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设计
展开2.强调地方时和标准时的方向性。“地方时越大越早;标准时越小越早”。
3.地方时的12︰00均为上中天;标准时的12︰00指代该地的经度。
4.国家时的三重身份和“国家---地方时”的回归。
5.零时区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由量变到质变的哲理;“物极必反”的质变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6.归纳过日界线和过180°经线的7道数学表达式。
7.练习的设计安排紧凑、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
8.本章节课件标题为“时差和日界线”,把教材的标题“昼夜交替和时差”稍作了修改。本人设计更新的理念是:忠于教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因人施教适度调整。
二、教学目标
1.知晓地方时和标准时的概念
2.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并熟练地加减换算日期、换算时间和空间。
3.熟练掌握、运用时间计算公式:T求﹦T已知±︱时区差︱15°/1时区;
T求﹦T已知±︱经度差︱1小时/15°
4.知晓常用已知时间: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时;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经线时。
三、学情分析
昼夜交替和时差(时区和日界线)的内容在高中地理课本必修①上的展现非常简单。表面看不存在什么大问题,而实际学情则不然。历年高考中都出现过与地时、标准时和日界线密切关联的考题。据统计得分率都很低。因此,本章节的内容既是高一地理的难点;又是高三地理应考复习的重点,有必要重点讲解、系统复习。
四、重难点
地方时越大越早;地方时指向东;任何地方时的12︰00均为上中天。
2.标准时越小越早;标准时指向西。标准时的12︰00指代该地的经度。
3.一般国家时均有三重身份:①国家时②区时③地方时。任意二个国家时(标准时)相比较,则二个国家时等同为地方时。
4.从零时区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由量变到质变的哲理。
5.东边(劣弧)时分早;西边(劣弧)时分晚。经度有理数越大时间(年、月、日、时、分、秒)越早。180°E为一天的起点;180°W为一天的终点。所以,过时区线东加西减(1小时);过日界线东减西加(一天)。
6.人们借助有理数来计算时间。有理数是无限的,可地球上24时区却是有限的。无限和有限碰撞导致“物极必反”的质变线------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产生。
7.时间与空间的互换,15°/1小时;1°/4分钟;1′/4秒钟;并根据时间确定相应经度。
五、教学过程
1.地方时和标准时
●地方时又称经线时,即在不同经线位置看同一太阳。
地球自西向东运转,地方时方向指东。
东边时分早;东“+”西“-”。
地方时越大越早。
任何地方时都以上中天为正午12:00。
●标准时即在同一经线位置看太阳运动。
太阳东升西落,标准时方向指西。
西边时分晚;东“+”西“-”。
标准时越小越早。
(图示强调标准时的12︰00指代该地的经度)
标准时即特定区域内奉为标准的地方时。
● 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分别跨7.5°组成中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东西12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东西12区时分相同,日期却相差一天。
(强调国家时的三重性)
●我国领土地跨5个时区。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东8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
●东边(劣弧)时分早;西边(劣弧)时分晚。经度有理数越大(小)时间越早(晚)。
(引入时间计算公式)
●T求=T已知±∣时区差∣×小时/时区
●T求=T已知±∣经度差∣×小时/15°
(时间计算举例)
2.日界线
●东西12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东西12区时分相同,日期却相差一天。
●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向东加;向西则减。
● 日界线东西日期相差1天,向东减;向西则加。
●固定日界线(180°)和移动日界线(0时)
●固定日界线以东为昨(旧)天;以西为今(新)天。
●移动日界线以东为今(新)天;以西为昨(旧)天。
●日界线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180°E是一天的起点;180°W是一天的终点。
●太阳直射180°,0°经线为0时日界线,M日和(M-1)日各占一半。北京时间为相对新的一日(M日)08︰00。
●太阳直射0°经线,0时日界线与180°重合,全球均为同一日。北京时间为20︰00。
●0时日界线又可称24时日界线。“0时”相对新一日(180°E)而言;而“24时”则相对旧一日(180°W)而言。
●180°经线只是原则国际日界线。
过日界线的情况之一:
过日界线但未过时区线,仅日期发生变化(往东减一天//往西则加一天);区时则维持不再加上旅途所耗的时间。
过日界线的情况之二:
既过了日界线又过了时区线,则日期发生变化(往东减一天//往西则加一天);区时也发生变化(往东加一小时//往西则减一小时);再加上旅途所耗的时间。
(时间计算举例)
总结:
●过日界线有四种可能:
①:(M-1)日N时a分钟
②:(M+1)日N时a分钟
③:(M-1)日(N+1)时a分钟
④:(M+1)日(N-1)时a分钟
●过180经线有三种可能:
①:(M-1)日N时a分钟
②:(M+1)日N时a分钟
③:M日N时a分钟
④:M日N时a分钟_
(课堂练习 Nw let’s d the exercises)
