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习题
展开一、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雨后的空气( ),漫步于林间小道,深吸一口气,一股清爽便涌进了鼻腔流入了我的肺。雨后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飘香的( ),这种味道最容易使人沉思,勾起人们埋藏在心底的记忆。这一刻,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天地之间唯你孤身一人,往事就如这场雨一般来去匆忙,只有经历过才知其中滋味。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雨已然成为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传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对丝丝细雨所生的哀伤,是对已故亲友的浓浓怀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在秋雨寂寥中寄托的绵绵相思,今夜的苦雨将倍增来日团聚的喜悦……在中国的诗词中,或悲雨,或喜雨,或思雨……每一滴雨都被中国文人赋予了独特的内涵,文人们借雨抒情,以雨写泪,雨也因其新的含义在中国文化生根发芽,成为了中国文化血脉重要的一支。雨,已经不单单是自然的雨了,每个人对雨的( )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雨也成了每个人的雨。我喜欢缠绵雨,喜欢它带给我的每一份感动和回忆,缠绵雨缠绵我心间,每一丝的缠绕都是我和它的专属故事,谢谢它的陪伴,感谢它的降临。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怡情悦性 气味 载体 感觉
B.怡情悦性气息媒介感受
C.沁人心脾气味媒介感觉
D.沁人心脾气息载体感受
答案:D
解析:怡情悦性:使心情舒畅愉快。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语境说的是雨后的空气使人感到舒适,故选用“沁人心脾”。气味:鼻子可以闻到的味儿。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结合语境说的是“丝丝飘香”,此处可以选用“气息”。载体:科学技术上指某些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泛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结合下面引用的诗句,语境说的是雨是承载文人墨客的情感的意象,故选用“载体”。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引起的直接反映。感受:受到(影响),接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语境说的是“因此雨也成了每个人的雨”,此处是说雨给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故选用“感受”。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答案示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杜甫对滋润万物的春雨的喜爱,是对无私奉献情怀的由衷赞美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王维对雨馈赠自然的颂歌,雨后的秋景让他流连忘返
解析:前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杜牧对丝丝细雨所生的哀伤,是对已故亲友的浓浓怀念”,引用的诗句表达的是“或悲雨”的情怀。后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在秋雨寂寥中寄托的绵绵相思,今夜的苦雨将倍增来日团聚的喜悦”,引用的诗句表达的是“或思雨”的情怀。结合后句“或悲雨,或喜雨,或思雨”可知,这三者是对应关系,所以,此处要填写的诗句要与“或喜雨”的情感对应。诗句的解读上也要扣住“喜”来写。句式是“诗句+是+诗人+解读诗句的意思和(喜雨)情感内涵”。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雨因此有了新的含义,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原句运用比拟手法,以“生根发芽”,体现了雨的含义逐渐丰富、发展,逐渐被认同的过程,“文化血脉”凸显了雨与中国文化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与改句相比,原句意蕴更丰富,形象更生动。
解析: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句中的“生根发芽”“中国文化血脉”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原句用“生根发芽”体现了雨的含义逐渐丰富、发展,逐渐被认同的过程;用“中国文化血脉”凸显了雨与中国文化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从语义上看,二者意思基本相同,但改句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它的表达没有原句中表达的雨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那种逐渐丰富、发展、被认同的过程,也凸显不出雨与中国文化一脉相连的关系。所以,原句与改句相比,原句意蕴更丰富,形象更生动。
4.阅读下面的语段,概括“丹书铁券”在明代的发展变迁,不超过60字。
“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信物。之所以称“丹书铁券”,是因为早期的铁券是以朱砂填涂其上的文字。用朱砂填涂文字,既可使颜色纯正,又能使色彩经久不褪;以铁为券,取其坚固、久存之意。明初,朱元璋创建了历史上最完备的铁券制度,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有关内容。如其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至于权限范围,仅限于本人和后代犯罪不加刑。洪武三年(1370),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或侯爵封号,并被赐予“丹书铁券”。明中后期,仍不时有功臣及其后裔获赐铁券。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清代,“丹书铁券”制度被废除。
答案示例:“丹书铁券”是特权信物,明初创建最完备的铁券制度,规定颁授对象和权限范围;明中后期,颁授对象扩大到功臣之后。
解析:第一、二、三句,解说“丹书铁券”以及使用“丹书”“铁券”的具体原因;第四句,写明初朱元璋为“丹书铁券”建立了完备制度;第五句,从颁授对象和权限范围两个角度解说明初铁券制度的内容;第六句,写明初颁授“丹书铁券”的对象;第七、八句,写明中后期及明末“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最后一句,写“丹书铁券”制度在清朝被废除。由分析可知,要概括“丹书铁券”在明代的发展变迁,就要把握“丹书铁券”在明代的制度、授予对象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等。
