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配套课件ppt
展开2018年上映的电影《影》以三国时代襄樊之战为原型,片中沛良(原型孙权)书写草书,服饰上绘制山水画,这些都符合那一时期的文化艺术风格吗?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出现了哪些新科技?有着怎样的文化特征?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作者是曾任北魏高阳太守的贾思勰。这部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己达到很高水平。
《史记》曰:“齐民无盖藏。”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齐民要术·序》
《齐民要术》书名的含义
《齐民要术》目录: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卷三:种葵、蔓菁等12篇。卷四:园篱、栽树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酒4篇。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卷十:非北方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酰、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束为十卷。——《齐民要术·序》
贾思勰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体系。对开荒、耕种到生产后的加工、酿造和利用等一系列过程详细记述,同时还论述了种植学、林学以及各种养殖学。
刘徽是三国曹魏时期的数学家,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最早提出了具有“权限”思维的圆周率正确计算方法,求得圆周率为3.1416。
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若又割之, 次以十二觚之一面乘一弧之半径,六之,则得二十四觚之幂。割之弥细,所失弥 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九章算术》注
祖冲之是南朝宋齐之际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
古之九数,圆周率三,圆径率一,其术疏舛。自刘歆、张衡、刘徽、王蕃、皮延宗之徒,各设新率,未臻折衷。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过剩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不足的近似值)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又设开差冪,开差立,兼以正圆参之。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隋书·律历志》
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观测和推算,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南齐书·文学志》至九年正月,用祖冲之所造《甲子元历》颁朔。……陈氏因梁,亦用祖冲之历,更无所创改。——《隋书·律历志》
祖冲之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 ……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馀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着易老庄义,释论语、孝经,注九章,造缀述数十篇。——《南史·文学志》
祖冲之在音律、文学、考据方面也有成就,著小说《述异记》,献策军政《安边论》,是历史上少有的博学多才的人物。
祖冲之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并且还是一位文学家。祖冲之制订的《大明历》,改革了历法,他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是当时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而他创造的“密率”闻名于世。——华罗庚
三、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变得便捷,为书法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东汉以后,书法己经成为专门的艺术。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擅长行草楷书,有“锺氏小巧,胡氏豪放”之说。
(胡)昭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并有名,尺牍之迹,动见模楷焉。——《三国志·胡昭传》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用锺繇、胡昭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而锺氏小异,然亦各有巧,今大行于世云。——(西晋)卫恒《四体书势》三国魏刘德升字君嗣,以造行书擅名,胡昭、锺繇并师其法,而胡书体肥,锺书体瘦,亦各有君嗣之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东晋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
书成换鹅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晋书·王羲之传》
坦腹东床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王羲之),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雅量》
延伸阅读:王羲之趣闻轶事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达到了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王羲之等“少长群贤”共41人在会稽山集会,是时得诗三十七首,后辑为《兰亭诗》。《兰亭集序》为王羲之写的序言。
『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是一种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中国书法已于2009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
为了广泛吸引群众,大力宣传佛经佛法,必须把抽象、深奥的佛教经典史迹用通俗的简洁的、形象的形式灌输给群众,感召他们,使之笃信朝拜。于是在洞窟内绘制了大量的佛教故事画,让群众在看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画内容丰富,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诱人的魅力。主要可分为佛传故事、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佛教历史故事画等。
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史称画绝、文绝、痴绝。
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 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 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晋书·文苑传》
《女史箴图》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现存9段,为绢本设色。作品描绘女范事迹,有汉代冯媛以身挡熊,保护汉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绝与汉成帝同辇,以防成帝贪恋女色而误朝政的故事等,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洛神赋图》现存有宋代摹本,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在现存的中国古代绘画中,《洛神赋图》被认为是第一幅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画作。
饮酒 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因这一时期山水诗的增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形成。
《洛神赋图》中的山水图景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开凿石窟。这一时期的雕塑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特点,宏伟精巧。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同时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
延伸阅读:郦道元和《水经注》
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在研究前人地理学著作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写出了《水经注》一书,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对后世的游记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的影响。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北史·郦道元传》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郦善长注水经,引其枝流一千二百五十二。——《唐六典》注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刘徽与割圆术科学家祖冲之
汉末魏晋的书法王羲之与《兰亭集序》北魏书法艺术
顾恺之的人物画魏晋南北朝的宗教画与山水画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对应不正确的是( D )A. 贾思勰——《齐民要术》B. 祖冲之——圆周率C. 王羲之——《兰亭集序》D. 吴道子——《洛神赋图》2.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记述了黄河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以及治荒的方法,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这充分说明了古代北方( D )A.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B. 胡汉交融促进发展C. 严守重农抑商政策 D. 农业技术的成熟3. 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B )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C.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优秀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政权的建立,拓跋珪,孝文帝迁都洛阳,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①迁都洛阳,②汉化措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习题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点1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民族交融,君主专制,孝文帝,精神文化,见习题,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配套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展开,淝水之战,南方东晋,以少胜多,北魏孝文帝改革,①494年迁都洛阳,1改革措施,语言方面,服饰方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