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二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可有效减少CO2的排放,实现"碳中和”
B.“天和”号核心舱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翼,砷化镓属于半导体材料
C.“神舟十二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
【答案】B
【详解】A.汽车尾气中CO和氮氧化物经催化反应生成N2、CO2,并未减少CO2的排放,故A错误;
B.砷化镓最外层平均4个电子类似于硅,是优良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故B正确;
C.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故C错误;
D.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都在一万以上,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2.下列变化或应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几种
①明矾净水 ②漂白粉变质 ③自然固氮 ④电解 ⑤绚丽的焰火 ⑥钝化 ⑦电离 ⑧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⑨臭氧杀菌 ⑩纳米铁粉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答案】B
【详解】①明矾净水主要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原理,明矾溶于水后,通过水解形成了氢氧化铝胶体,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②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粉失效原理是次氯酸钙会与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反映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钙,次氯酸遇光会发生光解反应,产生了氧气和氯化氢气体,次氯酸光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③自然固氮是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④电解过程涉及电子的得失,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⑤绚丽的焰火是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⑥钝化是是物理变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⑦电离是盐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⑧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形成亚硫酸,亚硫酸是较强的还原剂,在被氧化时可将着色物质还原褪色,使食品保持鲜艳色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⑨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⑩对于标准电极电势接近于或是低 于铁的重金属离子,如Zn2+,Cd2+等,纳米铁仅通过吸附作用将其除去;对标准电极电势远高于铁的重金属离子,如Cu2+,Ag+,Hg2+等,则主要通过还原作用将其除去;对标准电极电势稍髙于铁的重金属离子,如Ni2+,Pb2+等,通过吸附和还原作用共同将其除去;所以②③④⑧⑨⑩属于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故答案选B。
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2Al3++3SO+3Ba2++6OH-=3BaSO4↓+2Al(OH)3↓
B.向碳酸钠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O+CO2+H2O=2HCO
C.次氯酸钠溶液吸收少量SO2:SO2+H2O+ClO-=SO+Cl-+2H+
D.向氯化铁中加入过量的H2S:2Fe3++H2S=2Fe2++S↓+2H+
【答案】C
【详解】A.明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OH)2,会生成BaSO4和Al(OH)3沉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O+3Ba2++6OH-=3BaSO4↓+2Al(OH)3↓,故A正确;
B.向碳酸钠稀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O2和 CO反应生成HCO,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CO2+H2O=2HCO,故B正确;
C.次氯酸钠溶液吸收少量SO2,化学方程式为SO2 + 3NaClO + H2O = 2HClO + Na2SO4 + NaCl,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3ClO -+H2O=2HClO + +Cl-,故C错误;
D.向氯化铁中加入过量的H2S,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4.下列实验现象对应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向浓硝酸中加红热木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能说明浓硝酸被木炭还原成了NO2
B.向碘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溶液变黄,能说明还原性I->Fe2+
C.用水直接吸收SO3易形成大量酸雾,能说明SO3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D.向铁和高温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中加入稀硫酸,再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能说明产物中含二价铁
【答案】C
【详解】A.浓硝酸受热分解可以产生二氧化氮气体,A错误;
B.碘水和三价铁离子都是黄色的,故溶液变黄,无法证明是哪种离子参加反应,B错误;
C.三氧化硫遇水蒸气,会形成酸雾,故用水直接吸收SO3易形成大量酸雾,说明有水蒸气形成,这个现象可以说明SO3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C正确;