5.下面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在新冠疫情期间致2020年的高考学子信中的文段。请你根据文意,以“清华人”开头,另选一个主题,进行续写,100字以内。
清华人眼中的诗意,是北斗导航系统工程师身着汉服吟咏“松风水月”的温润端方;是青藏铁路线上“笑迎高原暴风雪,定叫拉萨连北京”的青春豪情;
清华人向往的浪漫,是用脚步翻阅这个国度散落在城市乡野、街头巷尾的故事;是无数个日夜,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书卷中拥抱岁月山川、在实验室驰骋星辰大海;
答案示例:清华人笃信的自由,是不为虚名所动,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心灵的富足;是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洗礼,依然会因为美好的事物而热泪盈眶,依然会对远方陌生的人们倾尽善良。
解析:注意“清华人……”是话题,后面是用两句话来诠释,且是用清华人的举动来具体诠释清华人的精神。要注意例句的格式。
6.根据《过秦论》的内容,给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用武力,收名城,杀豪杰,终为一代雄主。
参考答案:诛忠臣,施暴政,祸子民,尽叹二世昏君。或:诛匈奴,征百越,建长城,留下万世功勋。
二、延伸阅读
(2019·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答案:C
解析:画线语句是对贾生籍贯、才华及受吴廷尉赏识情况的介绍,故陈述对象为贾谊和吴廷尉两人。“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和“吴廷尉为河南守”是两件事,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D两项;B项,吴廷尉因“闻其秀才”而“召置门下”,并且“甚幸爱”,故三句主语都是“吴廷尉”,“门下甚幸爱”错解句意。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
解析:A项,“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答案:C
解析:C项,“重新得到重用”错,贾谊答复询问后,文帝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并让其担任梁怀王的太傅,但贾谊之前担任“长沙王太傅”,而文帝对贾谊所提建议“不听”,所以不能说明受其重用;且“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与“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前后次序颠倒。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参考答案:(1)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2)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解析:(1)得分点为“短”“擅权”“纷乱”等词语。(2)得分点为“数”“非”“稍”等词语。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在本郡闻名。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能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喜欢他。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天下第一,以前还和李斯是同乡,并且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调任他做廷尉。吴廷尉于是就向朝廷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华,且精通诸子百家的典籍。孝文帝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是最年轻的。文帝每次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时,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不能说什么,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于是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生。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朝建立到孝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和睦,正是改定历法、改变服色、制定法令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详细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官印字数采用五,确定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帝刚刚即位,谦虚礼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主张都是由贾谊提出的。于是孝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灌、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恨他,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于是,孝文帝此后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担任长沙王太傅。贾谊辞京之后,前往长沙,等到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之后,贾谊被皇帝召见。当时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接见贾谊。因孝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详细地讲述了这里面的道理。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孝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做他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孝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出行,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不称职,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当堂检测题,共1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1.1 过秦论精品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走近作者——贾谊,写作背景,检查预习,根据注释翻译全文,课后作业,课文当场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