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基础复习测试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基础复习测试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共12页。
第二单元基础复习测试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1.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负荆请罪(廉颇) 鞠躬尽瘁(诸葛亮)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B.完璧归赵(蔺相如)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C.胸有成竹(文与可) 围魏救赵(孙膑) 三顾茅庐(孙权)2.与“司马迁——《史记》”关系一致的一项是( )A.吴承恩——《西游记》B.武松——《水浒传》C.诸葛亮——《三国演义》3.下面句子中的引号表示(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A.特定称谓 B.特殊含义 C.引用4.“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作比较 C.打比方、作比较5.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B.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先不管它。C.不管写的什么内容,都一目十行地跳读。 二、填空题6.看拼音,写词语lǎn duò pínɡ hénɡ yǔn nuò( ) ( ) ( )dǎn qiè zhào jí yǐn bì( ) ( ) ( ) 三、语言表达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1)秦王也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2)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照样子,仿写句子)一条条公路联结着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3)滔滔不绝 (用具体情景把成语的意思表现出来):_______________8.观察漫画,完成习题(1)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漫画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这幅漫画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哪些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间隔(jiàn jiān) 冠军(ɡuān ɡuàn)划归(huà huá) 强逼(qiǎnɡ qiánɡ)喷气(pèn pēn) 削弱(xuē xiāo)10.给下列加点字选择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协:A.和谐。 B.帮助;辅佐。 C.共同。(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3)对于你们的大力协助,我很感激!( ) 五、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材料二】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材料三】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1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哪些诗句不可以作为场景宣传语?(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1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2)“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3)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不需要练习写字。( )1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母亲桥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站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烘的还是刚刚哭过。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蹚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我那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我不小心碰的。”站在一旁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漂泊,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15.本文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表示回忆开始及回忆结束的词语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对文章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母亲用石块搭起过河的石头桥。B.母亲用砖头、瓦片、石块搭起过河的桥。C.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的桥。D.母亲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17.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几件具体事例?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认真阅读全文,体会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19.习作如果要给一位同学画漫画,你会选择谁?是爱搞怪的小明,还是文静秀气的小红?请你把你最喜欢的一位同学用文字“画”出来吧!抓住他(她)的外貌、衣着、性格、喜好等,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特点的事例来写。
参考答案:1.C【详解】考查成语故事的理解和掌握。要求找出有误的一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和B项准确。C项,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次去诸葛亮的草庐拜请诸葛亮出来为其助力。2.A【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与识记。题目中是作家作品的搭配。A.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符合题目要求。B.武松是《水浒传》里的人物,其作者是施耐庵。C.诸葛亮《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其作者是罗贯中。3.C【详解】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紧走搭石慢过桥”是家乡的俗语,引号表引用的意思。4.B【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中4、30是列数字的方法,把火箭速度与声速作比较,就是作比较的方法。5.C【详解】考查快速阅读的方法掌握。C项有误,阅读重点文段,无论怎样提速也需要认真阅读,不能走马观花一扫而过。6. 懒惰 平衡 允诺 胆怯 召集 隐蔽【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懒惰、衡、诺、怯、召集、隐蔽”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7. 秦王也没占到便宜,不敢拿赵王怎么样,不得不让赵王回去。 我们的友谊 我们的祝福 说起童年趣事,爸爸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从爬树看雏鸟到偷摘桃子,从下河捉鱼到捅马蜂窝……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详解】(1)考查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必须有否定的意义在里面。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肯定句改双重否定句,变换前一定要先理解句子的意思,找出肯定词,然后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双重否定词,进行补充或者替换。修改后读一读句子,检查是否通顺。 只好对应的双重否定词是:不得不。(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首先分析给出的例句,使用了什么手法,句式结构是怎样的,仿写时要注意话题、句式、修辞、情感色彩和词语搭配的统一。例句的结构“联结着,也联结着”前一个联结着跟具体实物,后一个联结着情感升华。(3)本题考查具体刻画的能力。先明确描写的画面和情景是什么,选择展开描写的人或事物,从哪些方面来写,再选择恰当的写作手法写具体,例如人物描写、修辞手法、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等。学生的回答符合要求,语句通顺,合情合理,即可得分。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可以描写说话人的神态动作,也可以从他说的内容入手。8. 老师出了一个《我第一次学做饭》的作文题,同学们都说自己从来没做过饭。 ①父母方面:过于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干家务活,没有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②孩子方面:过于依赖家长,没有自理能力。