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2022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2022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2x﹣5=0的两根中有且仅有一根在0和1之间(不含0和1),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3 B.a>3 C.a<﹣3 D.a>﹣3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6cm和8cm,则它的面积是( )
A.6cm2 B.12cm2 C.24cm2 D.48cm2
3.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6cm、8cm,AE⊥BC于点E,则AE的长是()
A. B. C. D.
4.某共享单车前a公里1元,超过a公里的,每公里2元,若要使使用该共享单车50%的人只花1元钱,a应该要取什么数(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方差
5.如图,为测量平地上一块不规则区域(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画一个边长为4m的正方形,使不规则区域落在正方形内.现向正方形内随机投掷小球(假设小球落在正方形内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经过大量重复投掷试验,发现小球落在不规则区域的频率稳定在常数0.65附近,由此可估计不规则区域的面积约为( )
A.2.6m2 B.5.6m2 C.8.25m2 D.10.4m2
6.如果一元二次方程2x2+3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实数m的取值为( )
A.m> B.m C.m= D.m=
7.下列图形中一定是相似形的是( )
A.两个菱形 B.两个等边三角形 C.两个矩形 D.两个直角三角形
8.下列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
A. B.
C.x+2x−1=0 D.
9.如图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0°,则∠1+∠2= ( )
A.70° B.110° C.130° D.140°
10.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约为35000纳米,那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1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12.如图1,点F从菱形ABCD的顶点A出发,沿A→D→B以1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B,图2是点F运动时,△FBC的面积y(cm2)随时间x(s)变化的关系图象,则a的值为( )
A. B.2 C. D.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因式分解:mn(n﹣m)﹣n(m﹣n)=_____.
1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为1:4,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比是___.
15.把多项式x3﹣25x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
16.分解因式:___.
1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16,点E在边AB上,AE=3,点F是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沿EF折叠,点B落在B′处,若△CDB′恰为等腰三角形,则DB′的长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C1经过点A(﹣4,0)、B(﹣1,0),其顶点为.
(1)求抛物线C1的表达式;
(2)将抛物线C1绕点B旋转180°,得到抛物线C2,求抛物线C2的表达式;
(3)再将抛物线C2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抛物线C3,设抛物线C3与x轴分别交于点E、F(E在F左侧),顶点为G,连接AG、DF、AD、GF,若四边形ADFG为矩形,求点E的坐标.
20.(6分)甲、乙、丙3名学生各自随机选择到A、B2个书店购书.
(1)求甲、乙2名学生在不同书店购书的概率;
(2)求甲、乙、丙3名学生在同一书店购书的概率.
21.(6分)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中,F为边BC的中点,DF与对角线AC交于点M,过M作ME⊥CD于点E,∠1=∠1.
(1)若CE=1,求BC的长;
(1)求证:AM=DF+ME.
22.(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kx+m与双曲线y=﹣相交于点A(m,2).
(1)求直线y=kx+m的表达式;
(2)直线y=kx+m与双曲线y=﹣的另一个交点为B,点P为x轴上一点,若AB=BP,直接写出P点坐标.
23.(8分)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1)求c与b的函数关系式;
(2)点D为抛物线顶点,作抛物线对称轴DE交x轴于点E,连接BC交DE于F,若AE=DF,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P为第四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过P作DE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交DE于H,点Q为第三象限抛物线上一点,作于N,连接MN,且,当时,连接PC,求的值.
24.(10分)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其中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将抛物线向下平移h个单位长度,使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落在△OBC内(包括△OBC的边界),求h的取值范围;
(3)设点P是抛物线上且在x轴上方的任一点,点Q在直线l:x=﹣3上,△PBQ能否成为以点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5.(10分)如图,在正方形中,点是对角线上一个动点(不与点重合),连接过点作,交直线于点.作交直线于点,连接.
(1)由题意易知,,观察图,请猜想另外两组全等的三角形 ; ;
(2)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已知,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6.(12分)如图,AC⊥BD,DE交AC于E,AB=DE,∠A=∠D.求证:AC=AE+BC.
27.(12分)如图,小华和同伴在春游期间,发现在某地小山坡的点E处有一棵盛开的桃花的小桃树,他想利用平面镜测量的方式计算一下小桃树到山脚下的距离,即DE的长度,小华站在点B的位置,让同伴移动平面镜至点C处,此时小华在平面镜内可以看到点E,且BC=2.7米,CD=11.5米,∠CDE=120°,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8米,请你利用以上的数据求出DE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解析】
试题分析:当x=0时,y=-5;当x=1时,y=a-1,函数与x轴在0和1之间有一个交点,则a-1>0,解得:a>1.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
2、C
【解析】
已知对角线的长度,根据菱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计算菱形的面积.
【详解】
根据对角线的长可以求得菱形的面积,
根据S=ab=×6cm×8cm=14cm1.
