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5312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5312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5312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图标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四个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m<3 B.m>3 C.m≤3 D.m≥3
4.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黑色部分的图形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任意选取一个白色的小正方形并涂黑,使黑色部分的图形仍然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 )
A. B. C. D.
5.如图,点D在△ABC的边AC上,要判断△ADB与△ABC相似,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 )
A.∠ABD=∠C B.∠ADB=∠ABC C. D.
6.地球平均半径约等于6 400 000米,6 4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64×105 B.6.4×105 C.6.4×106 D.6.4×107
7.已知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0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x<0 B.﹣1<x<1或x>2 C.x>﹣1 D.x<﹣1或1<x<2
8.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的小正方体的个数,那么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9.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
A.2a+3a=6a B.x8÷x2=x4
C. D.(﹣a﹣2)3=﹣
10.﹣6的倒数是( )
A.﹣ B. C.﹣6 D.6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同学们设计了一个重复抛掷的实验:全班48人分为8个小组,每组抛掷同一型号的一枚瓶盖300次,并记录盖面朝上的次数,下表是依次累计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1组
1~2组
1~3组
1~4组
1~5组
1~6组
1~7组
1~8组
盖面朝上次数
165
335
483
632
801
949
1122
1276
盖面朝上频率
0.550
0.558
0.537
0.527
0.534
0.527
0.534
0.532
根据实验,你认为这一型号的瓶盖盖面朝上的概率为____,理由是:____.
12.下列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描述:
①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因为“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所以抛掷该硬币100次时,就会有50次“正面朝上”;
②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4个黑球,1个白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恰好是白球的概率是0.2;
③测试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的成绩,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射中9环以上”的频率总是在0.85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该运动员“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是0.85
其中合理的有______(只填写序号).
13.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5,则k的值为______.
14.如图,在边长为9的正三角形ABC中,BD=3,∠ADE=60°,则AE的长为 .
15.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为1:4,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是___.
16.矩形纸片ABCD,AB=9,BC=6,在矩形边上有一点P,且DP=1.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P重合,折痕所在直线交矩形两边于点E,F,则EF长为________.
17.如图,线段 AB 是⊙O 的直径,弦 CD⊥AB,AB=8,∠CAB=22.5°,则 CD的长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0分)图1、图2是两张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线段AC的两个端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如图1,点P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在图1中作出点P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Q,连接AQ、QC、CP、PA,并直接写出四边形AQCP的周长;
(2)在图2中画出一个以线段AC为对角线、面积为6的矩形ABCD,且点B和点D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9.(5分)如图,某数学活动小组为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沿旗杆正前方米处的点C出发,沿斜面坡度的斜坡CD前进4米到达点D,在点D处安置测角仪,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37°,量得仪器的高DE为1.5米.已知A、B、C、D、E在同一平面内,AB⊥BC,AB//DE.求旗杆AB的高度.(参考数据:sin37°≈,cos37°≈,tan37°≈.计算结果保留根号)
20.(8分)《孙子算经》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记载的“荡杯问题”很有趣.《孙子算经》记载“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妇人曰:‘家有客.’津吏曰:‘客几何?’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不知客几何?”译文:“2人同吃一碗饭,3人同吃一碗羹,4人同吃一碗肉,共用65个碗,问有多少客人?”
21.(10分)下面是“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的尺规作图过程.
已知:△ABC.
求作:△ABC的边BC上的高AD.
作法:如图2,
(1)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BA,CA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E;
(2)作直线AE交BC边于点D.所以线段AD就是所求作的高.
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______.
22.(10分)如图,ABC中,∠ACB=90°,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CB的延长线于点E,交AC于点F.
(1)求证:点F是AC的中点;
(2)若∠A=30°,AF=,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3.(12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F分别在射线DC,DA上运动,且DE=DF.连接BF,作EH⊥BF所在直线于点H,连接CH.
(1)如图1,若点E是DC的中点,CH与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
(2)如图2,当点E在DC边上且不是DC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3)如图3,当点E,F分别在射线DC,DA上运动时,连接DH,过点D作直线DH的垂线,交直线BF于点K,连接CK,请直接写出线段CK长的最大值.
24.(14分)某地一路段修建,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60天,若由甲队先做5天,再由甲、乙两队合作9天,共完成这项工程的三分之一.
