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展开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会认“葫、芦、藤、蚜、赛、感、慢”等生字;会写“棵、谢、想、盯、言、邻、治、怪”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中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出示“葫芦”图片及“葫芦”一词,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谈话激趣导入,相机学习生字“葫、芦”,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请小朋友们看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你们知道吗,读句子的时候,强调不同的词,会表达不同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请大家强调“我”字: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别人要的是什么不清楚。) 下面请你们强调“葫芦”一词:我要的是葫芦。这样读,表达的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要的是葫芦,不要别的。) 到底哪种读法正确呢?我们要看看课文写了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课文吧。 (设计意图:个性化读题,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种葫芦人的心理——我要的是葫芦。) |
|
二、通读全文,认读生字 1.看图读课文。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2.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试读。 (2)师教读生字,并标注拼音,生跟读。 (3)生再读生字(齐读)。 (4)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再次大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
三、学写生字 1.用田字格出示“棵、谢、想、盯、言、邻、治、怪”。 2.学生逐个说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师进行点评并总结指导。 3.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 5.用“开火车”的方式给这些字加(换)偏旁并组词。 6.师巡视学生书写生字,并加以个别指导。 |
|
四、课堂作业 组词: 慢( ) 怪( ) 哇( ) 洼( ) 娃( ) 漫( ) 圣( ) 挂( ) 佳( ) 蛙( ) |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教师批注 |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分段读课文。 2.听写字词。 |
|
二、朗读感悟 1.生齐声朗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个人在干什么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吗? (这个人在种葫芦,他的葫芦全部都掉了。) 3.是啊,这个人种的葫芦全部都掉了。可刚开始,小葫芦长出来了吗? (长出来了。) 4.你是从哪里知道葫芦长出来了的呢?长出来的葫芦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答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5.生朗读这几句话,师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长出来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6.从刚才我们所读的这几句话中,你能找出小葫芦生长的过程吗? (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 7.经过了“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这样的生长过程,小葫芦应该越长越好,变成大葫芦啊。是不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丰收了,收获了很多的葫芦呢?(没有。) 8.为什么呢?课文里告诉我们原因了吗?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指导朗读。 (要读出小葫芦掉落了,人们的伤心、失望和可惜。) 10.开始小葫芦不是长得很好吗?可现在……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1.指导朗读,并体会“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与“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的区别。 (带有“?”和“!”的句子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12.真可惜,小葫芦都落了!这是不是种葫芦的人的错误所导致的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看完以后,请大家告诉老师,这个种葫芦的人错了吗?错在哪里呢? (种葫芦的人错了,他错在:他没有听邻居的劝告;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13.叶子都落了,小葫芦也没了,种葫芦的人看见这个景象,会想些什么呢? (生可自由发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理,明白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光盯着葫芦,是这一学习片段的重难点。所以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两段的重点句,在朗读中,学生对本文要揭示的寓意自然就明白了。) |
|
三、小结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种葫芦的人说吗? (设计意图:这一拓展练习既是对寓意的揭示,更是学生人性化、个性化见解的展示形式。) |
|
四、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
|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蚜虫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词句中,因此,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儿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再教设计] 任何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2020-2021学年课文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文4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展示成果,对比教学,学习第二,拓展延伸,写字指导,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学习第四自然段,学习第二,总结提升,口语表达,续编故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细读文本,拓展延伸,教师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