故选:C.
【点睛】
考查菱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菱形面积的两种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BO、CO的长,在RT△BOC中求出BC,利用菱形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也等于BC×AE,可得出AE的长度.
【详解】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O=AC=3,BO=BD=,AO⊥BO,
∴.
∴.
又∵,
∴BC·AE=24,
即.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也涉及了勾股定理,要求我们掌握菱形的面积的两种表示方法,及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4、B
【解析】解:根据中位数的意义,故只要知道中位数就可以了.故选B.
5、D
【解析】
首先确定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概率,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得其面积即可.
【详解】
∵经过大量重复投掷试验,发现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频率稳定在常数0.65附近,
∴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概率为0.65,
∵正方形的边长为4m,
∴面积为16 m2
设不规则部分的面积为s m2
则=0.65
解得:s=10.4
故答案为:D.
【点睛】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6、C
【解析】
试题解析:∵一元二次方程2x2+3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2-4×2m=9-8m=0,
解得:m=.
故选C.
7、B
【解析】
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则这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
【详解】
解:∵等边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
∴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相似形,
又∵直角三角形,菱形的对应角不一定相等,矩形的边不一定对应成比例,
∴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菱形、两个矩形都不一定是相似形,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似多边形的识别.判定两个图形相似的依据是: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8、C
【解析】
分析:根据方程解的定义,一一判断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A.∵x4>0,∴x4+2=0无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0,∴=﹣1无解,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x2+2x﹣1=0,△=8=4=12>0,方程有实数根,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解分式方程=,可得x=1,经检验x=1是分式方程的增根,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无理方程、根的判别式、高次方程、分式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D
【解析】
∵四边形ADA'E的内角和为(4-2)•180°=360°,而由折叠可知∠AED=∠A'ED,∠ADE=∠A'DE,∠A=∠A',∴∠AED+∠A'ED+∠ADE+∠A'DE=360°-∠A-∠A'
=360°-2×70°=220°,∴∠1+∠2=180°×2-(∠AED+∠A'ED+∠ADE+∠A'DE)=140°.
10、C
【解析】
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详解】
35000纳米=35000×10-9米=3.5×10-5米.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11、D
【解析】
∵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a<0,b>0,
∴a+b不一定大于0,故A错误,
a−b<0,故B错误,
ab<0,故C错误,
<0,故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
通过分析图象,点F从点A到D用as,此时,△FBC的面积为a,依此可求菱形的高DE,再由图象可知,BD=,应用两次勾股定理分别求BE和a.
【详解】
过点D作DE⊥BC于点E
.
由图象可知,点F由点A到点D用时为as,△FBC的面积为acm1..
∴AD=a.
∴DE•AD=a.
∴DE=1.
当点F从D到B时,用s.
∴BD=.
Rt△DBE中,
BE=,
∵四边形ABCD是菱形,
∴EC=a-1,DC=a,
Rt△DEC中,
a1=11+(a-1)1.
解得a=.
故选C.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菱形性质和一次函数图象性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函数图象变化与动点位置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
【解析】
mn(n-m)-n(m-n)= mn(n-m)+n(n-m)=n(n-m)(m+1),
故答案为n(n-m)(m+1).
14、1:4
【解析】
∵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的比为1∶4,
∴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1:4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它们的周长比1:4,
故答案为:1:4.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都等于相似比.
15、x(x+5)(x﹣5).
【解析】
分析:首先提取公因式x,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详解:x3-25x
=x(x2-25)
=x(x+5)(x-5).
故答案为x(x+5)(x-5).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提取公因式法以及公式法分解因式,正确应用公式是解题关键.
16、
【解析】
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的区别,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k<2且k≠1
【解析】
试题解析:∵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k-1≠0且△=(-2)2-4(k-1)>0,
解得:k<2且k≠1.
考点:1.根的判别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18、36或4.
【解析】
(3)当B′D=B′C时,过B′点作GH∥AD,则∠B′GE=90°,
当B′C=B′D时,AG=DH=DC=8,由AE=3,AB=36,得BE=3.
由翻折的性质,得B′E=BE=3,
∴EG=AG﹣AE=8﹣3=5,
∴B′G===33,
∴B′H=GH﹣B′G=36﹣33=4,
∴DB′===;
(3)当DB′=CD时,则DB′=36(易知点F在BC上且不与点C、B重合);
(3)当CB′=CD时,
∵EB=EB′,CB=CB′,
∴点E、C在BB′的垂直平分线上,
∴EC垂直平分BB′,
由折叠可知点F与点C重合,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DB′的长为36或.故答案为36或.
考点:3.翻折变换(折叠问题);3.分类讨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y;(2);(3)E(,0).
