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诵读领悟感受意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结合词句,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方面解读词人愁情。2、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1127年,靖康之乱,北宋灭亡,她被迫举家南下,1129年,丈夫赵明诚病故,清照时年46岁,接着金兵入侵,她孤身一人流亡,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丢失过半。她亡国继以亡家,晚年无儿无女,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思考:全词词眼是哪个字?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意象)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对比感知:若把它改为“寻觅,冷清,凄惨”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几句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这几句包含几层意思?有什么作用?①运用叠字的手法,寻寻觅觅写出人物动作,冷冷清清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凄凄惨惨戚戚从心境角度写出命运的凄惨和心情的悲痛。②内容上:巧用叠词,形象地写出了寻觅无着、四顾茫然的女词人形象及其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为全词定下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③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具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结论:秋风渲染悲凉愁情
雁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悲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用凋零的黄花渲染萧条悲凉的氛围憔悴损:一语双关,人花两凋零如今有谁堪摘:反问,强调无人可摘,怀人伤己,表达作者孤寂之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细雨:哀伤﹑愁丝的象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词人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愁情?①意象:淡酒、秋风(急)、雁过、黄花、梧桐、细雨②意境:营造了一种晚风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③愁情:丧夫之痛、颠沛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借残秋之景表达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较前期的相思闲愁多了一份深刻与厚重!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淡酒 过雁 黄花 梧桐
阅读《醉花阴》和《声声慢》:比较这两首词在意象、意境、情感、以及抒情方法上的异同。意象:都选用了“酒”、“黄花”、“风”、“黄昏”四个意象。《醉》:瑞脑、纱橱、玉枕——室内之景、闺中少妇的孤独伤感《声》:雁过、梧桐、细雨——烘托浓重的愁绪意境:《醉》: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的清新、寂静的意境。《声》:营造的是晚风送寒、黄花凋落、北雁南飞的凄惨悲凉的意境。
情感:都在写“愁”《醉》思念丈夫的闺中“闲愁”——孤单寂寞、相思之愁《声》国破家亡的凄苦“悲愁”——夫死、家亡、国破的悲痛与哀愁抒情方式: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醉》一词含蓄地借秋景表达自己的闺中之愁《声》一词直抒胸臆,直接点明作者凄凉的心境和内心忧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文ppt课件,共43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课件ppt,共39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9(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9.3* 声声慢(寻寻觅觅)教课内容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