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精品ppt课件
展开3.8 空气污染与保护
一、选择题
1.近几年,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增多。“雾”是水蒸气,本身无污染;“霾”由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以及地面灰尘等。它侵蚀着人们的健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出行。下面治理雾霾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 ②控制车辆使用 ③减少户外运动 ④加强城市绿化 ⑤关闭厂矿企业 ⑥调整能源结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⑥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颗粒物PM2.5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3.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下列措施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 B.回收处理废旧电池
C.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逐渐被污染。在下列五种物质中:①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②汽车排放的烟雾;③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④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烟气;⑤建筑工地不文明施工扬起的灰尘。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
5.如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项目 | 空气污染指数 | 空气质量级别 | 空气质量描述 |
可吸入颗粒物 | 52 | Ⅱ | 良 |
二氧化硫 | 7 | ||
二氧化氮 | 24 |
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6.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为了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保护现有森林 B.大力植树造林
C.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D.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7.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草原严重破坏 B.计算机工业的发展
C.制冷设备的使用 D.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
8.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天然气中也含硫元素
B.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C.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D.一定质量的煤燃烧所产生的SO2的质量比CO2多
9.森林是“地球之肺”,下列说法与之不相关的是( )
A.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B.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C.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D.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
10.下列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成分是氧气和氮气③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④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趋于缓和
B.砍伐森林可以使地表水流畅通,从而增加湿度
C.人口的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风速比较大
D.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破坏了高空的臭氧层
二、填空题
12.小周对于研究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与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他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两幅曲线图。
问题1:小周从曲线图中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图中的什么信息支持小周的结论?_____。
问题2:小周的同学小丽却不同意他的观点,她比较了两幅图的曲线,指出其中有些信息并不符合小周的结论。请从曲线图中举出一项不符合小周结论的信息:_____。
问题3:小周在图书馆又找到了很多人类活动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实例。他可能找到的例子是_____。
13.如图是验证“温室效应”的图示,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温室效应”已给全球带来了很多的灾难,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预防和控制“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大事。对如何控制“温室效应”,请你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地球变暖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体积分数增大,它们能更多地吸收地表辐射能量从而导致气温升高的结果。在地球变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CO2+H2O=H2CO3
B.6CO2+6H2OC6H12O6+6O2
C.CO2+C2CO
D.CO2+2NaOH=Na2CO3+H2O
(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三、探究题
16.2020年3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称,中国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材料一: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1m3可燃冰可转化生成约160m3常温常压下的甲烷气体和0.8m3的水;
材料二: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
材料三:甲烷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下表为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指数及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百分比。
温室效应气体 | 温室效应指数 | 对地球温室效应贡献百分比 |
二氧化碳 | 1 | 55% |
甲烷 | 21 | 15% |
备注:温室效应指数是指以二氧化碳为基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组成来看,可燃冰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实验室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A”或“B”),甲烷极难溶于水,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甲烷,甲烷应从______(选填“a”或“b“)通入;
(3)已知一定体积的气体产生的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小敏选择D装置探究两种气体的温室效果,在相同的光照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水柱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17.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对SO2的最高浓度限值如下表,某火力发电厂周围的空气中SO2含量应属于几级标准?某小组同学进行测试。
浓度限值(mg·m-3)
| ||
一级标准
| 二级标准
| 三级标准
|
0.15
| 0.50
| 0.70
|
(1)查阅资料:①火力发电厂通常用含硫煤为原料发电;②SO2能被碘单质(I2)氧化:SO2+I2+2H2O=H2SO4+2HI (设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碘水反应)。
(2)操作要领:①在向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含碘(I2)0.127mg的碘水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得到 色的溶液A(淀粉是恰好完全反应的指示剂);②将A溶液抽入一支550mL注射器中;抽取待测气体,用胶塞堵住针孔充分振荡后,将注射器吸口朝上小心排出余气(不要把溶液排出)。反复抽气振荡,当溶液变为无色停止。
(3)实地测试:在发电厂附近,同学们分成甲、乙两组,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和溶液A,按上述方法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
并同时完成实验。记录抽气次数填入下表(每次抽气体积为50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分组
| 甲组
| 乙组
|
抽气次数/次
| 200
| 280
|
①同学们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和测试数据后发现,乙组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两组所用的装置和药品均无问题)。
②每立方米空气中气含SO2的质量为 毫克,测定的此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 。
