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01
    辽宁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02
    辽宁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共28页。

    辽宁省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9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
    一、 诗(共1小题)
    1. (2022•盘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夕次盱眙①县
    韦应物
    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②逗:短暂停留。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
    二、 词(共1小题)
    2. (2022•大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    。
    (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    、   的情感。
    三、 词句赏析(共1小题)
    3. (2022•营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四、 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4. (2022•鞍山)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ㅤ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ㅤㅤ汉平原君①朱建,史称其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②。辟阳侯欲知③建,建不肯见,其气节可谓卓卓④者矣。及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裞⑤,受之不辞。建既受金,故遇辟阳侯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
    (节选自《朱建论》,有删改)
    【注】①平原君:西汉人,汉高祖刘邦时赐朱建为平原君。②取容:取悦,讨人欢心。③知:结交。④卓卓:崇高。⑤裞(shuì):旧时赠给死者的衣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辟阳侯欲知建    
    ④宜何如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
    (3)乙文中的朱建未能最终保有气节的原因是“①   ”。由此启示我们:当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要始终坚守孟子的观点“②   ”。(均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
    五、 文言断句(共1小题)
    5. (2022•辽宁)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ㅤㅤ[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ㅤㅤ[乙]“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②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   ;[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
    六、 文言翻译(共5小题)
    6. (2022•丹东)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①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长(zhǎng):生长,引申为发扬。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弗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B.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人之学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然后能救其失也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B.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D.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7. (2022•大连)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兵甲已足    
    ②当奖率三军    
    ③一出于诚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8. (2022•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ㅤㅤ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则吾师也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于是喟然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自周反鲁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②及去周,老子送之。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9. (2022•营口)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②小信未孚   
    ③乃敕各持一把茅    
    ④以火攻,拔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10. (2022•盘锦)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②郢:楚国都城。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B.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夫概王以其属五千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D.先击子常之卒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甲]文中“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能看出曹刿具有    情怀。
    ②人心向背是作战的基础,[甲]文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在“   ”;[乙]文中“   ”印证夫概王也懂得这个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③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请从追击时机这一点,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
    七、 山水游记(共1小题)
    11. (2022•辽宁)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ㅤㅤ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ㅤㅤ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③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ㅤㅤ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ㅤㅤ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颔°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赏赐。诛:指刑罚。③暴:损害。④进:进用,任用。⑤退人之君: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ǐng):排除,消除。⑦镇(zhì):腰斩时所垫的砧板。斧锈,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下令ㅤㅤ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闻寡人之耳者ㅤㅤ
    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C.故世不逆其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
    D.故民不疾其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4)写出【甲】文中齐国大治在国外有所表现的句子。
    (5).【甲】【乙】两文都是君臣间的言论,齐威王    ,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吴王表面虚心,却并未接受晏子    的思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 诗(共1小题)
    1. (2022•盘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
    夕次盱眙①县
    韦应物
    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②逗:短暂停留。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
    【解答】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乙诗五六两句写的是月下之景。
    故选:B。
    答案:
    B
    二、 词(共1小题)
    2. (2022•大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
    [明]赵宽
    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
    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
    批注:
    (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  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
    (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  羁旅愁思 、 凄凉寂寞 的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根据题目“姚江阻雨”,联系词文“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可知,本欲渡江却为茫茫秋雨所阻隔,客子只好泊船靠岸。客子观雨思归,描绘出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寒风”“荒径”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凄冷的风,荒凉的小路,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客船”暗示作者羁旅他乡不得归的游子;荒凉寂静之景不禁使客子漂泊他乡内心满是惆怅,内心凄凉寂寞,满是羁旅愁思。
    答案:
    (1)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
    (2)羁旅愁思 凄凉寂寞
    译文:
    冷风吹着江水,卷起微小的波纹,一层一层地向前推去,犹如片片银色的鱼鳞。白雨一片,莽莽苍苍,笼罩在江面上,显得非常迷蒙。作者面对阻雨中的萧条秋色,为之动容,心中产生了漂泊他乡的羁愁。
    远处传来稀稀疏疏的钟声,它究竟来自何方?原来是从前面村庄那一片黄叶树林里传过来的。村落里的一座茅屋,不知主人是谁。小径荒芜,没有人来往经过,只有横斜的野菊,独自在小路旁凄然地开着寂寞的花朵。
    三、 词句赏析(共1小题)
    3. (2022•营口)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瀑布联句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首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诗中写瀑布“不辞劳”,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瀑布不畏艰辛的高尚品质。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诗中借写瀑布,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志存高远,努力实现人生目标的远大志向。
    答案:
    (1)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瀑布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2)瀑布不满足于小小溪润式的安乐,一往无前,最终东归大海,寄寓了作者不甘平庸、思有作为(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情怀。
    译文:
    溪流不辞辛苦,穿过千岩万壑来到山崖前,从远处看去,可以发现这溪流的源头在很高出;但是小小的山沟怎么可能留的住他呢,他最终会流入大海化成汹涌的波涛。
    四、 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4. (2022•鞍山)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ㅤㅤ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ㅤㅤ汉平原君①朱建,史称其刻廉刚直,行不苟合,义不取容②。辟阳侯欲知③建,建不肯见,其气节可谓卓卓④者矣。及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裞⑤,受之不辞。建既受金,故遇辟阳侯之难,不得不求为之脱。闻文帝追案,不得不自刎。呜呼!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士君子取与之间,宜何如哉?