【详解】(1)考查图文理解能力。图书画了黑板、讲台,老师和若干学生,讲的是发生在课堂上的故事,老师让写第一次做饭的作文,可是全班异口同声地说“从来不做饭”。(2)考查学生整合图文信息能力。图片中的孩子看着不是幼童,却还没做过饭,可见家长的溺爱,已经让孩子们失去了很多体验,自理能力很差;同时,再次说明了实践出真知,没做过的事情就不会知道对与错、分辨真与假。9.jiàn√ ɡuàn√ huà√ qiǎnɡ√ pēn√ xuē√【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和多音字字音的能力,先审题,题目要求是“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按照题目要求选择正确读音。认真读一读加点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严格要求自己读准字音。间隔:jiàn gé,隔开;隔绝。间: [jiān]:方位词。中间;方位词。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一间屋子;房间;房屋的最小单位;姓。“閒” [jiàn]:空隙;嫌隙;隔阂;隔开;不连接;挑拨使人不和;离间;拔去或锄去(多余的苗)。冠军:guàn jūn, 体育运动等比赛中获第一名的优胜者。冠:[guān]:帽子;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 [guàn]: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居第一位;指冠军;姓。划归:huà guī,归管理;使从属于。划: [huá]:拨水前进;合算;用尖锐的东西把别的东西分开或在表面上刻过去、擦过去。 [huà]:计划;同“画2”。 [huai]:见“㓦划”。强逼:qiǎng bī,强迫。强:[qiáng]:力量大(跟“弱”相对);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使强大或强壮;优越;好(多用于比较);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姓。 [qiǎng]:勉强。 [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喷气:pēn qì,气体从开口的井内喷出。2.喷发出一阵气流。喷: [pēn]:(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 [pèn]:果品、蔬菜、鱼虾等大量上市的时期;开花结实的次数;成熟收割的次数。削弱:xuē ruò,(力量、势力)变弱。削:[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 [xiāo]: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10. A C B【详解】考查多义字的辨析。(1)协调:配合得适当,和谐恰当。所以这个“协”是和谐。(2)同心协力:意思是两个人同心同德,所以这个“协”是共同的意思。(3)协助:帮助,辅助。所以这个“协”是帮助;辅佐。11.练字如修面,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2.B 13. √ × × 14.我们要重视朗读和书写,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分析】11.考查病句辨析。词语搭配不当,增强气质搭配不当,改为“提升”。12.考查诗句理解。以“母爱”为主题,所以应选取歌颂“母爱”诗句。A、C、D三项符合题目要求。B项抒发的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情感。13.考查对文段的理解。(1)结合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可知题目表述准确。(2)结合材料三,可知题干表述过于片面了。语文要学的很多,听、说、读、写几大方面,只是写字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胸襟气度能通过字体现,好字也可能带来好机遇。(3)结合材料二“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分析,可知作者并不是赞扬做键盘侠,而是现在的大环境下,人们放下笔太久了,已经不会写了,提笔忘字,写不出好字,这是作者很忧心的情况。所以题干表述不准确。14.考查归纳概括主旨。材料一,作者提倡重视朗读;材料二作者担忧现今的键盘侠局面,人们已经不会写字了;材料三作者介绍了好的字可能带来好的机遇,鼓励人们坚持书写。作者借用三则材料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应该重视朗读和书写,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15.那年初春 如今 16.ACD 17.两件事:①母亲为“我”烘烤被河水浸湿的棉裤。②母亲为方便“我”上学,搬石头搭桥弄伤了手。 从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位不善言辞、默默关爱孩子的母亲。 18.母亲为了“我”学业的成功和未来生活的幸福,不惜以自己的青春为代价,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我”终生铭记于心。 【分析】15.考查重点词语的寻找和理解。“那年初春”将读者代入到回忆里。“如今”回到现在,结束回忆。16.考查对标题的赏析。结合全文可知,母亲桥是妈妈用双手在河面搭起的石头桥,也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是“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标题“母亲桥”有两层含义:字面意思是母亲用手为“我”架起一座石头桥;深层含义是指母亲用青春为“我”搭起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母亲桥既指母亲为儿子砌在河面的石头桥,又指母亲为儿子辛勤操劳,使儿子考上大学,在儿子心中树立起一座母爱的亲情之桥。17.考查文章的理解。结合文段“她站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和“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我不小心碰的。’站在一旁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可知妈妈为“我”做的两件事分别是:①母亲为“我”烘烤被河水浸湿的棉裤。②母亲为方便“我”上学,搬石头搭桥弄伤了手。 妈妈是一个不善言辞却深深爱着孩子的伟大母亲。18.本题考查的是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文章中的句子内容上可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情感、突出文章主题等方面来分析。“河上的‘母亲桥’”指用母亲亲手用石块垒起来的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因风雨侵蚀而变得残旧;可“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 ’”是用亲情搭就的,代表了伟大的母爱,所以永远踏不断。19. 我的同桌 我的同桌叫易成玉。她的脸蛋圆溜溜的,身体矮瘦矮瘦的,一双小眼睛贼亮贼亮,一见便知是个机灵鬼。她学习成绩好,跳舞也跳得很好,是学校舞蹈队的主力。 平时,她是一个动作麻利,书写工整,精力旺盛,积极向上的人。她十分爱学习而且学习能力很强,经常考一百分,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即使考到九十九分她也会不开心。 她是班长,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在同学中很有威信,不管班上纪律多乱,只要她一声令下,保证大家都会闭上小嘴,坐得端端正正。班上不管多调皮的同学,都对她心存敬畏,无不言听计从。陈老师也常常打趣说易成玉比她有威信多了! 她很关心老师,被老师称作贴身小棉袄。每天,她作业做得很快,每次作业一做完,就去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有什么要帮忙的没?”如果老师说有,她便会飞跑地去做,做的非常好,令老师无可挑剔。她很会察言观色,如果有老师为同学不听话生气了,她会赶紧跑到老师身边,给老师捶背、端水,并不停地安慰、劝导,像个小大人似的。 她也是一个勇于认错的人。有一回,李雨欣欺负叶良,无缘无故叫叶良写借条,并怂恿她,她一时贪心,照做了。班主任知道后就批评了她,她诚恳地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后来坚决改了。她十分关心同学,平时同学们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她从会不拒绝。我喜欢易成玉,希望成为她那样品学兼优的人!【详解】考查书面表达能力。有题目可知是写人作文。写人作文需注意:首先,要交代清楚要写的是什么人,比如这个人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以及这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其次,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新意。 第三,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像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 第四,是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第五,是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有所不同的。 第六,是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马虎虎,拼拼凑凑,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让人看了不知道你在讲什么。写作思路:开头:开门见山、修辞式开头点题(景物环境渲染气氛引出下文)。 正文: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结合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