③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增加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会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试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老师在了解同学们的整个探究过程后认为: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不高。于是同学们讨论分析后,对自己的实地测试方案作出了 调整。
四、简答题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人员发现大气层中特别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日益变薄。进入大气平流层的氯氟烃(一类合成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冰箱和空调的制冷剂、灭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层变薄的主要原因。因为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平流层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而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Cl),进而发生下列反应:。研究表明:平流层中1个氯原子大约可以破坏1×105个臭氧分子。
(1)氯氟烃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应中起着_______作用。
(2)如果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变化?________。
(3)写出一条保护高空臭氧层的合理建议。________。
材料二: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还会刺激、损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4)如果近地面处臭氧含量过高,将直接导致下列哪一类疾病增加?______。
A.呼吸道疾病 B.血液传染病 C.糖尿病
(5)如图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温度、相对湿度、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据图分析,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是否有关?并阐述理由。________。
19.如图是广州市2013年3月12日~3月25日的空气质量指数趋势图及空气评级分类标准。根据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1)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 ,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这两周内广州市的空气质量以 为主。
(3)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就会减少细小颗粒物的排放,能治理雾霾;②细小颗粒物组成,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控制车辆使用可以治理雾霾;③减少户外活动并不能减少细小颗粒物的排放,不能治理雾霾;④加强城市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沙尘暴的发生,能治理雾霾;⑤关闭厂矿企业做法错误,应该减少污染的发生,而不能直接关闭;⑥调整能源结构可以减少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减少颗粒物的污染,能治理雾霾,所以可行的是:①②④⑥。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空气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所以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碳。
故选D。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小浮游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故A不合题意。
B. 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可以防止电池中的汞对土壤造成污染,故B不合题意。
C. 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如果泄露后,会破坏大气层,故C符合题意。
D. 工业废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小空气污染,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①化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可能含有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②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③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也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④煤和石油燃烧排出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
⑤建筑工地不文明施工扬起的灰尘属于粉尘是空气污染物;
故选A。
5.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没有表中的项目,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故A正确。
B、垃圾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和有害气体,含有表中项目,故B错误。
C、汽车排放的尾气还有较多的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含表中项目,故C错误。
D、煤和石油燃烧会有二氧化硫生成,含表中项目,故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A、CO2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保护现有森林能有效的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所以A可行。
B、CO2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大力植树造林能有效的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所以B可行。
C、大量的使用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以C可行。
D、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效果不好,石灰水浓度很小,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很小。所以不可行。
故选D。
7.D
【解析】
【详解】
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而任意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则可使当地气候更加恶化,故D符合题意。
8.D
【解析】
【详解】
A.天然气燃烧的过程,就是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因为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硫元素只能来自于天然气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右图可知,质量相等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时,煤生成的二氧化硫远远大于天然气,更容易形成酸雨,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煤和天然气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造成温室效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燃烧1000g煤,生成二氧化碳2500g,生成二氧化硫11g,因此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少的多,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
根据森林的作用分析解答。
【详解】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森林里茂密的树木,在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森林能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粉尘和烟尘;森林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有毒气体,所以就像在地球上的一个大型“空气清净机”,所以热带雨林有“地球之肺”的美名。森林能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与森林是“地球之肺”不相关。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牢记即可。
10.B
【解析】
【详解】
①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温度的重要气体,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此说法正确;②氮气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78%,氧气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21%,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说法错误;③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而高层大气仅仅为干洁空气,此说法错误;④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称为生命的保护伞,此说法正确。故选B。
