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课文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展开教材分析:
我们知道,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第四组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共有四个自然段,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眼睛只盯着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管理叶子上的蚜虫,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葫芦慢慢变黄,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当文本中的主人公,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课堂是他们自己的课堂。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景创设法,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这一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等教学方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予学生,教师做好巧导,让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难点:
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古时候有一个人种了葫芦,但是他只想要葫芦,却不想要葫芦叶子,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请同学们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有疑问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展示成果:
1.认读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
2.单个的生字你还认识吗?组词读——小老师领读
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你会记那个字?怎么记住的?
二、1、图文结合,体会葫芦的可爱。
(1)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评价葫芦。(可爱 )的葫芦
(2)出示:( 可爱 )的葫芦 多么可爱的葫芦哇!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比较感叹句的语气。(赞美)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体会葫芦的可爱。
(5)指名朗读描写葫芦可爱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细长的、满、雪白的、可爱”;齐读。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同学们喜欢吗?种葫芦的人呢?
2、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1)出示: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引导学生体会“每天、几次”这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3)看到这么可爱的葫芦,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说:“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用自言自语说句话。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了。
设计意图:借助101课件,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用恰当的语言评价葫芦,激发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三、对比教学
1、可是有一天,出示: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你来读,指明读,那看到小葫芦都落了,这个人心情是怎么样的?那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3、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情。(伤心)
4、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比一比谁的眼睛亮?多媒体出示文中两幅图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①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②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③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你们的眼睛真亮。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朗读课文的2、3自然段。
设计意图:借助101课件,通过文中两幅图画的比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紧紧抓住“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进行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探究葫芦落地之谜。
(一)找到答案。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
1、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是怎么想的?
(板书:一些蚜虫 变黄了)
多媒体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谁知道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觉哪一句更能好,更能说明有几个虫子不害怕?呢?请大家把这两句读一读。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要葫芦 不要叶子)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朗读指导。(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3、看到小葫芦都落了,连他的邻居都来劝告他。请大家读第三段。画出他不要叶子的句子。
2、多媒体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知道这话的意思吗?这两句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个句子更加肯定地说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呢?再读读这两句。
4分角色朗读对话,
5、如果想让别人接受你的劝告,一定要有理有据。说清楚原因如果你是那个邻居,接下去还会怎么劝告他呢?同桌讨论一下(指名)
是啊,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环节都会互相影响。要想得到好果实,就要细心呵护每部分的生长。
我们做事情也一样,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只注重结果。板书:叶和果有联系
设计意图:借助101课件,出示一些相关的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议,读中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采用课后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得到再认识,再创造,从而达到理解、积累、感悟文本之目的。教学中设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
2、编一编: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些葫芦… …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续编故事来内化课文中的语言,这样对他们进行一次人文教育,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画一画:你能画出长大后的葫芦吗?
七、写字指导
1、出示“言、每、棵、怪、慢”6个字
2、指导学生观察发现:
言和每为独体字,后3个字为左右结构的字。
结合“母”字指导“每”字的笔画顺序,师范写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复习“忄”的写法,师范写“慢”
3、生描红书写
4、点评
八、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 小花 小葫芦
一些蚜虫 变黄了
蚜虫更多了 都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小学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习第四自然段,学习第二,总结提升,口语表达,续编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