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未检测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52972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未检测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52972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未检测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352972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未检测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测得在70米处的速度是9 m/s,10s末到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 m/s B.9.6 m/s C.9 m/s D.5.1 m/s【答案】 A【解析】由题意知:位移的大小为x=100m,t=10s,所以平均速度:A.10 m/s与计算结果相符,故A正确。B.9.6 m/s与计算结果不符,故B错误。C.9 m/s与计算结果不符,故C错误。D.5.1 m/s与计算结果不符,故D错误。2.目前从郑州乘坐高铁最快可以2小时25分钟到北京,G588次列车10点17分从郑州东站发车,12点42分到达北京西站。关于该列车的运动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小时25分钟”指的是时刻B.“10点17分”指的是时间C.研究列车通过某一电线杆所用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D.研究列车从郑州到北京所用时间,可将列车看作质点【答案】 D【解析】A.2小时 25分钟到北京,指的是时间,故A错误;B.10点 17分从郑州站出发,指的是时刻,故B错误;C.研究一列运动的火车通过某电线杆所用的时间,火车的形状不可以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研究列车从郑州到北京所用时间,列车的形状、大小对所用时间影响可以忽略时,可以将列车看作质点,故D正确;3.南京到南通的D5506次动车,9点54分到达海安站,停车2分钟,则A.“9点54分”是指时刻,“停车2分钟”是指时间间隔B.“9点54分”是指时间间隔,“停车2分钟”是指时刻C.“9点54分”与“停车2分钟”均指时刻D.“9点54分”与“停车2分钟”均指时间间隔【答案】 A【解析】9 点 54 分指的是一个时间点,是指时刻,停车2分钟,2分钟指的是时间的长度,是时间间隔,是指时间,故A正确,BCD错误。4.在下列研究中,加点标示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蜻蜓翅膀的振动B.研究学生骑车时的坐姿C.研究航天器绕地球运动的轨道D.研究运动员绕单杆的旋转动作【答案】 C【解析】A.研究蜻蜓翅膀的振动,蜻蜓的大小和形状是不能忽略,故不可以看作质点。故A错误。B.研究学生骑车时的坐姿时,学生肢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的,故不可以看作质点; 故B错误;C.研究航天器绕地球运动的运行轨道时,航天器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看做质点,故C正确;D.研究体操运动员绕单杆的旋转动作时,要看运动员的动作,不能看作质点,故D错误。5.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答案】 C【解析】A、根据知,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根据知,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一定越大,故C正确;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6.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作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答案】 B【解析】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大小,而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比如地球很大,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尺寸远小于轨道半径,可以被看作质点,故B正确;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故参考系是地球。故C错误。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描述太阳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B。7.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电压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大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答案】 D【解析】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V以下的交流电源,故A错误;B、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B错误;C、打点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交流电压的频率,根据电源电压无关,故C错误.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越小,即物体运动的越慢,故D正确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木板一定要水平摆放,不能一端高一端低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不必估读C.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D.作v-t图象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答案】 C【解析】A. 做这个实验时,让小车做变速运动即可,不考虑平衡摩擦力,所以长木板可以水平摆放,也可以一端高一端低,故A错误;BC.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B错误,C正确;D. 作v-t图象时,用平滑的曲线尽可能多地通过所描的点,但不必经过每一个点,故D错误。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9.A、B、C三个物体均做匀变速运动,通过路口时,物体A的速度是6m/s,加速度是1m/s2;物体B的速度是2m/s,加速度是6m/s2;物体C的速度是- 4m/s,加速度是2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路口时,物体A最快,B最慢B.通过路口前1s时,物体C最快,B最慢C.通过路口后1s时,物体B最快,C最慢D.通过路口时,物体A最快,C最慢【答案】 ABC【解析】通过A点时甲的速度为6 m/s最大,乙的速度为2 m/s最小,所以选项A正确;据v=+at可知,通过A点前1 s时,甲的速度为5 m/s,乙的速度为-4 m/s,丙的速度为-6 m/s,所以选项B正确;通过A点后1 s时,=7 m/s,=8 m/s,=-2 m/s,所以选项C正确。10.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向右运动,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答案】 CD【解析】由图可知,甲车上的小旗与房子上的烟方向一致,甲车可能静止或向右运动;而乙车上的小旗与房子上的烟方向相反,乙车应向左运动。AB.由上分析知,甲车可能静止或向右运动,乙车应向左运动,故选项AB不合题意;CD. 由上分析知,甲车可能静止或向右运动,乙车应向左运动,故选项CD符合题意。11.物体沿直线运动,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且均匀地减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不断增大,且均匀地增大B.在加速度减小到零之前速度都在增大C.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D.速度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也减小到零【答案】 BC【解析】若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那么物体就要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在减小的过程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加的慢,但还是在增加的,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A.速度不断增大,且均匀地增大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B.在加速度减小到零之前速度都在增大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C.