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拓展阅读,本章主旨,疏通文意,勤勉而行的人,强竭力勉力,处所地方,文本解读,补充阅读,显露迹象,同“判”分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十五章(节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1)完美人格:不在外形上显露,而为内在生命含藏;重内藏无外见,内藏胜于外见。(2)不追求圆满无缺,否则物极必反。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状态,才不走向极端。(3)凡事要适可而止,做事要留有余地。
修身(1)做人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而要谦虚、谦让。“曲则全”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2)做人不要“企立”“跨行”,不要主观妄为,而要遵循遵循自然规律,顺“道”而行。
现实中,有的老师或者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写一篇随笔300-500字左右,谈谈你的看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认识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明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算坚强。知道满足的人能够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为什么说自知者、自胜者境界更高?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
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智。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与上文的联系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一组,强调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故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如果对已经达到的境界(自知、自胜的程度)感到知足,可称得上富有,但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才称得上(求道者)的意志。那些知足者“不失其所”,可以立身长久;但强行者求道不息,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寿”,即不朽。(参见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年2006版;朱谦之撰《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
(1)知足者富—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满足于现状,不是满足于物质匮乏,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这才算富有。知足者不失“自知”“自胜”立身之本,才可以立身长久。如把“知足者富”解释为“知足常乐”,或理解为对物质生活不做过多要求就是富有,都与老子思想相符合。
(2)强行者有志——强行者自知自胜,并努力奋进,求道不息,这样的人身体虽然消失,但他传承的道仍然存在,才称得上长寿不朽。如把“强行者有志”简单理解成发愤图强,才算有志气;把“死而不亡者寿”简单比附为“有的人死了,但还活在人民心中”,这就脱离了语境,与老子主张完全不同。
三十三章讲个人的修养。(1)知人、胜人因然重要,但自知、自胜更重要。(2)通过知人与自知,胜人与自胜,知足与强行,不失其所与死而不亡,两两比较辨析,告诉人们:人生唯有自知,自胜,自强,才能实现天地之志,与道长存(3) 论证特点:运用对偶和排比,增强气势,层层递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指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强作妄为就会坏事,执意把持就会失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这一章包含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其安易持,……治之于未乱。” 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第二层:“合抱之木……始于足下。” 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第三层:“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做事要慎终如始,持之以恒。第四层:“为者败之,……故无失。”“是以圣人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教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化常识,文本研习,自然状态才最合适,不违反自然常态和规律,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图片ppt课件,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老子》,文本研习,文本赏析,概括内容,写作特色,文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1《老子》四章授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