们量出来都相等吗?原来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 生:对折发现对边相等。 师:可是这样能说明4条边都相等吗?要怎样折才可以验证呢? 生:先对折成三角形再对折,这样四条边都重合了。 师: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请学着他的样子折一折。 生:用三角尺比一比发现4个角都是直角。 师:刚才我们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什么特征?在正方形中,因为每条边都相等,我们就只给它一个名字“边长”。 3.比较 师:我们已经发现并且验证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么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和同桌说一说。 师:虽然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不同点,但是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正方形的对边相不相等?所以长方形的特点正方形也有,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提高 1.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2、判断 ①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②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 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 ) 3、第84页第4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五、课后拓展 第82页的第7题 (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正方形) | ||||||
教学反思: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是要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长、宽以及正方形边长的含义,并能够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过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 针对这节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活已有经验。 出示机器人让学生说说“机器人的身材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二、自主探究,动手发现特征 新课程指出,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升华。遵循这样的教育理念,在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时,我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数一数、动手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在具体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特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过程让学生不仅体验到探究方式的多样化,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更为严密的数学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在这一环节,我提供给学生充足思维空间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使课堂形成多方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的知识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练习,能将所获知识逐步内化,形成技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稳定、转化,形成智能。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等性格。所以,安排好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本堂课上我设计了“找一找”、“我是小法官即判断对错”、“填一填”的分层练习,一步步深入,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不足之处: 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操作之前对于工具的使用没有交待到位,导致部分学生操作时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能够多一些方法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让每个组的学生都去想多种方法,因而造成探究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面的练习。忽略了学生存在着个别差异,各组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和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组只发现了一个方法,可能其它组就发现了两种方法,这时教师应综合各组解决问题的程度,适时进行调控,然后在反馈环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引导,协助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善于调配学生活动的步伐,要善于调控数学活动的时间。对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
| ||||||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北京版三年级上册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京版三年级上册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引导发现, 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拓展迁移,内化特征,回顾课堂,总结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