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
一、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概念 |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常见性质 | 颜色、气味、状态、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热性、挥发性等 | 助燃性、可燃性、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毒性等 |
实例 | 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金刚石很硬,酒精易挥发等 | 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 |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1. 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描述物质的变化时通常用“已经”、“了”等过去时或“在”等现在时等表示时态的用语。
2. 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描述物质的性质往往用“能”、“难”、“易”、“会”、“可”等表示能力或属性的用语。
三、变化、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题型一:物质的性质、变化、用途
1.关于氮气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常压下氮气为无色无味气体 B.氮气不支持燃烧
C.相同条件下,氮气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D.氮气难溶于水
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不溶于水
C.石蜡受热易熔化 D.石蜡可燃
3.下列物质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水制成冰 B.用铁制成铁锅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酒精作燃料
4.下列性质不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黄金的密度是19.3g/cm3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酒精易挥发
5.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B.铜丝导电
C.二氧化碳放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D.植物呼吸作用
6.阅读以下描述语句,选取数字序号填空。
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③氯化钠不能燃烧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⑥氯化钠用于配制医疗上的生理盐水⑦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来制取碳酸钠、氯气等。
(1)描述物理性质:___________。
(2)描述化学性质:___________。
(3)描述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
(4)描述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
(5)描述用途的是:___________。
8.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能溶解碘、酚酞等物质;⑥易燃烧;⑦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⑧是一种绿色能源;⑨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化学性质有________,用途有________,发生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一、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观察与问题
在空气中加热铜片,发现铜片变黑,为什么?
假设与预测
1.可能是烟灰
2.可能是铜片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与事实
【实验1-11】(1)用洁净的湿布擦拭黑色部分;(2)将一段光亮的铜片装在敞口的试管中加热
现象:
【实验1-12】将铜片隔绝空气加热
现象:
解释与结论
根据实验【1-11】可知:黑色物质不是烟灰
结合实验【1-11】和【1-12】可知:铜片隔绝空气后不变黑,而在敞口试管中加热会变黑
则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
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可通过检验生成物去证明
【实验1-13】反复加热铜片,收集黑色物质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加热观察到 ,
说明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物质是 。(结合实验1-8)
故:上述“解释与结论” (正确、错误)
表达与交流
以上化学反应可以用蚊子表达式来表达: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 、 、 、 、 和 ,其中 是中心环节。
题型二:科学探究的步骤
1.厨房中有一瓶白色固体,小明认为它可能是食盐,小刚认为它可能是白糖,就两个人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设计实验 C. 获得结论 D. 收集证据
2.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假设 B. 实验 C. 观察 D. 做出结论
3.从化学的角度看变化。我们周围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比如:
上学路上我发现昨天下雨导致的地面积水全都不见了;
化学课上,老师把稀盐酸滴加到了大理石上冒出了大量的气泡;
我看到XX同学在给自行车充气时,充气多了,爆胎了;
若打开可乐的瓶盖,我知道冒出的气体会是二氧化碳;
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可能是没给试管预热造成的;
晚上妈妈在做饭时,我看到了天然气燃烧时发出了淡蓝色的火焰。
(1)以上描述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______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______ 。
(2)形成科学认识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以上运用了观察法的是 ______ (填序号,下同),运用了推理的是 ______ 。
4.科学探究从__________开始,____________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表达与交流 提出问题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猜想与假设 获得结论。请你用题中序号排出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助燃性 B.可燃性
C.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D.溶解性
2.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易碎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燃烧 D.金刚石硬度大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氧气用于气焊
C.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甲烷用作燃料
4.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得无水CuSO4粉末,无水CuSO4吸收水分又会变成蓝色晶体,可用于实验室检验水分,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主要用途 D.制取方法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泪”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物理变化
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
D.“泪”说明石蜡不能燃烧
6.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8.碳酸氢铵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它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试管里加入碳酸氢铵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2.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钢铁生锈 C.汽油燃烧 D.食物腐烂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浓盐酸易挥发 B.铜丝能导电 C.碳酸易分解 D.蜡烛是固体
4.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可燃性 B.密度 C.气味 D.挥发性
5.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切割玻璃 B.浓盐酸挥发
C.海水晒盐 D.铁钉生锈
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具有氧化性 B.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C.铁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镁带是银白色的固体
7.我国古代发明及应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高温烧制陶瓷 B.罗盘指示方向 C.火药爆炸 D.谷物酿造美酒
8.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1)______的变化叫物理变化,一般是指物质在______等方面发生改变;
(2)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3)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性等。
10.下列各句描述的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均填序号)。
①胆矾是蓝色固体 ②镁条在点燃时能燃烧 ③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④矿石粉碎 ⑤加热铜绿产生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⑥铁能生锈 ⑦水是无色液体 ⑧酒精挥发 ⑨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沸点是100℃ ⑩汽油易挥发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巩固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练习,共3页。
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1.4 物质性质的探究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