    (节选自《朱建论》,有删改)
    【注】①平原君:西汉人,汉高祖刘邦时赐朱建为平原君。②取容:取悦,讨人欢心。③知:结交。④卓卓:崇高。⑤裞(shuì):旧时赠给死者的衣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同“德”,感激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 
    ③辟阳侯欲知建  想要 
    ④宜何如哉  应当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以百金之故,丧名失节。
    (3)乙文中的朱建未能最终保有气节的原因是“①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由此启示我们:当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要始终坚守孟子的观点“② 舍生而取义者也 ”。(均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①句意: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
    ②句意: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
    ③句意:辟阳侯想结交朱建。欲,想要。
    ④句意:应当采取何种姿态呢?宜,应当。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万钟,优厚的俸禄;何,什么。句意: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②重点词:故,缘故;失,丧失。句意:因为区区百金的缘故,丧失了名节。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由乙文中的“及居母丧,贫不能备服具,辟阳侯奉百金裞,受之不辞”可知,朱建的母亲去世,朱建在办丧事的时候穷得甚至不能凑齐治丧用具。辟阳候便趁机送上价值百金的衣被,朱建没有推辞就收下了。所以,朱建未能最终保有气节的原因是受人恩惠,就一定要有回报,因此在辟阳候获罪的时候,就不得不设法为他开脱。这与甲文中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意思一致。由此启示我们:当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要始终坚守孟子的观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
    (1)①同“德”,感激;②停止;③想要;④应当。
    (2)①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②因为区区百金的缘故,丧失了名节。
    (3)①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②舍生而取义者也。
    五、 文言断句(共1小题)
    5. (2022•辽宁)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ㅤㅤ[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ㅤㅤ[乙]“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①则实②,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③。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怯勇无常,倏忽往来,而莫知其方,惟圣人独见其所由然。”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气:精气。②实:充实。③北:败北,退败。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B 
    A.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望其旗靡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C.战其勇者也
    其真无马邪(《马说》)
    D.而莫知其方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②此《吕氏春秋•决胜》篇之语,予爱而书之。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甲]文中曹刿做了哪两件事?请概括出来。
    (5)[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是: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怯勇无常) 。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原因,缘故/所以;
    B.远望;
    C.代词/语气词;
    D.方法/方圆。
    故选:B。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要词语有:夫,语气词;测,预测;惧,害怕;伏,埋伏。整句的意思是: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②重要词语有:此,这;之,结构助词,的;语,话;予,我;爱,喜欢;书,抄写。整句的意思是: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欢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为:怯懦勇敢,空虚充实,其由来十分精妙,不可不知道。断句为: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第一段写曹刿指挥作战并战胜;第二段写曹刿分析取胜原因。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甲]文中表明作战中勇气变化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乙]文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怯勇无常)。
    答案:
    (1)B
    (2)①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②这是《吕氏春秋•决胜》篇里的话,我喜欢这段话,并把它抄写下来。
    (3)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
    (4)①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②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怯勇无常)。
    六、 文言翻译(共5小题)
    6. (2022•丹东)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①善而救其失者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长(zhǎng):生长,引申为发扬。
    (1)选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A.弗食,不知其旨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B.虽有至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人之学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然后能救其失也
    烨然若神人(《送东阳马生序》)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3)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B 
    A.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B.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C.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D.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②乙文中“教也者”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A.不;
    B.道理/说;
    C.结构助词,的/代词;
    D.这样/……的样子。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要词语有:是故,所以;知,知道;教,教导别人;困,困惑。整句的意思是: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重要词语有:失,过失;教者,传授知识的老师;必,一定。整句的意思是: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有的人有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满足了),有的人有认为太容易,生起轻忽,不认真学习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设限,不求进步的毛病。断句为: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故选:B。
    (4)①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甲文论述的观点是教学相长。
    ②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乙】文主要告诉人们做教师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翻译之后为“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的人”。
    答案:
    (1)A