(1)求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2)若甲队的工作效率提高20%,乙队工作效率提高50%,甲队施工1天需付工程款4万元,乙队施工一天需付工程款2.5万元,现由甲乙两队合作若干天后,再由乙队完成剩余部分,在完成此项工程的工程款不超过190万元的条件下要求尽早完成此项工程,则甲、乙两队至多要合作多少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
A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正确;
B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正确;
C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不正确;
D即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正确.
故选D.
考点: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识别
2、D
【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详解】
A、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C、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3、A
【解析】
分析:根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可得△=(-2)2-4m>0,求出m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2-4m>0,
∴m<3,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a,b,c为常数)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4、B
【解析】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可重合,白色的小正方形有13个,而能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有4个情况,∴使图中黑色部分的图形仍然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概率是:.故选B.
5、C
【解析】
由∠A是公共角,利用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得A与B正确;又由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得D正确,继而求得答案,注意排除法在解选择题中的应用.
【详解】
∵∠A是公共角,
∴当∠ABD=∠C或∠ADB=∠ABC时,△ADB∽△ABC(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故A与B正确,不符合题意要求;
当AB:AD=AC:AB时,△ADB∽△ABC(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要求;
AB:BD=CB:AC时,∠A不是夹角,故不能判定△ADB与△ABC相似,故C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故选C.
6、C
【解析】
由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解:6400000=6.4×106,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7、B
【解析】
y<0时,即x轴下方的部分,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分两个部分是−1
故选B.
8、A
【解析】
由三视图的俯视图,从左到右依次找到最高层数,再由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的关系可知,最高层高度即为主视图高度.
【详解】
解:几何体从左到右的最高层数依次为1,2,3,
所以主视图从左到右的层数应该为1,2,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简单性质,属于简单题,熟悉三视图的概念,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9、D
【解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分数指数运算法则、幂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A:2a+3a=(2+3)a=5a,故A错误;
B:x8÷x2=x8-2=x6,故B错误;
C:=,故C错误;
D:(-a-2)3=-a-6=-,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分数指数运算法则、幂的乘方法则.其中指数为分数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很少出现.
10、A
【解析】
解:﹣6的倒数是﹣.故选A.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11、0.532, 在用频率估计概率时,试验次数越多越接近,所以取1﹣8组的频率值.
【解析】
根据用频率估计概率解答即可.
【详解】
∵在用频率估计概率时,试验次数越多越接近,所以取1﹣8组的频率值,
∴这一型号的瓶盖盖面朝上的概率为0.532,
故答案为:0.532,在用频率估计概率时,试验次数越多越接近,所以取1﹣8组的频率值.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解答此题关键是用频率估计概率得到的是近似值,随实验次数的增多,值越来越精确.
12、②③
【解析】
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注意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和1之间.根据事件的类型及概率的意义找到正确选项即可.
【详解】
解:①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因为“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所以抛掷该硬币100次时,大约有50次“正面朝上”,此结论错误;
②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4个黑球,1个白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无其他差别.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恰好是白球的概率是,此结论正确;
③测试某射击运动员在同一条件下的成绩,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射中9环以上”的频率总是在0.85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该运动员“射中9环以上”的概率是0.85,此结论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
【点睛】
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计算公式.
13、
【解析】
首先求出一次函数y=kx+3与y轴的交点坐标;由于函数与x轴的交点的纵坐标是0,可以设横坐标是a,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的值;再把(a,0)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y=kx+3,从而求出k的值.
【详解】
在y=kx+3中令x=0,得y=3,
则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3);
设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a,0),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a2+32=25,
解得a=±4;
当a=4时,把(4,0)代入y=kx+3,得k=;
当a=-4时,把(-4,0)代入y=kx+3,得k=;
故k的值为或
【点睛】
考点:本体考查的是根据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进而求出k的值.
14、7
【解析】
试题分析:∵△ABC是等边三角形,∴∠B=∠C=60°,AB=BC.
∴CD=BC-BD=9-3=6,;∠BAD+∠ADB=120°.
∵∠ADE=60°,∴∠ADB+∠EDC=120°.∴∠DAB=∠EDC.
又∵∠B=∠C=60°,∴△ABD∽△DCE.
∴,即.
∴.