D.二价铁也可能是三价铁和单质铁反应生成的,D错误;
故选C。
5.某水溶液中的粒子存在如图转化关系:
已知:OF2的沸点为-144.8℃,熔点为-223.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总反应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OF2时,转移了0.1mol电子
B.反应(1)、(2)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通过溶液颜色变化可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2)
D.由上述转化关系可推知,氧化性:OF2>O3>MnO
【答案】A
【详解】A.OF2中F为-1价,O为+2价,反应(1)化学方程式为,转移电子数为2,所以总反应消耗标准状况下2.24LOF2时,转移了电子,故A错误;
B.反应(1)中OF2氧化H2O和O2生成O3,反应(2)中Mn2+被氧化成,都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在溶液中为紫色,被还原成Mn2+后无色,故C正确;
D.反应(1)为OF2氧化H2O和O2生成O3,反应(2)中Mn2+被氧化成,故OF2,O3,和的氧化性大小为OF2>O3>MnO,故D正确;
故答案选A。
6.CsICl2常用于化学上的分子筛技术,CaOCl2常用于漂白、消毒。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sICl2、CaOCl2中的卤族元素都显-1价
B.向CaO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可能产生黄绿色气体
C.CsICl2溶液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向CsICl2、CaOCl2溶液中分别滴加硫酸亚铁溶液,均无明显颜色变化
【答案】B
【详解】A.CsICl2可写作CsCl·ICl,I为+1价,CaOCl2可写作CaCl2·Ca(ClO)2,一部分Cl为+1价,错误;
B.加入稀硫酸可发生2H++Cl-+ClO-===Cl2↑+H2O,正确;
C.CaOCl2溶液中的Cl-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
D.ICl、ClO-可将硫酸亚铁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错误。
故选B。
7.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研究Cl2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用溶解Cl2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随溶液浓度的变化。在NaCl溶液和盐酸中Cl2的溶解度以及各种含氯微粒的浓度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Cl2溶于NaCl溶液时还发生了反应Cl2+Cl-=Cl
B.随NaCl溶液浓度增大,Cl2+H2O⇌H++Cl-+HClO平衡逆移,Cl2溶解度减小
C.随盐酸浓度增加Cl2与H2O的反应被抑制,生成Cl为主要反应从而促进Cl2溶解
D.由上述实验可知,H+浓度增大促进Cl2溶解,由此推知在稀硫酸中,随硫酸浓度增大Cl2的溶解度会增大
【答案】D
【详解】A.由图1分析Cl2的浓度降低,Cl浓度升高,得出Cl2溶于NaCl溶液时还发生了反应Cl2+Cl-=Cl,故A正确;
B.增大Cl-浓度,Cl2+H2O⇌H++ Cl-+HClO平衡逆移,所以随NaCl溶液浓度增大,Cl2溶解度减小,故B正确;
C.由图2分析Cl2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随着盐酸浓度增加,Cl2与H2O的反应被抑制,生成Cl为主要反应,从而促进Cl2溶解,故C正确;
D.由图2分析,H+浓度一直增大,但是溶解的Cl2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应该是发生了反应Cl2+Cl-=Cl,促进了Cl2溶解,而在稀硫酸只提供了H+,随硫酸浓度增大,Cl2+H2O⇌H++ Cl-+HClO平衡逆向移动,Cl2的溶解度会降低,故D错误;
故选D。
8.“氮的固定”对保障人类生存具有重大意义。一种新型合成氨的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每吸收标况下2.24L氮气转移0.3mol电子
B.过程②每生成1mol氨,有1molLi3N被氧化
C.过程③化学能转化为了电能
D.图中所示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
【答案】D
【详解】A.未指明标况,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
B.由题中信息可知,过程②的反应方程式为Li3N+3H2O=NH3↑+3LiOH,此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保持不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由题中信息可知,过程③的反应方程式为4LiOH4Li+O2↑+2H2O,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由题中信息可知,过程①的反应方程式为6Li+N2=2Li3N,过程②的反应方程式为Li3N+3H2O=NH3↑+3LiOH,过程③的反应方程式为4LiOH4Li+O2↑+2H2O,所以图中所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故D正确;
故选D。
9.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口附近的单质硫燃烧时可直接生成SO3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硫酸盐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被还原为R1-S-R2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C
【详解】A.单质硫燃烧时只能生成二氧化氯,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自然界中硫循环中含硫的煤和石油等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硫酸盐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R1-S-R2,故C正确;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的排放,但不能减少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X
产生白烟
X一定是浓盐酸