【解析】
(1)根据抛物线C1的顶点坐标可设顶点式将点B坐标代入求解即可;
(2)由抛物线C1绕点B旋转180°得到抛物线C2知抛物线C2的顶点坐标,可设抛物线C2的顶点式,根据旋转后抛物线C2开口朝下,且形状不变即可确定其表达式;
(3)作GK⊥x轴于G,DH⊥AB于H,由题意GK=DH=3,AH=HB=EK=KF,结合矩形的性质利用两组对应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证△AGK∽△GFK,由其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可知AK长,结合A、B点坐标可知BK、BE、OE长,可得点E坐标.
【详解】
解:(1)∵抛物线C1的顶点为,
∴可设抛物线C1的表达式为y,
将B(﹣1,0)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
解得:a,
∴抛物线C1的表达式为y,即y.
(2)设抛物线C2的顶点坐标为
∵抛物线C1绕点B旋转180°,得到抛物线C2,即点与点关于点B(﹣1,0)对称
∴抛物线C2的顶点坐标为()
可设抛物线C2的表达式为y
∵抛物线C2开口朝下,且形状不变
∴抛物线C2的表达式为y,即.
(3)如图,作GK⊥x轴于G,DH⊥AB于H.
由题意GK=DH=3,AH=HB=EK=KF,
∵四边形AGFD是矩形,
∴∠AGF=∠GKF=90°,
∴∠AGK+∠KGF=90°,∠KGF+∠GFK=90°,
∴∠AGK=∠GFK.
∵∠AKG=∠FKG=90°,
∴△AGK∽△GFK,
∴,
∴,
∴AK=6,
,
∴BE=BK﹣EK=3,
∴OE,
∴E(,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涉及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矩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灵活的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是解前两问的关键,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3)的关键.
20、(1)P=;(2)P=.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先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分析所有等可能的出现结果,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出该事件的概率.
试题解析:(1)甲、乙两名学生到A、B两个书店购书的所有可能结果有:
从树状图可以看出,这两名学生到不同书店购书的可能结果有AB、BA共2种,
所以甲乙两名学生在不同书店购书的概率P(甲、乙2名学生在不同书店购书)=;
(2)甲、乙、丙三名学生AB两个书店购书的所有可能结果有:
从树状图可以看出,这三名学生到同一书店购书的可能结果有AAA、BBB共2种,
所以甲乙丙到同一书店购书的概率P(甲、乙、丙3名学生在同一书店购书)=.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1、 (1)1;(1)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菱形的对边平行可得AB∥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1=∠ACD,所以∠ACD=∠1,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CM=DM,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CE=DE,然后求出CD的长度,即为菱形的边长BC的长度;
(1)先利用“边角边”证明△CEM和△CFM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ME=MF,延长AB交DF于点G,然后证明∠1=∠G,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AM=GM,再利用“角角边”证明△CDF和△BG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GF=DF,最后结合图形GM=GF+MF即可得证.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菱形,
∴AB∥CD,
∴∠1=∠ACD,
∵∠1=∠1,
∴∠ACD=∠1,
∴MC=MD,
∵ME⊥CD,
∴CD=1CE,
∵CE=1,
∴CD=1,
∴BC=CD=1;
(1)AM=DF+ME
证明:如图,
∵F为边BC的中点,
∴BF=CF=BC,
∴CF=CE,
在菱形ABCD中,AC平分∠BCD,
∴∠ACB=∠ACD,
在△CEM和△CFM中,
∵,
∴△CEM≌△CFM(SAS),
∴ME=MF,
延长AB交DF的延长线于点G,
∵AB∥CD,
∴∠G=∠1,
∵∠1=∠1,
∴∠1=∠G,
∴AM=MG,
在△CDF和△BGF中,
∵
∴△CDF≌△BGF(AAS),
∴GF=DF,
由图形可知,GM=GF+MF,
∴AM=DF+ME.
22、(1)m=﹣1;y=﹣3x﹣1;(2)P1(5,0),P2(,0).
【解析】
(1)将A代入反比例函数中求出m的值,即可求出直线解析式,
(2)联立方程组求出B的坐标,理由过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求出AB的长,求出P点坐标,表示出BP长即可解题.
【详解】
解:(1)∵点A(m,2)在双曲线上,
∴m=﹣1,
∴A(﹣1,2),直线y=kx﹣1,
∵点A(﹣1,2)在直线y=kx﹣1上,
∴y=﹣3x﹣1.