    (2)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学习的人有四种过失(不足之处),传授知识的老师必须了解。
    (3)B
    (4)①教学相长。
    ②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的人。
    7. (2022•大连)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敌人畏之。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③钟会:魏国将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兵甲已足  武器,兵器 
    ②当奖率三军  应当,应该 
    ③一出于诚  全,一概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
    B.今南方已定
    转转不已(《河中石兽》)
    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兵:武器,兵器。
    ②句意为: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当:应当,应该。
    ③句意为:一概出于(对刘玄德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一:全,一概。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不同,所以/故意,特意;
    B.不同,已经/停止;
    C.不同,国家/国都:
    D.相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敌将钟会征讨蜀国,特地派人至汉川祭礼诸葛亮庙,禁止军队士兵在诸葛墓附近砍柴,这难道是智力高超或谋略过人所能获得的吗?据此断句为: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此,这。所以,用来。忠,尽忠。句意为: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中重点词语有:信,信任。仰,仰慕。句意为:国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百姓信服他。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相关的信息概括作答。从甲文‘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可知,诸葛亮为了“大事”,率师出征,冒着致病的瘴气强渡泸水,平定了南方四郡先后发生叛乱。从乙文“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可知,诸葛亮为了“大事”,率军六次出祁山,与曹魏作战,想要恢复汉室的基业。据此概括作答。
    答案:
    (1)①武器,兵器;②应当,应该;③全,一概;
    (2)D
    (3)B
    (4)①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国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百姓信服他。
    (5)示例: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先是率师出征,深入南方平定了叛乱,使南方成为稳固的大后方。之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与魏国作战。
    8. (2022•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ㅤㅤ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③,历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
    (选自《孔子家语•卷三》,有删减)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B.则吾师也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C.于是喟然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自周反鲁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②及去周,老子送之。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但各有侧重。分析两文谈到的学习方法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谓:对……说/是;
    B.师:老师/军队;
    C.然:……的样子/但是;
    D.反:同“返”,返回/同“返”,返回。
    故选:D。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乃,才。王,称王。句意: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②重点词有:及,等到。之,代孔子。句意:等到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亲自去送他。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故可断句为: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①可根据“吾闻老聃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得出答案。
    ②甲文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启示我们要把学和教结合起来。乙文孔子远赴周学礼乐、道德,且“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说明孔子注重实践,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答案:
    (1)D
    (2)①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②等到孔子离开周国时,老子亲自去送他。
    (3)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4)甲文注重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乙文注重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
    9. (2022•营口)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①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掎(jǐ):牵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②小信未孚 使……信服 
    ③乃敕各持一把茅  命令 
    ④以火攻,拔之  攻克、攻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一 尔 势 成 通 率 诸 军 同 时 俱 攻
    (4)诸将认为“攻备当在初……击之必无利矣”,陆逊却认为“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乙两文主要通过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陆逊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①句意:大官们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②句意:这是小恩小惠,不能使百姓信服。孚:使……信服。
    ③句意:命令战士每人拿一束茅草。敕:命令。
    ④句意:用火攻击,得胜。拔:攻克、攻取。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狱,诉讼案件;虽,即使。句意: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②重点词语:疲,疲惫;沮,沮丧。句意:将士疲惫,心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顷刻之间火势形成,又乘势率领各路军队全面出击。根据意思可断句为: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一句的意思为:如今蜀军已驻扎很长时间,却仍找不到我军的漏洞,将士疲惫,心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这就是陆逊判断的依据。
    (5)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两文都以人物对话为主,都主要一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从甲文的后两段可见,曹刿是一个善于分析敌情,善于把握作战时机的人。从乙文陆逊指挥作战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能做到知己知彼,善于捕捉战机的军事指挥家。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答案:
    (1)①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②孚:使……信服;③命令;④攻克、攻取。
    (2)①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②将士疲惫,心情沮丧,再也无计可施。
    (3)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断对一处给1分)
    (4)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
    (5)语言描写(对话)。讲究战略战术;准确把握敌我双方的形势,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判断;掌握战机,果断行动。