B
向5mL0.1mol·L-1FeCl3溶液中滴入0.1mol·L-1KI溶液5~6滴,加2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3+与I-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C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合H+的能力比弱
D
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
部分Na2SO3氧化变质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生成白烟可知X为挥发性酸,则X为浓盐酸或浓硝酸,选项A错误;
B.KI与FeCl3反应:2KI+FeCl3=I2+2KCl+FeCl2,因FeCl3过量,与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无法说明反应存在化学反应限度,选项B错误;
C.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反应中碳酸氢钠提供氢离子与偏铝酸根反应生成生成Al(OH)3,说明结合H+的能力:>,选项C错误;
D.向久置的Na2S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先出现白色沉淀后部分溶解,说明生成的白色沉淀部分为硫酸钡、部分为亚硫酸钡,证明部分Na2SO3氧化变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1.甲同学为了测定1L含Na+浓度为4mol/L的某钠盐溶液的成分,将溶液分成5等份,分别做如图实验,已知该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数目相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③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28.7g白色沉淀,且放出红棕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加入盐酸,产生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④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39.4g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②可推测一定含有NO,NO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B.由③④可确定一定含有Cl-、CO两种阴离子
C.由⑤可推测酸性条件下氧化性NO>Fe3+
D.一定不含SO、SO,一定含有I-
【答案】D
【详解】A.加入盐酸,产生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气体为NO2,所以溶液中含有NO,且说明NO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故A正确;
B.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28.7g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39.4g白色沉淀,该沉淀完全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气体为CO2,说明溶液中含有CO,故B正确;
C.加入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排除和CO等阴离子的影响,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2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Fe2+被氧化成Fe2+,说明氧化性NO>Fe3+,故C正确;
D.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28.7g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I-,因为AgI是黄色固体,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2.从电解精炼铜的阳极泥(主要成分为Ag和Au)中回收Ag的一种工艺如下。已知Au无法被碱性NaClO溶液氧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1”中碱性NaClO溶液可用盐酸代替
B.“反应1”产生的银盐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过滤Ⅰ”的目的之一是节约氨水的用量
D.“反应2”中起还原作用
【答案】A
【详解】A.由于Ag、Au和盐酸均不反应,而Ag能够被NaClO溶液氧化,Au不能,故“反应1”中碱性NaClO溶液不可用盐酸代替,A错误;
B.由题干流程图信息可知,“反应1”产生的银盐是AgCl,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B正确;
C.由于反应1中所加NaClO溶液过量,而NaClO溶液能够与氨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过滤Ⅰ”的目的之一是节约氨水的用量,C正确;
D.“反应2”即将在作用下转化为Ag,被还原,故起还原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A。
13.为了防止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现有由amolNO、bmolNO2、cmol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能被1.0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则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最小为
A.(a+b+c)L B.(a+b+2c)L C.2(a+b+c)L D.3(a+b+c)L
【答案】B
【详解】根据方程式知,氮氧化物被NaOH吸收生成钠盐,无论生成硝酸钠还是亚硝酸钠,N、Na原子个数之比都是1:1,根据N、Na原子关系式得V(NaOH)==(a+b+2c)L;
答案选B。
二、多选题
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的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
C.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硫