15、1:4
【解析】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为1∶4,
∴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4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它们的周长比1:4,
故答案为:1:4.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都等于相似比.
16、6或2.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P点的不同位置,此题分两种情况计算:①点P在CD上;②点P在AD上.①点P在CD上时,如图:
∵PD=1,CD=AB=9,∴CP=6,∵EF垂直平分PB,∴四边形PFBE是邻边相等的矩形即正方形,EF过点C,∵BF=BC=6,∴由勾股定理求得EF=;②点P在AD上时,如图:
先建立相似三角形,过E作EQ⊥AB于Q,∵PD=1,AD=6,∴AP=1,AB=9,由勾股定理求得PB==1,∵EF垂直平分PB,∴∠1=∠2(同角的余角相等),又∵∠A=∠EQF=90°,∴△ABP∽△EFQ(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对应线段成比例:,代入相应数值:,∴EF=2.综上所述:EF长为6或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17、4
【解析】
连接 OC,如图所示,由直径 AB 垂直于 CD,利用垂径定理得到 E 为CD 的中点,即 CE=DE,由 OA=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确定出三角形 CO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 CE 的长,进而得出 CD.
【详解】
连接 OC,如图所示:
∵AB 是⊙O 的直径,弦 CD⊥AB,
∴OC= AB=4,
∵OA=OC,
∴∠A=∠OCA=22.5°,
∵∠COE 为△AOC 的外角,
∴∠COE=45°,
∴△CO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E= OC=,
∴CD=2CE=,
故答案为.
【点睛】
考查了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69分)
18、(1)作图见解析;;(2)作图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数格子可得到点P关于AC的对称点,再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到周长;(2)利用网格结合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可画出矩形.
试题解析:(1)如图1所示:四边形AQCP即为所求,它的周长为:;(2)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考点:1轴对称;2勾股定理.
19、3+3.5
【解析】
延长ED交BC延长线于点F,则∠CFD=90°,Rt△CDF中求得CF=CDcos∠DCF=2、DF=CD=2,作EG⊥AB,可得GE=BF=4、GB=EF=3.5,再求出AG=GEtan∠AEG=4•tan37°可得答案.
【详解】
如图,延长ED交BC延长线于点F,则∠CFD=90°,
∵tan∠DCF=i=,
∴∠DCF=30°,
∵CD=4,
∴DF=CD=2,CF=CDcos∠DCF=4×=2,
∴BF=BC+CF=2+2=4,
过点E作EG⊥AB于点G,
则GE=BF=4,GB=EF=ED+DF=1.5+2=3.5,
又∵∠AED=37°,
∴AG=GEtan∠AEG=4•tan37°,
则AB=AG+BG=4•tan37°+3.5=3+3.5,
故旗杆AB的高度为(3+3.5)米.
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20、x=60
【解析】
设有x个客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出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设有x个客人,则
解得:x=60;
∴有60个客人.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1、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
利用作法和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到BC垂直平分AE,然后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得到AD为高
【详解】
解:由作法得BC垂直平分AE,
所以该尺规作图的依据为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高的定义,解题的关键在于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的逆定理求解.
22、(1)见解析;(2)
【解析】
(1)连接OD、CD,如图,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BDC=90°,再判定AC为⊙O的切线,则根据切线长定理得到FD=FC,然后证明∠3=∠A得到FD=FA,从而有FC=FA;
(2)在Rt△ACB中利用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BC=AC=2,再证明△OBD为等边三角形得到∠BOD=60°,接着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D⊥EF,从而可计算出DE的长,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利用S阴影部分=S△ODE-S扇形BOD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证明:连接OD、CD,如图,
∵BC为直径,
∴∠BDC=90°,
∵∠ACB=90°,
∴AC为⊙O的切线,
∵EF为⊙O的切线,
∴FD=FC,
∴∠1=∠2,
∵∠1+∠A=90°,∠2+∠3=90°,
∴∠3=∠A,
∴FD=FA,
∴FC=FA,
∴点F是AC中点;
(2)解:在Rt△ACB中,AC=2AF=2,
而∠A=30°,
∴∠CBA=60°,BC=AC=2,
∵OB=OD,
∴△OBD为等边三角形,
∴∠BOD=60°,
∵EF为切线,
∴OD⊥EF,
在Rt△ODE中,DE=OD=,
∴S阴影部分=S△ODE﹣S扇形BOD=×1×﹣=﹣π.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若出现圆的切线,必连过切点的半径,构造定理图,得出垂直关系.简记作:见切点,连半径,见垂直.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扇形的面积公式.