    10. (2022•盘锦)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吴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湿,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战斗。⑥为食:做饭。②郢:楚国都城。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必以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
    B.公问其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夫概王以其属五千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D.先击子常之卒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甲]文中“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能看出曹刿具有  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 情怀。
    ②人心向背是作战的基础,[甲]文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在“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乙]文中“ 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印证夫概王也懂得这个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③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请从追击时机这一点,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进行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A.信:实情,真实的话/诚信。
    B.故:缘故/所以。
    C.属:所属/类。
    D.之:助词,的人。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鼓,击鼓;作,振作。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②重点词语:若,若果;慕,羡慕。句意: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子常的士兵逃跑。楚军大乱,吴军把他们打得大败,子常逃奔郑国。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作为一个非“肉食者”,一个普通人,曹刿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主动“请见”国君,并恳请“战则请从”,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甲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体现了鲁庄公的赢得民心之举,获得了曹刿的认可,体现了民心的重要。乙文中“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一句,表明夫概王认识到楚瓦不仁,失去了民心,攻打他一定能取胜。这正表明他也懂得人心向背的道理。
    ③甲文中曹刿善于捕捉战机,主要表现在他在齐人三鼓后才下令击鼓进军,以旺盛的士气击溃敌军;在发现敌人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避免陷入埋伏。乙文中“使先济者知免”“半济而后可击也”两句表明夫概王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进军敌人,从而击溃敌军。据此作答,意对即可。
    答案:
    (1)D
    (2)①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②如果让先渡过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脱,后边的人羡慕他们,就没有斗志了。
    (3)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4)①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③曹刿在齐人三鼓后才下令击鼓进军,在发现敌人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这样既以旺盛的士气击溃了敌军,又避免陷入埋伏,充分体现了他对战机的把握。夫概王先散步先济者可免死的消息,然后在敌军“半济”时,下令进军,既避免了敌军的拼死抵抗,又使对方难于迎战,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战机的把握。
    七、 山水游记(共1小题)
    11. (2022•辽宁)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ㅤㅤ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ㅤㅤ晏子①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
    ㅤㅤ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②。强不暴③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④,有司不侵,民和政平。不以威强退人之君⑤,不以众强兼人之地。其用法为时禁暴,故世不逆其志。其用兵为众屏⑥患,故民不疾其劳。此长保威强勿失之道也。失此者危矣。”
    ㅤㅤ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ㅤㅤ晏子曰:“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颔°之罪请辞而行。”遂不复见。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施:施恩惠。此指赏赐。诛:指刑罚。③暴:损害。④进:进用,任用。⑤退人之君:使别人的君主退居己下。⑥屏(bǐng):排除,消除。⑦镇(zhì):腰斩时所垫的砧板。斧锈,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A.乃下令ㅤㅤ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闻寡人之耳者ㅤㅤ
    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C.故世不逆其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
    D.故民不疾其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吴王忿然作色,不说。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4)写出【甲】文中齐国大治在国外有所表现的句子。
    (5).【甲】【乙】两文都是君臣间的言论,齐威王  广开言路 ,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吴王表面虚心,却并未接受晏子  民本 的思想。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
    A.乃:于是。
    B.闻:使……听到/听闻,听到。
    C.志:意志/记载。
    D.疾:怨恨/快。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面,当面;刺,指责。句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重点词语:忿然,愤怒的样子;说,同“悦”,高兴。句意:吴王愤怒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我们国君交付的事情我已经办完了,我没有犯该砍头的罪,请允许我告辞回去。根据意思可断句为: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一句,表明了各国对齐国的敬畏,纷纷来朝。这就是齐国大治在国外的表现。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根据题干“体现了他的胸襟和智慧”可知,这里要填写的是齐王的英明之举,即:采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根据晏子“先民而后身”等言论,可知其思想为:民本思想。
    答案:
    (1)A
    (2)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②吴王愤怒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
    (3)寡君之事毕矣/婴无斧锧之罪/请辞而行。
    (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5)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善于纳谏);民本(以民为本、以民为先)。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阅读回答问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古诗词赏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8古诗词赏析,共20页。

    山东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古诗词赏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各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1古诗词赏析,共19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