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教学设计,共2页。
第三单元8《匆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要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要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篇散文中,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表达方法。
2.通过仿写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触。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老师朗读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这些名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应试珍惜时间)
2.全班学生朗读名言(读出自己体会)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搜集作者资料。(出示朱自清的人物生平介绍)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理解字词的含义。
(1)注意“涔、潸”的读音,“挪、蒸”的书写。
(2)引导理解“挪移、蒸融、头涔涔、泪潸潸”等词的含义。
3.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回答:谁能说说这篇课文究竟在写什么“匆匆”?(时间的流逝是匆匆的)
(2)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散文)
(3)面对这样一篇写于90年前的抒情散文,我们可以一边品味作者表达的情感,一边感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学生齐读“品读助手”。
= 1 \* GB3 ①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出来,一会儿进行交流。
= 2 \* GB3 ②全班交流。
= 3 \* GB3 ③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要点。
(5)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 1 \* GB3 ①引导学生自由读、分组读。
= 2 \* GB3 ②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的感悟?
③重点句子点拨:
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
b.第1自然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
⑤教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⑥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根据屏幕提示背诵第1自然段)
(6)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运用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
②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语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范读)
(7)学习体会第3自然段。
①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
②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预设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③朗读指导。
④自由读,齐读,朗诵。
⑤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⑥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⑦全班交流。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4.仿写指导:仿写时,要联系生活实际。
用“ 的时候,日子 过去” 这种句式来写。
比如:(指名回答)
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上过去,岁月是匆匆的。
玩耍的时候,日子从嘻笑声中过去,时间是匆匆的。
赶路的时候,日子从脚步上过去,成长是匆匆的。
胜利的时候,日子从欢呼声中过去,成长是匆匆的。
阅读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过去,回音是匆匆的。
朗读、背诵。
小结
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悄无声息,从不停歇。我们必须要珍惜时间,奋发努力,好好学习,让时间的每时每刻都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
全班朗读、背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8 匆匆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字词入文本,体会着急和无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8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8 匆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引入,出示第三,拓展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