23、(1)CH=AB.;(2)成立,证明见解析;(3)
【解析】
(1)首先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ABF≌△CBE,即可判断出∠1=∠2;然后根据EH⊥BF,∠BCE=90°,可得C、H两点都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判断出∠4=∠HBC,即可判断出CH=BC,最后根据AB=BC,判断出CH=AB即可.
(2)首先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ABF≌△CBE,即可判断出∠1=∠2;然后根据EH⊥BF,∠BCE=90°,可得C、H两点都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判断出∠4=∠HBC,即可判断出CH=BC,最后根据AB=BC,判断出CH=AB即可.
(3)首先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可得CK<AC+AK,据此判断出当C、A、K三点共线时,CK的长最大;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DFK≌△DEH,即可判断出DK=DH,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方法,判断出△DAK≌△DCH,即可判断出AK=CH=AB;最后根据CK=AC+AK=AC+AB,求出线段CK长的最大值是多少即可.
【详解】
解:(1)如图1,连接BE,
,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CD=AD,∠A=∠BCD=∠ABC=90°,
∵点E是DC的中点,DE=EC,
∴点F是AD的中点,
∴AF=FD,
∴EC=AF,
在△ABF和△CBE中,
∴△ABF≌△CBE,
∴∠1=∠2,
∵EH⊥BF,∠BCE=90°,
∴C、H两点都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
∴∠3=∠2,
∴∠1=∠3,
∵∠3+∠4=90°,∠1+∠HBC=90°,
∴∠4=∠HBC,
∴CH=BC,
又∵AB=BC,
∴CH=AB.
(2)当点E在DC边上且不是DC的中点时,(1)中的结论CH=AB仍然成立.
如图2,连接BE,
,
在正方形ABCD中,
AB=BC=CD=AD,∠A=∠BCD=∠ABC=90°,
∵AD=CD,DE=DF,
∴AF=CE,
在△ABF和△CBE中,
∴△ABF≌△CBE,
∴∠1=∠2,
∵EH⊥BF,∠BCE=90°,
∴C、H两点都在以BE为直径的圆上,
∴∠3=∠2,
∴∠1=∠3,
∵∠3+∠4=90°,∠1+∠HBC=90°,
∴∠4=∠HBC,
∴CH=BC,
又∵AB=BC,
∴CH=AB.
(3)如图3,
,
∵CK≤AC+AK,
∴当C、A、K三点共线时,CK的长最大,
∵∠KDF+∠ADH=90°,∠HDE+∠ADH=90°,
∴∠KDF=∠HDE,
∵∠DEH+∠DFH=360°-∠ADC-∠EHF=360°-90°-90°=180°,∠DFK+∠DFH=180°,
∴∠DFK=∠DEH,
在△DFK和△DEH中,
∴△DFK≌△DEH,
∴DK=DH,
在△DAK和△DCH中,
∴△DAK≌△DCH,
∴AK=CH
又∵CH=AB,
∴AK=CH=AB,
∵AB=3,
∴AK=3,AC=3,
∴CK=AC+AK=AC+AB=,
即线段CK长的最大值是.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24、(1)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36天;(2)甲、乙两队至多要合作7天
【解析】
(1)设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根据条件:甲队先做5天,再由甲、乙合作9天,共完成总工作量的,列方程求解即可;
(2)设甲、乙两队最多合作元天,先求出甲、乙两队合作一天完成工程的多少,再根据完成此项工程的工程款不超过190万元,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设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
根据题意得,,
解得 x=36,
经检验x=36是分式方程的解,
答:甲、乙两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36天,
(2)
设甲、乙需要合作y天,根据题意得,
,
解得y≤7
答:甲、乙两队至多要合作7天.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注意检验.
天津市滨湖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滨湖中学2021-2022学年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有个,的倒数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娄山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娄山中学中考数学押题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方程的解为,下列计算正确的是,济南市某天的气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弥勒市朋普中学中考押题数学预测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弥勒市朋普中学中考押题数学预测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如果,下列计算正确的是,运用图形变化的方法研究下列问题,在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