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选择题
-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许多便利。但近年来,有些地方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变成了新型垃圾。为避免“僵尸单车”的出现,我们公民应该
①遵守社会规则,规范摆放单车
②对随意摆放单车的人进行罚款
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有一条立法修改意见来自某中学的学生。为此,他们还收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感谢信,这让学生们备受鼓舞。这说明
①规则是在逐步达成默契与共识基础上形成的
②规则既是自由的边界,也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
④我们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下列选项中,属于我们中学生的责任是
A.为了保护野生珍贵动物,同偷猎者周旋
B.合法经营,依法纳税
C.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D.积极参军,报效祖国
- 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曾发生一起踩踏事故。因为课间时间较短,学生集中去厕所,造成拥堵,所以导致了这一事故的发生。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③有了良好的秩序,就能防止一切事故的发生
④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 列车即将发车,一位女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她的老公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她不以为然,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其予以2000元行政处罚。这说明
①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要对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
②要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不惜牺牲一切
③树立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赛事井喷式的发展,组织程序不规范、赛场设置不合理、服务保障不健全等问题也开始显现,甚至出现中国选手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因受到志愿者递国旗的干扰而痛失冠军的遗憾。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志愿者递国旗彰显爱国情怀,无可非议
B.赛场瞬息万变,比赛结果往往难以预测
C.公平竞争需要有健全的赛事规则作保障
D.赛场秩序从根本上决定选手的比赛成绩
- 据了解,北京市将每月 11 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意为两人以上就应像“11”一样按顺序排列。自觉排队日的设立
A.可以杜绝一切插队现象
B.可以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C.可以增强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人际关系
- 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良好的秩序会限制人们的自由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我国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 D.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 吉林省吉林市一男子出火车站时贴靠跟随其他旅客。引起民警怀疑。经查。其在两年时间内买短乘长 168 次。目前男子被行拘。偷逃票款被追回。这警示我们
A.遵守规则需要他律
B.社会秩序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C.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D.无论何时何地,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对下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要参与制定规则 B.要自觉遵守规则
C.要坚定维护规则 D.要积极改进规则
-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规则是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B.公共生活需要有共同的规则
C.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D.人人都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社会秩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等
B.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C.有了社会秩序,就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由此可见
A.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B.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C.自由应该是无拘无束的
D.社会规则和自由不能同时存在
- “你不来我不走,不仅我不走,全车的人都不能走!”2018 年 1 月 5 日,乘客罗某以丈夫未到为由,阻拦高铁车门关闭,造成列车迟发。罗某的行为不仅引发网友谴责,公安机关亦责令其公开道歉并对其处以罚款。以下对该事件认识错误的是
A.罗某需要树立规则意识,增强法律观念
B.规则是人定的,罗某情况特殊,无可厚非
C.罗某行使权利时不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D.有行为就有后果,罗某理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 下列对社会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是一种社会约定
②是在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③都具有强制性
④是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而制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在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 3000 米的半决赛中,韩国队员故意犯规,干扰中国队整场比赛。之后,犯规取胜的韩国队被裁判直接取消成绩,而中国队则顺利进军决赛并成功夺冠。上述材料表明
①我们只需要在体育比赛中遵守比赛规则,在生活中不需要遵守社会规则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违反了相应的规则就会受到处罚
④我们不能违反社会规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下列行为属于他律的是
A.出租车司机小王将乘客遗忘在车上的钱包拿到公司并设法寻找失主
B.小林坚持锻炼身体
C.小强在上网时发现不健康的网页立即关闭
D.小亮被妈妈从网吧寻找到并带回家
-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不遵守社会规则的现象,这时我们就要掌握一定的劝导技巧。那么,劝导的技巧有
①有“礼”,要语言文明
②有“义”,对别人犯的错误不留情面地进行指正
③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
④有“节”,劝导要适可而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对下面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违反规则要受到舆论谴责 B.违反规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 2018 年 10 月 26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以 170 票赞成、2 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刑法自当日起实施。这表明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积极改进规则是实际生活变化的需要
③新规则一旦实施,不能被修改
④规则的制定或修改应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活动一:先描绘下面两幅图画的景象,再想一想为什么情景会如此不同。
(2) 活动二:你居住的地方社会秩序怎么样,为什么?
(3) 活动三: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秩序,需要规则,经济活动同样需要秩序,需要规则来保证秩序。在现代社会,经济交流和合作需要秩序,这种秩序需要一整套规则的保证,世界贸易组织(WTO)就是一个通过规则规范各成员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组织。联系本地实际,举例分析和讨论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秩序与规则的关系和作用。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有良好的规则。下面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部分规则。
规则一 | 在学校里主动向老师问好;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在家里主动孝敬父母,积极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父母提过分的要求 |
规则二 | 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
规则三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
(1) 上述三个规则分别属于哪一类规则?
(2) 如果生活中没有上述规则将会出现哪些问题?
(3) 在实现良好社会秩序的过程中,上述规则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答案
1. D
2. D
3. C
4. D
5. B
6. C
7. B
8. B
9. D
10. D
11. D
12. C
13. A
14. B
15. D
16. C
17. D
18. D
19. C
20. B
21.
(1) ①左图:杂乱无章。
②右图:秩序井然。
③得出结论: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
④再次观察两图中十字路口车辆的行为,说说规则的重要性是什么?
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人们只有遵守各种规则,社会生活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人们才能正常地生活,才能成就事情,所以规则是人类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左边的图明显缺乏秩序,是一片混乱的局面;右边的图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两个图片突出体现了秩序的作用,所以得出结论: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这里,我们还需要说明规则的重要性,在回答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围绕着“社会生活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正常地生活”“成就事情”规则是人类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等具体组织答案。回答这一问,要理清思路,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2) 居民比较遵守秩序,但是还是存在闯红灯、乱扔垃圾等现象。因为人们的素质有待提高,我们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维护社会秩序。
解析:根据我们居住的地区的生活秩序情况具体回答,如果秩序好的话,就在于人们具有素质,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提高;如果是我们居住的地区生活秩序不好的话,就在于人们素质有待提高,法制观念和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3) 结合本地实际举例即可。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社会经济活动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解析:我们要联系教材知识,具体说明秩序与规则的关系和作用,然后结合本地实际举出具体的事例。秩序与规则的关系和作用,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我们可以围绕着“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社会经济活动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的内容进行回答。回答这一问,需要同学们读懂题目要求,紧紧联系课本知识得出问题的结论。
22.
(1) 规则一属于道德;规则二属于纪律;规则三属于法律。
(2) 社会混乱不堪、障碍重重、矛盾不断,社会运行效率低,社会管理成本高,等。
(3)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