11.A
【解析】
【详解】
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使当地气温趋于温和,A正确;砍伐森林可以使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变得干燥,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B错误;在人口的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人类活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故A符合题意。
12. 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升高 1900~191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 对森林乱砍滥伐
【解析】
【详解】
问题1:小周从曲线图中得出结论。认为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的上升显然是由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而引起的,支持小周的结论是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时,温度升高。
问题2:小周的同学小丽却不同意他的观点,她比较了两幅图的曲线,指出其中有些信息并不符合小周的结论。不符合小周结论的信息1900~1910年之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小,但温度仍在升高。
问题3:小周在图书馆又找到了很多人类活动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实例。例子是对森林乱砍滥伐。
13. 左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积极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在同样的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的快,那么它的体积膨胀的更厉害,因此右边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左边,而水柱总是向压强小的那端移动。
(2)如果要减小温室效应,那么就要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加大已有二氧化碳的吸收,据此确定控制方法。
【详解】
(1)在同样的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的温度升高的快,一段时间后,右边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强大于左边空气的压强,因此水柱向左移动。
(2)控制“温室效应”的建议为: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等。
14. 气候异常 海平面升高 冰川退缩
【解析】
【详解】
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气候异常、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
15. 含碳燃料(或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燃烧和森林的破坏 B C2H4 ①③
【解析】
【详解】
(1)近年来,现代工业快速发展,使用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同时由于资源开发不合理,森林受到破坏,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
(2)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B。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碳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12个,故X中含有氢原子4个、碳原子2个,故X的化学式为C2H4。
(4)①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化石能源,可行;
②目前的能源结构是以化石燃料为主,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切合实际,不可行;
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行。故选①③。
16. 混合物 A a 右
【解析】
【分析】
(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温室效应越大,气体的温度越高,压强越大,而水柱总是向压强小的方向移动。
【详解】
(1)可燃冰是甲烷和水混合而成,因此属于混合物。
(2)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因此选择“固体加热型”,即选A;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因为水的密度大于气体,会集中在集气瓶底部,所以必须使气体从短管进入,让水从长管排出,那么若用C装置收集一瓶甲烷,甲烷应从a通入。
(3)根据表格可知,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指数远远小于甲烷,那么在相同的光照下,甲烷吸收的热量多,压强增大的多,因此水柱会向右移动。
17.(2)蓝
(3)①乙组抽气速率太快,导致SO2不能跟A溶液充分反应
②二级
③2SO2+O2+2H2O=2H2SO4
④在该发电厂周围分散各多个点,分时间段多次测试
【解析】
【详解】
(2)①在向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含碘(I2)0.127mg的碘水中滴入2、3滴淀粉溶液,得到蓝色的溶液A;
(3)①同学们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和测试数据后发现,乙组的实验结果误差较大,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是乙组用胶塞堵住针孔后没有充分振荡,使二氧化硫不能被溶液充分吸收;
②设和0.127mg的碘反应的二氧化硫质量为x,
x=0.032mg,
甲抽取的气体体积为:500mL×200×10-6=0.1m3,
每立方米空气中气含SO2的质量为:0.032mg÷0.1m3=0.32mg/m3,
测定的此空气中SO2的浓度级别是二级标准;
③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会与氧气、水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H2O=2H2SO4;
④得出的结论的可信度不高,是因为测试地点和时间单一,考虑到缺点是地点和时间问题,应该调整为:在该发电厂周围分散取多个点、分时间段多次测试。
18. 催化 急剧下降 制定相关法律,限制氯氟烃的使用和排放,积极开展氯氟烃替代技术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臭氧层等 A 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析】
【详解】
(1)由题意可知,氯原子在将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反应前后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
(2)某区域上空的臭氧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内大量生物在短时间内死亡,食物链的结构遭到极大破坏,则该区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会急剧下降,故填急剧下降。
(3)氯氟烃进入平流层后会分解产生氯原子能够加快臭氧的分解速率,为保护高空臭氧层,应该制定相关法律,限制氯氟烃的使用和排放,积极开展氯氟烃替代技术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臭氧层等,故填制定相关法律,限制氯氟烃的使用和排放,积极开展氯氟烃替代技术的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臭氧层等。
(4)近地面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其含量过高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刺激作用,影响肺部功能,会增大人类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故填A。
(5)由图可知,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即温度高时,臭氧在空气中的水分中的溶解量减少,从而使得空气中臭氧的含量增加,故填该地这一时段近地面处臭氧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19.0~500 严重污染 良
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0~500,故填0~500;
由图可知,AQI大于300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严重污染,故填严重污染。
(2)这两周内广州市的AQI大多在500~100之间,所以空气质量以良为主,故填良。
(3)为降低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故填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空气是会不断变化的,什么是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物的来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空气污染,汽车尾气污染,材料1,北京的沙尘天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科学八年级下册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图文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空气污染,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教学课件ppt,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保护空气的措施,净化空气的作用,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酸雨对农作物的危害,地球在哭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