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接力版五年级上册一、 唱起来(听赏)唱天谣(天琴弹唱)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接力版五年级上册一、 唱起来(听赏)唱天谣(天琴弹唱)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是壮族人民的歌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壮族特有的二弦弹拨乐器天琴,感受天琴弹唱的独特韵味。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拓展民族知识,声情并茂地演唱民歌。
3、情感目标:感受民歌在人们生活中、劳动中的重要作用及人们热爱唱歌的情感。
学情分析:有部分学生参与学校舞蹈《唱天谣》的排练,利用这个契机,大力地推广和传承天琴和壮族舞蹈。
重难点:模拟演奏和演唱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天琴,“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对,是壮族特有的二弦弹拨乐器天琴,舞蹈社团同学排练的舞蹈《唱天谣》也用它来作道具。”
讲授
天琴是壮族支系偏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壮语称鼎叮(壮文:den)。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宁明和龙州等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在壮族支系偏人中流传。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弹琴歌舞演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但仍称唱天、弹天、跳天。所用乐器便称天琴。
传统天琴长约120厘米。琴杆木制,雕龙纹。琴头雕成凤形、帅印、太阳或月亮形,左右各置一木制弦轴。琴筒用葫芦或麻竹筒制。呈半球状,厚10厘米,后端镂刻花纹为音窗。琴体各部可拆装组合,便于携带。现代天琴,琴杆长90厘米、呈半圆柱状,杆身无饰。琴头平顶,琴筒天麻竹或铁制,圆形,直径10厘米。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来自壮族支系偏人民间的天琴。还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在十万大山南麓的壮族偏人山寨里,有一对非常要好的青年人,男的叫农端,女的叫农亚,两人经常结伴上山砍柴。有一天,两人在一个岩洞口听到洞中传来悦耳的 “叮咚”之声,循声而入看见一个水潭,上面岩壁中渗出许多小水珠正向潭中滴落。他俩听着这美妙动人的乐音,顿觉心旷神怡、耳聪目明。他俩想把这神奇的声音带回山寨去,让乡亲们一起来分享。农亚想了想说道:“我们何不做一个也能发出这种声音的东西呢?”于是二人在山中找来一个葫芦壳、一根木杆,将木杆插进葫芦里,绷上野藤的细丝条,果然弹出 了“鼎叮”之声,恰似“叮咚”的山泉之音。山寨里的人们听了无不拍手称赞,一位长者还以发音把它叫作“鼎叮”。乡亲们照样学做起来,鼎叮很快盛行全寨。琴声传到天上,玉皇大帝派天使下凡将农端、农亚召去,后来他俩在天上成了歌仙,终日给玉皇大帝弹琴唱歌, 难得下凡。为消除乡亲们的思念,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趁天门开启之时,他俩便赶回凡间 与乡亲们聚会歌舞。平时偏人有事相求,也焚香请他们下来歌舞一番。这种活动后来成为固定形式,定名为“跳天”。直到今天,每逢壮族传统节日,偏人都要举行群众性的“跳天”文娱活动。鼎叮则是这种活动中使用的唯一乐器,故此称之为天琴。
演奏
演奏天琴时可采取坐奏或立奏两种姿势。坐姿弹奏时,将琴杆斜横于胸前,琴筒置于右腿上或外侧,琴头斜向左上方,成45°角;
立姿弹奏时,将背带挂于颈项,琴杆斜横胸前,琴筒置于右腹前,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扶琴按弦,右手常用食指指尖弹弦,也可用右手执拨片在琴筒上方拨弹。