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与分析相符,符合题意;D.速度不断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也减小到零与分析不符,不符合题意。12.关于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应固定在长木板上,且靠近滑轮一端B.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一端C.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D.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答案】 BC【解析】试题分析:实验中,物体下落过程所用时间非常短,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实验信息,我们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远离滑轮的一端,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放置,A错误,B正确,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这样可以打出更多的点,C正确,实验中如果小车运动的过快,则所得到的点非常少,故不能说牵引小车的钩码个数越多越好,D错误故选BC考点:考查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点评: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联系实际做实验的过程,结合注意事项: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 三、实验题(10分)13.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的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F、G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1)根据运动学有关公式可求得 =16.50cm/s,=______cm/s,=26.30cm/s;(2)利用求得的数值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做出小车的v-t图线(以打A点时开始记时),并根据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m/s2;(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______c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答案】 (1);(2);(0.48~0.51均对)(3),(11.30~11.70均对)物理意义: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即表示小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解析】试题分析:(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其中电火花计时器实验误差较小,当电源频率是时,它们每隔打一次点,根据题意可知: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因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因此有:,(2)根据,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得:。(3)根据数据描点可以得到图像: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开始计时时小车的速度,即表示小车在A点的瞬时速度。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名师点睛】能够知道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利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四、解答题14.(8分)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高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讨论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教练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动作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3)测量其所跳高度时,能否看成质点【答案】 (1)不能(2)能(3)能【解析】(1)不能,纠正动作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大小和形状,因此不能看成质点(2)能,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对分析问题影响很小,可以看成质点(3)能,分析运动员的所跳高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看成质点15.(8分)请在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的字母):(1)第1s末,第3s初,第2个两秒的中间时刻;(2)第2s内,第5s内,第8s内;(3)2s内,头5s内,前9s内;【答案】 (1)A,B,C;(2)AB,DE,GH;(3)OB,OE,OI。【解析】(1) 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所以第1s末对应A点,第3s初对应B点,第2个两秒的中间时刻即为第3秒末对应C点;(2)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所以第2s内即第2s初到第2s末即对应AB段,第5s内即第5s初到第5s末即对应DE段,第8s内即第8s初到第8s末即对应GH段;(3) 2s内即开始到第2s末对应OB段,头5s内即开始到第5s末对应OE段,前9s内即从开始到第9s末对应OI段。16.(10分)在高中物理中,为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入了一个叫位移的物理量,它定义为某物体运动过程中,其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叫位移大小,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方向为位移的方向。在军训时,小明同学从足球场中央A点出发,先向正南方向正步走s1=8m,然后向左转沿正东方向正步走s2=6m,到达B点。求:(1)小明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s3;(2)小明从A点到B点发生的位移大小s4;试运用合理的方式描述该位移的方向。【答案】 (1)14m (2)10m 方向南偏东37°【解析】(1)路程是物体轨迹的长度,所以小明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程。(2)小明的运动如图所示:小明从A点到B点发生的位移大小为,方向为南偏东37°。17.(10分)如图所示,今有一底面直径和高都为10cm的圆柱形纸筒(上、下底面开口),在下底部边沿A点有一只小蚂蚁,若小蚂蚁为了用最快的时间爬到上部边沿处的B点,已知小蚂蚁的爬行速度不变,试求:(1)小蚂蚁爬行的路程有多少?(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有多大?【答案】 (1) (2)【解析】(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为了找到在圆柱形纸筒的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以把纸筒沿侧壁剪开,如图所示,展开成平面后,连接,则线段的长度即为小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由勾股定理可知 。(2)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等于图中、两点的连线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可知 。18.(10分)如图所示,一人在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上沿顺时针方向以速率v运动,A、B、C和D分别为跑道的四个端点。求:(1)人从A点出发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位移和路程;(2)人从A点出发第一次经过D点的位移和路程;(3)人的位移为2R所需的时间。【答案】 (1)位移大小为R,向东北方向.路程为R(2)位移大小为R,向东南方向,路程为R.(3)(2n+1)πR/v【解析】(1)人从A点出发第一次经过B点时的位移大小为R,向东北方向.路程为R.(2)人从A点出发第一次经过D点时的位移大小为R,向东南方向,路程为R.(3)人的位移为2R时,人通过的路程为πR、3πR、5πR…,根据公式v=得t=(2n+1)πR/v.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易混概念,v-t图像的分析,纸带类问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