D.《徐光启手记》中记载了“造强水法”:“绿矾(FeSO4•7H2O)五斤(多少任意),硝五斤。将矾炒去,约折五分之一。将二味同研细,听用。次用铁作锅……锅下起火……取起冷定,开坛则药化为水,而锅亦坏矣。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惟黄金不化水中,加盐则化……强水用过无力……”这里的强水指的是王水
【答案】AD
【详解】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缣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A错误;
B.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形式时,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写在前面,再写SiO2,含氢元素的H2O最后写,所以BaCuSi4O10用氧化物形式表示,BaO•CuO•4SiO2,故B正确;
C.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C正确;
D.古代“硝”指的是HNO3,“用水入五金皆成水”指的是“强水”能溶解大部分金属,这里“强水”应为HNO3,故D错误;
故答案选AD。
15.2021年9月24日,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其中一步核心反应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消耗44gCO2,转移电子数为6NA
B.标准状况下,11.2LCH3OH中含有的CH3OH分子数为0.5NA
C.反应③中cat为催化剂,实验室常用MnO2催化该反应
D.30g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数为NA
【答案】BD
【详解】A. 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转移6mol电子消耗1mol二氧化碳,故当消耗44g二氧化碳即1mol二氧化碳时,转移电子为6NA个,故A正确;
B. 标准状况下,CH3OH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甲醇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反应③为H2O2的分解,所以cat为催化剂,实验室常用MnO2催化,故C正确;
D. HCHO与DHA的最简式均为CH2O,30g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所含氧原子数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D。
三、填空题
16.近几年来关于氮污染的治理倍受关注。
(1)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能同时实现汽车尾气中的CO、CxHy、NOx三种成分的净化,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化合物X可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确定。
①在图示的转化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SCR技术可使NOx与NH3直接反应,实现无害转化。当NO与NO2的物质的最之比为2:1时,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ClO2氧化氮氧化物反应过程如下:NONO2N2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是2NO+ ClO2+H2O==NO2+HNO3+ 2HCl,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过量次氯酸钠可使废水中NH4+完全转化为N2,而本身被还原为NaCl。
①检验废水中是否存在NH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处理废水产生了0.448LN2(标准状况),则需消耗浓度为2mol/L的次氯酸钠的体积为____mL。
【答案】(1) N、O Ba(NO3)2 第六周期第 IIA 族
(2)16NH3+12NO+6NO2=17N2+24H2O
(3)2NO2+4=N2+4
(4) 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 30
【解析】(1)
①在图示的转化中N、O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由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确定化合物X含有硝酸根,在结合图1有钡离子参加,所以X的化学式为Ba(NO3)2;
②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六周期第 IIA 族;
(2)
因为NOx与NH3直接反应,实现无害转化,则生成氮气和水,所以当NO与NO2的物质的最之比为2:1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6NH3+12NO+6NO2=17N2+24H2O;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16NH3+12NO+6NO2=17N2+24H2O;
(3)
二氧化氮具有氧化性,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二者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反应II的离子方程式是2NO2+4=N2+4;
(4)
①检验NH4+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则A中生成NH4+;
②因为次氯酸钠氧化废水中NH4+完全转化为N2,而本身被还原为NaC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2NH4++3ClO-=N2↑+3Cl-+2H++3H2O由2NH4++3ClO-=N2↑+3Cl-+2H++3H2O
知处理废水产生了0.448L氮气,即=0.02mol,则需消耗浓度为2mol/L的次氯酸钠的体积为×1000mL=30m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30
四、实验题
17.(NH4)2[Ce(NO3)6](硝酸铈铵)是橙红色单斜细粒结晶,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浓硝酸。实验室由稀土氟化物(含28%二氧化铈、37.7%其他稀土金属氧化物、4.5%的氧化钙及金属氟化物)制备硝酸铈铵时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I.取适量稀土氟化物于铂皿或铅皿中,加适量水在沙浴上加热,搅拌下缓缓加入适量浓硫酸,充分加热,直至产生SO3白烟为止,冷却得混合物。
