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七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5页。
第十七周作业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气魄宏大,充满慷慨欣喜之情。B.下片格调由激越变为舒缓,“几时收”的发问,是痛切的质疑,也是无望的感叹。C.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诗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前线扬州,充满无限悲慨。D.词人用象征的手法,由眼前的暮景联想到北宋国事的衰败,写景抒情,柔美婉约。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之情。B.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流光的易逝。C.下片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出了作者赏花时产生的美感,抒发了作者欢愉之情。3.【诵美文,歌赞家乡】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4.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C.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曲折地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忧愁。D.本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5.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A.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易逝。B.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C.这首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对美好事物凋衰消逝无可奈何的情感。D.“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二、综合性学习6.班级开展主题为“我爱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识城标,了解家乡】◆城标由汉字“杭”的篆书演变而成,巧妙地将航船、城郭、建筑、拱桥等诸多要素(róng)[ ]入其中。◆“杭”字古义即为“方舟”“船”,“杭”又通“航”,反(yìng)[ ]了杭州之名源自“大禹舍舟登船”的历史典故。◆城标以翘屋角与(yuán)[ ]拱门为表现形式,右半部分隐含了西湖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城标强调了字体的独特性,字体与图形相结合, 。(1)根据语境,在上文[ ]中填入合适的汉字。(róng)______入其中 反(yìng)______ (yuán)______拱门(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浑然一体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甲】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7.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桑子》写春日西湖,动静相随,人禽互窥,如梦如幻,令人陶醉。B.“处处随”暗示了湖上游人之盛,“琉璃滑”写无风的水面光滑如镜。C.《如梦令》追述少女时代的一次驾舟郊游,仅三十多字,却曲折别致。D.溪亭醉饮,不知归路,表示远离尘俗,“沉醉”流露词人心底的迷惘。8.两首词的划线句均写禽鸟惊飞,作用却各不相同,请写出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9.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B.“中原乱,簪缨散”,“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10.“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1.C2.D3.C4.C5.C6. 融 映 圆 D7.D 8.示例1:《采桑子》流露出词人恬淡惬意的心境,《如梦令》则表达了词人急寻出路的焦灼以及看到鸥鹭的惊喜。示例2:《采桑子》用禽鸟惊飞衬托西湖的幽静,《如梦令》用惊起一滩鸥鹭衬托欢快热闹的场面。 9.A 10.夸张“万里”极言作者所见大地之广、长江之远。(意近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十七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12页。
这是一份第十七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共14页。
这是一份第十七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