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8、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认识几种说明方法。3、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写作方法。4、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二、知识链接:1、说明文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实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方法定义作用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一个说法,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说明。全方位、多角度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楚。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能够反映一般的情况,真切地说明事物。通过具体事例,清楚、真实、有力地说明事物或事理。列数字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作比较选择有内部或外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单,更清晰、更鲜明地说明事物,增强说明效果。打比方运用比喻,增强被说明事物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具体,更能吸引读者。此外,还有引资料、摹状貌、列图表、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顺序有①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②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总体—部分……)③逻辑顺序: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总分总)式、递进式。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此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2、茅以升,字唐臣(1896—1989)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文笔通俗易懂。三、自主学习:1、借助工具书,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洨( ) 河 匀称( ) 佥( ) 河堤( ) 桥dūn(墩)和xié( ) 饮jiàn( ) 堆qì( ) 残sǔn( ) 推chóng( ) hú( ) 形 惟妙惟肖( ) 2、解释词语:绝伦: 推崇: 合乎: 惟妙惟肖: 初读课文,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划分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9段): 第三部分(第10段): 4、再读课文,分别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5、文章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往往要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试任选两种分析本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18、中国石拱桥(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识记知识链接中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二、合作探究(本节课内容是文章的1——5段,重点是怎样介绍说明赵州桥)1、文章1、2段没有直接介绍中国石拱桥,能否删掉呢?为什么?(提示:这两段话写了什么内容?与本文主体内容有何关联?) 2、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为什么选两个而不只选其中一个呢? 3、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4、第5段对赵州桥特点的说明分作四点,写作结构形式是 ,这四点的安排顺序是由主到次;这种说明方法叫 ,其中(一)(二)(三)方面着重说明赵州桥 的特点,(四)方面着重说明赵州桥 的特点 。三、课堂检测: 1、“桥”在字典中被解释为:“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现在还可指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例如:商桥等,请再写一个有这样比喻意义的带“桥”的词语,并解释它的含义。 答:词语: 词语解释: (例如:书桥 解释让读者达到知识彼岸的书。)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完成课后习题四。 18、中国石拱桥(第三课时)一、听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基本字词的掌握) 二、合作探究(本节课内容是文章的6——8段,重点是怎样介绍说明卢沟桥)1、6—8段依次介绍了卢沟桥的哪些相关内容? 2、阅读课文第6段,完成下列内容:(1)文段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2)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课堂检测:阅读文段,完成练习: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②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③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④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⑴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⑵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从文中 、 、 、 几个词语就可以得知。 ⑶“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说明了简 的缺点。 ⑷纸质书的优点是 。(摘录原文词语)⑸书籍演变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积累精彩语句,了解文学文化常识,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感知文本,探究重点难点,学习写作技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18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读精练,主题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