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ppt课件
展开请仿照颁奖词示例,为《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中的“牧羊人”写颁奖词。
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
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
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
言简义丰,突出价值和影响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
“我”在普罗旺斯的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个植树的牧羊人,他种了成千上万棵树,让一片荒芜贫瘠的土地变成了充满生机的乐园。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
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了……(1919年)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文章主体叙事部分采用的是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
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归纳要点,填写下表。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变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八十七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最后一次 相见
景象完全改观,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象。
文中的牧羊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是刻画人物形象最常用的描写手法,即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等。
一般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挑选橡子时一丝不苟,心无旁骛,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不知道,更不关心土地的归属——高尚无私,一心种树,纯粹是为了拯救大地,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树苗的成活率很低,毅力非凡。
独行,坚持,意志顽强。
目标远大而高尚。
外貌干净整洁,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
房子结实,不漏雨,室内环境整洁。
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
牧羊人植树是一件伟大的工程。
牧羊人所种的树已经初具规模。
“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植树造福大众的巨大成就
直接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肖像等
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周围其他人物等的描写
初中语文13 植树的牧羊人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3 植树的牧羊人示范课ppt课件,共1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6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作者档案,写作背景,阅读点拨,生难字词,结构图示,课堂小结,随堂测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