●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时为06︰00或18︰00。
●晨昏线与纬线切点的经线时为00︰00或12︰00。
六、课后练习巩固
下表为北半球甲、乙两城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1.乙地经度为( )
A.86°E B.90°E C.146°E D.150°E
图11-3
图11-3
2.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图2所示为24小时的全日制时钟,指针为时针,读图并结合北半球夏至日各纬度昼长,回答3~5题
3.如果此钟在我国得到推广,图示时刻夏至日某地恰好
日出(不考虑房屋阻挡、地形等因素),那么该地可能为( )
A.南京 B.北京 C.哈尔滨 D.广州
4.如果此时北京为7日13时,那么在全球范围内所处的日期( )
A.6日的范围大于7日 B.7日的范围大于8日
C.8日的范围大于7日 D.7日的范围大于6日
5.北半球冬至日这一天40°N昼长为( )
A.9小时51分 B.9小时09分 C.8小时51分 D.无法计算
图3中,虚线MH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回答6~7题:
图3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南半球③MH为晨线④NH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 ( )
A.6日12时 B.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24时
甲
乙
丙
图4是我国中纬度地区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夏至日这一天,对旗杆影子的观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旗杆某个时刻的日影长度,其中乙、丙为此日的最长影子,甲与乙的夹角和甲与丙的夹角相等。据此回答8~10题。
8.甲处影子所指示的方向是(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图4
9.旗杆的影子为甲时,北京时间
为12时40分,此地的经度为
A.120°E B.0° C.110°E D.130°E
10.若该地昼长为14时40分,乙影子出现的时间(地方时)为( )
A.4:40 B.19:20 C.18 D.6
11.读杭州(30°N,120°E)和甲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5,完成:(10分)
图5
⑴这一天杭州的昼长为 小时;甲地的昼长为 小时;两地同处在白天
的时间为 小时;两地的时差为 小时。(4分)
⑵甲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 。(2分)
⑶甲地日出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2分)
⑷该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2分)
A、北京 B、海口 C、新加坡 D、悉尼
课后练习巩固参考答案
11.读杭州(30°N,120°E)和甲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完成:(10分)
⑴ 14 (1分); 12 (1分); 3( 1分); 10 (1分);
⑵ 0°, 30°W(2分); ⑶ 15°N,60°E(2分);
⑷ B(2分)。
七、板书设计
二、时差和日界线
1.地方时和标准时
●地方时又称经线时,即在不同经线位置看同一太阳。
地方时方向指东。
地方时越大越早。
任何地方时都以上中天为正午12:00。
●标准时即在同一经线位置看太阳运动。
标准时方向指西。
标准时越小越早。
标准时即特定区域内奉为标准的地方时。
●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东西12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东西12区时分相同,日期却相差一天。
●我国地跨5个时区。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东8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
●东边(劣弧)时分早;西边(劣弧)时分晚。经度有理数越大(小)时间越早(晚)。
●T求=T已知±∣时区差∣×小时/时区
●T求=T已知±∣经度差∣×小时/15°
2.日界线
● 日界线东西日期相差1天,向东减;向西则加。
●固定日界线以东为昨(旧)天;以西为今(新)天。
●日界线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180°E是一天的起点;180°W是一天的终点。
●180°经线只是原则国际日界线。
●过日界线有四种可能:
①:(M-1)日N时a分钟
②:(M+1)日N时a分钟
③:(M-1)日(N+1)时a分钟
④:(M+1)日(N-1)时a分钟
●过180经线有三种可能:
①:(M-1)日N时a分钟
②:(M+1)日N时a分钟
③:M日N时a分钟
④:M日N时a分钟_
八、温馨提示
1.请注意手型引导
2.若出现多个手型图标则从上到下依次点击
3.手型点开后,则继续点击手型和按钮以外的屏幕区间;按钮仅用作翻页城 市
日出时间
表1
日落时间
甲 城
5:30
19:00
乙 城
7:23
20:37
纬度
昼长
20°N
图2
13小时13分
40°N
14小时51分
60°N
18小时2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B
D
B
B
C
B
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共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主题,活动步骤,成果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