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授课ppt课件
展开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立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北宋时期的租佃契约关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经过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北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都有显著的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繁荣。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的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棉花、茶叶、蚕桑等)的农户;
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
土地利用率提高,引进占城稻,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多
户口增长: 北宋末年实际人口超过1亿。
(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其种艺制作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名曰贝吉,又曰棉布。 ——王祯《农书》
宋代人口逐渐增加,南宋时期人口减少,但仍堪比比汉唐盛世人口数。 生产力提高,农业发展是根本原因。
宋史学者评估,北宋的粮食商品率约为17%。在江南,每个农户可以养活2.35个五口之家,粮食商品率达40%。换言之,宋代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得大量粮食得以成为商品粮,流入市场;大批农业人口得以脱离土地束缚,进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化进程。
宋朝时期经济发展到新高度,有学者提出此时产生“农业革命”,由上面材料得出,“农业革命”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瓷器质地坚硬不吸水,敲击响声清脆,比陶器更加美观、耐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逐渐形成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
(1)宋朝出现五大名窑(2)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隐约有像螃蟹爪一样的细纹
青中带红,带紫,华而不俗
冰裂纹或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开片较大。
元青花“鬼谷下山”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
(1)煤的开采量很大,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为燃料(2)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宋]庄绰《鸡肋篇》
材料二: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生产也有很大进步。矿冶业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开采冶炼规模的扩大以及产量的增加上。北宋时,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规模都很大。——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河南省鹤壁市曾发现北宋晚期的煤矿遗址,竖井矿口的直径约2米半,井深46米左右,四条较长的巷道总长500余米,就巷道遗址及采煤区遗址看,采煤人数当数百人之多。——《河南鹤壁市古煤矿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60年第3期
思考:结合教材P61历史纵横与两则材料,感受北宋矿冶业特别是煤炭开采业 的发展。
知识产权意识:“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 ——(清)叶德辉《书林清话》
(1)普遍运用雕版印刷术;(2)发明活字印刷术;(3)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造纸业的发展。
北宋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 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
宋代出现五大名窑;(成为重要的外贸出口商品)元代出现彩瓷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用煤作燃料;普遍使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宋朝开始在内地种植棉花,元代迅速发展,南方普遍种植。元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思考:农民种植的作物会拿到哪里去卖?城市里还是村里?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农村市场相对繁荣)
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 ——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
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货币需求量激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北宋的交子与南宋的会子
边境贸易——榷场辽宋夏金时期,各政权在彼此交界地带设置的互市市场。除战争时期,通常会相互约定,定期开设,受官方严格管控。
宋朝在宋辽榷场贸易中每年有四十余万的收入,以致每年给辽国缴纳的岁币(三十万)可以从榷场贸易中收回。 ——霍贺:《浅析宋代的对外贸易》
据统计,宋代来华朝贡的有 26 国 302 次,其中安南 45 次,占城 56 次,真腊、三佛齐 33 次,大食 40 次。 ——李云泉 《略论宋代中外朝贡关系与朝贡制度》 宋代为“资国用”而“求利江海”,积极发展海上交通,经营海外贸易。(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中央政府在泉州设立专管外贸的市舶司。(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竟占国家总收入的 20%。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城市格局:打破时空限制;城市功能: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管理:放松;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两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72家,……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 一直南过去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 包子,李家香铺……茶坊每五更点灯……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唐)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王溥:《唐会要》卷八六
唐中叶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江南”
思考: 回顾所学,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根据课文说出它的表现、影响如何?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 陆 游
(1)经济: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2)交通:南粮北运(漕运、海运)(3)人口: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比重不断增长。(4)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加强。(5)文化: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北宋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
【历史趣闻】两宋时期的全国Ⅰ、Ⅱ、Ⅲ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为什么宋元商品经济会如此繁荣?
材料一: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种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 ——漆侠《宋代经济史》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 ——《宋史》材料三:宋太宗下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 宋仁宗景祐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
3. 国家相对统一、交通便利
4. 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南北商品交流
5. 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
思考: 有哪些社会上的重大变革之潮?引起社会变革的诸多原因里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宋)郑樵《通志》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 ——(宋)朱彧《萍洲可谈》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 司马光《书仪》
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存遗。……中国社会进入“纯粹的平民社会”。 —— 钱穆《理学与艺术》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禁工商不得乘马”、“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部曲奴婢身系于主,谓私家所有”。 ——《旧唐书》
入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与庄园经济解体,从前的部曲均被放免为自由民。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宋朝租佃经济十分盛行。据估计,宋朝佃户占全国总人口35%。租佃和买卖土地办理法律契约即可,且佃农在约满后可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 ——摘编自张海鹏《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用书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商品经济富于流动性和分化性,引起社会变革,在引起变革诸因素中,商品经济是最根本的。 ——林文勋《商品经济:唐宋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11—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一个新的社会诞生了,其基本特征可以说已是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了。 ——【法】谢和耐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分别有哪些变化?试分析经济与社会变化之间的联系。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加强
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内藤湖南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发展表现,市镇贸易之繁荣,和平之榷场,新生之纸币,非农业税占比增多,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探究5社会变化,土地转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本课线索,科举取士南北分卷,商品经济的繁荣,科举选官的兴盛,文官政治的凸显,市民文化的兴起,变革的表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前预习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