II.将上述混合物用适量水浸取,得浸取液,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强碱性,过滤、洗涤至不含SO,得到灰白色Ce(OH)3。
III.由步骤II制得的Ce(OH)3制取Ce(OH)4(黄色难溶物)。
IV.向Ce(OH)4沉淀物中加入浓硝酸加热至浆状{生成H2[Ce(NO3)6]},再加入稍过量的NH4NO3晶体,充分搅拌后重新加热至糊状结晶体,冷却、过滤得硝酸铈铵粗品。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用铂皿或铅皿中而不用玻璃仪器的主要原因是____。
(2)步骤III中由Ce(OH)3制取Ce(OH)4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a的烧瓶中盛放的固体为____(填化学式);装置b中仪器W的名称是____。
②当b中沉淀完全变为黄色后,停止通Cl2后改通空气(图中框内改通空气装置)的目的是_____。
③将装置b中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能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的实验方法是____。
(3)步骤IV中H2[Ce(NO3)6]与NH4N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将得到的粗品进一步提纯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1)HF溶液能腐蚀玻璃仪器
(2) KMnO4[或Ca(ClO) 2] 三颈烧瓶 除去装置内的氯气,使其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3) 重结晶
【分析】本实验利用稀土氟化物制取硝酸铈铵,首先利用浓硫酸还原CeO2得到Ce2(SO4)3,然后和NaOH溶液反应得到Ce(OH)3;之后利用浓盐酸和KMnO4[(或Ca(ClO) 2等]反应来制取氯气,利用生成的氯气氧化Ce(OH)3得到Ce(OH)4,加入浓硝酸溶解得到H2[Ce(NO3)6],然后再和NH4NO3反应得到产品;(1)稀土氟化物含有F−,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HF,HF能腐蚀玻璃仪器,CeO2与浓硫酸反应时Ce元素被还原,O元素被氧化生成O2;
(2)装置a中要制取氯气可以用浓盐酸和KMnO4[(或Ca(ClO) 2等]反应来制取氯气;W为三颈烧瓶;通入空气可以除去残留的氯气,使其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制取Ce(OH)4的过程中,氯气会被还原为Cl−,沉淀表明可能附着有NaCl,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即检验沉淀表面是否有氯离子,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
(3)根据题意H2[Ce(NO3)6]与NH4NO3反应生成(NH4)2[Ce(NO3)6],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应是发生复分解反应;(NH4)2[Ce(NO3)6]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浓硝酸,进行重结晶进一步提纯。
(1)
稀土氟化物含有F−,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HF,HF溶液能腐蚀玻璃仪器,所以用铂皿或铅皿而不用玻璃仪器;
故答案为HF溶液能腐蚀玻璃仪器;
(2)
①装置a中要制取氯气,但没有加热装置,所以应是浓盐酸和KMnO4[或Ca(ClO) 2等]反应来制取氯气;根据W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三颈烧瓶;
故答案为KMnO4[或Ca(ClO) 2],三颈烧瓶;
②当b中沉淀完全变为黄色后,虽然停止了通入氯气,但装置中会有残留的氯气,所以需通入空气除去装置内的氯气,使其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除去装置内的氯气,使其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③制取Ce(OH)4的过程中,氯气会被还原为Cl−,沉淀表明可能附着有NaCl,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即检验沉淀表面是否有氯离子,方法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故答案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3)
根据题意H2[Ce(NO3)6]与NH4NO3反应生成(NH4)2[Ce(NO3)6],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应是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易溶于水,几乎不溶于浓硝酸,所以可以进行重结晶进一步提纯;
故答案为:,重结晶。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制备流程、发生的反应、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的结合,题目难度中等。
五、工业流程题
18.CoCl2可用于电镀,是一种性能优越的电池前驱材料,由含钴矿(Co元素主要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还含有Fe、Si、Cu、Zn、Mn、Ni、Mg、Ca元素,碳及有机物等)制取氯化钴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①焦亚硫酸钠(Na2S2O5)常作食品抗氧化剂。CaF2、MgF2难溶于水。
②CoCl2•6H2O的熔点为86℃,易溶于水、乙醚等;常温下稳定无毒,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③部分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的pH见表:
Co3+
Fe3+
Cu2+
Co2+
Fe2+
Zn2+
Mn2+
Mg2+
开始沉淀pH
0.3
2.7
5.5
7.2
7.6
7.6
8.3
9.6
完全沉淀pH
1.1
3.2
6.6
9.2
9.6
9.2
9.3
11.1
回答下列问题:
(1)“550℃焙烧”的目的是____。
(2)“浸取”的过程中,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S2O5的作用是____。
(3)滤液1中加入NaClO3溶液的作用是____。
(4)加入Na2CO3溶液生成滤渣2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____。
滤液3经过多次萃取与反萃取制备CoCl2晶体:
(5)滤液3中加入萃取剂I,然后用稀盐酸反萃取的目的是____。
(6)制备晶体CoCl2•6H2O,需在减压环境下烘干的原因是____。
(7)为测定制得的产品的纯度,现称取2.00gCoCl2•6H2O样品,将其用适当试剂转化为CoC2O4,再转化为草酸铵[(NH4)2C2O4]溶液,再用过量稀硫酸酸化,用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高锰酸钾溶液24.00mL,该产品的纯度为____。
【答案】(1)除去除去碳及有机物并使各金属转化为氧化物
(2)4Co3++ S2O+3H2O=4Co2++2SO+6H+
(3)6Fe2++ClO+6H+=6Fe3++Cl-+3H2O
(4)2Fe3++3CO+3H2O=2Fe(OH)3↓+3CO2↑
(5)分离出溶液中的Mn2+、Cu2+、Zn2+,回收利用
(6)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产生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7)67.8%
【分析】含钴矿(Co元素主要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还含有Fe、Si、Cu、Zn、Mn、Ni、Mg、Ca元素,碳及有机物等),550℃焙烧除去除去碳及有机物并使各金属转化为氧化物;加入稀硫酸和焦亚硫酸钠Na2S2O5浸取,滤渣1为难溶物SiO2,其余金属元素进入滤液中,Co3+被Na2S2O5还原为Co2+;滤液1中加入NaClO3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便于分离,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pH用于3.0~3.5沉淀铁离子,过滤得到滤渣2和滤液2,滤液2中加入NaF调节溶液pH=4.0~5.0沉淀镁离子、钙离子,生成滤渣3为CaF2、MgF2,滤液3中还有Cu2+、Zn2+、Ni2+、Mn2+、Co2+、Na+,滤液3中加入萃取剂Ⅰ除去Mn2+、Cu2+、Zn2+、Na+,向分液得到有机层中加入稀盐酸反萃取得到萃取剂Ⅰ和溶液4,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相应的盐;溶液中含Ni2+、Co2+,加入萃取剂Ⅱ萃取分液得到含Ni2+的溶液和含Co2+的有机层,加入稀盐酸反萃取得到氯化钴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晶体。
(1)
碳和有机物可通过焙烧除去同时各金属转化为对应的氧化物,含钴废料“550℃焙烧”可以除去除去碳及有机物并使各金属转化为氧化物。
(2)
根据题意可知Na2S2O5具有还原性,所以加入Na2S2O5将Co3+还原为Co2+,离子方程式为4Co3++ S2O+3H2O=4Co2++2SO+6H+。
(3)
NaClO3具有氧化性,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便于分离,相关的离子方程式为:6Fe2++ClO+6H+=6Fe3++Cl-+3H2O。
(4)
加入Na2CO3溶液生成滤渣Fe(OH)3,反应式为:2Fe3++3CO+3H2O=2Fe(OH)3↓+3CO2↑。
(5)
滤液3中含有Mn2+、Cu2+、Zn2+,用稀盐酸反萃取的目的是:分离出溶液中的Mn2+、Cu2+、Zn2+,回收利用。
(6)
CoCl2·6H2O加热至110~120℃时,失去结晶水变成有毒的无水氯化钴,故减压环境下烘干的原因是:降低烘干温度,防止产品分解产生有毒的无水氯化钴。
(7)
草酸铵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H++2MnO+5H2C2O4═10CO2↑+2Mn2++8H2O,2.00gCoCl2•6H2O样品,将其用适当试剂转化为CoC2O4,再转化为草酸铵[(NH4)2C2O4]溶液,再用过量稀硫酸酸化,用0.1000mol/L高锰酸钾溶液滴定,结合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得关系式:5CoCl2•6H2O~ 5CoC2O4~5(NH4)2C2O4~2MnO,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去高锰酸钾溶液24.00mL,该产品的纯度为=67.8%。
六、有机推断题
19.普瑞巴林(pregabalin)常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痛和带状疱疹神经痛,还能辅助治疗癫痫、焦虑障碍等,G是3-氨甲基-5-甲基己酸的一种立体异构体,该异构体可以溶解在(S)-扁桃酸中,通过结晶就拆分得到了普瑞巴林,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i.R′-CHO+
ii.RCOOH+CO(NH2)2→RCONH2+NH3↑+CO2↑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系统命名)____。
(2)B的结构简式为__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
(4)D中有___个手性碳原子。
(5)写出反应④由E生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
(6)G中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
(7)H是G的同系物,其碳原子数比G少四个,且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则H可能的结构有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体)
【答案】(1)3—甲基丁醛
(2)
(3)加成反应
(4)2
(5)+CO(NH2)2 CO2↑+NH3↑+H2O
(6)氨基、羧基
(7)5
【分析】在有机物的推断合成中,常采用的方法是对比法,找出不同部位和相同部位,不同部位应是断键和形成化学键,如对比A. C的结构简式,可以推出B的结构简式为,据此分析解答。
(1)
根据A的结构简式,A属于醛,按照系统命名的原则,该有机物A的名称为:3—甲基丁醛;
(2)
由分析可知B为;
(3)
对比B和C的结构简式,C中不含有碳碳双键,B→C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4)
根据手性碳原子的定义,有机物D中含有的手性碳原子有2个,即 ;
(5)
根据已知可知,反应④的反应方程式为+CO(NH2)2 CO2↑+NH3↑+H2O;
(6)
由题意可知G是3-氨甲基-5-甲基己酸的一种立体异构体,则具有的官能团名称是:氨基、羧基;
(7)
H是G的同系物,碳原子比G少四个,即H中有四个碳原子,与G具有相同的官能团,H中应含有氨基和羧基,H可能的结构简式,结构简式还可能是,结构简式还可能是,还可能是,还可能是,一共5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月考),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