天琴发音明亮丰满,音色圆润甜美。天琴有着较丰富的表现力,常用单音、双音、打音、长音、顿音和滑音等演奏技巧,尤其用中音和低音演奏两个对比声部时效果更佳。可以表现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擅长演奏欢快和抒情的曲调。可用于独奏或为民歌、舞蹈伴奏,也可一人或多人边弹、边唱、边舞,是壮族支系偏人文娱活动中使用的唯一弹弦乐器,不论男女都喜爱弹奏天琴,特别是民间艺人和歌手演奏技艺更高。
天琴独奏,又称“弹天”,演奏中有大跳的换把动作,常运用上下滑音,节奏鲜明,曲调轻松活泼,委婉动听。传统的演奏曲目有三十多首,其中在民间流传较广的独奏曲有:《邀仙曲》、《逗天曲》、《弹天曲》、《解闷曲》、《欢乐曲》、《 舞曲》、《天琴声声应妹心》、《颂路》和《庆丰收》等。
用天琴伴奏歌唱(山歌或叙事歌)的表演形式,又称“唱天”。伴奏时换把较少,常以右手食指弹拨双弦,左手只按一弦,从而产生合音效果。由一人独唱、一人伴奏或一人自弹自唱的称作“独天”,两人以上弹琴对唱的称作“对天”,伴歌中,歌声和琴声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均不相同,千变万化,但又结合融洽。过去的民间艺人还在脚尖挂上一串小铜铃,合着乐曲的节拍抖响,使“唱天”更富有地方特色。龙州清室文官黄敬椿有诗云:“口出蛮音莺弄响,足摇铃子手挥弦。”真实地描绘了演奏者唱、弦、铃三者兼顾的生动表演姿态。较著名的唱天曲目有:《开场曲》、《唱牛》、《四季》、《好年景》等。
“跳天”是天琴演奏者边弹琴边唱歌边跳舞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这种形式多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常在节日、庆丰收或婚娶喜庆等场合进行,人数众多,场面浩大,个个情绪激动,人人欢畅快乐。
在龙州一带,天琴还用于纪念民族英烈的活动中,这里很多地方都为东汉忠烈马援等民族英雄建有祠庙,每年有固定纪念日。届时,人们自发地穿着以红色为主的服饰,向英灵敬献各种供品,表达缅怀之情。人们有的手持乐器演奏,有的歌舞翩翩,天琴则是乐队中唯一的主奏乐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天琴被视为神圣之物,只有天婆在“跳天”时才能使用。“跳天”最初是偏人的一种僻异的迷信表演形式,由一位叫作“天婆”的妇女,身穿长裙,头戴珠绒帽,手持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她自称是天上的仙姑下凡来到人间玩乐、解难和降福。天婆的天琴被看作是天上神物,平时是不准动的,要用时也得先敬了香之后,才能取下弹奏。
每年三月三 是壮族人民的歌节。偏人也要隆重地欢度自己这个传统的“阿宝节”,在防城各族自治县垌中乡板典村组织的盛大的阿宝活动中,不仅偏人兴高采烈地参加,这里还有中广东、防城、上思、宁明、越南广宁省平察县的数千人前来助兴。“阿宝节”里最幸福的是男女青年,他们在对歌中寻觅情人,首先用歌声互问名姓、身世,并向对方问候、祝贺,进而相互考察才能,表达爱慕之情,两人分别时也要用歌声勉励、相送。当对歌达到高潮时,青年男女便拿起天琴边弹、边唱、边舞,尽情欢乐。天琴既是歌唱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这种活动有时要持续几天几夜。节日中播下的爱情种子,日后将会开放出朵朵幸福之花。
练习
观看广西龙州壮族女子原生态唱腔天琴组合 《唱天谣》
看一段舞蹈社团同学排练的舞蹈。同学们也想演奏,对吗?看课本,“手抱天琴、脚摇铃铛、边弹边唱,让我们模拟这种演唱形式,感受歌曲独特的韵味。
测试
请舞蹈社团的同学表演舞蹈《唱天谣》片段,欢迎!
他们将在寒假赴上海参加“校园时代•舞动上海” 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专业舞蹈比赛呢!让我们为我们学校带去广西独特的民族舞蹈而骄傲!为他们加油鼓劲!
作业
哼唱《唱天谣》主题旋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接力版五年级上册(活动)音与画的交融获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听赏)森吉德玛(管弦乐合奏)精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了解《森吉德玛》,表现《森吉德玛》,了解管弦乐,小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接力版五年级上册(听赏)唱天谣(天琴弹唱)精品教案设计,共1页。