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当堂检测题
展开《论语》十二章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答案】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解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这里要注意“说”字,是通假字,所以念(yuè)。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B.一箪食( dān) 吾日三省吾身( shěng)
C.博学而笃志(dǔ) 传不习乎( zhuàn)
D.学而不思则罔(wáng) 逝者如斯夫(sī)
【答案】A
【解析】
A.正确
B.吾日三省吾身(xǐng);
C.传不习乎( chuán);
D.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故选A。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____
(3)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
【答案】①相比; ②急; ③竭尽自己的心力; ④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为: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
②句意为:一会儿雪下急了。骤,急。
③句意为:替别人谋划却没有竭尽心力吗?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④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4.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博学而笃志
【答案】D
【解析】
A.句意为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相当于“吗”;
B.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C.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于,不是通假字;
故选D。
5.以下加点字的含义或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我如浮云 于:对于
B.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在其中
C.人不知而不愠 而:连词,表转折
D.曲肱而枕之 之:代词,代枕头等寝具
【答案】D
【解析】
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D.句意: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之:代词,代指胳膊;
故选D。
6.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答案】D
【解析】
考查对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理解。A.了解/得到;B.指学过的知识/指学问和事业;C.表承接/表并列;D项“习”均译为“复习”。
7.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时习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用法的把握。A项的“而”:表转折关系;B项的“而”:表承接关系;C项的“而”:表b承接关系;D项的“而”:表承接关系。故选A。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B.? ; !” C.? , ”! D., , !”
【答案】B
【解析】
“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是反问句,应该用问号;“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与“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应该用分号;“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是孔子的感慨,应该用叹号。据此,答案为B。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D
【解析】
A名词做状语。B名词做状语。C这里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10.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B.人到七十,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因为孔子都说“七十而从心所欲”。
C.《论语》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孔子的一句话,为民族添彩,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大江东流,带不走古老的掌故。
【答案】B
【解析】
七十而从心所欲: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规矩了。并非“余日不多,便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故选B。
11.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匹夫不可夺志也”中匹夫是指普通的人、男子汉。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为: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而”有转折的味道,可见,知新比温故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答案】B
【解析】
A.《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选项中“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表述错误;
C.句意为: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句中泛指平民百姓。选项表述错误;
D.此句意在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凭借这一点为师。“而”表承接关系,孔子所说“温故”是基础,“知新”是深化,学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二者不存在轻重的关系。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B。
12.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5)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罔”“殆”“曲肱”“斯夫”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13.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______ , 字______ , 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___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_及其弟子的______ , 与《______》《______》《______》合称“ 四书”。
【答案】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 大学 中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孔子是春秋时期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故答案为: 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儒;孔子;言行;孟子;大学;中庸
14.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们班举行了以“走进孔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市的汽车站门口有一个大标语,该标语引用了《<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句话。请你想一下应该是哪一句话,写下来。
(2)我们常听到“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下面历史人物和这句话有关的是( )
A.孙膑 B.诸葛亮 C.赵普 D.刘备
(3)班上的李明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课文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C
(3)李明,你很聪明,大家都很羡慕你,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用到学习上,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解析】
(1)本题考查《<论语>十二章》的 积累。
由“山东曲阜市的汽车站门口”可知,汽车站来来往往都是各地奔波的人,这里的标语应该是表示欢迎各地的人来到山东曲阜,故应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出自《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所以这句话与赵普有关;
故选C。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表达的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如:李明,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仅要知道学习,还要爱好学习,更要以学习为乐趣,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你会发现学习的快乐的,而且我相信你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 (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为人谋而不忠乎?
17.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18.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5.按时 以……为乐
16.(1)温习旧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2)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17.一个人再怎么不起眼,也有优于别人的地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进步。
18.例1: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道德规范。
例2:宽容对待别人,才能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解析】
1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为:学了又按时温习和练习。时:按时。
②句意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以……为乐。
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以:凭借。
(2)为:替。谋: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7.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内容的基础上,来分析原因即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几多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才能成功。由此分析原因即可。
18.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人不知而不愠”是从修身角度来谈,意思是“别人不了解你,不要恼怒”,这告诉我们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若是身怀才学,却找不到运用施展的时机,处于被埋没的人生逆境,也不去怨恨什么,保持内心平和,这种温和的处世态度,是儒学君子所必须具备的道德修养,也是自身才学的一部分。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二)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乙】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④绝编⑤,迨⑥能倍⑦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患:担心。③既:已经。④下帷:典故。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⑤绝编:典故。指孔子读书用功,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⑥迨:等到。⑦倍:通“背”。
1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
(2)患记问不若人__________
2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语句。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2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22.概括出【甲】【乙】两文中相同的学习方法。
【答案】19.(1)生气、恼怒 (2)如
20.(1)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2)吟咏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21.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
22.及时复习、善于思考
【解析】
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句意: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若:如。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
(1)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
(2)咏:吟咏。思:思考。义:意思。
2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划分节奏的能力。
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意思是:(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才能终身不忘。“其”是代词,代指人,其前停顿;“乃”是连词,其前停顿。据此可断句为:用力多者收功远/ 其所精诵 /乃终身不忘也。
2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由甲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和乙文“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可概括出要及时复习;
由甲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乙文“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可概括出:要善于思考。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因为)读书时下的工夫多,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才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优秀综合训练题,共26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优秀课后作业题,共28页。
05文学文化常识-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 这是一份05文学文化常识-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请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