(2) ,解得或,
∴B(,﹣3),
∴AB==,设P(n,0),
则有(n﹣)2+32=
解得n=5或,
∴P1(5,0),P2(,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中等难度,联立方程组,会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
23、(1);(2);(3)
【解析】
(1)把A(-1,0)代入y=x2-bx+c,即可得到结论;
(2)由(1)得,y=x2-bx-1-b,求得EO=,AE=+1=BE,于是得到OB=EO+BE=++1=b+1,当x=0时,得到y=-b-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b-2),将D(,-b-2)代入y=x2-bx-1-b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3)连接QM,DM,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到QN∥MH,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NMH=∠QNM,根据已知条件得到∠QMN=∠MQN,设QN=MN=t,求得Q(1-t,t2-4),得到DN=t2-4-(-4)=t2,同理,设MH=s,求得NH=t2-s2,根据勾股定理得到NH=1,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NMH=∠MDH推出∠NMD=9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列方程得到t1=,t2=-(舍去),求得MN=,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把A(﹣1,0)代入,
∴,
∴;
(2)由(1)得,,
∵点D为抛物线顶点,
∴,
∴,
当时,,
∴,
∴,
∴,
∴,
∴,
∴,
将代入得,,
解得:,(舍去),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3)连接QM,DM,
∵,,
∴,∴,
∴,
∵,
∴,
∵,
∴,设,则,
∴,同理,
设,则,∴,
在中,,
∴,
∴,
∴,
∴,
∵,
∴,
∵,
∴,
∴;
∵,
∴,,
∵,
∴,即,
解得:,(舍去),
∴,
∵,
∴,
∴,
当时,,
∴,
∴,
∴,
∵,
∴,
∴,,,
过P作于T,
∴,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4、(1)y=﹣x2+2x+3(2)2≤h≤4(3)(1,4)或(0,3)
【解析】
(1)抛物线的对称轴x=1、B(3,0)、A在B的左侧,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可知A(-1,0);
根据抛物线y=ax2+bx+c过点C(0,3),可知c的值.结合A、B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的值,可得抛物线L的表达式;
(2)由C、B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CB的直线方程.对抛物线配方,还可进一步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坐标;通过分析h为何值时抛物线顶点落在BC上、落在OB上,就能得到抛物线的顶点落在△OBC内(包括△OBC的边界)时h的取值范围.
(3)设P(m,﹣m2+2m+3),过P作MN∥x轴,交直线x=﹣3于M,过B作BN⊥MN,
通过证明△BNP≌△PMQ求解即可.
【详解】
(1)把点B(3,0),点C(0,3)代入抛物线y=﹣x2+bx+c中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
(2)y=﹣x2+2x+3=﹣(x﹣1)2+4,即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1,
设原抛物线的顶点为D,
∵点B(3,0),点C(0,3).
易得BC的解析式为:y=﹣x+3,
当x=1时,y=2,
如图1,当抛物线的顶点D(1,2),此时点D在线段BC上,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2=﹣x2+2x+1,
h=3﹣1=2,
当抛物线的顶点D(1,0),此时点D在x轴上,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0=﹣x2+2x﹣1,
h=3+1=4,
∴h的取值范围是2≤h≤4;
(3)设P(m,﹣m2+2m+3),
如图2,△PQ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PQ=PB,
过P作MN∥x轴,交直线x=﹣3于M,过B作BN⊥MN,
易得△BNP≌△PMQ,
∴BN=PM,
即﹣m2+2m+3=m+3,
解得:m1=0(图3)或m2=1,
∴P(1,4)或(0,3).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解(1)的关键是掌握待定系数法,解(2)的关键是分顶点落在BC上和落在OB上求出h的值,解(3)的关键是证明△BNP≌△PMQ.
25、(1);(2)见解析;(3)存在,2
【解析】
(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证明全等即可;
(2)由(1)可知,则有,从而得到,最后利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可证明;
(3)由(1)可知,则,从而得到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当最短时,的面积最小,再根据AB的值求出PB的最小值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四边形是正方形,
,
,
,
,
,
在和中,
在和中,
,
故答案为;
(2)证明:由(1)可知,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解:存在,理由如下: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最短时,的面积最小,
当时,最短,此时,
的面积最小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6、见解析.
【解析】
由“SAS”可证△ABC≌△DEC,可得BC=CE,即可得结论.
【详解】
证明:∵AB=DE,∠A=∠D,∠ACB=∠DCE=90°
∴△ABC≌△DEC(SAS)
∴BC=CE,
∵AC=AE+CE
∴AC=AE+B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本题的关键.
27、DE的长度为6+1.
【解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解:过E作EF⊥BC,
∵∠CDE=120°,
∴∠EDF=60°,
设EF为x,DF=x,
∵∠B=∠EFC=90°,
∵∠ACB=∠ECD,
∴△ABC∽△EFC,
∴,
即,
解得:x=9+2,
∴DE==6+1,
答:DE的长度为6+1.
【点睛】
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题时关键是找出相似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方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八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洛宁县联考八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如果点P在第二象限,那么点Q在,下列各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襄城县春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襄城县春联考2021-2022学年中考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运用图形变化的方法研究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嵩县联考2022年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嵩县联考2022年中考四模数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